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产顶层阶级,你们冷不冷?镰刀刀刃看着已经闪亮了。如果开始割韭菜,我感觉就两件事儿。

贵圈

政府都对党
注册
2014-10-21
消息
32,811
荣誉分数
6,153
声望点数
373

内需不足是个收入分配问题​

2023年08月29日 15:15
PC.jpg
试听
没有看到内需不足背后的收入分配约束,在没有增加消费者收入的情况下试图刺激消费,在还需要投资创造需求的时候打压投资,是内需不足问题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这篇专栏文章的作者不一般,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他目前还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的专栏作家。在之前,徐高曾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兼职经济学家等职。徐高拥有北京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西南交通大学颁发的工学硕士、学士学位。
 
中国割韭菜,怎么割,才能既又呢?

1. 房地产,这是硬骨头,我估计,肯到一半,就啃不动了。败下阵来,因此,靠打压房地产刺激消费,估计是一场空。

2. 中产顶层,这个阶级,有房有车,基本上不愁吃喝,但是有大量资金锁死在他们手里,不从他们下手,没天理了。
 
中国割韭菜,怎么割,才能既又呢?

1. 房地产,这是硬骨头,我估计,肯到一半,就啃不动了。败下阵来,因此,靠打压房地产刺激消费,估计是一场空。

2. 中产顶层,这个阶级,有房有车,基本上不愁吃喝,但是有大量资金锁死在他们手里,不从他们下手,没天理了。
金融啊
可以像花街一样弄个果街草街什么的
 
1693341645167.png

"当然,收入分配调整是困难而缓慢的。在收入分配未能显著改善之前,我国可用的“中策”是,提升企业部门(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即是用宏观政策来刺激投资。而在占据了我国总投资主体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三者中后两者因为不会像制造业投资那样带来产能扩张加重供给过剩问题,因而更应该是刺激投资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在次贷危机之后十多年来成为我国稳增长两大主要抓手的原因。

不明就里的人很可能对“中策”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在做低效投资,会衍生出债务风险、经济扭曲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人看来,停止刺激投资,反而能让市场出清,消除扭曲,从而让经济轻装上阵。这派未认识到收入分配约束,并反对刺激投资的观点,可被视为应对内需不足的“下策”。

“中策”固然有其问题,会付出投资效率低下,债务规模上升等代价。但“下策”更不足取。“下策”并不会像其鼓吹者想象的那样带来好结果,而只会把中国经济引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徐高 thinks 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is “中策”. What a bold conclusion! China's Central bank interest rate currently is 3.45%.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But focused stimulation, which I believe is probably what they want, is very hard.

 
中国财大气粗,可惜没有下发到底层,拿去发展战力和势力了。因此疫情后,内需不振,中产钱包捂得紧不敢花钱。自设消费额度的情况,足以说明问题。

中产不敢花钱,就要强制把他们的钱进入流通。此招狠厉,很可能会有效。就是不知道如何执行。。。

欧美进口,恢复很慢,但是最终会回复水平的,到时候,韭菜重新茁壮不在话下。
 

  • Authors David and Susan Schwartz found average daily foot traffic at Costco in China this summer was around 7,000 people — double that of the U.S. — for stores that are about the same size.
  • “What you will see is the premium market will definitely continue to do well,” said Chris Reitermann, CEO, Ogilvy Asia Pacific and Greater China.
  • Companies need to think about being successful in China in the next two to three years, rather than the next 12 months, said McKinsey senior partner Daniel Zipser.

中国人还是不缺钱,还是喜欢美国货,Costco,Apple,星巴克。。。,
难怪美国人说不脱钩。


In August, premium New York-based skincare brand Malin+Goetz opened its first mainland China store in Shanghai. Coach parent Tapestry
this month said it plans to open a net of 10 Kate Spade stores on the mainland in the fiscal year ending summer 2024.

“There are som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hey’re still having a hugely successful business in China,” Chris Reitermann, CEO of Ogilvy Asia Pacific and Greater China, said in an interview Friday.

“What you will see is the premium market will definitely continue to do well,” he told CNBC. But “targeting [the] middle class, that will be challenging. You will see people trade down.”

Definitions of middle class can vary by country. In China,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estimates the upper-middle class earns an annual income of more than 160,000 yuan ($21,950).

Between 2019 and 2021, that income category grew from 99 million households to 138 million, the institute estimates. It expects another 71 million households could enter that higher income bracket by 2025.
 
