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过客
至尊VIP
- 注册
- 2003-06-07
- 消息
- 5,902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0
[千龙网记者之间12月22日报道]尽管有关部门始终保持低调,但中国官员“留学”海外的消息,还是不断被敏感的媒体报道出来。海外受训的官员都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习的?对具体工作有哪些帮助?他们又是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的?这将给未来中国的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哪些深刻变化?为此,千龙网记者采访了部分有海外受训经历的官员和相关专家。
中国官员“留学”持续升温
尽管有关部门始终保持低调,但中国官员“留学”哈佛的消息,还是被敏感的媒体报道出来:59名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厅局级官员,7月28日在清华大学开始了为期3周左右的学习、培训。在清华短训后,他们将作为第二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学员,去哈佛进行为期7周的学习。此次参与培训的主要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参加工作的厅局级官员,年龄最小的只有34岁。学习的主要课程有战略管理与工作绩效、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角色的变化、对公共投资与支出的评估等。
此次培训属于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政府官员出国培训计划。事实上,
早在2002年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五年内,大约有300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将分批赴美国学习。首期培训班已于2002年5月至9月顺利完成。
政府官员海外培训有无必要?利弊得失究竟如何?政府增加这种培训方式说明了什么?……在人们开始追问的同时,近来,又不断传来发改委、公安部、国家外专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新疆省、杭州市有关单位派谴官员海外培训的消息。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培养高层管理人才方面,主要立足于国内,在各级院校进行,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又增加了多种选择,其中包括把各级官员直接送往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培训。
尽管前些年官员海外受训的报道不多,但这项工作实际上早就开展起来了。千龙网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央政府之外,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实施着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
截止目前,北京有超过400名的处级以上官员接受了海外培训,其中局级官员100多名,处级官员300多名。千龙网记者从北京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市政府已经与十几所欧美院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官员们可根据自己管理的领域选择专业和培训地点。
上海开展这项工作早于北京。去年,上海还制定并实施了一项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为政府部门等50家机构培养100名高级专业人才;在广东省,到今年为止,300名官员在5年内赴美国和加拿大高校学习;此外,辽宁、浙江、广西、河南等省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目前,把官员送往西方发达国家培训,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制定人才战略计划的重要选择。这些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的官员陆续从海外归来后,大都被委以重任。
“我收获了信心、知识和能力”
这些海外受训的官员都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习的?对具体工作有哪些帮助?他们又是如何来运用学到的知识的?这将给未来中国的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哪些深刻变化?为此,千龙网记者采访了部分有海外受训经历的官员和相关专家。
“领导能力是培训出来的吗?”这不仅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赴海外受训官员最关注的。去年,第一个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官员培训班的学习,就是从济南市副市长王天义的这个问题开始的。一年之后,第二期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官员“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开学之际,在讲述学习经历和亲身感受时,王天义说,我收获了“信心、知识和能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保局局长罗伯明,是北京市第十批海外培训的15人之一,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大学学习了四个月。他对千龙网记者说:“尽管时间太短,但作用还是很大的,感到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很大,通过学习,在思想方式、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多感触。”
罗伯明告诉千龙网记者:因为去的人所学的专业都不一样,所以就分别插到班里,和大学生硕士生一起上课。在学习期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去图书馆阅读和到实地进行考察中。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晨光,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了为期2个月的公共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李晨光告诉千龙网记者,讲授课程的都是著名的教授,教授们进行专题讲座,但大多数教授并不将课程时间讲授满,而是留下部分时间,邀请当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来围绕他讲授的理论进行阐述,学员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开阔了眼界。
据报道,首批赴哈佛大学培训的中国学员几乎“足不出户”,学员们的作息时间也比较紧张。每天早晨6时,中国培训班学员已经起床早锻炼,7时整,早餐开始。上午8时,学员开始在教室里就教授布置的案例展开讨论。而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半,学员们则要上4节各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大课。
