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大全

人在天涯

┳??初级会员??┳
注册
2002-01-23
消息
17,253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1.刀 削 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拉 面
  
   拉面,又叫抻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相传,拉面源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福山一带,因有“福山拉面”之称。拉面传入京都,受到皇帝的赞赏,赐名“龙须面”,于是拉面又成为御膳房的常备食品。至于拉面何时传入山西或本来就由山西土生土长,无从考究。但山西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却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晋中、晋北一带,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
   制作拉面,首先要求配料准确。一般的配料标准是:标准粉五斤,兑水三斤至三斤二两(冬增夏减),食盐一钱五分,碱面五钱左右。和面时,打出面穗,揉成面团,兑水扎软,饧半小时后,加碱水揉匀,然后慢慢揉成长条,合拢旋成麻花形,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粗细均匀时,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去掉两头,双手各执一端,上下抖动,用力抻拉,拉开,并拢,再拉开,再并拢。一般拉成六十四根为宜。下锅时,一一手执两头,一手钓中间,掀去头尾,落水煮熟捞出,浇上调料即成。高明的厨师,一分钟能拉水面团三斤、抻拉十二扣,计八条、八千一百九十二根,细着银丝,根根不乱,连接起来,竟有十二华里长。
 
刀拔面
  刀拔面是山西一绝。拔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拔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条长半米有余。1964年山西省技术比武会上,新道街面食馆的胡乃花师傅,每分钟可拔106刀,出面条630根,5公斤以上湿面团瞬间即完,条条散离,不粘连,速度之快,似闪电一样,围观者眼花缭乱,无
  
   “刀拔面”制作方法是将白面和水按2:1和成面团(冬热、春夏秋冷),饧10分钟后,放在案板上,将面团用擀杖洒上淀粉,一层层叠起来,一般可叠六至七层,约5厘米厚。将专用小案板放在沸水锅边,将叠好的面条放在案上,双手紧握刀柄。刀身横在面片上,由远而近倒着下刀,用力一切一拔,直接拔入沸腾的锅里,煮熟后捞出,过温开水,炒食,浇卤,凉拌皆可吃着筋软可口。
 
剔尖: 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揪片: 面和好后,擀成片切成一寸多宽的长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面质筋滑。
  
   猫耳朵: 用手指将小面块按成猫耳朵形状,下在开水锅煮熟,配上各种打卤、浇头,或炒着吃,这种面食形状美观,筋性强。
  
   擦面: 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
  
   和漏: 把和好的面团按入特制的河漏床,用器具压迫使面条从下方的许多小孔内下到锅里。面条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吃起来筋滑利口。
 
手工长豆面
   长豆面是山西临县的传统风味面食,俗称“调豆面”,它是以当地长者寿筵不可缺少的食物。
   传说,汉武帝与文武百官闲聊,他说:“《相书》上讲,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这时,侍中东方朔“噗哧”笑出了声,大臣们都嗔怪他无礼。东方朔辨解说:“我哪敢嘲笑陛下,我只是笑彭祖的脸,他活了八百岁,人中能有
  八寸长?”大伙都乐了。
   古时,人们称“脸”为“面”,脸长称为“面长”。人们都想长寿,于是就流传下来生日、寿筵吃长寿面的习俗。
  长豆面并不是用纯豆面制成,而是以豌豆为主,掺入适量小麦混合磨成面粉,再配以适量蒿籽面制成的面条。此面粘性、韧性很强,所以擀面时要擀成薄如纸的透明薄面,切条时应切得宽些。
   这种又薄又宽的长豆面条,在山西其他地方吃起来就是另一番讲究了。长治民间过年吃长而宽的面被称为“宽心长寿面”,寓意束年定会心宽意顺,健康长寿。而忻州河曲一带除过年吃宽心长寿面外,在妇女生孩子后第三天还要吃此宽豆面,俗称为“展腰面”,意为孩子顺利生产,母亲该放松身体,展展腰(伸懒腰),轻松地坐月子休息了。
  长豆面叫法繁多,如凋豆面、油豆面、长寿面、豆面条等论它怎样叫法。其制作方法是―致的。
 
油面
  
   油面是太谷县的传统食品,状似馒头,经油炸制而成。外酥内软,香甜可口。
   清乾隆年间,太谷县即有油馍、油食等油炸食品。到咸丰、同治时,西街“隆盛长”(原名“隆盛昌”)开始生产油面,专供大户人家食用。后来“文”子字号(文元堂、文令堂、文成堂)增加原料,改进工艺,使油面更富特色。“文”字号逐渐取代“隆盛长”,成了制作、经销油面食品的大字号作坊。
   油面本为年节佳品,由于“文”字号闯出了名声,遂成为民间常食的一种面食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平遥碗托
  
   平遥的碗托由清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9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径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托名声大振,成为一种地方名吃。
   平遥碗托的制作方法是将白面用温水调城糊状,再加以一定比例的盐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调稀后盛入五寸小碟内上笼蒸15分钟左右,蒸熟凉切后即成。
 
臊子面
  
   臊子面山西的臊子面历史悠久,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薄片,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和陈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吃时先将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
 
兰州拉面
   又称“清汤牛肉面”。特点一是清汤,二是牛肉。
    兰州拉面的面条本身抻制而成,但并不是它的独有特色。我国许多地方的面都有抻面,只是熟制方法有别。拉面越细越佳,在一些技术比赛中,拉面的师傅通常竞比相同的一块面谁能抻出更多根数的面条。抻出来的面要很细,就成了绝活。而无论多么细,兰州拉面的面条要求韧,俗称“有劲”,要求煮好后,在碗里能“站住”,也就是用筷子一捞又放下,面条能在碗里保持直立的形状片刻,否则就是“没有劲”,拉出来的面就不合格。
    兰州拉面的汤里也有较浓重的香料,配方十分讲究,在兰州有些名牌拉面铺的香料配方是祖传的,对外人绝对保密。但共同的特点是:拉面汤汁麻、辣、香,而且咸味较重。
 
阳春面
   配料十分简单,一汤一面而已,最多撒些葱花。其次,味道也不丰富,不要说五味俱全了,三味也难有。
   阳春面绝对是平民化的食物。你进入一家上海本帮菜的饭店,又恰巧银袋紧张,这时你完全可以大胆地点上一碗阳春面,用不着怕付账的尴尬。在海派饮食中,阳春面算得上最便宜的一种。把阳春面划到中国面食的范畴里,实在是其名气不小。
 
没有我的凉面。太不权威了。:o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