作者:陳勇
要說今年金融市場最熱的詞是什麼,非“升息”不可,與升息這個熱詞幾乎同樣熱的詞就是“通漲”了。當然,這兩者緊密相連,是果與因的關係。
實際上,關於通漲的話題我前年底和去年都有聊過,包括這個專題的第七十四篇《瘋狂的煤、瘋狂的鐵礦石、瘋狂的貨櫃、瘋狂的……》和第八十篇《通漲猛獸出籠了》。
通漲情況發展到現在,很自然地進入控制的階段,所以升息縮表等緊縮銀根的動作是非常正常的、能夠想到的、也是必須要想到的經濟金融大事件。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時候開始升、升幾次、升多少、以什麼方式升等戰術性層面的細節了。年前有媒體說今年美國會升四次息,後續的媒體覺得如果也說同樣的話就很無聊就吸不到眼球了,因此就加碼預測要升七次升八次,再有媒體覺得升息的次數預測已經都被別的媒體說了,自己再去說就有點拾人牙慧的味道,因此就預測說美國升息不會是一碼一碼地升,而是一次兩碼兩碼地升,再有媒體發現美國的升息都被人說了,就轉向預測加拿大,說加拿大會在1月26日率先開始升息。總之,央行未動媒體先行,升息這個話題的媒體戰已經打得熱火朝天,有關這些升息的預測已經把對經濟金融一無所知的人們炸得暈頭轉向找不著北。
其實哩,醫生看病要找病因,治理經濟也得對症下藥,而不是急病亂投醫。既然這次升息的原因是通漲,那我們就得從通漲入手了解具體的原因。
我們知道,通漲有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季節型、螺旋型等。情況比較糟糕的是,這次通漲是綜合型,即不僅有需求的拉動、也有成本的推動、也有季節性因素、也有復合性的螺旋型。因為疫情的持續造成運輸不暢,貨物塞港嚴重,需求得不到滿足,造成需求拉動型通漲的出現;同樣的運輸問題,原材料無法生產出來或及時運達生產者的經營場所或生產運輸成本上升造成成本推動型通漲,再加上季節性因素,通漲愈發嚴重。還是由於疫情,工人有政府的疫情補助,更多的人選擇不上班領福利,造成用工短缺,進而導致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也推高了生產成本。由人工成本上升造成生產成本上升再進一步推升通漲,進而循環推動物價的不斷上漲,形成了螺旋型通漲。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的持續,經濟活動依然保持在限定的範圍內,所謂的經濟成長更多地來自於通漲的貢獻而非實質性的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成長。各個企業在通漲的環境下,收入更高了,利潤更好了,但實際生產量並不比正常情況下更多,只是持平甚至減少,但企業的EPS卻能夠顯示增長,從而推動股價上升。當然股市表現良好更重要的動力來自於量化寬鬆與低息帶來的大量資金。所以,股市一直表現良好,社會財富大幅增加。
不得不說,通漲的最核心因素還是來自於貨幣。各個國家為了挽救經濟,投入大量貨幣,阻止企業倒閉,救助因疫情失業的工人,撐住股市的暴跌局面。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貨幣寬鬆政策隨著疫情的改善總有一天要結束的,這一天正在越來越逼近了。
這一個月以來,股市已經提前對即將來臨的貨幣緊縮政策作出了反映。納指、道指、標普都已經從高點回調了將近20%,跌破布林線下軌逼近年線,技術上顯示出空頭格局。最反映高科技企業發展方向的費城半導體指數SOX下跌的幅度更大。
在通漲的情況下,各國的房地產也出現了瘋狂的飚漲,房租也同樣大漲,引起無房戶怨聲載道,而有房戶卻暗自竊喜,投資物業也成為了經濟不景氣環境下的一個良好的財富增值手段。問題是,不管怎麼樣,原材料在漲,人工在漲,地價在漲,開發商也不可能賠本賺吆喝,壓低價格賣房。政府在大喊大叫打炒房壓房價,問題是政府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怎麼辦?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誰種下的因,還得由誰去收這個果。
政府也怕房價漲飛天造成的民怨,政府也怕貧富分化過於嚴重而帶來的社會問題,但政府更怕緊縮銀根影響經濟發展。若收縮的動作大了,股市下跌,民眾財富縮水,政府同樣吃不了兜著走。
