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夏樱☆★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4-21
- 消息
- 1,532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新华网 (2002-05-30 20:08:31)
稿件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俞铮 常爱玲)刚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冶金工程专家徐匡迪今天在记者面前展示了他一贯的儒雅、大方。
“希望记者朋友不要总向我一个人提问,多给我身边几位年轻的副院长一些机会。”徐匡迪沉稳、平和的作风一下拉近了与记者之间的距离。
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
他说:“中国工程院院士都很提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大家都想把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尽早推向研究岗位的第一线。”
现年65岁的徐匡迪曾担任过上海市长。1995年,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位上海大学教授曾先后获得过6项国家、部委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发表专著1部、译著1部、论文50多篇,其中14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在国际同行中备受推崇。
在谈及担任新职后的打算时,徐匡迪说:“中国工程院要号召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敢想敢干、解放思想、树立雄心、攀登高峰。实现载人航天将不再是梦想,中国人也能登上月球。”
“要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国工程院就要为国家培养更多青年工程技术人员。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可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他说。
在回答负责地方工作和科技管理工作的不同感受时,徐匡迪说,不管是担任上海市长还是中国工程院院长,他的终生愿望就是报效祖国。徐匡迪原名抗敌,因为是在抗战逃难的路上诞生的,父母起这个名字是为了让他牢记国耻家仇。
“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我都会全力以赴地将本职工作做好。”他说。
不过,他认为,现在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完全不同。“以前的岗位非常繁忙,工作非常具体,现在则是从事科技管理工作,要静下心来宏观地、基础地思考问题。”他说,现代的政府官员,要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而科技管理者,也要有很强的大局观念。
他说:“我相信一定能做好现在的工作。我从小就尊敬老师,老师也比较喜欢我。中国工程院很多老先生是我的老师,有的还是我老师的老师。我会尊重老师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他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工程技术领域将受到更大挑战。“我们必须按照游戏规则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工程院要从技术的角度为国家提供符合WTO规则的咨询意见。院士们的专业知识、对国际技术趋势的认识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能力,都是国家赖以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因素。”
他说:“尽管现代社会非物质化的生活很时髦,但社会的财富最终要靠工程技术人员来创造。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
徐匡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张景勇 邬焕庆)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工程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徐匡迪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王淀佐、邬贺铨、刘德培、杜祥琬、沈国舫被选举为副院长。
徐匡迪,男,汉族,1937年12月生,浙江桐乡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大学文化,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2月至2001年1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11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国工程院新一届主席团成员和各学部主任,马国馨等33位院士当选为主席团成员,王永志等8位院士分别当选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等8个学部的学部主任。(完)
稿件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俞铮 常爱玲)刚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冶金工程专家徐匡迪今天在记者面前展示了他一贯的儒雅、大方。
“希望记者朋友不要总向我一个人提问,多给我身边几位年轻的副院长一些机会。”徐匡迪沉稳、平和的作风一下拉近了与记者之间的距离。
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
他说:“中国工程院院士都很提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大家都想把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尽早推向研究岗位的第一线。”
现年65岁的徐匡迪曾担任过上海市长。1995年,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位上海大学教授曾先后获得过6项国家、部委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发表专著1部、译著1部、论文50多篇,其中14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在国际同行中备受推崇。
在谈及担任新职后的打算时,徐匡迪说:“中国工程院要号召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敢想敢干、解放思想、树立雄心、攀登高峰。实现载人航天将不再是梦想,中国人也能登上月球。”
“要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国工程院就要为国家培养更多青年工程技术人员。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可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他说。
在回答负责地方工作和科技管理工作的不同感受时,徐匡迪说,不管是担任上海市长还是中国工程院院长,他的终生愿望就是报效祖国。徐匡迪原名抗敌,因为是在抗战逃难的路上诞生的,父母起这个名字是为了让他牢记国耻家仇。
“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我都会全力以赴地将本职工作做好。”他说。
不过,他认为,现在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完全不同。“以前的岗位非常繁忙,工作非常具体,现在则是从事科技管理工作,要静下心来宏观地、基础地思考问题。”他说,现代的政府官员,要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而科技管理者,也要有很强的大局观念。
他说:“我相信一定能做好现在的工作。我从小就尊敬老师,老师也比较喜欢我。中国工程院很多老先生是我的老师,有的还是我老师的老师。我会尊重老师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他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工程技术领域将受到更大挑战。“我们必须按照游戏规则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工程院要从技术的角度为国家提供符合WTO规则的咨询意见。院士们的专业知识、对国际技术趋势的认识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能力,都是国家赖以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因素。”
他说:“尽管现代社会非物质化的生活很时髦,但社会的财富最终要靠工程技术人员来创造。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
徐匡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张景勇 邬焕庆)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工程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徐匡迪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王淀佐、邬贺铨、刘德培、杜祥琬、沈国舫被选举为副院长。
徐匡迪,男,汉族,1937年12月生,浙江桐乡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大学文化,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2月至2001年1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11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国工程院新一届主席团成员和各学部主任,马国馨等33位院士当选为主席团成员,王永志等8位院士分别当选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等8个学部的学部主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