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首飞/复飞的火箭:New Glenn 成功首飞,Long March 8A 成功首飞,Starship 叠 Super Heavy 完成第十次飞行试验 (S37+B16)

您预测中国哪一家最早实现轨道级 (>100km) 火箭发射垂直回收?

  • 航天八院:长征十二号甲 Long March 12A (液氧甲烷)

    选票: 0 0.0%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 Zhuque-3 (液氧甲烷)

    选票: 2 66.7%
  • 天兵科技:天龙三号 Tianlong-3 (液氧煤油)

    选票: 1 33.3%
  • 深蓝航天:星云一号 Nebula-1 (液氧煤油)

    选票: 0 0.0%
  •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 Kinetica-2 (液氧煤油)

    选票: 0 0.0%
  •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 Pallas-1 (液氧煤油)

    选票: 0 0.0%
  • 科工火箭:快舟六号 Kuaizhou-6 (液氧甲烷)

    选票: 0 0.0%

  • 全部投票
    3

wei_cheng

围观真实的科技新闻是一大乐趣
注册
2018-05-30
消息
2,948
荣誉分数
1,016
声望点数
223

2025 年首飞 / 复飞的火箭​


前年:2023 年首飞 / 复飞的火箭
去年:2024 年首飞 / 复飞的火箭


Blue Origin 的重型火箭 New Glenn (液氧甲烷) 原定于 2024 年首飞,推迟到 2025 年 1 月 16 日 2:03am EST 终于实现首飞,计划尝试一级海上回收的技术验证。一二级分离后,二级成功送试验载荷 Blue Ring Pathfinder 入轨,一级再次点火后发生异常未能实现海上回收。

SpaceX 的 Starship 33 叠 Super Heavy Booster 14 于 2025 年 1 月 16 日 5:37 pm EST 开展第七次飞行测试。一二级分离后,一级 B14 实施转向、制动并顺利回收,第二级 S33 失去联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称 S33 发生解体。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原因与燃料泄漏有关。

RocketLab 的中型火箭 Neutron (液氧甲烷) 计划于 2025 年中实现首飞。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一号工位于 2023 年 12 月底竣工,运力大增的全面改进型号 Long March 8A 原计划于 2024 年中在海南商发一号工位首飞,受到台风 “摩羯” 影响推迟到 2025 年 2 月 11 日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成功首飞,将星网低轨02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2025 年 3 月 11 日,Long March 8 在海南商发一号工位成功发射千帆极轨第五批卫星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二号工位于 2024 年 6 月竣工,液氧煤油、3.8米直径的 Long March 12 火箭已于 2024 年 11 月 30 日首飞。航天八院在 2024 年 6 月 23 日成功试验 3.8米直径的液氧甲烷可回收验证箭 12 km 垂直起降后,于 2025 年 1 月 试验 75 km 垂直起降,并计划于年内实现 Long March 12A 火箭首飞并尝试回收。

以下商业液体火箭皆在设计时考虑到了首飞后逐步实现可重复使用或者部分回收,但进度有先后:

Space Pioneer 的 Tianlong-3 是继液氧煤油的 Tianlong-2 成功首飞之后、向 SpaceX 看齐的重要型号。2024 年 6 月 30 日,Tianlong-3 火箭一级在河南巩义进行静态试车时发生事故 (一级发动机机架和试车台间的牵制连接机构断裂),脱离发射台升空后跌落在距离试车台西南 1.5km 的山中坠毁爆炸解体。原定于 2024 年内实现首飞的 Tianlong-3 至少须改进 一级发动机机架 和 牵制释放机构,并检讨安全事故,首飞将推迟至 2025 年 6 月,首飞不回收。

Landspace 继 Zhuque-2 (液氧甲烷) 遥二遥三成功入轨后推出改进型 Zhuque-2E 于 2024 年 11 月 26 日成功入轨,同时研发 Zhuque-3 已于 2024 年 1 月 19 日成功开展芯一级的垂直起降试验,计划于 2025 年下半年实现 Zhuque-3 火箭首飞并回收。