面對這麼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FED或者世界各國央行真的能夠不管不顧揮舞起升息的大棒亂打亂捅一通?我個人不敢下這個結論,當然,我並不掌握最新的核心經濟數據,很難對經濟金融未來的方向作出準確的判斷。
從個人的觀點來看,我認為低利率時代已經結束了。從2000年科技泡沫到911事件再到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的武肺疫情到現在,利率處於下行通道並且已經到達了底部。接下來將是一個長期的利率上升的周期,將會持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我這麼一說,是不是把大家嚇得更慘?我告訴大家,不必擔心,未來應該是個緩慢升息的過程,雖然今年的升息步伐有可能快一點,但不可能一直保持著快速升息的狀態。請耐心閱讀我下面的分析。
首先,今年升息的主要目標是壓通漲。目前通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油價氣價上升(油價佔CPI指數的比重蠻高的),升息會提升美元的匯價,讓以美元計價的油價氣價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是,油價氣價除了生產因素之外,更多地受國際地緣政治軍事或社會事件的影響,比如現在的俄烏邊境緊張局勢、哈薩克斯坦的動盪、沙特與也門的緊張關係等。所以,我認為使用升息政策工具來壓油價氣價很難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目前通漲的關鍵因素是運輸不暢塞港嚴重所造成的,這是升息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使用利率工具壓通漲是很難奏效的。
真正能夠解決運輸與塞港問題的手段是控制疫情。疫情控制住了,通漲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不管從需求端還是供應端,通漲的壓力都能夠明顯獲得釋放。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升息只會打擊依然還處於脆弱狀態中的經濟。所以,我認為在疫情解決之前,升息的效果是有限的,通漲問題不會因為升息而得到緩解。
其次,疫情得到控制之後,運輸塞港等都獲得解決,經濟必將出來蓬勃發展,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消費環節都會進入快車道,經濟有可能出現過熱。在那樣的時候,升息才是一種真正必須動用的政策工具,各國央行都會進行緩慢地升息,邊升息邊觀察經濟運行情況,以決定後續的動作。
至於股市,我並不悲觀。任何投資,最大的風險是漲太多了(大家知道現在標普指數的市盈率高達40倍,而正常情況應該在15倍左右,這麼高的市盈率存在著太大的泡沫了)。股市這兩年漲這麼多,不回調一下是不正常的,也不利於後市的發展。股市回調只是以升息為藉口而已,實際是股市本身的問題,是其內在的要求必須回調,就算不升息,股市也會回調。回調之後,若疫情得到緩解,生產快速發展,企業經營真正獲得改善,股市不漲是不正常的,所以無需擔心。只是該迴避的時候還是要迴避一下。
房市嘛,其他國家我不敢評論,畢竟對其人口的增長趨勢不太了解,但對加拿大來說,我個人是樂觀的。因為加拿大未來移民還將大增,房屋的供給遠遠落後於需求,這是核心因素。至於升息嘛,我個人認為根本阻擋不了有識之士進入房市。現在按揭利率2%以下,就算升8碼到4%,而目前的通漲率4.6%,錢還是貶值的,貸款還是划算的,為何不貸呢?從微觀操作上來看,在每一次調升利率之前,都會有一波進入市場鎖定低利率的衝動,所以在緩慢升息的過程中,房價依然會保持著穩步上升的勢頭。
此文題目雖涉及經濟與金融,但非為理財話題,切不可作為投資理財方向的參考與指引,僅僅是閒聊話題。本人雖為理財顧問,但對本文所產生的有關投資理財的後果不承擔任何責任。若您有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和困擾,請與我聯繫面談,我將為你診斷你的家庭財務規劃的合理性與問題的所在,並為你規劃解決方案。