千龙网记者了解到,所有官员要出国培训都要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在选派官员的人选和具体培训方案方面政府也是用心良苦。以“留学”哈佛为例,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至少两年本岗位的工作经验、45岁以下、地市级或司局级以上、中青年干部为主、地方干部为主等等。
所有这些都显示,政府部门在极力使培训规范化,强化学习的效果。
中国官员“留学”持续升温
尽管有关部门始终保持低调,但中国官员“留学”哈佛的消息,还是被敏感的媒体报道出来:59名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厅局级官员,7月28日在清华大学开始了为期3周左右的学习、培训。在清华短训后,他们将作为第二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学员,去哈佛进行为期7周的学习。此次参与培训的主要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参加工作的厅局级官员,年龄最小的只有34岁。学习的主要课程有战略管理与工作绩效、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角色的变化、对公共投资与支出的评估等。
此次培训属于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政府官员出国培训计划。事实上,
早在2002年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五年内,大约有300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将分批赴美国学习。首期培训班已于2002年5月至9月顺利完成。
政府官员海外培训有无必要?利弊得失究竟如何?政府增加这种培训方式说明了什么?……在人们开始追问的同时,近来,又不断传来发改委、公安部、国家外专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新疆省、杭州市有关单位派谴官员海外培训的消息。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培养高层管理人才方面,主要立足于国内,在各级院校进行,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又增加了多种选择,其中包括把各级官员直接送往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培训。
尽管前些年官员海外受训的报道不多,但这项工作实际上早就开展起来了。千龙网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央政府之外,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实施着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
截止目前,北京有超过400名的处级以上官员接受了海外培训,其中局级官员100多名,处级官员300多名。千龙网记者从北京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市政府已经与十几所欧美院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官员们可根据自己管理的领域选择专业和培训地点。
上海开展这项工作早于北京。去年,上海还制定并实施了一项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为政府部门等50家机构培养100名高级专业人才;在广东省,到今年为止,300名官员在5年内赴美国和加拿大高校学习;此外,辽宁、浙江、广西、河南等省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目前,把官员送往西方发达国家培训,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制定人才战略计划的重要选择。这些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的官员陆续从海外归来后,大都被委以重任。
“我收获了信心、知识和能力”
这些海外受训的官员都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习的?对具体工作有哪些帮助?他们又是如何来运用学到的知识的?这将给未来中国的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哪些深刻变化?为此,千龙网记者采访了部分有海外受训经历的官员和相关专家。
“领导能力是培训出来的吗?”这不仅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赴海外受训官员最关注的。去年,第一个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官员培训班的学习,就是从济南市副市长王天义的这个问题开始的。一年之后,第二期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官员“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开学之际,在讲述学习经历和亲身感受时,王天义说,我收获了“信心、知识和能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保局局长罗伯明,是北京市第十批海外培训的15人之一,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大学学习了四个月。他对千龙网记者说:“尽管时间太短,但作用还是很大的,感到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很大,通过学习,在思想方式、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多感触。”
罗伯明告诉千龙网记者:因为去的人所学的专业都不一样,所以就分别插到班里,和大学生硕士生一起上课。在学习期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去图书馆阅读和到实地进行考察中。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晨光,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了为期2个月的公共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李晨光告诉千龙网记者,讲授课程的都是著名的教授,教授们进行专题讲座,但大多数教授并不将课程时间讲授满,而是留下部分时间,邀请当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来围绕他讲授的理论进行阐述,学员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开阔了眼界。
据报道,首批赴哈佛大学培训的中国学员几乎“足不出户”,学员们的作息时间也比较紧张。每天早晨6时,中国培训班学员已经起床早锻炼,7时整,早餐开始。上午8时,学员开始在教室里就教授布置的案例展开讨论。而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半,学员们则要上4节各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大课。
千龙网记者了解到,所有官员要出国培训都要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在选派官员的人选和具体培训方案方面政府也是用心良苦。以“留学”哈佛为例,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至少两年本岗位的工作经验、45岁以下、地市级或司局级以上、中青年干部为主、地方干部为主等等。
所有这些都显示,政府部门在极力使培训规范化,强化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