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与失落的20年

那一抹、花落

新手上路
注册
2022-02-04
消息
158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28
前言

在两个月前,著名投资者沃伦·巴菲特领导的美国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表示,该公司已购买了日本五家主要贸易公司的额外股份,使其平均持股比例达到8.5%以上。这些贸易公司分别是: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和住友商事。在五分之四的公司中,伯克希尔的持股比例超过了8%。
同时,哈撒韦公司于4月份宣布其将增持贸易公司股票,由此引发日本股市的上涨。采购增加的消息一出,市场对股价上涨的预期也随之提升。虽然大多数人对日本的整体金融状况持负面态度且对其印象还停留在泡沫经济时期,但事实早就并非如此。
这个在东亚一隅的岛国曾经有过辉煌,但也有过落寞,其沉浮之间在不停地发展,也在不断地思考。我们AI Financial将花费长达两篇文章的笔墨为你带来日本近百年的经济沉浮讲解,以史为镜,展望未来。本篇文章将先着重分析前70年日本经济的沉浮。



日本的迷茫与摸索

日本的崛起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当时,日本被西方列强用大炮和舰船打开了国门,这突如其来的巨变震动了整个国家,也让明治天皇深感幕府时代的孱弱和东亚特色封建思想的局限性。

面对这样的现实,日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明治维新的核心思想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以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中国清政府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有着相似之处。然而,与清政府不同的是,日本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更高的执行力,同时日本天皇也将改革视为己任,全力配合。

甲午战争成为了这一改革的重要试验场。在甲午海战中,日本大胜清政府,这一胜利不仅给了日本继续走这条路的信心,而且也为未来的军国主义日本铺平了道路。当一个学生用新的体制和思想打败老师的时候,了解了老师的落后和孱弱,他就不再甘于只做学生了。可以说,如果没有甲午海战的成功,日本可能无法如此迅速地走上扩张之路。同时,明治维新也带来了一系列深远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在教育和思维方式上。新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代具有现代思维和技能的年轻人,这为日本战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这些提前铺好的底子,美国才会在战后选择了日本作为其在东亚的重要锚点。

战败国的经济奇迹

铺垫完背景,接下来的历史就是日本的扩张之路,经过20年的战争,日本最终和轴心国一起走向战败。

%E8%AE%B2%E5%BA%A71-.jpg


日本战后作为战败国,其经济复苏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美国的紧密合作。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GDP仅为战前的三分之一。

%E8%AE%B2%E5%BA%A72-1.jpg


然而,由于日本拥有高素质的工人和先进的工业系统,能够生产质优价廉的军工产品以支援朝鲜战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决定全力支持日本的经济复苏。日本在战后十年的恢复期中,年均GDP增长高到9.64%,就算与同一时期的美国GDP对比都丝毫不逊色。

美国的支持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资,更包括一系列经济改革的建议和指导。作为援助的条件,美国要求日本解散旧时代的衍生物:财团,又颁布了禁止私人垄断的法律。这些举措打破了旧有的经济结构,使得资本得以重新分配。这为三井、三菱和住友等大型集团的壮大提供了机会。这些公司不再是家族控股的财团,而是逐渐转型为股份制的,由市场主导的现代化、全球化的企业。

以三井集团为例,它在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成功地创建了多个世界级大公司,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那一时期崛起的樱花银行、Sony、Toshiba和Toyota都是三井集团旗下的。这些公司不仅推动了日本的工业化,还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日本制造”的高品质形象。

%E8%AE%B2%E5%BA%A73-1.jpg

随后,美国经济顾问道奇进一步为日本的经济政策提供了方向,他推动日本政府收紧财政、提高税收、并取消了对某些行业的补贴。这些政策旨在淘汰无法适应竞争的中小企业,让资源更多地集中到有潜力的大企业手中。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日本的大企业有了足够的资金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这一切努力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1968年,日本不仅成功地恢复了战前的经济水平,而且在全球经济体中的地位也有了质的飞跃,成功超越了英国、法国、西德和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壮丽的经济奇迹不仅展示了日本人民的韧性和创造力,也证明了正确政策和国际合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960年,日本政府展示了高度的前瞻性,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资法。这一法律不仅规划了日本走向科技强国的路径,还通过限制外资进入来保护本土产业。更为关键的是,该法律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了明确的奖励和激励。几乎与此同时,日本还推出了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振兴法案,这为日本后来的科技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E8%AE%B2%E5%BA%A74-1.jpg

%E8%AE%B2%E5%BA%A75-1.jpg


然而,即使有了这些政策基础,日本也面临了一系列外部挑战,这成为了转型的引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1973年的石油危机让日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日元大幅度地升值,使得低附加值的简单工业品不再具有竞争力,同时,供给型通胀也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加剧 ( 通胀一年时间从1上升到3.5 ),如果继续从事原材料加工产业,日本的产业将面临压缩利润或者提升产品价格的选择,这两项无论如何都会对日本经济造成打击。这一系列外部压力促使日本开始深入思考如何进行产业转型。最终,日本选择从一个以生产为导向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以技术和创新为导向的经济体。

这一转型并非偶然,而是得到了前面提到的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振兴法案的大力支持。例如,Toyota汽车在石油危机期间,因其低油耗和价格合理而大受欢迎,并成功地侵蚀了美国本土品牌,如福特的市场份额。据统计,日本车在那个时期占据了全球汽车市场的近80%份额。同样,在电子产业方面,Sony凭借其高质量和创新性,成功地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其中索尼随身听在当时也是风靡美国。

%E8%AE%B2%E5%BA%A76-1.jpg


综合以上各点,日本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和执行的政策,成功地完成了从战后废墟到全球经济强国的华丽转身。从美国的全力支持到自身的政策创新,再到成功应对外部经济压力,日本展示了其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方面的高度战略性和执行力。这一系列的成功和挑战共同构成了“日本奇迹”的全貌。然而,这一切的成功并没有让日本避免一些长期的经济隐患。最为明显的就是房产泡沫问题。从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间,过剩的购买力使得大部分民众将钱投入房地产市场,日本的房价上涨了惊人的33倍。这不仅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也为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点击阅读全文>>>>

此消息来源于 恒益投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