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来看几个核事故案例,可引以为鉴。大核民族跟“核”真的很有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难得的活生生的核事故案例,咱都应该心怀感恩。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被定为最高的7级,和切尔诺贝利事件同级。很多人光知道是地震惹的天灾,却不知道背后的人祸。
因为钱的问题,起初选址从山上改到了山下。因为钱的问题,防波堤只做了5米高(这里发生过15米高的海啸),到后面你就知道这有多作死了。因为钱的问题,福岛沸水堆的建造非常简单,反应堆外面加个简单厂房而已。福岛就这样裸奔了15年,直到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才意识到要加个安全壳。
因为钱的问题,安全壳仅仅加了一层钢筋混凝土,这乌龟壳和安全壳是两码事,没有喷淋系统、气体交换系统等一系列结构。美帝的三里岛核事故就是因为安全壳,最后仅3人受到略高于半年容许剂量的照射。
福岛整整裸奔了40年,好运终于耗尽,硬件问题和管理问题联袂而至!
当时地震后,控制棒插入堆芯自动停堆,反应堆发热不足原有水平的10%,对冷却系统要求不高,看起来万事大吉。1小时后,15米高的海啸轻松越过防波堤,这下尴尬了,发电厂没电了!不知哪个脑残把柴油发电机设置在地下室,全泡水里了,厂外应急电源也被海啸全推倒了,四道电力保障措施毁了三道,冷却系统仅仅依靠备用蓄电池。
蓄电池能支撑8小时,其实这个时候情况还不算棘手,毕竟还有8小时。电厂立马向东京电力公司总部求援,要求紧急调拨柴油发电机,十万火急那种急!东电总部的主管一片茫然,因为根本没有预备移动应急发电机。十万火急的报告,东电总部打了1折,缓缓向政府求援:目前情况尽在掌握,但能不能调几台发电机过来?政府就没太当回事,指定关西电力公司支援福岛核电厂。
8小时后,当支援队伍晃晃悠悠走在路上的时候,福岛电厂彻底没电了。冷却系统彻底停机,接下来就按剧本走了:堆芯内水温升高至沸腾,高温高压的蒸汽开始突破堆芯的一些薄弱环节,向厂房内泄漏;冷却水位随着蒸汽外泄不断降低,最终堆芯裸露;燃料棒没有冷却水包裹,很快把自己熔化随着蒸汽在厂房里飘荡;同时高温使得锆外壳发生锆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很快达到了爆炸极限浓度。此时,就差一点火星了。
最奇葩的是,核泄漏多是因为对堆芯情况一无所知而发生的,但福岛工作人员对三台机组内的事情一清二楚。在尚未发生泄漏的时候,现场工程师就向管理层建议,使用海水冷却反应堆,但这样做,数亿美元的机组就彻底报废了,东电公司心痛,犹豫不决。于是,现场人员就眼睁睁看着事故发生。在所有环节中,只要有一个人敢于打破规矩,擅自决定用海水冷却,完全可以避免这场惨剧!
应急发电机运到后,因缺乏训练,费半天劲才接好电源接口,此时距离断电有几个小时了,反应堆内已经全是蒸汽,压力太高,水注不进去。怎么办?只能泄压了,就是把放射性蒸汽直接排到大气里,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直泄到能注入冷却水为止。节操的事情就不提了,反正脚盆公关水平一流。
因为钱的原因,福岛没有装消氢装置,这可是核电站的标配。求援人员很快检测到厂房内充满了氢气,直接把人全吓跑了。氢气的耐心是有限的,终究还是爆炸了,把厂房全掀了。事已至此,这大粪坑算是彻底没救了。
因为钱的原因,这粪坑就一直这么敞着,为了冷却反应堆,天天往里面灌海水,于是天天就有几百吨放射性污水渗入地下、流入大海。
现在来看,脚盆让海水冲刷污染虽然相当无耻,但很经济且有效。远距离稀释后倒无所谓,多关注环保部的监测数据便可。但福岛周边就悲剧了,已经进化出了奥特曼,还有奥特曼鱼、奥特曼水果等等,一些奥特曼二手车和奥特曼食物也流入了市场。
福岛核事件充分体现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特点,甚至隐约能看到阶级板结的弊端。
福岛属于沸水堆,沸水堆本身就容易泄漏,脚盆有30座沸水堆,24座压水堆。在地震多发地带建那么多沸水堆,实在不知道当初规划者怎么想的!(难道又是我党优秀的敌后工作者?)大家记住福岛这个位置,脚盆的旅游胜地、水果之乡,那边奥特曼多,能躲就躲着点。
原理也简单:控制铀浓度和分裂速度,就可以控制发热的速度。 235U分裂跑出来的中子速度很快,经常撞不到其他原子核就跑到外面去了。为了增加撞击概率,要么增加235U浓度(那就变成原子弹了,不能这么玩),要么…
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