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无一人恰似我

腊八粥

灵兮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14-04-06
消息
8,553
荣誉分数
16,505
声望点数
1,323
2025年转眼过了四分之一,琼花玉树冬犹在,不见桃花开
我想着给自己设一个2025年的写作计划吧,不能总是小打小闹,要做系统工程才好。加油!

---

## **一、文学才女(诗人、词人、作家)**
1. **班昭**(约45—约117)——东汉史学家,续写《汉书》,著《女诫》
2. **蔡文姬**(约177—约249)——东汉才女,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3. **谢道韫**(约336—约405)——东晋女诗人,“咏絮之才”典故来源
4.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代表作《漱玉词》
5.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南宋词人,与李清照齐名,著《断肠集》
6. **管道昇**(1262—1319)——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之妻,诗书画三绝
7. **柳如是**(1618—1664)——明末清初才女,“秦淮八艳”之一,诗画俱佳
8. **顾太清**(1799—1877)——清代词人,与纳兰性德齐名,著《天游阁集》

---

## **二、政治与权力女性(皇后、女官、女将军)**
9. **妇好**(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商王武丁的王后
10. **吕雉**(前241—前180)——汉高祖刘邦皇后,中国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
11. **武则天**(624—705)——中国唯一女皇帝,建立武周王朝
12. **上官婉儿**(664—710)——唐代女官、诗人,权倾朝野
13. **萧太后**(953—1009)——辽国摄政太后,军事才能卓越
14. **孝庄文皇后**(1613—1688)——清初政治家,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帝王
15. **秦良玉**(1574—1648)——明末女将军,史上唯一正式列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女性

---

## **三、艺术与技艺(书法、绘画、音乐、舞蹈)**
16. **卫铄(卫夫人)**(272—349)——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17. **薛涛**(768—832)——唐代女诗人、制笺名家,创“薛涛笺”
18. **李冶**(?—784)——唐代女诗人、数学家,擅长音乐与占卜
19. **马湘兰**(1548—1604)——明代“秦淮八艳”之一,画家、诗人
20. **董小宛**(1624—1651)——明末清初才女,擅长烹饪、刺绣、书画

---

## **四、科学与医学(天文学、数学、医药)**
21. **王贞仪**(1768—1797)——清代女天文学家,精通数学、气象学
22. **谈允贤**(1461—1556)——明代女医,著《女医杂言》
23. **鲍姑**(晋朝)——葛洪之妻,中国最早的女针灸家

---

## **五、宗教与思想(佛教、道教、女性思想家)**
24. **妙善公主**(传说人物)——民间观音菩萨的原型之一
25. **鱼玄机**(约844—约871)——唐代女道士、诗人,才华横溢但命运坎坷
26. **李冶**(?—784)——唐代女道士、数学家

---

## **六、传奇与民间故事中的女性**
27. **孟母**(战国)——孟子之母,“孟母三迁”典故
28. **花木兰**(北朝)——代父从军的传奇女英雄
29. **梁红玉**(1102—1135)——南宋抗金女将,韩世忠之妻
30. **黄道婆**(约1245—?)——元代纺织技术革新家

---

如果写成集子,就叫《 纵你阅人何其多,再无一人恰似我》
 
最后编辑:
我也参考一下。最近我开始练习写诗词了,看看我这个《虞美人·春花秋月年年是》怎么样?如果能帮忙点评一下更好。😊

《虞美人·春花秋月年年是》

春花秋月年年是,
人已非昨日。
世间虽不过如斯,
读史学习闻道乐求知。

此心静处得清室,
不问几奢侈。
可将人世细来思,
看这一群小丑恶贪痴。
 
我也参考一下。最近我开始练习写诗词了,看看我这个《虞美人·春花秋月年年是》怎么样?如果能帮忙点评一下更好。😊

《虞美人·春花秋月年年是》

春花秋月年年是,
人已非昨日。
世间虽不过如斯,
读史学习闻道乐求知。

此心静处得清室,
不问几奢侈。
可将人世细来思,
看这一群小丑恶贪痴。
谢谢分享,唐诗和宋词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但是并不难,您的视频做得这么好,宋词稍加入门学习就会越写越好。
附上一个我收集的一个学习链接,共勉!
谈诗说词,填(宋)词技巧 (学习贴)
 
1, 班昭——东汉历史学家,中国的第一位女教师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老师’,皇帝亲自请她授课;
她续写的史书,成为后世研究汉朝的必读经典;
晚年她写下女书四部之首的《女诫》,被贴上封建礼教的表情,从此被现代人争议千年……


历史的罗生门,当我们用出土文物对照正史,会发现班昭的形象至少被重构了三次:
- 东汉的‘宫廷智囊’
- 唐宋的‘女圣人’
- 明清的‘礼教符号’
她真正的声音,或许永远埋藏在那批被和帝下令‘削除百余字’的原始竹简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秦汉史专家李晓明研究员说:"我们在整理东汉档案时,发现了一个被忽略千年的细节
——班昭续写《汉书》时,至少有47处关键修改。这些改动,很可能隐藏着东汉初年最大的政治秘密..."

"2021年,洛阳出土的这批东汉简牍中,我们发现了惊人的涂改痕迹。
——班固《汉书》初稿里,关于外戚窦宪的记载被人反复删改。
而根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最后接触这批竹简的,正是班昭……
这位中国第一位女史官,究竟在掩盖什么?"


