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博士月领救济两千”招致五大民间批判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千龙新闻网

[千龙网记者之间12月9日报道]日前,在广东东莞市青年企业家座谈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黎桂康在会上回答有关青年企业家普遍关注的人才引进问题时透露,东莞将重点引进确需人才,博士在东莞失业时每月可领取2000元。




  黎桂康表示,目前东莞的进一步发展的确需要高素质人才,所以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一定会加强。来东莞工作的博士、硕士生可以不交城市增容费,其配偶、子女甚至配偶
一方的父母亲都可以入户东莞。



  市长的发言从表面上看,意在为当地吸引人才。但博士生失业,每月可领取2000元的说法,引来了人们的批评:“有违公平合理的原则”、“唯学历是论”、“保护无能的书呆子”、“不具可操作性”、“乱花纳税人的钱”……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博士失业、上百名博士争抢2000元月薪岗位的新闻不断的时候,东莞市的这一做法是否真的能吸引大批人才呢?



  “这是对人才的政策歧视”



  就读北京某高校的一位硕士明确表示:“就业再难也不会选择东莞,因为那里的做法存在政策歧视,伤害我们这些本科生与研究生。”



  有人研究过美国《华尔街日报》上的部分招聘广告,结果发现,只有2%要求硕士,4%要求学士,其余竟没有学历要求。这与国内企业在招聘启事中动辄提出“硕士”、“博士”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的很多采访对象因此表示,衡量人才的标准显然不能单纯看学历,博士所受教育程度高,待遇相应高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关键问题是,从公平合理的角度考虑,博士能享受每月2000元的“失业救济”,那么,本科生、硕士生是否也应该享受相应的待遇呢?


  一项政策的出台,必须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否则,博士是引来了,可硕士、学士的积极性却遭到了打击和伤害。毕竟,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几个或者一群博士就能实现的,其后果显然违背了吸
 
引人才的初衷。



  这位硕士对千龙网记者说,市场经济社会讲究优化资源配置,人才资源也必须充分体现“优化配置”的要求,对人才实行“优绩优酬”机制应由用人单位说了算。如果连失了业、什么都不干的博士都可以由政府拨款养活,对其他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来讲显然有失公平。



  “这是在鼓励懒惰和无能”



  有人提出:“读完博士连自己都养不活,还好意思领‘低保’?凭什么就要给他
们多啊,其实这种无能的人应该一分钱都没有。”



  近来,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生。”这一说法显然很片面,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高学历的人才很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显示不出优势。用友软件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千龙网记者,他们曾经同时招聘了一些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生,结果,在试用阶段却发现这些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能力反而没有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能力强,几个高学历的人最终都被公司淘汰了。



  有学历未必有能力,失业的博士个人身上显然是存在毛病的。有人提出:如果一个博士无才无德,或者出于懒惰,或者来这里挂个名,然后到别处谋发展,空领“低保”,政府难道也把这样的博士养起来?



  现实生活中有文凭没水平的很多,有才无德的人也大有人在,对人才的界定以文凭为尺度,为标准,不仅有失公允,还可能造成一些人不思进取,养尊处优,熬年头,混日子,有了“最低保障”,很容易助长一些人的懒惰思想,不利于“奖勤罚懒”机制的建立。不少人如是说。



  “这是唯学历是论的低劣作秀”



  一位退休干部非常气愤地对千龙网记者说:这纯粹是人才高消费,用以撑面子,把人才当花瓶。不管是否是真的千里马,只要给马挂上博士的招牌,就可以牵着在人前人后炫耀,哪怕他什么都不干。失业博士也能拿2000元,不就是光吃草料不干活的“千里马”吗?



  把吸引人才当幌子、当政绩、当脸面,是当前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中的不良现象。许多行业、岗位招聘高学历人才,不是为了事业发展,而只是为了炫耀,“本科生扫地”、“研究生卖货”、“博士生打杂”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我这里有多少硕士生,多少博士生”成为了很多地方和企业的招牌。晋升、职称、加薪、福利待遇……都往往不以业绩考虑,只认学历。



  “博士失业每月可领取2000元,把唯学历是论的作秀发挥到了极点,凭什么一个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人要白拿高报酬?”这位退休干部说,“有了高学历就可以不劳而获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人们都在为高学历而奋争,而踏踏实实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更败坏了风气,阻碍了社会正常的发展。”
 
加拿大也这样就好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