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死亡》

山蛟龙

知名会员
注册
2011-08-08
消息
352
荣誉分数
22
声望点数
128
所在地
多伦多


《聊聊死亡》​

作者:陳勇

死的反面是生,所以聊死亡的話題離不開生。

幾年前,由於尋找投資標的,我考察了好幾個養老院,條件好的與壞的都有。 記得在滑鐵盧附近,我看了一個政府資助(government subsidizes,就是住在裡頭的老人住養老院的費用全部或部分由政府資助)的養老院,是集體居住的,兩人一間,房間裡沒有廚房、 衛生間與淋浴室,只有公共使用的衛生間與淋浴室,廚房不允許個人使用而是專業人員準備與製作食物的場所,食物是統一分發的。 我看到裡面的老人,不管男女,都是一幅病秧秧無精打采的樣子,有的躺在床上哼哼嘰嘰,有的坐在椅子上聳拉著腦袋,沒有人在聊天或看書看報 聽音樂或做其他事,全是一臉的茫然。 看見有人來了,大部分老人還是保持原樣,個別會抬起頭看一下,但還是一臉茫然,而且繼續一臉茫然。 有的房間的桌面上還放著一小碟麥片半杯牛奶,有的房間的椅子倒在一邊也沒人扶起擺正。 看了這種「混吃等死」的狀態,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老了不想這樣,我寧願早點實施安樂死也不願意過這樣所謂活著的日子。

我也考察了幾個條件好的養老院,至少有三星級賓館的水準,窗明幾淨,寬敞大氣,不僅僅居住的都是單間(有獨立的衛生淋浴間,有獨立的廚房客廳,警報設施等), 而且裡面什麼設施都有,休息的、娛樂的、飲食的、休閒的、運動的、護理的、甚至還有一間小教堂(就是一個大一點的房間,用於做禮拜禱告或者小型音樂會或者放映 電影等)。 雖然住在裡頭的老人情況好一些,但似乎也看不到老人臉上有快樂的表情(我感覺是一種孤獨,被社會或被家人「拋棄」的孤獨,是那種無法或無力創造的 悲涼與落寞),有種關在籠子裡的動物讓人無法感受到其活力的狀態。

還記得十年前,在外婆快要離世的一段時間裡,我在跟母親通話時經常會聽到她告訴我有關外婆的情況以及她照顧護理外婆的日常事務。 外婆九十多歲,沒人照顧得自己照顧自己。 因為年紀太大了,身體機能大部分喪失功能,站都站不穩還得自己穿衣做飯洗碗,稍不小心就摔倒,一摔倒就骨折,然後就整天躺床上,沒吃 沒喝,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 舅舅與舅母當時都七十多歲了,雖然還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有些事也還需要其子女幫忙),但根本照顧不了外婆,表哥表姐也各有工作與家庭,而且都住得很遠 ,根本沒有辦法照顧外婆,六十多歲的姨就不得不又照顧自己家及孫兒孫女,還得每天兩趟地往外婆家跑,不得已姨只好把母親叫回去,母親一回去就是十幾二 十天甚至一兩個月。 母親跟我聊天時總感嘆外婆太可憐的,外婆自己也口口聲聲希望自己能夠早點走掉,省得子女這麼辛苦。 我雖然沒有照顧年老老人的經歷,但能夠想像照顧那種大小便不能自理的老人的苦與累,也能夠想像老人活著有多麼的痛苦與無奈。

所以,我認為,生要有質量,沒有質量的、承受著痛苦的生,甚至給家人帶來無限負擔的生,是沒有意義的,還不如痛痛快快地走掉。 雖然從親情從感情上來說,這樣的想法很無情很殘酷,但事實如此,不管嘴巴上願不願意承認,內心真實的想法是希望老人少受點苦,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都是一種 好事。

