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再不给孩子“磨耳朵”就晚了!

Jing2014

新手上路
注册
2020-10-28
消息
6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6
我娃在米团中文上课,看到他们网站上发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磨耳朵”是近年来在谈到语言启蒙时经常听到的一个时髦词儿。泛指让孩子浸润在某种语言环境中,通过听力素材的积累,磨辨音、磨韵律节奏、磨听力理解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言启蒙阶段,反复进行听力训练,对于孩子的语言开发甚至是智力开发,都是有极大好处的。海外华裔青少儿想要学好中文,自然也要“磨耳朵”!
然而,“磨耳朵”就是给孩子买一大堆听力资源,打开音频让孩子听就行了吗?——当然不是!如果孩子压根不理解听力内容,只是听,这样抽象又费力的“磨耳朵”就毫无意义!
语言教育家克拉申认为,单纯主张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输入],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由此可见,语言习得的关键,除了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还必须保证这些输入是可理解的。今天,我们就来破解“磨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

视听结合,边听边看
“磨耳朵”如果光听不看,孩子很难理解其义,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绘本等,来帮助孩子去理解所听到的内容,这样听进去的东西就变成可理解性的输入了。
1. 实物&图片呈现
对于音频中常常出现的一些简单名词,比如水果或者小动物,家长可以准备好这些东西的实物或图片,听到时就立刻拿出来给孩子看。
2. 听故事与看图画相结合
与单纯地听故事相比,将听故事与看图画结合起来,绝对是Get[可理解输入]的好选择。好的绘本是图文合一的,往往通过一幅幅精彩的插画将故事慢慢铺开。所以,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结合绘本上的插画去看,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甚至还能跳过翻译的过程,直接在脑海里形成画面,逐步培养孩子的中文思维。

手舞足蹈动起来
手舞足蹈其实就是语言教学中常说的[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的行为动作,来帮助孩子更形象地理解语言。
拿儿歌来说,选择一些可以调动全身感官的儿歌,像拍拍手、摇摇头、跺跺脚......让孩子在听同时,手脚动起来,这样对中文的理解也就加深了。下面两种方法家长们不妨试试看!
1. 肢体呈现
比如当儿歌中唱到“走一走”时,就可以引导孩子走起来;唱到“蹦蹦跳跳”时,就可以带领孩子跳一跳。
2. 场景表演
有些儿歌会描述一些场景,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模拟场景,听到什么就演出来。一来锻炼了听力,理解了儿歌里的内容;二来把中文学习同室内运动、亲子游戏结合起来,一举多得不是嘛?

在家庭生活中,规律地、持续地“磨耳朵”
很多家长都知道“磨耳朵”是有益的,却苦于无法坚持。再好的东西,如果只是每天听个几分钟,或是偶尔想起才听一次,都不会有什么好效果。所以要规律地、持续地让孩子有听力输入,得空就播放,碎片时间也不要放过,让中文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都是让孩子“磨耳朵”的黄金时刻,要牢牢把握,进行规律性的听力输入。
吃饭时,关掉电视、远离手机,打开音频听一听;送孩子上学或是出去玩的路上,将车上的音乐换成有声书、儿歌等。把零散时间统统利用起来,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就能看见了不起的效果。

孩子的耳朵是上帝造物的神器展现,只要从耳朵听进去的内容,都将化为语言信息停留在脑袋里。孩子的中文启蒙有很多方法,但没有哪种方法能够忽略大量的语言输入,即大量地听这件事儿。事不宜迟,带着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磨耳朵”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