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加华人学者王吉鹏出版诗文选《家乡的水牛》获热评

小杨_2022

新手上路
注册
2022-07-02
消息
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
所在地
Mississauga
家乡的水牛1.jpg

旅加华人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鲁迅研究专家王吉鹏著作《家乡的水牛-王吉鹏诗文选》2021年12月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获得热评。
新华网、人民网、今日文学世界、哈尔滨新闻网、美篇、今日文学头条、当代校园文学、南京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盐阜大众报、牡丹江日报、东台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网媒纸媒,纷纷发表评论,并将有《上海鲁迅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大连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
新华网发表的东南大学副教授张娟博士文章《王吉鹏诗文选〈家乡的水牛〉: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史》如下:
《家乡的水牛》2022年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吉鹏为学者、教授。《家乡的水牛》是作者多年来创作的总集,其中包括散文、散文诗、诗歌三种文学体裁,这些散文、散文诗和诗歌可以说是先生的一生创作生涯的梳理和总结。
这部散文集为何叫《家乡的水牛》?先生的家乡东台西溪西边被称为西乡,那里有一大片水田,很多家都养着水牛。水牛浑身都是宝,就连它的粪便,也可以做成粪饼。死后全身都可奉献,牛肉可食,牛皮可衣,牛毛可制笔刷,牛角可做乐器装饰,牛骨可加工为壮骨粉。先生回乡时,曾见一老牛,老矣,尚能劳作,恍惚间,“我变成了一头水牛”,这就是先生对自己的隐喻,也是先生一生的写照。先生在《家乡的水牛》中以生命经历为经,相关叙事为纬,烛照个人也回望时代。
《家乡的水牛》是一本回忆之书,就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往事藏匿在无数细小的事件之间,在异国无数个安静的夜晚,似睡非睡之间,先生记录下自己的梦境、自己的回忆、自己的过往。正常的时间秩序被打破,过去的情感被重新召唤回来。这些文字既是对逝去时间的追寻,也是对于过往情感的追寻,先生用自己的笔墨编织着自己的记忆。它们并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得黯淡,反而被先生的文字照亮,在岁月的河流中熠熠生辉。
《家乡的水牛》不仅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辗转漂泊的地域史。从苏北的里下河平原,到扬子江畔的最美学府;从东北林海雪原到草原青城;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到周游世界各国。这些文字里深藏着从里下河平原出走的一颗热烈而躁动的灵魂。先生在金陵求学时,留下了金陵的行旅地图:在秋天登栖息赏红叶,是南京生活的一大乐事;先生还写到中山陵,每去,必读《建国大纲》;在雨花台纪念馆,读到烈士遗文写其爱雪,雪覆盖了一切人间污浊,后来先生还写了一篇《白雪皑皑》的散文发表于校报上;先生去寻访李白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白鹭洲,登鼓楼俯望金陵城,去燕子矶观大江东去。
《家乡的水牛》还记录了很多人与事,先生对身边每一位朋友亲人师长都心存感恩之心,这既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从小学的第一位老师汪琴珍,到西溪小学的校长翟贻美,还有私塾先生杨礼明,中学时代的郭葆立恩师、张洪琛恩师、沈大公老师,初中班主任朱其瑜和吴鸣歧,先生带着深情从记忆的长河中撷取落英,捡拾贝壳。
当然,先生最难忘的还是负笈金陵的大学岁月。这期间先生认识了吴功正,他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彼此之间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还认识了风雨相知半个世纪的陈钧,总是精力旺盛的班长永儒,各科成绩都优秀的王继如,淳朴善良的班级书记老魏,还有为人和治学都值得令人称道的女同学们,他们在一起走过最好的青春年华,彼此见证了半个世纪的成长。随园的老师们更是各具形象风采,带领先生走进博大精深的文学世界。其中有引导“我”走进《野草》的沈蔚德先生;让“我”受益终身的周仲器先生;接续着中央大学血脉的杨白桦先生;美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朱彤先生;学问高深、身怀绝技的葛毅卿先生;温文尔雅、一身书卷气的常国武先生;还有唐圭璋等一批中国古代文学的大师。这些老师们在“我”的求学过程中都曾照亮“我”的生命。记录这些人与事,不仅仅是在唤起关于过去的回忆,也是在富于张力的时空中和自己对话,发现那些关于人生与文学的启示。
据说一个人年纪越大,远处的记忆就越清晰。从先生附录的写作时间地点来看,生活在加拿大的先生常在梦境中回到林区,回到幼年,回到儿时。先生晚年跟随女儿在加拿大生活,去国多年,却依然将祖国的文化历史渊源视作生命之树的根源,充满了对中华文化和故土故园的文化认同,在先生魂牵梦萦的记忆深处,最不能忘却的还是千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张娟)
 
这样一本书怎么在这里没有一点动静?国内那么多的热评,是否因为“教授”“学者”的名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