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武器

知更鸟

资深人士
注册
2018-06-08
消息
12,447
荣誉分数
4,928
声望点数
273

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人类制造战争的手段,要比维护和平的手段发达得多。的确,当人类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还不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时,又一种新型的气象武器———地震武器已经悄然诞生了。

所谓的地震武器,就是指采取某种手段、人为地在一定区域引发地震从而达到军事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地震武器的最初设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当时,美苏的核军备竞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改进自己的核武器,美苏两国都在频繁进行着核爆试验。苏联地理学家注意到,在地下核爆炸几天之后,有时会在几百千米外发生地震。这一偶然的发现立即引起军方的注意。随后,在军方的介入与推动下,科学家们又先后在前苏联各地共爆炸了32颗核弹,收集了大量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核爆炸的确可以引发地震。敏锐的军方马上意识到:地下核冲击波极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武器并加以利用,其威力之巨大可能出乎人们意料。只要假以时日,它一定能成为对付美国等竞争对手的又一“杀手锏”。据一位前苏联克格勃将军说,前苏联的确曾经考虑研制一种地震炸弹,它能够在地下爆炸,造成地震和海啸,从而达到毁灭美国的目的,并且,这一努力即便是在戈尔巴乔夫压缩军费的时期,也从未中断过。据阿塞拜疆的一个地质研究所的副所长科里莫夫认为:“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不但可以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方引发地震,而且还可在不大可能发生任何地震的地方引发地震。”由此可见,地震武器的存在不只是传说。它乃是在冷战世界格局下,美苏进行核军备竞赛的“私生子”。冷战结束后,虽然苏联已不复存在,但现在的美国俄罗斯是否仍在进行地震武器的研究,世人还不得而知。
 

破坏性

地震武器的一大特性,在于它的隐蔽性特别好。地震武器一般并不直接产生杀伤力,其破坏作用是通过其诱发的自然灾害而间接实现的,而且这种诱发性爆炸大多在距受攻击点几百千米甚至几千千米远的地下进行,因此很难被对方觉察到。前苏联著名的地震学权威尼古拉耶夫对核爆炸与地震的关系曾作了如下论述:“核爆的后果从来不是立刻出现的。地震有可能在爆炸之后两天、一周或几周之后发生。这一延迟出现的后果使地震武器具备了极强的隐蔽性。因此,任何一方都难以断定,本地发生的地震是否与数日前发生于几百千米之外的一次核爆炸有关。”地震武器的另一大特性在于它的威力巨大。因地震武器诱发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伴之以地下核爆炸产生的定向声波和冲击波而形成的摧毁力,在破坏范围和破坏力方面都超过了现有的核武器。研究结果表明:一颗一万吨级核弹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地下爆炸之后,可能制造出与千万吨级核弹毁坏力相当的地震、海啸等,其造成的地面破坏程度相当于里氏5.3级地震。而一颗10万吨级的核爆炸则可诱发里氏6.1级地震,其破坏力实在令人不寒而栗。一些俄罗斯科学家甚至相信,1988年使亚美尼亚遭到严重破坏的地震(造成4.5万人死亡),就是由于在此一周前3200千米外的一个试验场进行的一次地下试验性核爆炸而加速到来的。鉴于地震在历史上给人类的生命财产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地震武器的应用将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地震武器将成为人类的又一“煞星”。
 

难题

就现在的技术条件来看,地震武器要真正用于实战,尚存在许多技术性难题需待解决。难题之一是地震武器“六亲不认”。同其他武器一样,地震武器也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应用会给被攻击一方的国民经济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毁伤;另一方面,因为核武器的布设很难深入敌国领土纵深进行,而在本国领土上进行核爆炸将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也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本国的生态环境,其结果将会对国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长期的恶劣影响,由地震而引起的海啸、火山喷发等恶劣气候有可能会波及采用地震武器的一方。另一个难题是地震武器使用起来“磨磨蹭蹭”,有可能贻误战机。地震武器所引发的地震并不一定会在核爆炸后马上到来。从核爆炸到诱发大规模地震需要有一段时间,从而使地震武器失去了打击的突然性。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地震武器属于一种战略武器,它在战时的使用必须与其他战术性武器相配合。因此,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其作用的发挥将受到时限的制约。再者,地震武器的造价太高。据估计,建造一个完整的地震武器系统的实际费用相当于制造100架最新式的战斗机的价钱,与其他常规武器相比,实在是过于昂贵。

地震武器

双刃剑

军事技术的发展,历来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头羊”。它对于人类改造自然往往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地震武器的研究也不例外。恰当地利用地震武器,也可以起到预防灾害、造福人类的目的。有关地球物理学家认为,正如人们曾经设想的用发射核弹的办法拦截撞向地球的行(恒)星一样,我们也可以巧妙地利用地震武器,在准确地预测到地震将要到来的方向和强度之后,用地震武器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来阻止或减缓大陆板块的碰撞,以此来阻止地震的发生或减轻地震的强度,从而避免即将到来的灾难。此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当探测到敌方对我发动地震武器袭击之后,用地下核爆的方法去抵消敌方地震武器的攻击,正如用“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导弹的袭击一样,这也可以说是地震武器对维护人类和平的一大贡献。
总之,地震武器的存在并非是危言耸听的科学幻想。关注地震武器的发展,促使地震武器应用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目的,应成为所有爱好和平者的共同目标。
 

