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都想打进东南亚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大国纷纷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11月18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日本政府已决定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日本将在12月中旬以庆祝日本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伙伴关系30周年为契机,在东京召开日本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有消息称,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借机劝说东盟领导人共同发表一个强化双方经济关系的展望性文件,同时改变日本拒绝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长期立场。另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下一步准备向东盟提议创建一个东亚联盟,成为类似欧盟的亚洲版本。
  中国在10月召开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区外大国。紧接中国之后,印度也正式加入了这一条约。
  今年8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对马来西亚进行首次历史性访问,签署9亿美元的军售合同。有消息称,俄罗斯也有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此外,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反恐和国内“情报门”的困扰,出席10月在曼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显示美国对亚太、对东亚尤其是对东南亚的重视。
  东盟―――这个只有10个中小国家的地区合作组织,呈现出宾客盈门的热闹场面。
  各国提出了合作计划
  中国决定2010年前与东盟建成自由贸易区。2002年,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约为550亿美元。专家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每年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不仅如此,这个区域还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该自由贸易区可以说是一个着眼于促进中国南部周边积极因素的合作机制,它的地缘政治意义,就是第一次在中国周边出现一个争取与中国共享繁荣和稳定的国家集体,其宗旨是要实现11个国家、17亿人民的共同利益。正如东南亚舆论所称,这是“大胆的政治承诺”,其意义“绝不只限于经济本身”。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评论传达了东盟各国的普遍看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来说固然重要,对东盟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强化与东盟经济关系的主动行动显然带动了国际社会对东盟的“热情”。包括日本、美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着手与东盟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甚至俄罗斯也在着手进入这个区域。
  去年,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东盟签署了旨在建立密切经济伙伴关系的声明;美国推出所谓“激励东盟方案”,鼓励东盟各国搞经济改革,称符合条件者将获准与美国谈判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日本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伙伴联合宣言》。
  印度表示希望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印度1993年提出“东向政策”,从印度洋向太平洋挺进,向“有声有色的大国”目标迈进。目前印度与东盟的贸易额为100亿美元左右。
  俄罗斯也有意通过参与东亚合作来推动与东盟的经济关系。俄罗斯撤出越南金兰湾后,它也要以新的形象进入东南亚,因为俄罗斯需要与东盟国家发展军火贸易。
  东南亚为何成了宝地
  东南亚何以如此重要,以致区外大国纷至沓来?这究竟是东盟长期推行均势政策,主动引进区外大国力量,借以维护东南亚整体利益并提升东盟国际地位的结果呢?还是区外大国再度看重这一方宝地,即将在此展开新一轮角逐的信号?
  日本共同通讯社曾撰文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贸易要道,因此,围绕这一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争实质上也是未来东亚联合体的主导权之争。况且,其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通要道的独特地理位置也使这一区域更具有战略意义。
  冷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就是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战争,当时的东南亚也被看作“亚洲的巴尔干”。东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1967年建立起来的。但是东盟真正发挥作用是在冷战后。美国被迫撤出菲律宾基地后在东南亚留下的“力量真空”,为东盟提供了纵横捭阖的舞台,不断发展的空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东盟一方面努力挽留美国力量,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中、俄、印三大力量寻求平衡。东盟大刀阔斧地改造70年代创立的对话机制“东盟外长后续会议”,其对话伙伴范围在美、欧、日、澳等原有基础上相继新增中、俄、印等国;在此基础上,新创一个专门讨论亚太安全合作问题的多边对话机制“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利用各大国对外战略调整尚未到位的空隙,先行一步,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它提议成立东盟地区论坛的初衷,一是要用这种非正式的定期会谈机制“迫使”美国每年至少一次对亚太安全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二是主动协助中俄印三国“融入”亚太、促其发挥积极正面的大国作用;三是为亚太各国提供一个减少误解、增进信任的平台,以便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特别是1997年以来,在促进国际社会恢复对东盟的信心、促进东亚合作的发展方面,中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依靠本地区的经济优势,东盟出现了国际分工的新方式。如在电脑制造业,新加坡制造电脑硬盘,马来西亚生产半导体芯片,泰国生产显示器,组织这一系列生产活动的是新加坡企业。还有,在今年9月初的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加速推进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据印尼工业和贸易部官员透露,会议还决定,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对11类优先产品实施东盟协调价格,并对此进行了相关分工,其中印尼负责木材制品和汽车产品,马来西亚负责橡胶和纺织品,缅甸负责农业和渔业,菲律宾负责电子产品,新加坡负责电子网络与医疗卫生,泰国负责旅游与航空业。地区生产体系增强了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
  “东盟热”持续升温
  其实,美国、印度、日本等竞相再次把目光投向东盟,有和中国在东南亚“竞争赛跑”的意味。作为亚洲最大的投资者和贸易伙伴,美国―东盟商会主席鲍尔说,“我也没有看见美国和这个地区这么疏远过。没想到中国像激光一样,一下把焦点对准了这个地区。”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国的积极姿态也是日本加快自由贸易谈判步伐的一个原因。正如《朝日新闻》在社论中指出的那样,当日本还在磨磨蹭蹭的时候,日本南面的邻居已经和中国一起跑了出去,日本和韩国落后了一圈才开始追赶。
  当中国与东盟2001年作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决定后,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立即表示“要迎头赶上”,希望尽快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扩大为“东亚自由贸易区”。今年,小泉的立场向中韩两国靠拢,赞同并签署中方倡议的《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的联合宣言》。
  在目前的西太平洋地区,以东南亚区域为纽带,各方面临的“合作压力”正在不断增大,各方认为:惟一的选择只能是积极参与种种合作,而合作中的竞争难免日益激烈。▲





《环球时报》
 
支持建立东亚、东南亚统一,舒解中国人口压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