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出:中共智囊机构对俄罗斯加速融入西方的重新认识与反思[推荐]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E&E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E&E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5-30
消息
482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5月24日,俄美签署了包括核裁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文件。紧接着,5月28日,俄罗斯同北约19国签署旨在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罗马声明》。世界舆论反应强烈,美国总统布什欢呼北约―――俄罗斯新型联盟的建立,称之为“历史性的成就”,并认为“这一伙伴关系使我们更接近实现一个更大的目标―――历史上欧洲第一次成为一个整体,并实现了自由与和平。”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认为这是“冷战的葬礼”、“历史性的巨变”、“俄罗斯走出严冬”。

  对俄罗斯同美国和西方国家达成重大和解的事件,必须从国际关系和历史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剖析。从国际关系层面看,无疑有着纵横捭阖、合纵连横的现实和长远的外交谋略性质。在中、美、苏三角关系中,任何两方的靠近都会使力量平衡发生倾斜,对第三方产生不利,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外交常识。此间得利最大的是美国,它同昔日最大的对手化敌为友后,可集中精力和力量,以强硬姿态对付其他现实和潜在的对手,而美国现实的或潜在的对手则失去了俄罗斯这样一支重要的牵制性力量,处境更为艰难,这就难怪小布什欢呼雀跃了。

  但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自古以来的生存空间与生存资源的同一性已经分离。21世纪的强国并不以征服和领土扩张为目的,国际社会中的弱者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被侵略、被征服的危机,即亡国灭族的威胁,因此,外交权谋中的得胜者实际所得的好处比起传统时代来要大打折扣,人们对俄罗斯靠拢西方不必过于敏感。

  历史性的选择

  如果仅从国际关系的层面来解释、判断俄罗斯与欧美的和解,那是非常肤浅的。应该看到,俄罗斯并非单纯地出于摆脱外交困境的动机而作出的一时权宜之计,这次是俄罗斯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这条历史轨迹可追溯到彼得大帝时代,虽然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代就选择了西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一直徘徊于东西方之间,由于俄罗斯民族具有诗人般的创造个性,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激情,加之资本主义初期的种种弊端,导致了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后,毅然选择了计划经济。但诗人的理想主义却最终成为塞缪尔・亨廷顿所指出的那样,成了文明转型失败、丧失了自己的传统、徘徊于东西方之间的“无所适从的国家”。

  今天的俄罗斯发现,自己的威胁来自西方世界,但失去西方世界,并继续为敌,俄罗斯的前途更加渺茫,更无希望可言。

  如果把西方世界的社会选择也看成是一种社会试验,那么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社会试验失败了。于是,高傲了近百年的俄罗斯人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即便是低三下四,也要融入西方社会。同样地,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它们的威胁起先来自孤芳自赏、目空一切的俄罗斯,接着便来自处于“无所适从”状态的俄罗斯,而一旦俄罗斯融入西方社会,威胁也就解除了。当然,融入西方社会的俄罗斯将来仍然会同西方国家产生矛盾、甚至严重矛盾,但矛盾性质同过去是不同的,过去是两个对立“家族”的矛盾,以后是一个“家族”内的矛盾,从长远的安全和繁荣考虑,眼前的让步和低三下西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因为出于这样的长远考虑,俄罗斯才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弯路,在时间上兜了一个大圈后,同彼得大帝的传统选择重新衔接,今天的俄罗斯即将摆脱或正在摆脱长期以来“无所适从”的状态。这就是普京总统在俄美峰会签署一系列文件,并同北约签署《罗马声明》背后的历史性意义。如果我们不能感悟到这一系列事件的历史意义,没有足够的历史感觉,而仅仅从国际关系的外交层面的来理解这些文件的签署,我们无疑会对未来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产生错觉。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俄罗斯的选择本质上不是一种外交选择,而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但却以外交形式表达了历史性内容。

  中国如何应对

  按目前事态发展的逻辑和历史演进的规律,接下去要努力实现的、并且一定会成功的是一个遵守同一游戏规则的统一的欧洲,再进一步登高望远,千万年来人类大同之梦或许将通过欧洲的统一射出一丝曙光。如果欧洲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那么人们想像的翼翅和推理的触角自然会碰到世界统一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首先是要准确判断当今的世界局势,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需将当今世界放在历史的过程中进行考察。这样我们的视线才不致于陷于国际关系层面特有的“短时段”的陷阱中,才能避免对将来一系列重大事件作出误判。比如,按照传统的外交思维方式,俄国靠拢北约、并进一步融入西方社会,那么统一的欧洲在未来是对美国的一个潜在威胁,但事实却正相反,美国在欢呼,而且是由衷的欢呼,这就反映了美国除了自私和用传统方式同世界打交道的一面外,还有反传统的理想主义的另一面。这就让局限在国际关系狭窄范围的“纵横家”们要么大跌眼镜,要么从狭窄的视角作出强词夺理的解释。其实,美国是用传统和反传统两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同世界打交道的,其现实行为本质上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混合体”。