Galactic Energy 的 Pallas-1 (液氧煤油) 计划于 2025 年上半年实现首飞,首飞不回收。

Deepblue Aerospace 的 Nebula-1 (液氧煤油) 计划于 2025 年首飞并回收芯一级。

CAS Space 的 Kinetica-2 (液氧煤油) 计划于 2025 年内首飞,首飞不回收。
 
最后编辑:

2025 年首飞 / 复飞的火箭​


前年:2023 年首飞 / 复飞的火箭
去年:2024 年首飞 / 复飞的火箭


Blue Origin 的 New Glenn (液氧甲烷) 原定于 2024 年首飞,已推迟到 2025年 1 月 10 日 1am EST,将在首飞时尝试一级海上回收的技术验证。

SpaceX 的 Starship 33 叠 Super Heavy Booster 14 最早将于 2025年 1 月 10 日 5pm EST 开展第七次飞行测试。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第一工位于 2023 年 12 月底竣工,运力大增的全面改进型号 Long March 8A 原计划于 2024 年中首飞,受到台风 “摩羯” 影响推迟到 2025 年 1 月。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第二工位于 2024 年 6 月竣工,液氧煤油、3.8米直径的 Long March 12 火箭已于 2024 年 11 月 30 日首飞。航天八院在 2024 年 6 月 23 日成功试验 3.8米直径的液氧甲烷可回收验证箭 12 km 垂直起降后,将于 2025 年 1 月 试验 75 km 垂直起降,并计划于年内实现 Long March 12A 火箭首飞并尝试回收。

以下商业液体火箭皆在设计时考虑到了首飞后逐步实现可重复使用或者部分回收,但进度有先后:

Space Pioneer 的 Tianlong-3 是继液氧煤油的 Tianlong-2 成功首飞之后、向 SpaceX 看齐的重要型号。2024 年 6 月 30 日,Tianlong-3 火箭一级在河南巩义进行静态试车时发生事故 (一级发动机机架和试车台间的牵制连接机构断裂),脱离发射台升空后跌落在距离试车台西南 1.5km 的山中坠毁爆炸解体。原定于 2024 年内实现首飞的 Tianlong-3 至少须改进 一级发动机机架 和 牵制释放机构,并检讨安全事故,首飞将推迟至 2025 年 5 月,首飞不回收。

Landspace 继 Zhuque-2 (液氧甲烷) 遥二遥三成功入轨后推出改进型 Zhuque-2E 于 2024 年 11 月 26 日成功入轨,同时研发 Zhuque-3 已于 2024 年 1 月 19 日成功开展芯一级的垂直起降试验,计划于 2025 年内实现 Zhuque-3 火箭首飞并回收。

Galactic Energy 的 Pallas-1 (液氧煤油) 计划于 2025 年上半年实现首飞,首飞不回收。

Deepblue Aerospace 的 Nebula-1 (液氧煤油) 计划于 2025 年首飞并回收芯一级。

CAS Space 的 Kinetica-2 (液氧煤油) 计划于 2025 年内首飞,首飞不回收。
好几家公司在江苏
 
沪、苏、浙、鲁、粤、鄂 都有了较有代表性的商业航天火箭

航天八院长征十二系列: 上海研发制造 + 文昌工位
天兵科技: 北京研发 + 苏州制造 + 酒泉工位
蓝箭航天: 北京/上海/西安研发 + 湖州/嘉兴制造 + 酒泉工位
深蓝航天: 北京研发 + 南通制造 + 文昌商发
中科宇航: 北京/西安研发 + 广州制造 + 酒泉工位/文昌商发
科工火箭: 武汉
东方空间: 北京/西安研发 + 烟台/无锡制造 + 海阳海射/文昌商发
星河动力: 北京

好几家公司在江苏
 
最后编辑:
最后编辑:
今年有挖土带样品回来的项目吗?
 

