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又一个阿姨“私奔”了

真善与伪善

知名会员
注册
2009-11-11
消息
272
荣誉分数
177
声望点数
153

自驾大妈苏敏类似的经历,善良强大的女人,温暖的故事,猜不到的结局反而感觉她已经超越了自我,完全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联想近几年村里很多中老年女性朋友都单独或者结伴组队从事文体活动,尤其事户外非常活跃,队伍不断壮大,也越来越专业,希望不是因为家里一地鸡毛受憋屈,或者为家庭奉献感觉失去了自我,而产生的一种逃离和释放:):cool:, 也希望官人们能多多理解,多多关爱,多多支持她们。

Way to go, sisters! Cheer for you!




郑州又一个阿姨“私奔”了:因放不下前夫,她被...​

7E188759ADE4A27AFFF361F36883FDC9AE1BEEE7_size29_w952_h486.jpg


她骑行全世界,却放不下前夫。
为什么?
01
如果没有离婚,65岁的郑州阿姨李冬菊,或许不可能骑行看世界。
她会像我们身边很多女性那样,守候在或相爱或相杀的男人身旁,陪孩子读书考学工作,再给孩子的孩子洗尿布喂奶粉,每天忙得腰酸背痛,还沉浸于“家庭圆满,子孙满堂”的自我安慰里。
直至老得不能动弹。
但她离婚了。
2005年,47岁的李冬菊,成了一个被离婚的女人。

90037EFD30C73A0F5FC86D4688E5D321ACE7007F_size36_w1080_h516.jpg


李冬菊和前夫@九派新闻
她从未怀疑且万分信赖的丈夫,还有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婚姻,都瞬间瓦解,弃她而去。
人到中年的她,就像一个被流放到孤岛上的囚徒,在身体和心灵的巨大毁灭感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
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精神崩溃,目光呆滞,彻夜失眠,动不动就流泪大哭,没有一个熟人愿意靠近她,还一度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

DD4F34DFD356900FF37AFAFE09280010A3485126_size43_w1080_h524.jpg



A0634F333F0C480FF370BD33E1C456EB4FF87CD3_size10_w1080_h68.jpg



A1FB8ACAF0684DACD066FF5A6A74CB8113AE1018_size12_w1080_h94.jpg


这边,刚和她离婚,那边,丈夫就迎娶了后妻。
自古只有新人笑,有谁愿听旧人哭。
哭得悲痛欲绝的旧人,要么孤独地死去,要么涅槃后重生
李冬菊选择了后者。
既然靠男人男人会跑,靠婚姻婚姻会倒,靠信念信念会塌,那就靠自己的双眼和双腿,去开辟新路和新生。
她狠心把自己扔进了更陌生更辽阔的新世界,并由此窥见了自我的渺小和众生的立体。
02
李冬菊选择了骑行路。
这种去远方的逃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患上抑郁症的李冬菊,看见有骑行队伍从大路上经过,那些身穿五彩缤纷骑行服的人们,就像一只只灵活敏捷的大鸟,从她身边轻快飞过。
她羡慕那种自由自在、自我掌控的生活。
那是她未曾拥有过的梦。
她原来是纺织厂的女工,天天围着轰鸣作响的机器转,连和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纺织厂倒闭,她成了下岗工人,只能到企业去当保管员,被困在闭塞狭小的空间里,和沉重沉默的物品相伴。

C658F5A54A723EC17ED81A43F05B487FF479DE98_size39_w1080_h537.jpg


李冬菊当过保管员@九派新闻
枯燥的工作,窒息的生活,繁重的压力,让她从来不曾有机会,像一只鸟儿那样,翱翔于天空中,穿梭于山水间。
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
第一,它需要时间自由。
第二,它需要金钱加持。
生病退休后,李冬菊有的是时间,但她工资很低。
一开始,她骑着100多块钱买的自行车,跟在骑行队伍里,就像一只丑小鸭,笨拙地跟随在一群白天鹅的屁股后。
希望她振作起来的儿子,鼓励她:“妈,买辆新车吧。”
一辆新的骑行车,要1000多元起步。

