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12月18日消息 据联合早报(司马达)萨达姆的末日终于到来了。
伊拉克战争爆发一个月前,笔者曾在《世事纵横》专栏的《萨达姆是打还是走》一文中,推测这个独裁头子最后结局的三种可能:战死或被俘、给部下出卖、逃离伊拉克流亡他国。
但战争一打响,出亡已经不可能,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收容他,剩下来不是战死就是被出卖。结果萨达姆并未死于疆场,却被亲人、部下出卖而成了美军的阶下囚。
从连日来播放的电视新闻中,人们看到的萨达姆胡子满腮,形容枯槁,神色萎靡,活像一条疲于奔命的丧家之犬。他虽然带着手枪和匕首,却既不敢抗击敌人,更没有勇气以此自尽。昔日咆哮如雷的雄狮,躲在老鼠洞里乖乖地束手就擒。
本年度第一重大事件
多少年来,伊拉克人民因为他而受苦,周边邻国因为他而不宁,世界局势因为他而动荡。几个月来,萨达姆政权虽已倾覆,萨达姆的阴影却仍然笼罩着伊拉克。爆炸袭击事件层出不穷,美军伤亡接二连三,伊拉克人民怀疑萨达姆仍在地下操纵,担心他会卷土重来。
现在好了,萨达姆已经成了一头困兽,他再也不能为非作歹,加害于人了。把萨达姆抓出来,应该成为2003年头等世界大事。
这不仅使伊拉克人民欢呼,也使得中东与阿拉伯世界松了一口气。伊拉克的后萨达姆时代,因萨达姆被捕才真正到来。即使萨达姆的追随者近日会加紧报复活动,但由于群龙无首,“萨达姆还活着”的心理影响解除了,从长远来看伊拉克的地下反抗运动有可能趋于削弱。
扫除了萨达姆的潜在威胁,反萨达姆各派势力的合作与“伊拉克化”的进程可能加速。对重建伊拉克的国际合作可能加强,外来投资可能增加,实现伊拉克和平稳定与美军撤出的前景可能提前。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要为萨达姆的被捕而欢呼的重要原因。
路透社的一则电讯写道:“昨天对萨达姆被捕一事的欢庆,表明这个逃亡的伊拉克独裁者是多么不得人心。法国、俄国、德国以至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印尼,这些强烈反对通过战争来推翻萨达姆的国家,也加入到称赞萨达姆被捕的国家的行列之中,并向布什总统表示祝贺。”即使是与美国不和的法国总统也发表声明,认为这是“一个重大事件,有助于伊拉克的稳定和民主化”。当然,更不用说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英国、日本、西班牙、波兰和奥地利了。
但在各国的热烈祝贺中,看不到中国领导人的名字。中国外长李肇星在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解决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举行的电话交谈中,顺便表示“希望这一事态的发展能有利于早日实现伊人治伊的目标”和伊拉克重建与和平稳定。外交部发言人则认为,在萨达姆当政期间,“伊拉克人民蒙受数次战争灾难和多年制裁之苦”,希望伊拉克这一最新事态发展有利于伊拉克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早日实现伊拉克的和平稳定。
中国的反应很冷淡
引人注目的是,上述表态强调的只是对伊拉克未来的愿望,对于“萨达姆被捕”事件本身根本不提,以“最新事态发展”的表达方式来加以回避。而对萨达姆专制统治罪行的描写,只限于对外发动战争和伊拉克人民遭受的“制裁之苦”。但制裁是联合国进行的,按照字面和语气来理解,伊拉克人民之苦来自联合国的制裁。这给人一种印象,北京的反应相当冷淡,连类似“这是一件大事”的笼统评价都无意讲。
上次波斯湾战争中,老布什在白宫看到的简报中引用中国媒体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大霸与小霸之争”,颇为生气。实际上,这种评价来自北京高层。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中国采取的立场是介乎支持与反对之间。原则上赞成联合国通过将对伊拉克“采取一切行动”的决议,实际上反对使用武力来推翻萨达姆。中国不但不派兵参加伊拉克战争,甚至连支持布什伊拉克政策的话也没有说过。
对比世界各国的反应,北京这种冷淡而有所保留的态度,不可能不被美国的媒体和官方察觉。中国总理温家宝刚访问过美国,并且对布什总统在台湾问题上表明的立场表示称赞和感谢。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讲“来而不往非礼也”。萨达姆的被捕,正是中国利用时机对美作出某种回报的好机会。如果温家宝也像其他国家那样,能够在出访途中给布什发一电报,表示对抓住萨达姆一事的祝贺,这岂不是一张毋须成本只会赢得好感的效果,给中美关系加分的好牌吗?