中国财大气粗,可惜没有下发到底层,拿去发展战力和势力了。因此疫情后,内需不振,中产钱包捂得紧不敢花钱。自设消费额度的情况,足以说明问题。

中产不敢花钱,就要强制把他们的钱进入流通。此招狠厉,很可能会有效。就是不知道如何执行。。。

欧美进口,恢复很慢,但是最终会回复水平的,到时候,韭菜重新茁壮不在话下。

割鸡割鸡割鸡割鸡割鸡
 
另一个楼

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称,中国的决策者长期以来都认为,与其把钱发给民众,不如把资源调配到国有部门以便更快且更可靠地促进经济增长。他说,中国决策层认为消费者比国有企业更加变幻莫测,更不容易掌控,消费者手中即使有了钱,也不一定会花得更多。
 

  • Consumer spending bounced back in August after a tepid July, according to the China Beige Book's survey of Chinese businesses released Thursday.
  • That's based on a survey conducted Aug. 17 to 25 of 1,300 businesses, the majority of which were not state owned.
  • However, China's massive property sector continued to worsen in August, the survey found.
 
全球经济危机来临时哪国都割中产。直到中产割没,萧条到来。
要思考的是为啥是中产。不是富人。因为资本主义富人惹不起。只有社会主义才割富人。所以资本和共产势不两立
 
中国割韭菜,怎么割,才能既又呢?

1. 房地产,这是硬骨头,我估计,肯到一半,就啃不动了。败下阵来,因此,靠打压房地产刺激消费,估计是一场空。

2. 中产顶层,这个阶级,有房有车,基本上不愁吃喝,但是有大量资金锁死在他们手里,不从他们下手,没天理了。
圈儿哥言犹在耳。

今天公布新政,房地产限购政策大变。房地产,这骨头,果然啃不动了,不肯了。

今天宣布

一、下大雨了!楼市重磅利好组合拳出台,“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近期政策面好消息频出,继货币政策降息、活跃资本市场系列措施之后,楼市重磅利好组合拳出台。

8月31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首套和二套最低首付比政策下限统一为不低于20%和30%,这意味着热点限购城市二套房首付比下调10%-40%;

二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由不低于LPR加60BP调整为不低于加20BP,大幅下调40BP。

近期,广州、深圳、武汉、厦门等城市官宣“认房不认贷”。

嘉兴等城市官宣全面取消限购。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力度为过去十年之最,万众期待,真金白银,诚意满满。

这是7月24日会议的具体落实,“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有助于减轻居民还贷压力,提振消费信心;可减少银行提前还贷造成的利息损失,留存优质客户,压缩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的空间。

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前大多数低能级城市已大幅下调过首付比和贷款利率等,此次主要利好一二线核心城市。

该不该救楼市?作为第一大支柱行业,关联60多个行业、几千万人就业,稳楼市对于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至关重要。(参考《该不该救楼市》,《房地产政策正在起变化》)。

要下雨了,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资本市场政策全面转向友好,未来将逐步加码,提振市场信心,是该全力拼经济了。(参考《要下雨了》《是该全力拼经济了》)

“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经济底”将依次到来。

除了上述政策外,未来以下措施应加快研究出台:因城施策松绑限购限贷限价等限制性措施,通过贷款展期、债务重组、并购等方式化解优质房企风险。此前七限八限政策,是三年前房地产处于过热状态时出台的,形势已变,过严的限制性措施应加快退出。通过“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租购并举”等构建新发展模式。

若后续各地尽快落实有力的稳楼市政策、房企加速推盘以及居民购房信心逐步恢复,金九银十或将迎来结构性行情。我们在专著《房地产大趋势》中指出,区域分化是未来房地产市场最大特征,大城市群都市圈人口人才流入的核心城市、“产业+地段”的优质板块、改善型住房或将率先回暖。

相信经过一系列实质有力的措施,一定能提振楼市信心,促进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复苏贡献重要力量。

二、背景:楼市成交大幅低迷,明显超跌,显著拖累经济和就业

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大幅低迷,土地市场遇冷,民营房企甚至优质房企爆雷,市场明显超跌。

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房企到位资金等指标降幅均进一步扩大。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23.8%和-24.1%。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21.0%;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到位的开发资金同比分别为-15.0%、-21.5%、-21.9%和-24.4%。房地产投资同比-17.8%。300城土地成交面积同比-41.7%,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50.1%。新开工、新增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26.5%、-21.7%和32.7%。

近期房地产政策迎来历史性拐点,事情正在其变化。真金白银的措施频出,为楼市注入信心。
 
中国割韭菜,怎么割,才能既又呢?

1. 房地产,这是硬骨头,我估计,肯到一半,就啃不动了。败下阵来,因此,靠打压房地产刺激消费,估计是一场空。

2. 中产顶层,这个阶级,有房有车,基本上不愁吃喝,但是有大量资金锁死在他们手里,不从他们下手,没天理了。



基本上,想着从房地产行业挤出消费来,看来行不通了。房地产行业的真正owner当然是那个阶层,怎么可能任你打压?

想恢复消费荣景,就等着割中产韭菜了。怎么割,才是问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