86F686DB0D8202AE77316AB12B3D3C40E7612882_size33_w1080_h480.jpg


她思忖了很久,才狠狠心、咬咬牙、跺跺脚,买了一辆。
买车后,她第一站就想去西藏,但存折里只剩170元钱。

CA51586672C4FA9A03297129435B451896C0AF81_size61_w1080_h528.jpg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渺小的梦想也离不开金钱的臂膀。
到了2014年,她存了七八千块钱后,终于踏上了骑行路。
第一次出门,她满怀期待,满脑子都只有好的愿景,而没有坏的准备。
结果,办的四国签证,但只成功去了越南,道路不熟,语言不通,她很快和骑行队员走散。
她带着老年手机,没法和人交流,钱很快也花光了。
第一次骑行,就以如此沮丧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她不敢回家,不愿回到熟悉的地方,再次遭受审判和嘲讽。
她直接从越南骑到云南丽江,打工攒钱,为下一趟骑行做准备。
03
2015年,她攒了几千块钱后,再次踏上骑行之旅,去了三亚和西藏。
骑行之旅,就这样在走走停停、摔摔打打中,慢慢打开。
一路的新鲜刺激,一路的跋涉劳累,一路的相逢告别,让李冬菊常常忘记了吃治疗抑郁症的药。
渐渐地,她不再吃药了,病也好了。

972099D19B8E77AF2909F124DFD3678BCA180F6C_size45_w1080_h521.jpg


她忘记了抑郁症@九派新闻
一辆车,一个人,一段又一段的旅途,构成了李冬菊未知又多彩的生活。
从那时至今的8年间,她一路骑行去了12个国家:
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摩纳哥,法国,澳大利亚……
为了省钱,她没有住过酒店,就住在自带的帐篷里,甚至住过墓地,吃的都是打折的面包。
她和凶险一次次擦肩而过,甚至为贪图便宜住进柬埔寨的黑店,半夜里差点遭遇暗算,仓皇逃了出来。
当然,她遇见的更多是好心人。
在高温四十多度的荒野,开车几十公里,载她去小镇的陌生善良的女子;

BC63C83C6AB9D43AE2D8D9AB4B9FAAC70B0B2E05_size62_w888_h444.jpg


知道她独自骑行故事后,专门守候在路边等她,给她送帐篷的异国骑友;
给她提供食物和住处的数不清的好心人……

2EF2B2602D87054D00CDFB74C2CFDDEE87B32303_size64_w1080_h582.jpg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在“我”之外,看见更多“他们”。
而他们的故事和人生,犹如一面镜子,让李冬菊窥见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修得更深的温柔和慈悲。
04

采访李冬菊的九派新闻记者问她,一路骑行三大洲,身体受得了吗?
李冬菊这样回答:
“受得了,我不像别人那样,非要怎么样,我骑到哪儿算哪儿,别人是兔子快跑,我是乌龟慢慢爬。”

6C7F13552290186393FC8D973CF54D57635DD1B8_size33_w618_h497.jpg



B749EDE72D2033088003670C3C079A17EE8E1CC2_size8_w1080_h81.jpg


像乌龟那样慢慢爬@九派新闻
像个乌龟那样,慢慢爬,放下速度的执念,放下目标的执念。
一同被放下的还有对情爱和婚姻的执念,对外界和评价的执念。
李冬菊说,很多人到达某处,都爱摆姿势拍照打卡,她从来没有。
她就是心平气和地行走于当地蓝天大地上,晕染于风土人情中,和那里的花草树木与清风明月,交流对话。
她和当下的每处景色共存,也和当下的每个感受共生。
她把自己安放于骑行路上的每一处,也和每一处的人事碰撞出崭新的自我。
亲朋好友至今都无法理解她:“这么大年龄了,折腾什么?”
只有李冬菊知道自己在折腾什么。
当初一同和她患病的大院里的同龄女子,已经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垂垂老矣,无法自理。
而她在这一路长途跋涉中,不仅治愈了婚姻的创伤和痛苦,也觅得了个人的自信和辽阔。
“我觉得我整个人完全变了,现在我变得很自信,对生活,就是去过我想要的生活,我不去和任何人攀比。”

870F9AB6C12D38D293CC4ACBEE9CCC8CCDA5A88B_size44_w1080_h470.jpg


她说。
这是一个历经足够多风雨,见过足够多人事的女子,才有的底气。
如果,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不过是一个离婚后独自飞翔的女子,悲壮前行的故事。
但,故事的结尾,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也打碎了很多人幻想——
05

今年,和李冬菊离婚18年的前夫,患上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
后妻将他扔在病床上,离婚而去。