我一直很不解,為何人們總喜歡頌揚長壽? 實際上,對芸芸眾生來說,長壽並不會為社會帶來什麼正面的價值,除了消耗就是負擔,這實在不應該成為個人、家庭或社會追求的目標。 除了給家庭帶來消耗與負擔,許多老人承受著身體的病痛、精神的孤獨、生活的無聊無趣,我不明白長壽的意義何在。 我個人認為,老人自己能夠感覺到快樂有意義有品質的長壽才值得存在,但也不值得追求,因為不會為家人為社會帶來價值(不僅僅指金錢物質)的長壽也是沒有意義的。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非常不理解為何上帝要讓人在一定的年齡死掉,再製造出孩子慢慢養大,學習成長,循環往復,感覺純粹是浪費,而且非常的麻煩。 為何不把那些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等能人牛人偉人留下來,為社會為人類創造更多的東西做更多的貢獻? 甚至年輕時覺得很能的自己都不應該死掉,以自己的能量與創造力會為社會與家庭創造很多價值,但是,在養兒育女過程中,慢慢發現孩子們實在是太厲害了 ,要比上一代厲害很多。 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的能量與創造力並不能保持增長甚至逐漸下降,我開始明白上帝的英明偉大與睿智,老人們一定要死掉為孩子們騰出空間與機會,讓孩子們 為社會為人類創造更多更先進、更美好的東西,推動社會與文明發前發展,老人不死,社會很難向前。

對於相信上帝的我來說,我認為生老病死都是上帝安排的。 當然,我也能理解不信神的朋友,你們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也沒問題。 我們也無需爭論自然法則是否上帝所製定的,或者自然法則本身就是上帝。 總之,死亡是生命的必經階段,死亡是人類社會的新陳代謝,死亡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之源。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我們就有必要探討如何死的問題。

西方人認為:沒有了自由,活著有什麼意義? 中國人認為:沒有了生命,自由有什麼意義? 所以西方有民主與自由,而中國永遠只有專制與獨裁。 西方有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思想自由以及科技創新文化藝術哲學流派的更新迭代,而中國只有文字獄敏感字防火牆天眼網絡監控儒家哲學程朱理學以及復制與偷竊。
因為對生命的不同看法,我發現西方人的生活形態與中國人很不同。 西方人並不把長壽當作追求的目標,所以探險、冒險、極限運動的創新層出不窮,感受生命的光彩與激情,追求生命的廣度與深度,而中國人永遠追求的是生命的長度,把精力與 時間大把地花在吃喝或研究吃喝上面,還美其名曰養生。 對中國人來說,吃喝似乎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舉個不一定適合的例子,航海探險。 中國人與西方人差不多同一個時代出發(中國人更早一點),西方人進行了環球航行,發現了新大陸,拓荒移民,創業發展,令世界變得不一樣,而中國人只宣揚了一下國威 ,然後就不了了之,除了史書上的一點記載之外,沒有為世界帶來任何成果。 中西航海探險的結果可謂天差地別。

對個人來說,如何死亡也是值得探討的。 為自由而死,為尊嚴而死,為愛而死,都是有意義的。 例如耶穌為眾生而死哥白尼為科學而死等等。

有的人可能會說,不讓你說話你就別說唄,有什麼大不了的? 可能大部分中國人都能夠接受這種觀點,甚至包括許多移民到海外幾十年的中國人。 不過,我個人認為,自由就像空氣,當它存在的時候你不覺得,當它失去的時候,你可能才會意識到它的珍貴。 天賦人權,說不說話是一個人的權利,你有選擇說或不說的自由,而不是任何人強迫你說或不說,或者有一種力量在威脅著你,說了就會對你產生不可 預料的嚴重後果。 不讓人說話,就像把空氣抽走不讓呼吸一樣,作為活著的生命當然要為獲得「空氣」而努力而拼命,為自由而死是值得的。 當然,你願意活在豬圈裡活在籠子裡活在監獄裡,那也是你的選擇你的自由,沒人能夠強迫你必須衝破牢籠必須在天空自由飛翔。