即使没有完全改变“大霸与小霸之争”的看法,也不能忽视大多数伊拉克人民对萨达姆被捕的热烈反应。布什的政策是霸道,但大霸与小霸之间有区别。区别就在于萨达姆不但热衷于扩张侵略,而且血腥残害屠杀伊拉克人民。布什除了要想谋取中东利益之外,他的反恐政策还包含着保护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安全的目的。
作者是旅美政论家
伊拉克战争爆发一个月前,笔者曾在《世事纵横》专栏的《萨达姆是打还是走》一文中,推测这个独裁头子最后结局的三种可能:战死或被俘、给部下出卖、逃离伊拉克流亡他国。
但战争一打响,出亡已经不可能,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收容他,剩下来不是战死就是被出卖。结果萨达姆并未死于疆场,却被亲人、部下出卖而成了美军的阶下囚。
从连日来播放的电视新闻中,人们看到的萨达姆胡子满腮,形容枯槁,神色萎靡,活像一条疲于奔命的丧家之犬。他虽然带着手枪和匕首,却既不敢抗击敌人,更没有勇气以此自尽。昔日咆哮如雷的雄狮,躲在老鼠洞里乖乖地束手就擒。
本年度第一重大事件
多少年来,伊拉克人民因为他而受苦,周边邻国因为他而不宁,世界局势因为他而动荡。几个月来,萨达姆政权虽已倾覆,萨达姆的阴影却仍然笼罩着伊拉克。爆炸袭击事件层出不穷,美军伤亡接二连三,伊拉克人民怀疑萨达姆仍在地下操纵,担心他会卷土重来。
现在好了,萨达姆已经成了一头困兽,他再也不能为非作歹,加害于人了。把萨达姆抓出来,应该成为2003年头等世界大事。
这不仅使伊拉克人民欢呼,也使得中东与阿拉伯世界松了一口气。伊拉克的后萨达姆时代,因萨达姆被捕才真正到来。即使萨达姆的追随者近日会加紧报复活动,但由于群龙无首,“萨达姆还活着”的心理影响解除了,从长远来看伊拉克的地下反抗运动有可能趋于削弱。
扫除了萨达姆的潜在威胁,反萨达姆各派势力的合作与“伊拉克化”的进程可能加速。对重建伊拉克的国际合作可能加强,外来投资可能增加,实现伊拉克和平稳定与美军撤出的前景可能提前。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要为萨达姆的被捕而欢呼的重要原因。
路透社的一则电讯写道:“昨天对萨达姆被捕一事的欢庆,表明这个逃亡的伊拉克独裁者是多么不得人心。法国、俄国、德国以至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印尼,这些强烈反对通过战争来推翻萨达姆的国家,也加入到称赞萨达姆被捕的国家的行列之中,并向布什总统表示祝贺。”即使是与美国不和的法国总统也发表声明,认为这是“一个重大事件,有助于伊拉克的稳定和民主化”。当然,更不用说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英国、日本、西班牙、波兰和奥地利了。
但在各国的热烈祝贺中,看不到中国领导人的名字。中国外长李肇星在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解决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举行的电话交谈中,顺便表示“希望这一事态的发展能有利于早日实现伊人治伊的目标”和伊拉克重建与和平稳定。外交部发言人则认为,在萨达姆当政期间,“伊拉克人民蒙受数次战争灾难和多年制裁之苦”,希望伊拉克这一最新事态发展有利于伊拉克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早日实现伊拉克的和平稳定。
中国的反应很冷淡
引人注目的是,上述表态强调的只是对伊拉克未来的愿望,对于“萨达姆被捕”事件本身根本不提,以“最新事态发展”的表达方式来加以回避。而对萨达姆专制统治罪行的描写,只限于对外发动战争和伊拉克人民遭受的“制裁之苦”。但制裁是联合国进行的,按照字面和语气来理解,伊拉克人民之苦来自联合国的制裁。这给人一种印象,北京的反应相当冷淡,连类似“这是一件大事”的笼统评价都无意讲。
上次波斯湾战争中,老布什在白宫看到的简报中引用中国媒体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大霸与小霸之争”,颇为生气。实际上,这种评价来自北京高层。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中国采取的立场是介乎支持与反对之间。原则上赞成联合国通过将对伊拉克“采取一切行动”的决议,实际上反对使用武力来推翻萨达姆。中国不但不派兵参加伊拉克战争,甚至连支持布什伊拉克政策的话也没有说过。
对比世界各国的反应,北京这种冷淡而有所保留的态度,不可能不被美国的媒体和官方察觉。中国总理温家宝刚访问过美国,并且对布什总统在台湾问题上表明的立场表示称赞和感谢。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讲“来而不往非礼也”。萨达姆的被捕,正是中国利用时机对美作出某种回报的好机会。如果温家宝也像其他国家那样,能够在出访途中给布什发一电报,表示对抓住萨达姆一事的祝贺,这岂不是一张毋须成本只会赢得好感的效果,给中美关系加分的好牌吗?
即使没有完全改变“大霸与小霸之争”的看法,也不能忽视大多数伊拉克人民对萨达姆被捕的热烈反应。布什的政策是霸道,但大霸与小霸之间有区别。区别就在于萨达姆不但热衷于扩张侵略,而且血腥残害屠杀伊拉克人民。布什除了要想谋取中东利益之外,他的反恐政策还包含着保护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安全的目的。
作者是旅美政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