  再如,以外交“纵横家”视角看,只看到俄罗斯融入西方后会对中国产生严重不利。但一位具有深邃历史眼光的俄罗斯学者、莫斯科卡内基基金会副主任特列宁却认为:“俄罗斯加入西方世界,融入欧洲这同时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俄罗斯融入欧洲总比俄罗斯游走徘徊在东西方之间要好。在东西方之间徘徊游荡的俄罗斯给中国带来的将是更多的问题。而融入西方世界的俄罗斯带给中国的将是更多的机会。”

  历史的经验是:每当历史的重要时刻来临时,大多数人尚无感觉。这说明国际关系研究亟需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加盟,亟需历史学的高瞻远瞩和哲学的深沉思辨。

  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政策顾问罗伯特・库珀最近提出,对“前现代国家”和“后现代国家”必须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打交道方式,这多少对我们有些启示。我们正处在传统与反传统交替更换的时刻,我们必须用传统思维与反传统思维两种方式来把握和应付当今所处的时代。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那些死魂灵,虽然不再有血有肉,但是他们同样消费着当代人的资源,由当代人替他们“埋单”。

  俄罗斯的那些导弹们就是这样的死魂灵。说他们是死魂灵,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有现实的敌人和目标,就其目的或使命而言,没有了敌人或目标,他们不是死魂灵是什么?没有了敌人的导弹们就像丧失了目标的武士,一身的功夫除了用来自娱和等待老去,还能干什么呢?

  5月24日,俄罗斯宣布:美国不再是它的敌人。在这一天,两国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接下来的28日,俄罗斯与北约19国领导人签署《罗马宣言》,昔日的两个敌人,现在成了朋友。

  俄罗斯在几天之内走完了延续几十载的对抗之路。这标志着前苏联最后一笔大宗遗产得到了清理。俄罗斯终于不再为这些幽灵似的家伙埋单了。

  俄罗斯卸下这些遗产用了十年时间。本来,从苏联解体的时候起,美国就已经不被视作是敌人了,因为无论是推动它解体的人还是美国人,都认为是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走。但是,苏联是完结了,可是俄罗斯除了继承了它的债务,还继承了它的大国理想和抽象的躯壳。俄罗斯有两个身躯和灵魂。一个是幻想出来的身躯和灵魂,一个是实际的身躯和灵魂。十年来,俄罗斯就是在这种身躯和灵魂的对抗中度过的。

  虽然俄罗斯的导弹们没有了目标,但是,它们的主人,总统普京,是有目标的。而且,他的算盘技术很是了得。从他接手这个分裂的大国起,他就有一份十分明晰的帝国遗产图。这可不是一张藏宝图,而主要是帝国负债表。普京清理这些遗产的顺序,显示了他是一位政治算术大师。首先,他为俄罗斯人提出了建设伟大强国的目标,这个目标即使是他的反对者,也是同意的,虽然他赋予强国的内涵与它继承下来的抽象体系不同;接着,他下狠手整顿经济秩序,叶利钦时代的寡头们受到了节制;然后,桀骜不逊的地方诸侯被驯服。普京的成就集中反映在杜马里:这个杜马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可以与总统分庭抗礼的杜马了。最近,老对手久加诺夫的党遭受重创,杜马中几个重要位置上的共产党领导人的职务被解除,俄共起了内讧。英国《外事报道》称这一动作为“真正的革命”,“自10年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正首次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拥有稳定的权力机构、行之有效的制度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

  如果从俄国内部政治力量演变的角度看俄国的向西转,就能够得出十分有意义的结论。这些国内政策的成功,为他放弃核武这最后的也是最大的遗产,铺平了道路。尽管久加诺夫说与美国达成协议是投降,但是,大多数人显然是接受了这个协议。而放弃与美国的核对抗,就甩掉了压在俄国身上的沉重负担,用普京的话说就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拥有与俄罗斯实力相适应的地位”。

  经济实力是最为根本的依托。目前,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大概只有3000亿美元,与欧盟中比较穷的葡萄牙相近。这样一个经济实力,十年来一直支撑着与全球头号大国对抗,要归功于它的那些导弹们和俄罗斯人的外交天赋,但是,这样的强撑,收获到的,至多是面子。公开承认这一事实,是早晚的事。

  从1999年开始,俄罗斯经济已经走上了增长之路。2000年增长了9%,2001年增长了5%。俄罗斯吸引到的外资也有惊人的增长。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报告说,俄罗斯正在成为东欧经济的发动机。

  我的判断是,无论是国内条件还是国际环境,俄国已经具备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我相信,普京近期西向之举的基本意图,就是为实现俄罗斯经济上的腾飞创造条件。

  俄罗斯向西转意味着与帝国遗产的最后告别。以后,我们谈得更多的,恐怕将会是俄罗斯的崛起。享受崛起盛名20年的中国,应充分关注这一事实。
:blink: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