危害性

地震武器到底有多厉害,让美、英、法、俄等军事强国对其乐此不疲?它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由于其惊天动地的破坏性。我们曾经见过地震造成一场场惨不忍睹的悲剧,城市瞬间化为废墟,无数家庭家破人亡。虽然人为地震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破坏性,但前苏联试验得出的一组数据却同样令人不寒而栗:一枚 1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在一定深度的地下爆炸,造成的地面破坏程度相当于发生里氏5.3级的地震;一枚1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在地下爆炸,则可诱发里氏6.1 级的地震。由莫斯科地质研究所科学家尼古拉斯领导的科研小组甚至断言,1988 年在外高加索中南部亚美尼亚发生的大地震就是由于两天前相距3200余公里的地下核爆炸试验而加速到来的。4.5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足以骇人听闻。其次,使用地震武器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它一般是在本国或己方控制的地区,选择适宜的位置,秘密置于地下深处爆炸,从而引起数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之外的敌国或敌占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对方却很难事先发现。此外,地震武器还能“迷惑人心 ”。受害者还以为是天灾所致,而使用者却可以逃避谴责。
当然,地震武器也并非如此“听话”。它的指向和精确度很难控制,搞不好害人又害己。它有一定的“滞后性”,碰到有准备的对方就没了辙。此外,建造一个地震武器要耗资大约15亿美元,如此昂贵的造价令人望而却步。

现状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地震武器并没问世,但众多国家对其兴趣尚浓,有的国家正在秘密研制。尽管成功的难度很大,但是,地震武器不能不引起人类的警惕。目前,人们对"地震武器"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它在定向性、动能传递、时间控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但是,在巨大军事价值的诱惑下,一些国家是不会放弃对它的研究与利用的,我们对此要保持高度警觉。
 
d62a6059252dd42a15302608003b5bb5c9eab853-bkimg-process,v_1,rw_1,rh_1,maxl_114,pad_1,color_ffffff



美苏研究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竞争从外太空、空中到陆地、海洋、海底,无处不在。但很少有人知道,两国在地层深处也在进行争夺,争夺的目标是用地下核爆炸制造"可控地震"。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苏联的一系列核试验引发了伊朗、芬兰等国的强烈地震。这一现象立即引起了苏联军方的高度关注。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地下核爆炸释放的能
量可以通过对地质结构的作用和岩层的传递,在距爆炸中心很远的地方聚集起来,而且能量很大;如果再有一次核爆炸或地壳的自然运动,就极易使该地区发生地震及地震导致的海啸。从理论上说,依靠地下核爆炸所产生的定向声波和重力波,就可以在敌方境内的特定地域人为地制造地震或海啸。有关试验表明,当量为1万吨梯恩梯的核爆炸可以诱发里氏6.1级地震,而当量100万吨梯恩梯的核爆炸可以引发里氏6.9级地震。这种"地震武器"的破坏能量远远超过同当量的核武器,但比核武器更加隐蔽且无法拦截和防御。
苏联科学家的发现,曾使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兴奋不已,他手指世界版图,向有关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一旦苏美发生战争,就向北美大陆海岸投掷超级热核炸弹,用几十次海啸淹没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苏联科学院院士安德烈萨哈罗夫在内的一批科学家很快投入到这项高度保密的研究工作中。然而,大量计算表明,北美大陆架海域的深度不足及延长线过长,使得海啸强度会大大降低。于是,这项颇为诱人的"水淹美帝国主义"的计划就此中止了。
然而,美苏科学家从没放弃过相关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曾用深海探测仪寻找大洋下的地层断裂带,苏联特工也乘坐特制的深海潜水器找到了太平洋洋底的断裂带。到70年代末,苏联阿塞拜疆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研究人员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可使我们影响地震的级别、威力、周期 有可能将地震能量转移到所需地区,从而构成旁系地震带。"
1987年11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正式下达了第1384-345号命令,正式批准执行代号"水星"的研究计划。按此计划,苏联科学家曾成功地利用一些装置控制了地震能的释放方向,并使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发生了地震。有人甚至指出,1988年导致4.5万人死亡的亚美尼亚大地震其实也是这项研究的意外恶果。
 

相关国家

前苏联​

20世纪60年代末期,前苏联在进行地下核爆炸效应试验时惊奇地发现,核弹在地下爆炸产生的威力竟在若干天后引起数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外的某个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随后,专家们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地震的确与核爆炸有关系。这一发现震惊了前苏联的军事家和高层领导。他们猛然意识到,以人为的方式引发地震,造成山崩海啸,无疑是一种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瘫痪其经济的战略武器。为了尽快抢占这一武器制高点,前苏联高层领导果断决定,以巴库的地震研究所为中心,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下变化进行研究。不仅如此,前苏联还专门制订了一项“水星”计划,要求加紧研究出能引发地震、山崩、海啸,摧毁敌方战略目标的地震武器。在研究过程中,位于巴库的阿塞拜疆科学院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核爆炸产生的地下能量可以在离震中很远的地方蓄积起来,并且能量很大。如果以后再进行一次定向爆炸,就能把这些地下能量全部释放出来。1990年,“水星”计划进入试验阶段。阿塞拜疆的科学家将1个接收中心和3个英国生产的数字系统测控台同地下深处的核装置安放在一起,构成了战略性地震武器系统的雏形。但是,还没等科研工作结束,前苏联就告解体阿塞拜疆独立,“水星”计划就此搁浅。

地震武器

法国​

事情没有结束。前苏联研制地震武器的动向刺激了西方军事大国的神经。19 85年,法国不顾国际上的强烈反对,在南太平洋恢复了核试验,数天后也探测到在莫鲁亚环礁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强烈地震。

美国​

1993年9月,美国在内华达实验场引爆了一个据称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非核爆炸装置”,其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吨级核弹的当量,目的是为测试同等当量、同等地质下,非核装药爆炸与核装药爆炸产生的地震效应有什么区别。

俄罗斯​

此外,俄罗斯也于1992年重拾“水星”计划,将其改名为“火山”,并进行了几次试验。但这一计划后来却因资金问题而再度受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