要說今年金融市場最熱的詞是什麼,非“升息”不可,與升息這個熱詞幾乎同樣熱的詞就是“通漲”了。當然,這兩者緊密相連,是果與因的關係。
實際上,關於通漲的話題我前年底和去年都有聊過,包括這個專題的第七十四篇《瘋狂的煤、瘋狂的鐵礦石、瘋狂的貨櫃、瘋狂的……》和第八十篇《通漲猛獸出籠了》。
通漲情況發展到現在,很自然地進入控制的階段,所以升息縮表等緊縮銀根的動作是非常正常的、能夠想到的、也是必須要想到的經濟金融大事件。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時候開始升、升幾次、升多少、以什麼方式升等戰術性層面的細節了。年前有媒體說今年美國會升四次息,後續的媒體覺得如果也說同樣的話就很無聊就吸不到眼球了,因此就加碼預測要升七次升八次,再有媒體覺得升息的次數預測已經都被別的媒體說了,自己再去說就有點拾人牙慧的味道,因此就預測說美國升息不會是一碼一碼地升,而是一次兩碼兩碼地升,再有媒體發現美國的升息都被人說了,就轉向預測加拿大,說加拿大會在1月26日率先開始升息。總之,央行未動媒體先行,升息這個話題的媒體戰已經打得熱火朝天,有關這些升息的預測已經把對經濟金融一無所知的人們炸得暈頭轉向找不著北。
其實哩,醫生看病要找病因,治理經濟也得對症下藥,而不是急病亂投醫。既然這次升息的原因是通漲,那我們就得從通漲入手了解具體的原因。
我們知道,通漲有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季節型、螺旋型等。情況比較糟糕的是,這次通漲是綜合型,即不僅有需求的拉動、也有成本的推動、也有季節性因素、也有復合性的螺旋型。因為疫情的持續造成運輸不暢,貨物塞港嚴重,需求得不到滿足,造成需求拉動型通漲的出現;同樣的運輸問題,原材料無法生產出來或及時運達生產者的經營場所或生產運輸成本上升造成成本推動型通漲,再加上季節性因素,通漲愈發嚴重。還是由於疫情,工人有政府的疫情補助,更多的人選擇不上班領福利,造成用工短缺,進而導致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也推高了生產成本。由人工成本上升造成生產成本上升再進一步推升通漲,進而循環推動物價的不斷上漲,形成了螺旋型通漲。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的持續,經濟活動依然保持在限定的範圍內,所謂的經濟成長更多地來自於通漲的貢獻而非實質性的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成長。各個企業在通漲的環境下,收入更高了,利潤更好了,但實際生產量並不比正常情況下更多,只是持平甚至減少,但企業的EPS卻能夠顯示增長,從而推動股價上升。當然股市表現良好更重要的動力來自於量化寬鬆與低息帶來的大量資金。所以,股市一直表現良好,社會財富大幅增加。
不得不說,通漲的最核心因素還是來自於貨幣。各個國家為了挽救經濟,投入大量貨幣,阻止企業倒閉,救助因疫情失業的工人,撐住股市的暴跌局面。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貨幣寬鬆政策隨著疫情的改善總有一天要結束的,這一天正在越來越逼近了。
這一個月以來,股市已經提前對即將來臨的貨幣緊縮政策作出了反映。納指、道指、標普都已經從高點回調了將近20%,跌破布林線下軌逼近年線,技術上顯示出空頭格局。最反映高科技企業發展方向的費城半導體指數SOX下跌的幅度更大。
在通漲的情況下,各國的房地產也出現了瘋狂的飚漲,房租也同樣大漲,引起無房戶怨聲載道,而有房戶卻暗自竊喜,投資物業也成為了經濟不景氣環境下的一個良好的財富增值手段。問題是,不管怎麼樣,原材料在漲,人工在漲,地價在漲,開發商也不可能賠本賺吆喝,壓低價格賣房。政府在大喊大叫打炒房壓房價,問題是政府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怎麼辦?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誰種下的因,還得由誰去收這個果。
政府也怕房價漲飛天造成的民怨,政府也怕貧富分化過於嚴重而帶來的社會問題,但政府更怕緊縮銀根影響經濟發展。若收縮的動作大了,股市下跌,民眾財富縮水,政府同樣吃不了兜著走。