40381B39638777DD6DC618DB3EA13D20F434C9A3_size34_w847_h569.jpg


李冬菊和前夫@九派新闻
李冬菊听闻这个消息后,结束骑行,回来照料前夫。
每天都给他做饭喂饭,按摩治疗。
就像,他们从未分开,她也从未远去。
记者问李冬菊:“当初你们离婚时,你恨他吗?”
她脱口而出的,是坦诚真实的感受:“恨。”
又问她:“那现在呢?”
她说:“现在,我不仅是对他不恨了,而是对任何人都不恨了。”

82AF6A468C46F4E730F795CF6F79DE38DBCC33A6_size44_w1080_h516.jpg



D4163EC8C979F4F767BF8F92B83E840BA8962717_size10_w1080_h77.jpg


这句话,是李冬菊整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部分:
她看了辽阔的世界后,不再活在恨里,而是活在慈悲里。
而和解,不管是和自己的和解,还是和别人的和解,都不是原谅,而是慈悲之心的一次次升起。

这是骑行给她的力量,也是她看过山川湖泊的心,温柔与宽厚的所在。
采访的最后,关于和前夫的关系,李冬菊这样说:
“我觉得能复婚,就不要再婚。
因为再婚牵涉到孩子啊等各种问题,很难很难。
我就是和他磨合磨合,再一个我觉得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顺其自然吧。”
这段话,让她鼓舞人心的骑行故事,涅槃重生的女性力量,大打折扣,也备受争议。
很多人嘲讽她圣母心泛滥。
也有人抨击她纵然看遍了世界,依然活在女性自我驯化的催眠里,逃不掉“贤妻良母”的旧枷锁。

34468C7FBE7B05E00B2640808E439F83EA928321_size36_w1080_h391.jpg


网友评论李冬菊照顾前夫@网络
这让我想起郑州另一个“私奔”阿姨苏敏的故事。
苏敏自驾游全国,爆红全网后,依然无法下定狠心,离开冷暴力对她半辈子的丈夫。

2E6095B24A81A6D63D86FA551AD6E50C7DF2305B_size16_w400_h204.jpg


自驾游的郑州阿姨苏敏@网络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困境。
李冬梅也好,苏敏也好,她们都是旧式婚姻的受害者。
她们都在婚姻中遭遇冷漠和背叛,都曾患上严重抑郁症,都为了自我救赎,踏上了独自“私奔”的骑行或自驾游之路。
在路上,她们看遍了山水美景,也遇见辽阔自己。
但面对那个男人,那个给她们幻想也给她们伤害的男人,她们都在断舍离中,碍于母职,为了孩子,都无法做出快意恩仇的果决。
她们虽然犹犹豫豫地迈进了新世界,但依然无法对旧世界恩断义绝。
这是她们这代人“私奔”之后的困境:
肉体走向了世界,但精神依然传统。
06

但,我理解这种禁锢。
前夫瘫痪在床,被后妻抛弃后,如果李冬菊继续骑行世界,潇洒度日,反而有违于生于1958年的她的内心。
她做出照顾前夫的选择,不够酷,不够飒,甚至有多少自我感动的意味,但这会让她心安。
恰如上野千鹤子老师所说:
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应该是允许女性以千姿百态的模样生活,而不是用一种标准贬损打压另一种标准。
看过世界的李冬菊,决定回到生病的前夫身旁,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自己愿意负责,有什么不可?
相比那些一辈子困兽在婚姻中的女性,她毕竟往前迈了一步——她看了世界,也得到治愈。
520E04BF5B854FEF501051F09E0848D9814BB2C9_size31_w1080_h471.jpg


  李冬菊@九派新闻​
尊重她愿意去照顾前夫,就像尊重她独自骑行上路一样。
这尊重本身,是对女性的善意,对他人的接纳,是对世界的宽容。
我甚至想,李冬菊的故事,最打动我的部分,并不是她独自骑行看世界,而是她看了世界变得强大后,依然没有丢掉柔软和善良。
这柔软这善良,是我们这混沌杂乱的世界里,那抹微弱温煦的人性之光。
人性之光,不会符合任何人的完美预期,却能缓缓把这个世界照亮。
是的。
她即便离了婚,看了世界,也没法成为又酷又飒的女性。
她摒弃前嫌,去照顾瘫痪的前夫,就像让时光倒流,去缝补自己心碎的过往。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勇敢而非完美的女性,我却低到了尘埃里,并在尘埃中看见一朵慈悲的花来。
这花,便是一颗伤痕累累仍芳香扑鼻的女人心。
 
为了孩子,她不照顾孩子就脱不了身,母亲!
 