有的人可能會說,尊嚴值幾毛錢一斤? 低一下頭能夠活命,相反就得挨打甚至沒命,何苦來哉? 我必須說,尊嚴不是worthless而是priceless,如果任何東西都可以用價值衡量的話,你的生命是不是也可以像豬肉一樣用斤來計量用鈔票來購買?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Me Before You》,故事說的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公司的CEO、運動健將(Will)在一場意外車禍中四肢癱瘓而且不會排汗,意外發生之後 ,他的美貌的女友投入了自己最好的兄弟的懷抱。 身體與精神的絕望令他崩潰,他要自殺。 他的父母與他達成協議,在半年的治療之後如果還無法恢復他的四肢機能,就讓他去瑞士實施安樂死。 他的母親請了多個護工幫助他,但他不僅不配合,而且給出各種各樣的刁難,沒有人伺候得了他。 他的母親最後找到了一個處於家庭經濟狀態即將崩潰的、急需工作的農村女孩(Miss Clark)。 女孩忍受了他的各種不公平對待,最後爆發了,實話告訴他,她只是想要一份工作賺一份錢貼補家用,他沒有權利那樣對待她。 女孩的這些話令他良心發現,他有些後悔,開始不再拒絕女孩的照顧。 在女孩的幫助下,他逐漸走出了憂鬱,開始展現笑容,也出席了前女友與自己好兄弟的婚禮。 在婚禮現場,他讓護工女孩坐在他的腿上駕著輪椅跳舞——他們相愛了。 母親以為他的生命有機會挽回了,但他最終還是決意赴死。 在他與女孩最後的旅行結束之前,他告訴她,他的最後決定。 為什麼呢? 因為他不想拖累心愛的女孩,他知道她考上了曼徹斯特大學但因為家裡沒錢而不得不放棄,他知道她的夢想是做個服裝設計師,他要給她自由與更光明的前途,不想 拖累她,所以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走在女孩的前頭——《Me Before You》。 女孩罵他自私,更無法答應他陪他去瑞士見證他的生命的結束過程,但最後在她的父親的一句話開導之下,她趕往瑞士,最後見到了她心愛的Will並且依偎在他 的懷裡看著他的生命走向終點。 回到英國,她收到Will 生前為她開好的銀行帳戶(裡面有足夠的錢讓她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一封信。 看了信之後,她明白了Will的決定,淚如雨下,但她的天空陽光明媚。

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非常感人。 我蠻理解Will的決定,應該說,我也正是Will那樣的人,換我我也會作出他那樣的決定。 為愛而死,不給心愛的人帶來負擔與羈絆,讓愛人自由飛翔,值得。

或許有人會質疑,既然相愛,而且Will的家境良好,父母完全有能力養活小兩口,Miss Clark不需要工作,結婚之後全身心照顧Will,兩個人相愛,日子不是也很好嗎? 好死不如賴活著。 我知道,這樣是一種活法,但是,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無法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無法創造本身就是一種痛苦,更何況還活得像行屍走肉,過著啃老的生活,還需要 人照顧,不只是活得沒有質量,還牽絆著所愛的人的前進步伐,內心是會產生罪惡感的。 與其如此,不如儘早結束,於己於人於父母於世界都是一種解脫。 也許親人會傷心會難過,但時間會治癒一切。 要知道,再親再愛的人走掉一天三天一周一個月三個月一年五年,在親人愛人的心裡思想裡頭腦裡的感覺是會發生很大很大的變化的。

個人觀點,活著不該成為人生的目標,長壽更不是,生命的品質、生命的自由、生命的尊嚴、愛與生命的意義才是。 活得短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冒險不創造不思考不自由不快樂沒尊嚴沒有愛。 肉體死亡是一種死亡,精神死亡也是一種死亡。 有的人似乎活著,但TA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TA仍然活著。 所以,不要害怕肉體死亡,更要擔心的是肉體還活著,但精神已經死了,甚至活了一輩子完全處於活死人的狀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