面對這麼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FED或者世界各國央行真的能夠不管不顧揮舞起升息的大棒亂打亂捅一通?我個人不敢下這個結論,當然,我並不掌握最新的核心經濟數據,很難對經濟金融未來的方向作出準確的判斷。
從個人的觀點來看,我認為低利率時代已經結束了。從2000年科技泡沫到911事件再到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的武肺疫情到現在,利率處於下行通道並且已經到達了底部。接下來將是一個長期的利率上升的周期,將會持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我這麼一說,是不是把大家嚇得更慘?我告訴大家,不必擔心,未來應該是個緩慢升息的過程,雖然今年的升息步伐有可能快一點,但不可能一直保持著快速升息的狀態。請耐心閱讀我下面的分析。
首先,今年升息的主要目標是壓通漲。目前通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油價氣價上升(油價佔CPI指數的比重蠻高的),升息會提升美元的匯價,讓以美元計價的油價氣價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是,油價氣價除了生產因素之外,更多地受國際地緣政治軍事或社會事件的影響,比如現在的俄烏邊境緊張局勢、哈薩克斯坦的動盪、沙特與也門的緊張關係等。所以,我認為使用升息政策工具來壓油價氣價很難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目前通漲的關鍵因素是運輸不暢塞港嚴重所造成的,這是升息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使用利率工具壓通漲是很難奏效的。
真正能夠解決運輸與塞港問題的手段是控制疫情。疫情控制住了,通漲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不管從需求端還是供應端,通漲的壓力都能夠明顯獲得釋放。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升息只會打擊依然還處於脆弱狀態中的經濟。所以,我認為在疫情解決之前,升息的效果是有限的,通漲問題不會因為升息而得到緩解。
其次,疫情得到控制之後,運輸塞港等都獲得解決,經濟必將出來蓬勃發展,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消費環節都會進入快車道,經濟有可能出現過熱。在那樣的時候,升息才是一種真正必須動用的政策工具,各國央行都會進行緩慢地升息,邊升息邊觀察經濟運行情況,以決定後續的動作。
至於股市,我並不悲觀。任何投資,最大的風險是漲太多了(大家知道現在標普指數的市盈率高達40倍,而正常情況應該在15倍左右,這麼高的市盈率存在著太大的泡沫了)。股市這兩年漲這麼多,不回調一下是不正常的,也不利於後市的發展。股市回調只是以升息為藉口而已,實際是股市本身的問題,是其內在的要求必須回調,就算不升息,股市也會回調。回調之後,若疫情得到緩解,生產快速發展,企業經營真正獲得改善,股市不漲是不正常的,所以無需擔心。只是該迴避的時候還是要迴避一下。
房市嘛,其他國家我不敢評論,畢竟對其人口的增長趨勢不太了解,但對加拿大來說,我個人是樂觀的。因為加拿大未來移民還將大增,房屋的供給遠遠落後於需求,這是核心因素。至於升息嘛,我個人認為根本阻擋不了有識之士進入房市。現在按揭利率2%以下,就算升8碼到4%,而目前的通漲率4.6%,錢還是貶值的,貸款還是划算的,為何不貸呢?從微觀操作上來看,在每一次調升利率之前,都會有一波進入市場鎖定低利率的衝動,所以在緩慢升息的過程中,房價依然會保持著穩步上升的勢頭。
此文題目雖涉及經濟與金融,但非為理財話題,切不可作為投資理財方向的參考與指引,僅僅是閒聊話題。本人雖為理財顧問,但對本文所產生的有關投資理財的後果不承擔任何責任。若您有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和困擾,請與我聯繫面談,我將為你診斷你的家庭財務規劃的合理性與問題的所在,並為你規劃解決方案。
附件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