SpaceX launched the seventh test flight of its Starship rocket on Thursday, but lost communication with the uncrewed upper stage of the rocket that continues on into space.
"We can confirm that we did lose the ship," SpaceX senior manager of quality systems engineering Kate Tice said.
However the rocket's "Super Heavy" booster returned to land back at the launch tower, in SpaceX's second successful "catch" during a flight.
 
2025 年 2 月 11 日 17:30,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顺利将 星网低轨02组卫星 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甲 Long March-8A 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全长约50.5米,起飞重量约371吨,起飞推力约480吨。该火箭是在长征八号的基础上,针对未来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改进研制而成。它沿用了长八的液氧煤油芯一级(2台 YF-100G)和助推器(2枚,各1台 YF-100F),芯二级为新研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2台 YF-75DA),装配尺寸更大的5.2米直径整流罩(基于长五短罩研制),同时在增压输送系统、结构系统、发动机、电气系统等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相较 LM-8,LM-8A 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9.8吨,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7吨级,可覆盖未来主流轨道任务载荷的发射需求,有力提升了中国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组网发射能力。LM-8、LM-8A 可在文昌航天发射场 201工位 和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择机执行任务,目前拥有天津、海南两个总装基地,具备年产50发的能力。

本次新研制的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可携带更多推进剂,并采用了新型泡沫夹层共底贮箱、新型电控安溢阀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显著提升了运力,有效缩短卫星入轨时间,节省燃料,提升卫星寿命。配置的新型10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 YF-75DA,具备双向摇摆,两次起动能力,相较于传统燃气发生器循环发动机,可实现更高的推进剂利用效率。

 
最后编辑:
美东时间 3 月 30 日 6:30am,德国初创商业航天公司 Isar Aerospace 研发的 Spectrum 运载火箭 (液氧丙烷) 在位于挪威北部的 Andøya Spaceport 首飞,点火后火箭飞行约十余秒时失去姿态控制,随后由于火箭翻倒导致推进剂无法供应至发动机,火箭芯一级九台发动机全部失去动力,在起飞约三十秒后坠海解体,发射场的设施设备幸运地逃过一劫。

哪怕在高纬度地区,也是适合对太阳同步轨道 (SSO) 进行发射的。加拿大未能及早建立自己的 火箭研发产业链,并不能全归咎于高纬度的错。


Vie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AgenP2RxM
 
最后编辑:

Starship 叠 Super Heavy 完成第十次飞行试验 (S37+B16)​


美东时间 8 月 26 日 7:30pm,SpaceX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 Starbase 实施星舰第十次飞行测试,执行本次任务的超重助推和星舰都是首次使用的 B16 和 S37。这是继5月28日之后的又一次星舰试飞。

7:30,火箭点火起飞,33台发动机顺利启动工作,在上升段的过程中有一台发动机失效关机。一二级热分离顺利完成,超重助推以大角度状态返回发射场附近的海域。在着陆点火的最后阶段,超重助推故意关闭了三台中心发动机中的一个,并使用了中圈上的一个备用发动机,在水面上进行了最后的悬停,然后关闭发动机,溅落水中。星舰S37完成了全程上升段工作,并达到了预定速度,成功进入亚轨道。随后,星舰完成了首个太空目标:首次成功有效载荷演示中部署了八台星链模拟器。随后,星舰完成了猛禽发动机的第二次太空再点火,展示了未来脱轨燃烧的关键能力。

进入关键的再入阶段,星舰能够收集其隔热罩和结构性能的数据,在再入过程中,星舰的发动机舱附近疑似出现了爆炸。星舰利用四个襟翼进行控制,抵达印度洋的溅落点,成功完成着陆翻转,并以着陆燃烧和软溅落完成了飞行测试。

这是V2版星舰首次完成整个飞行段,也是第四艘完成海上溅落的星舰,从遥测数据上看,此次星舰在溅落前的速度和姿态并未完成悬停和垂直。但不管怎么说,此次试飞的顺利完成至少能够证明在过去一段时间 SpaceX 在 V2 版星舰上有效的改进。


Vie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w2vyZNz5I&pp=ygUMU2NvdHQgbWFubGV5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