为了孩子,她不照顾孩子就脱不了身,母亲!

照顾哪个孩子? 在首帖里完全没看出来啊。带着这个问题去搜了一下,发现真是一个好的故事。
 
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很好的例子。

里面有很多值得注意,令人感概的点。

58年生人,76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2001/2002年44岁国企退休,2006年离婚,(离婚时赌气,啥也没要),离婚后的三四年,确诊了抑郁症,2014年开始骑行。开始骑行后,她就逐渐减少药的剂量,直到16年出国,她连药也忘记带,却没再发作过,李冬菊想,是“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照顾哪个孩子? 在首帖里完全没看出来啊。带着这个问题去搜了一下,发现真是一个好的故事。
不好意思没说清楚,前夫瘫痪,前夫的后妻离去,自己的孩子要照顾前夫忙不过来,她只好放下恩怨再去照顾前夫。母性!
 
ZT:

我叫李冬菊(➡️@阳光心态1958),今年64岁,退休前是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仓库保管员 。这份工作特别单调,每天守着一堆冷冰冰的机器,很少跟人打交道,也没什么机会出远门。44岁,我从厂里内退,过上了在家上网看书的退休生活,本以为日子会一直平淡下去,没想到持续二十多年的婚姻突然生变,给我杀了个措手不及。

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后来确诊了抑郁症,还伴有轻度老年痴呆。我不想一辈子靠药物活着,尝试过自学心理疏导,也做过义工,最后让我解脱的却是一辆山地自行车。

因为这辆车,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骑行。从2014年至今已经在东南亚、欧洲、澳洲骑过十几个国家。它让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充实,也让我变成了另一个我。


人生前半程,我一直过得按部就班,几乎回忆不起什么大喜大悲的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河南郑州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里出生,父亲是机床修配厂的工人,他为人特老实不爱说话,但很喜欢帮助别人,跟活雷锋似的。我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她耳朵有点背,干起家务活儿却毫不含糊。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我的思想单纯,性格也文文弱弱的,可以说是一个没啥棱角的普通人。 学生时代班里同学爱分派系,我对谁都很谦让,跟大家处得都还不错。上高中的时候,我正赶上上山下乡,一毕业就去农村接受“再教育”。

到了农场,我因为体力不太好被分配到炊事班做饭,在这期间和一个做保管员的男青年谈起了恋爱。他喜欢我这种温顺的性格,我也欣赏他的成熟稳重,凡事考虑周到。七十年代谈恋爱基本等同于定终身,回城参加工作不久,我们就顺理成章结了婚。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麻纺厂,大部分人是两人挡一台车,我是一人挡一台车,24小时三班倒,干得特别辛苦。结婚一年多有了小孩后,我被调到汽车制造厂做仓库保管员,一个人待在仓库里,守着货架上的积压机器,基本没啥事干。我不爱窜岗,也不爱打牌,为了打发无聊时间,没事就看看革命书籍,比如《钢铁是怎么练成的》,或是听些教育孩⼦之类的⼴播。

这个岗位我一待就是二十几年,期间也尝试发展过一些兴趣爱好 ,像书法啊、摄影啊,可惜都没能坚持下去。2001年,厂子因为效益不好一刀切搞内退,让我们这种工龄长的老员工下岗回家,每月只给发几百块退休金。

我家那口子混得比我好,他离开国企后去物业公司当了副经理,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加班越来越频繁,晚上回来总喊累。老夫老妻了,相处一直还算和谐,我就没把这些变化放在心上。本来以为日子会这样年复一年地过下去,直到某天,我接到一个女人的电话,才知道婚姻已经走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刚离完婚,他就和那个女人出去旅游、请客摆酒,我还陷在里面出不来,脑子不停地想,晚上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白天我也精神恍惚,走到路口听到过往的车辆打喇叭,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我那阵子情绪完全不受控制,经常半夜三更把儿子叫起来哭诉一番,出门也跟祥林嫂似的,见谁都唠叨,久而久之,大家都像躲瘟神一样躲我。

