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街

难民甲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5-16
消息
26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北京东直门有一条很有名的小街叫作“鬼街”,据说之所以叫“鬼街”是由旧时夜市得名而来。我无意对此追本溯源,因为这里已觅不到古时的旧情怀了,在这里新旧文化交替着。每到掌灯时分,店铺门口大大小小林立的大红灯笼就亮了起来,远远望去,一团团红光在黑夜的衬托下,让人心里不由得热起来。整条街上车来车往,人头攒动,一派繁华喧闹的景象。
  鬼街里既有装潢考究的酒楼,也有装修简陋的小食馆;既汇集了各色南北菜系,也聚集了各个阶层的饮食男女;既有北京城的老主顾,也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远方来客。不等入夜这里已是家家爆满,仲夏更是连路边也都坐满了等候的食客。而过了午夜,鬼街的独特风韵才彰显出来,影影绰绰的人流有一种奇特的魅惑奇异的气氛。来的都是过惯了夜生活的都市夜归人,这里是京城唯一一条通宵营业的食街,对于他们夜生活从这里才刚刚上场。暗夜里红光流溢的鬼街迎来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每个面孔带着不一样的心情从都市的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有稔熟的老友,有初识的新朋,人声鼎沸,人语喧哗。
  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源源饭馆的红字招牌“接头暗号――麻辣龙虾”。这是源源的招牌,也是鬼街的招牌,你可能不记得饭馆的名字,但是你一定记得这句话。麻辣小龙虾是鬼街夏季的头盘菜,到了夏季,满街大大小小的饭馆酒楼,不管是金鼎轩、明月居、花家怡园,还是紫霞、金三角都热热闹闹的聚满了热爱麻辣小龙虾的食客。吃的人大汗淋漓,却津津有味,自是乐在其中。而寒意袭人的严冬微沸着的火锅让人心生暖意。谭鱼头、三巴汤、东来顺的火锅汇集了南北特色,小洞天鲜美的酸菜鱼就是我的最爱了。在夕阳如血、残月如钩的寒夜,约三、五好友围在热气腾腾的锅边,一大群人喝着啤酒,推心置腹、倾心吐胆,亢奋与失落交融。南来北往的食客们更是在这里嬉笑怒骂,一夜尽欢,身也暖了,心也暖了,等到东方泛白,人们才渐渐散去。小街又恢复了白天的宁静、沉寂,从街上走过的人步履匆匆,寻不到一丝夜晚的欢腾。
  这里原本就是一条都市中的小街,即使是在那高大的红漆牌楼后面,背靠的依旧是一片片低矮拥挤、青砖灰瓦的平房院落,那里感受的是老北京一隅的古朴风情。在这条鬼街上没有那些星级餐厅的故作姿态,不管是名流抑或是寻常百姓,陋室同坐,来的都是客,吃的是美味,品的是心情,正是这份朴素和包容才使众多的人们聚拢而来。
  不远处二环路上闪烁着的霓虹灯流光溢彩,展示着都市的浮华,车流人海的闹市中膨胀、扭曲着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在这座充满了前朝掌故的古老都市有这样一条独一无二的小街,它让你领略到平凡与包容的魅力。在夜的深处、城市的深处、心灵的深处,这里上演着无数最动情、最快乐、最平常的故事,汇集了人生的陈杂百味、世俗悲欢。有人说这里有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我不禁颔首,这里有民族的、文化的根源,也是鬼街人气兴旺,长盛不衰的根源。
  如今在鬼街南侧的旧民房拆得只剩断壁残垣,新的楼群就要从这里拔地而起,到那时鬼街的那些招牌也许还在,但也许再也寻不到那曾经绿荫遮蔽,青砖灰瓦的市井小街的神韵。在窄小拥挤的小饭馆里让人忘情的欢宴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对鬼街的流连,对鬼街独有的怀念,但是我们都会记得,曾经在这条小街上有一个红字招牌“接头暗号――麻辣龙虾”。这,才是鬼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