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這個假設並不好,因為生藥(草藥)與西藥兩者往往無法分開,從歷史上藥物發展史的角度看的話。
不少西藥可以說只是從草藥的定性到定量化(純化、定量)的產物而已。
金雞納的故事:
良藥現身南美 歐洲列強爭奪
金雞納樹原產於遙遠的南美洲。17世紀時,南美洲仍是歐洲列強的殖民地,相傳有一個西班牙的女伯爵當時罹患熱病,原住民女僕用樹皮泡熱水給她服用,苦澀的湯藥治好了她的病。因此,歐洲人發現金雞納樹的療效。
17世紀時金雞納樹已經出現在歐洲的藥典中,被視為珍貴藥物,更是歐洲王室餽贈外賓的禮品,但當時是以草藥的形式服用,無法確定有效成分。19世紀,法國化學家在樹皮中提煉出生物鹼,並確認其中的奎寧是治療發熱、風溼、消化不良、神經痛等疾病的有效成分。於是,歐洲人開始研究哪個樹種奎寧含量高,以便生產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這時南美洲各國已經紛紛獨立,當然不允許歐洲人從國內恣意拿東西,所以禁止金雞納樹出口。歐洲人沒辦法直接得到樹種,就打著維護「普世人類健康利益」的藉口,派遣植物獵人到南美,以偷、拐、搶、騙等不正當的方式走私樹苗到亞洲殖民地栽種。19世紀末,英國、荷蘭兩國栽種最具成效,荷蘭從爪哇出口的金雞納樹皮已經占世界九成,英國屬地印度則名列第二。◇
這與我讀到的英文版醫學史相符。
土地刻劃著先人篳路藍縷的足跡,細讀土地就可以了解台灣的歷史,也能在過往歷史中,更加看清現在的自己。隸屬於國立台灣大學的溪
www.epoch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