或许是为了逃避现实,我迷上了一款叫《浪漫庄园》的电脑游戏。游戏里的世界多简单啊,每天种地挣钱,修五颜六色的房子, 让人忍不住陶醉其中。


我每天玩得两眼发直,记忆力也开始明显衰退。有一次炒菜刚倒上油,我就到别的地方不知道干嘛去了,后来油锅起火引燃了抽油烟机,幸亏对面楼的住户及时发现,才没酿成火灾。

儿子担心我的精神状态,陪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重度抑郁,还有轻度老年痴呆的症状,给开了好几种药。吃上一段时间,我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但醒来以后心里还是烦闷。我觉得这个病不能光靠药物,想寻求心理医生疏导,一问价格,好几百一小时,根本不是我能承受起的,就买了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自学一些疏导技巧。


有段时间我还迷上了网络聊天室,碰到和我一样婚姻不幸的女人,便陷在情绪里不能自拔。旁观者可能觉得她们很烦,絮絮叨叨的,我切身经历过那种痛苦,很想帮她们。为了照顾一个要自杀的女人,我自掏腰包买车票跑到唐山,每天安慰她,给她做饭,还打长途电话给他丈夫,充当两口子沟通的桥梁,来回折腾好久,直到两人关系缓和。

我自己呢,吃了一阵抗抑郁的药,人的确平和很多,可那始终不是正常人的平和 ,更像脑子反应迟钝造成的麻木感。这药副作用很大,我吃完老感觉心脏不舒服,好几次走路脚步一快都差点要晕倒,一停药抑郁就复发。医生说你这病特别重,一定要坚持治疗,又给我换了别的药。

那几年,很多事情像在我的脑子里被磨平了一样,完全没啥印象。可我至今都很清楚地记得2013年在街上看到的一个场景。当时有一群人穿着骑行服,戴着骑行帽在马路上飞驰,看得我两眼放光,心里好生羡慕。现在想来也是搞笑,因为车和骑行服都比较贵,我就先买了个骑行帽在家干过瘾。儿子瞧见后说,“你光戴个帽子也没用,干脆再帮你买辆车得了。”

过去那些爱好我都坚持不长久,怕这次也一样,买了不喜欢只能放在墙角落灰,就让儿子先花1100块钱买了辆入门款捷安特。刚开始骑我很不习惯,之前骑的女式自行车都是斜梁,而山地车是直梁,车座很高,我上下车都费劲,骑起来总怕摔跤。后来上网查了一些骑车技巧,慢慢摸索着总算适应了。尤其是在大马路骑快之后,那感觉真叫一个开心。


渐渐地,我不满足于只在家附近溜达,听说郑州东区骑车的人多,我就跑过去跟着那些专业车队一起骑。有个人跟我说他们准备骑车去山东威海,我一听可高兴,兴冲冲跑过去找队长,没等我把话说完人家就打断了我。

她说组队要提前训练很长时间,我没有长途经验,速度跟不上,车的配置也不行。我能理解她拒绝我是出于安全考虑,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语气那么强硬,弄得我真挺尴尬。

回去以后,我始终惦记着长途骑行的事,无奈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一个人不敢跑太远。想了想,干脆自己建群,不设什么加入门槛,只要能吃苦、能坚持就行。因为我这人比较负责任,每个群友的需求都尽量照顾到,一传十十传百,骑行群就这么壮大起来,巅峰时有近500人。

刚开始骑我速度很快,老是弯着腰加速超别人,时不时停车休息一下,后来慢慢掌握了一些节奏和技巧。我从一个骑行小白慢慢入了门,知道了如何踩脚踏才能更省力,学会了在上下坡降档升档,能在几分钟内快速拆掉折叠车的轮子。我每天坚持骑几十公里,耐力也一点一点上去了。

 

自驾大妈苏敏类似的经历,善良强大的女人,温暖的故事,猜不到的结局反而感觉她已经超越了自我,完全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联想近几年村里很多中老年女性朋友都单独或者结伴组队从事文体活动,尤其事户外非常活跃,队伍不断壮大,也越来越专业,希望不是因为家里一地鸡毛受憋屈,或者为家庭奉献感觉失去了自我,而产生的一种逃离和释放:):cool:, 也希望官人们能多多理解,多多关爱,多多支持她们。

Way to go, sisters! Cheer for you!




