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上海6月1日电 记者白天亮报道:为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的转换,上海市把促进就业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逐步深化再就业工程,从1998年起,用5年时间完成了百万下岗职工的就业大转移。
上海市把政府促进就业责任的空间定位为平衡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的矛盾。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34.6%上升到2001年的53%,从业人员增加了132万人。大力推进小企业与非公经济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建立起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鼓励发展非正规就业,形成适合上海特点的新就业形态。
上海市还采取了双向承诺、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实施保护性安置,建立了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托底机制。近年来,上海市陆续在各街道(乡镇)成立公益性劳动组织,通过开发社区内保安、保绿、保洁、保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对依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就业的困难人员的保护性安置。目前,已安置7万多人,还有2万多人正在积极安置中,由此构筑起一条有就业保障特征的底线。
在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基础上,上海市高举就业优先旗帜。他们对劳动力市场中特殊群体均采取“就业先导加保障托底”的解决思路。为推动中年下岗职工进入市场就业,上海市推出了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的政策,既顺应了中年下岗职工对企业的依恋之情,又使他们在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之后,与国有企业实现了实质上的脱钩。在100万进中心的下岗人员中,有50万人通过这条渠道相对稳定地进入了劳动力市场。
上海市把政府促进就业责任的空间定位为平衡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的矛盾。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34.6%上升到2001年的53%,从业人员增加了132万人。大力推进小企业与非公经济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建立起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鼓励发展非正规就业,形成适合上海特点的新就业形态。
上海市还采取了双向承诺、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实施保护性安置,建立了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托底机制。近年来,上海市陆续在各街道(乡镇)成立公益性劳动组织,通过开发社区内保安、保绿、保洁、保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对依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就业的困难人员的保护性安置。目前,已安置7万多人,还有2万多人正在积极安置中,由此构筑起一条有就业保障特征的底线。
在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基础上,上海市高举就业优先旗帜。他们对劳动力市场中特殊群体均采取“就业先导加保障托底”的解决思路。为推动中年下岗职工进入市场就业,上海市推出了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的政策,既顺应了中年下岗职工对企业的依恋之情,又使他们在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之后,与国有企业实现了实质上的脱钩。在100万进中心的下岗人员中,有50万人通过这条渠道相对稳定地进入了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