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卷宗被盗案震惊全国 背后主谋竟是副检察长

zys201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2-06
消息
38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26
--------------------------------------------------------------------------------
2002年6月8日10:01  法律与生活杂志



  副检察长为"扶正",定下计划制造卷宗失盗"事故";司机为报恩,将50多本案卷盗出向检察长敲诈50万元。曾经轰动一时的案件,帷幕渐渐落下……

  

  河南省新安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斌为了达到升迁的目的,竟指使自己的司机偷取本检察院的案卷,并敲诈检察长50万元。尽管自己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此案被公安机关顺利侦破,李斌以涉嫌非法获取国家机密罪被依法逮捕,2002年4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司机也没逃脱法律的制裁,2002年2月10日,他被以敲诈勒索(未遂)罪、抢劫(未遂)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000元。

  不久前,那个盗取案卷的司机王书芳,在看守所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一个农家之弟的奋斗

  身着号服的王书芳满面沮丧。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真后悔,要不是发生那件事,我现在还在检察院开警车呢。”情绪稳定之后,这个昔日给副检察长开警车的年轻人讲述了他的犯罪轨迹。

  现年30岁的王书芳,出生在河南省新安县城关镇一个农民之家。新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王书芳家中除了山坡上几亩薄地,再无别的经济来源,王书芳有兄妹4人,他排行老小。王书芳到了上学的年龄,尽管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父亲还是咬咬牙把他送到了学校,怎奈王书芳不是学习的料儿。1987年,已上初中的王书芳再也读不进去一点书了,只好中途退学。解除了老师和家长的襟锢,王书芳一下子从学校跳到了天宽地阔的社会舞台上。他在看守所里这样写道接下来的情况:“经过不长时间的闯荡,我没有找到工作,只好到砖场干小工,干的是最吃力的活儿,挣的钱却是少得可怜,从这里我刻骨铭心地感到作为一个农民,身份是何等的卑微。”

  从那以后,王书芳抱定了一个信念,无论如何也要改变当农民的身份,过上城里人那样的体面生活。他向父母说:“让我去学开车吧,我学会了开车,不但不用干庄稼活儿,还可以挣工资给家里。”他的父母都是老巴交的农民,只要孩子干正事儿,他们都会大力支持。据王书芳说,当时父母为了筹措到他开车的学费,东借西借还不够,最后将家中未出拦的猪卖掉才凑齐了600元钱。当饱经风霜的老父亲把钱交到他手上时,他的心情异常沉重,暗暗发誓一定要学会驾驶技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王书芳万万没有想到,他想学开车首次遭遇的却是一个噩梦。他把钱交给了一家私人办的驾校后,驾校就让他们干体力活,一个月也没有让他摸一下方向盘。后来,他和几个相同经历的学员向老板讨要学费未果,只好悻悻离去。

  离开驾校后,王书芳没有回家,而是流落到了本省的洛宁县。走投无路之际,他碰到了一个在这里当兵的老乡。他哭诉完自己的经历后,求同乡给他找一个能学开车的活儿,这样回去也能给父母一个交待。

  在同乡的介绍下,他跟洛宁一个运输专业户学开车。王书芳认真学习,手脚勤快,一年后,终于学到了一手开车的本事,车老板有感于他的踏实好学,就掏钱给他办了一个他梦寐以求的执照。

  王书芳回到家中,父母看到他学成归来,心里非常高兴。1988年3月,王书芳到新安县城给北关一个姓杜的老板开东风货车。由于是新手,杜老板不放心让他单独驾驶,只是让他当了个副司机。这个脚色和学徒工没有两样。在老板的白眼下,他忍气吞声,干最脏最累的活儿,一个月才挣250元钱。这和他想象的相差甚远,于是他炒了老板的"鱿鱼",独自跑到和新安县相邻的义马市。没多久,他就找到了一个开车的工作,并且老板很欣赏他的开车技术和为人,工资给他开得也不低。在这里,王书芳踏踏实实的干了半年,但开货车是一个辛苦的职业,又脏又累,并且在路上给常受气。他的心里又开始不平衡了,觉得要是能开上小车能有多好。

  几年后,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1992年6月,经过亲戚的介绍,他顺利进入了新安县检察院,当上了一名司机,开上了哇哇叫的警车。

  给副检察长开车

  成了检察院的司机,开上警车,对王书芳来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美差。但是,王书芳很快就意识到,在检察院开车和给个体老板开车不一样,给个体老板开车只要手脚勤快、技术好就行了,而在检察院开车,不但要具备上述条件,还要博得领导的欢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领导的一句话也许你就干不上这个临时工了。所以,在工作中他处处小心谨慎。

  起初,他开着院办公室最破旧的吉普车,不管那位领导吩咐,他都是随叫随到,平日里将车保养得干干净净;下乡办案,只要是用车他都争着去,不少办案的干警说:“书芳不但是我们的腿,还是我们的好助手。”王书芳在得到好评的同时,也引起了常务副检察长李斌的关注,经过考察,1995年底,王书芳成了李的专职司机。

  人所共知,在司机圈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领导有多大,领导的司机跟着领导的权威相应就有多大。自当上副检察长的专职司机以来,王书芳全然不是以前的王书芳了。

  由于他是给领导直接服务的,所以检察院的干警见他都让三分,出去办事只要说是给检察长开车的,人家相应地就会给他照顾。时间久了,王书芳也变得除了对领导言听计从、把领导伺候的服服帖帖外,对下面的同志不怎么看到眼里了。同志们私下里叫他王司长,戏称他是领导的领导。

  每逢秋收夏忙季节,他总是抽出时间回家一趟,与其说是帮忙倒不如说是炫耀,每当看到父老乡亲们对他敬重有加的目光时,他那强烈的虚荣心就会得到极大满足。

  然而,王书芳的心中不时也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临时工,若离开检察院这个位置,他将什么也不是。这时候,他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冲动:无论怎样,我也要混成个"正式"的,端上个铁饭碗。

  可王书芳面临的现实却是,检察院的临时司机较多,且上级一直坚持要清退司机。王书芳由于头脑灵活,加之又给副检察长开车,三次涉险过关。但转正问题,却因为检察院的工勤人员已满而次次搁浅。但王书芳并不这么想,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一把手”不给他使劲儿才造成的。

  说句老实话,新安县检察院对待王书芳这个临时工还真的不错。他的儿子出生后,他便多次找给其服务的副检察长,以主便工作为由,要求领导为其家属调动工作,后在副检察长的翰旋下,终于在1997年底将其在一家加油站工作的爱人调到距家比较近的县石油公司加油站上班。

  院领导看到王书芳转正的难度一天天加大,便做他的工作:“小王,你已经在院里干了这么多年,现在政法机关进人条件都比较高,也比较严,也不是检察院那个人说了算的,我们给你联系个好单位怎么样?”面对组织关怀,王书芳嘴上连声称谢,心里却在想:你们把我使唤够了,想一脚踢开?没门!抱着这种心态,院领导通过多方工作给他联系到当时新安县效益最好的新安电力集团上班,当找他谈话时,他认为这是有人在想把他扫地出门,没有去捧这个“泥饭碗”。

  机会再一次来临,2000年5月,新安县委决定给检察院增编5名司法警察的编制。院领导认为,王书芳在检察院干临时工已经多年,理应优先考虑。但是,前提是必须参加考试。然而,这对初中都没毕业的王书芳来说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报名开始后,院领导就督促他去报名,可他没有去。院领导说:“这是个好机会,你怎不努力?”王书芳随口说:“以后再说吧。”他心里却在想:明知我初中毕业,为什么还让我参加考试?这不是找我难堪吗。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