郑州又一个阿姨“私奔”了:因放不下前夫,她被...​

7E188759ADE4A27AFFF361F36883FDC9AE1BEEE7_size29_w952_h486.jpg


她骑行全世界,却放不下前夫。
为什么?
01
如果没有离婚,65岁的郑州阿姨李冬菊,或许不可能骑行看世界。
她会像我们身边很多女性那样,守候在或相爱或相杀的男人身旁,陪孩子读书考学工作,再给孩子的孩子洗尿布喂奶粉,每天忙得腰酸背痛,还沉浸于“家庭圆满,子孙满堂”的自我安慰里。
直至老得不能动弹。
但她离婚了。
2005年,47岁的李冬菊,成了一个被离婚的女人。

90037EFD30C73A0F5FC86D4688E5D321ACE7007F_size36_w1080_h516.jpg


李冬菊和前夫@九派新闻
她从未怀疑且万分信赖的丈夫,还有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婚姻,都瞬间瓦解,弃她而去。
人到中年的她,就像一个被流放到孤岛上的囚徒,在身体和心灵的巨大毁灭感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
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精神崩溃,目光呆滞,彻夜失眠,动不动就流泪大哭,没有一个熟人愿意靠近她,还一度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

DD4F34DFD356900FF37AFAFE09280010A3485126_size43_w1080_h524.jpg



A0634F333F0C480FF370BD33E1C456EB4FF87CD3_size10_w1080_h68.jpg



A1FB8ACAF0684DACD066FF5A6A74CB8113AE1018_size12_w1080_h94.jpg


这边,刚和她离婚,那边,丈夫就迎娶了后妻。
自古只有新人笑,有谁愿听旧人哭。
哭得悲痛欲绝的旧人,要么孤独地死去,要么涅槃后重生
李冬菊选择了后者。
既然靠男人男人会跑,靠婚姻婚姻会倒,靠信念信念会塌,那就靠自己的双眼和双腿,去开辟新路和新生。
她狠心把自己扔进了更陌生更辽阔的新世界,并由此窥见了自我的渺小和众生的立体。
02
李冬菊选择了骑行路。
这种去远方的逃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患上抑郁症的李冬菊,看见有骑行队伍从大路上经过,那些身穿五彩缤纷骑行服的人们,就像一只只灵活敏捷的大鸟,从她身边轻快飞过。
她羡慕那种自由自在、自我掌控的生活。
那是她未曾拥有过的梦。
她原来是纺织厂的女工,天天围着轰鸣作响的机器转,连和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纺织厂倒闭,她成了下岗工人,只能到企业去当保管员,被困在闭塞狭小的空间里,和沉重沉默的物品相伴。

C658F5A54A723EC17ED81A43F05B487FF479DE98_size39_w1080_h537.jpg


李冬菊当过保管员@九派新闻
枯燥的工作,窒息的生活,繁重的压力,让她从来不曾有机会,像一只鸟儿那样,翱翔于天空中,穿梭于山水间。
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
第一,它需要时间自由。
第二,它需要金钱加持。
生病退休后,李冬菊有的是时间,但她工资很低。
一开始,她骑着100多块钱买的自行车,跟在骑行队伍里,就像一只丑小鸭,笨拙地跟随在一群白天鹅的屁股后。
希望她振作起来的儿子,鼓励她:“妈,买辆新车吧。”
一辆新的骑行车,要1000多元起步。

86F686DB0D8202AE77316AB12B3D3C40E7612882_size33_w1080_h480.jpg


她思忖了很久,才狠狠心、咬咬牙、跺跺脚,买了一辆。
买车后,她第一站就想去西藏,但存折里只剩170元钱。

CA51586672C4FA9A03297129435B451896C0AF81_size61_w1080_h528.jpg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渺小的梦想也离不开金钱的臂膀。
到了2014年,她存了七八千块钱后,终于踏上了骑行路。
第一次出门,她满怀期待,满脑子都只有好的愿景,而没有坏的准备。
结果,办的四国签证,但只成功去了越南,道路不熟,语言不通,她很快和骑行队员走散。
她带着老年手机,没法和人交流,钱很快也花光了。
第一次骑行,就以如此沮丧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她不敢回家,不愿回到熟悉的地方,再次遭受审判和嘲讽。
她直接从越南骑到云南丽江,打工攒钱,为下一趟骑行做准备。
03
2015年,她攒了几千块钱后,再次踏上骑行之旅,去了三亚和西藏。
骑行之旅,就这样在走走停停、摔摔打打中,慢慢打开。
一路的新鲜刺激,一路的跋涉劳累,一路的相逢告别,让李冬菊常常忘记了吃治疗抑郁症的药。
渐渐地,她不再吃药了,病也好了。

972099D19B8E77AF2909F124DFD3678BCA180F6C_size45_w1080_h521.jpg


她忘记了抑郁症@九派新闻
一辆车,一个人,一段又一段的旅途,构成了李冬菊未知又多彩的生活。
从那时至今的8年间,她一路骑行去了12个国家:
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摩纳哥,法国,澳大利亚……
为了省钱,她没有住过酒店,就住在自带的帐篷里,甚至住过墓地,吃的都是打折的面包。
她和凶险一次次擦肩而过,甚至为贪图便宜住进柬埔寨的黑店,半夜里差点遭遇暗算,仓皇逃了出来。
当然,她遇见的更多是好心人。
在高温四十多度的荒野,开车几十公里,载她去小镇的陌生善良的女子;

BC63C83C6AB9D43AE2D8D9AB4B9FAAC70B0B2E05_size62_w888_h444.jpg


知道她独自骑行故事后,专门守候在路边等她,给她送帐篷的异国骑友;
给她提供食物和住处的数不清的好心人……

2EF2B2602D87054D00CDFB74C2CFDDEE87B32303_size64_w1080_h582.jpg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在“我”之外,看见更多“他们”。
而他们的故事和人生,犹如一面镜子,让李冬菊窥见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修得更深的温柔和慈悲。
04

采访李冬菊的九派新闻记者问她,一路骑行三大洲,身体受得了吗?
李冬菊这样回答:
“受得了,我不像别人那样,非要怎么样,我骑到哪儿算哪儿,别人是兔子快跑,我是乌龟慢慢爬。”

6C7F13552290186393FC8D973CF54D57635DD1B8_size33_w618_h497.jpg



B749EDE72D2033088003670C3C079A17EE8E1CC2_size8_w1080_h81.jpg


像乌龟那样慢慢爬@九派新闻
像个乌龟那样,慢慢爬,放下速度的执念,放下目标的执念。
一同被放下的还有对情爱和婚姻的执念,对外界和评价的执念。
李冬菊说,很多人到达某处,都爱摆姿势拍照打卡,她从来没有。
她就是心平气和地行走于当地蓝天大地上,晕染于风土人情中,和那里的花草树木与清风明月,交流对话。
她和当下的每处景色共存,也和当下的每个感受共生。
她把自己安放于骑行路上的每一处,也和每一处的人事碰撞出崭新的自我。
亲朋好友至今都无法理解她:“这么大年龄了,折腾什么?”
只有李冬菊知道自己在折腾什么。
当初一同和她患病的大院里的同龄女子,已经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垂垂老矣,无法自理。
而她在这一路长途跋涉中,不仅治愈了婚姻的创伤和痛苦,也觅得了个人的自信和辽阔。
“我觉得我整个人完全变了,现在我变得很自信,对生活,就是去过我想要的生活,我不去和任何人攀比。”

870F9AB6C12D38D293CC4ACBEE9CCC8CCDA5A88B_size44_w1080_h470.jpg


她说。
这是一个历经足够多风雨,见过足够多人事的女子,才有的底气。
如果,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不过是一个离婚后独自飞翔的女子,悲壮前行的故事。
但,故事的结尾,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也打碎了很多人幻想——
05

今年,和李冬菊离婚18年的前夫,患上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
后妻将他扔在病床上,离婚而去。

40381B39638777DD6DC618DB3EA13D20F434C9A3_size34_w847_h569.jpg


李冬菊和前夫@九派新闻
李冬菊听闻这个消息后,结束骑行,回来照料前夫。
每天都给他做饭喂饭,按摩治疗。
就像,他们从未分开,她也从未远去。
记者问李冬菊:“当初你们离婚时,你恨他吗?”
她脱口而出的,是坦诚真实的感受:“恨。”
又问她:“那现在呢?”
她说:“现在,我不仅是对他不恨了,而是对任何人都不恨了。”

82AF6A468C46F4E730F795CF6F79DE38DBCC33A6_size44_w1080_h516.jpg



D4163EC8C979F4F767BF8F92B83E840BA8962717_size10_w1080_h77.jpg


这句话,是李冬菊整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部分:
她看了辽阔的世界后,不再活在恨里,而是活在慈悲里。
而和解,不管是和自己的和解,还是和别人的和解,都不是原谅,而是慈悲之心的一次次升起。

这是骑行给她的力量,也是她看过山川湖泊的心,温柔与宽厚的所在。
采访的最后,关于和前夫的关系,李冬菊这样说:
“我觉得能复婚,就不要再婚。
因为再婚牵涉到孩子啊等各种问题,很难很难。
我就是和他磨合磨合,再一个我觉得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顺其自然吧。”
这段话,让她鼓舞人心的骑行故事,涅槃重生的女性力量,大打折扣,也备受争议。
很多人嘲讽她圣母心泛滥。
也有人抨击她纵然看遍了世界,依然活在女性自我驯化的催眠里,逃不掉“贤妻良母”的旧枷锁。

34468C7FBE7B05E00B2640808E439F83EA928321_size36_w1080_h391.jpg


网友评论李冬菊照顾前夫@网络
这让我想起郑州另一个“私奔”阿姨苏敏的故事。
苏敏自驾游全国,爆红全网后,依然无法下定狠心,离开冷暴力对她半辈子的丈夫。

2E6095B24A81A6D63D86FA551AD6E50C7DF2305B_size16_w400_h204.jpg


自驾游的郑州阿姨苏敏@网络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困境。
李冬梅也好,苏敏也好,她们都是旧式婚姻的受害者。
她们都在婚姻中遭遇冷漠和背叛,都曾患上严重抑郁症,都为了自我救赎,踏上了独自“私奔”的骑行或自驾游之路。
在路上,她们看遍了山水美景,也遇见辽阔自己。
但面对那个男人,那个给她们幻想也给她们伤害的男人,她们都在断舍离中,碍于母职,为了孩子,都无法做出快意恩仇的果决。
她们虽然犹犹豫豫地迈进了新世界,但依然无法对旧世界恩断义绝。
这是她们这代人“私奔”之后的困境:
肉体走向了世界,但精神依然传统。
06

但,我理解这种禁锢。
前夫瘫痪在床,被后妻抛弃后,如果李冬菊继续骑行世界,潇洒度日,反而有违于生于1958年的她的内心。
她做出照顾前夫的选择,不够酷,不够飒,甚至有多少自我感动的意味,但这会让她心安。
恰如上野千鹤子老师所说:
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应该是允许女性以千姿百态的模样生活,而不是用一种标准贬损打压另一种标准。
看过世界的李冬菊,决定回到生病的前夫身旁,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自己愿意负责,有什么不可?
相比那些一辈子困兽在婚姻中的女性,她毕竟往前迈了一步——她看了世界,也得到治愈。
520E04BF5B854FEF501051F09E0848D9814BB2C9_size31_w1080_h471.jpg


  李冬菊@九派新闻​
尊重她愿意去照顾前夫,就像尊重她独自骑行上路一样。
这尊重本身,是对女性的善意,对他人的接纳,是对世界的宽容。
我甚至想,李冬菊的故事,最打动我的部分,并不是她独自骑行看世界,而是她看了世界变得强大后,依然没有丢掉柔软和善良。
这柔软这善良,是我们这混沌杂乱的世界里,那抹微弱温煦的人性之光。
人性之光,不会符合任何人的完美预期,却能缓缓把这个世界照亮。
是的。
她即便离了婚,看了世界,也没法成为又酷又飒的女性。
她摒弃前嫌,去照顾瘫痪的前夫,就像让时光倒流,去缝补自己心碎的过往。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勇敢而非完美的女性,我却低到了尘埃里,并在尘埃中看见一朵慈悲的花来。
这花,便是一颗伤痕累累仍芳香扑鼻的女人心。
你自己读了吗?
右边的文字被切了1/3。
 
头条这个“自拍”新闻是2022年11月的事,没有“红”。

这两天这事情”红“了,因为回去照顾前夫 --- 国人关注的点。

就这一点,我的想法是:人上了年纪之后,主观还是客观上,都会平和许多,不管是跟社会还是自己。还有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会慢慢减少,回归家庭回归自我比较多。
 
和自己和解,就是一个完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再接纳自己的过程。这是自信的基础。
 
本来挺好的故事,标题交私奔,有些抓眼球的赶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