---
哥哥班固之死历史上有三大疑点

1. 死亡时间蹊跷:
永元四年(92年)窦宪倒台,班固随即被下狱猝死——但《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和帝正清算窦党,为何唯独班固‘洛阳令种兢公报私仇’?
西北大学考古系汉简研究专家张中华教授,"根据这枚永元四年的司法简记载,班固死前三天,曾有太医令入狱诊治。但《后汉书》却写'猝死',这个时间差非常可疑。" 班昭在《汉书·叙传》中隐去兄长死因,是否在保护某些人?

2. 手稿去向成谜:
"《东观汉记》明确记载班固‘狱中上表自陈’,但《班昭传》却说‘所著《汉书》未竟,和帝诏昭续之’——中间消失的原始手稿,是否包含敏感内容?"

3. 班昭的非常规介入:
"汉代律法规定‘女子不得入兰台(国家档案馆)’,但《后汉书》记载班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是谁为她破例开放了皇家禁地?"
邢义田 院士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翻开《东观汉记》宫廷档案卷):"和帝特许班昭'夜入兰台'的记录共有19次,全部集中在永元六年——恰好是《百官公卿表》修订的关键期。"

---

此外,对比现存《汉书》与敦煌悬泉置出土汉简文字内容有明显差异,比如:

西域记载的删改:
京都大学简牍研究权威冨谷至教授说"对比出土的西域都护府原始报告,班昭在《汉书·西域传》中弱化了班超军队的伤亡数字"
悬泉汉简显示班超曾报告‘于阗王私通匈奴’,但《汉书·西域传》仅写‘于阗内附’——班昭是否在维护二哥班超的边防政策?"
《东观汉记》残卷的一处,"原本写着'固与窦宪论匈奴事',但在宋代刻本中被墨涂覆盖。班昭在续写时,完全删除了这段对话。"
《汉书·外戚传》中‘孝成赵皇后’(赵飞燕)的记载,与《汉武故事》等野史对比,班昭刻意淡化了‘巫蛊’细节,这是否与她后来教导邓太后的经历有关?"

---
关于《女诫》的双面争议

《女诫》的文本考古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唐写本《女诫》与明代刻本对比:

1. 唐写本:"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明刻本改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实际出自明末《隋唐演义》)

2. 唐写本:"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原意是反对炫耀才华)
被曲解为:"女子不该读书"

**历史语境还原**:
"根据《华阳国志》记载,班昭学生邓太后执政时,曾‘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女诫》’——这本是宫廷女性参政的教科书,却被后世改造为束缚工具。"

奈良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丸山研究员(戴白手套展示8世纪《女诫》唐抄本):
"这个天平年间抄本明确写着'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但明代刻本添加了'女子不得参政'——这是宋代以后添加的注释混入正文所致。"

"高丽学者金教授写道:'曹大家本意,实为闺阁参政之策'。说明直到明代前,东亚知识阶层对《女诫》的理解完全不同。"


---
尾声:权威结论
画面定格在班昭画像,叠加出土汉简、唐抄本、宋刻本的关键对比画面, "历史真相,永远在文献的字里行间等待发现..."

"综合全球现存最早文献和考古发现,可以确认三点:
1. 班昭确实深度参与了东汉初年的政治机密
2. 《女诫》原始版本是宫廷女性的生存指南
3. 明清时期的篡改,让班昭背负了不该有的骂名"

(资料来源于网络)
 
荡气回肠的《与妻书》和有关它的三首歌

小亭外的早樱开了,隔着院墙矜持的探出半扇花影,在薄春微寒中星眸点点,恰如云鬓初上的二八佳人,好一番我见尤怜。慵懒的午后,风正轻,花正艳,花枝丰茂,如云似雪,团团密密,华美娇矜得令人屏息。花不醉人,人自醉,驻足花间,时不时,几只淘气的红颈鸟儿跃然其间,叽叽喳喳,如解花语,平添许多生机。

院门紧闭,矮矮的院墙上古褐色的木瓦屋檐犹如岁月紧闭的唇,绕出一个不易破解的弧线,朽木色的屋脊上青苔有日,密密细细中带着恒古不惊的漠然。春来春又去,何须挂怀?世人窥望的眼,犹如碧蓝天外的流云,看过,经过,吟唱过,是盎然春色的副歌,惊艳后是惋惜,惋惜后是沉默,沉默后是梵音悠远。

1e8736b00202Sj36tLqd.jpg


繁花盈盈欲滴,临风摇曳。命运的风还是要来了,纤细单薄的花瓣儿乘风而上,又被莫测的雨撒落一地,屋顶上,墙角边,灌木后,野溪中……那曾不息的尘缘,如泣如诉,那曾不眠的旧梦,如泪如歌。 究竟最后会怎样呢?纷纷扬扬的繁花,如梦如尘如殇,于暮春归处化作流阳下意犹未尽的残香,又或是老根溪下欲语还休的春泥?

世事无常,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

4月27日,每到这日子便想起那篇读来断肠的《与妻书》。当年为了唤醒民众而绝然就义的林觉民,给妻子写下令人柔肠寸断的字句,男人悲壮痛恻慷慨就义死得惊天动地,而留下的那位小娇妻呢?

世人皆知她叫陈意映,她后来怎样了?是病死了,是改嫁了,是孤老余生了,还是追随丈夫的遗志加入革命了?

查了一下,原来不过两年她就郁郁而终,留下一个没娘的孩子。

1e8736b09891w18HkGRL.jpg


林觉民曾在《与妻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中国:“遍地腥云,满街狼犬。”面对黑暗的时局,他虽万般不舍家人,仍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甘愿以生命呼唤觉醒。热血男儿以血肉之躯书写的,不只是悲壮,更是信念。

1947年3月,《党史史料丛刊》第五期(后更名为《革命文献丛刊》)出版,其中特别辑录了黄花岗起义相关文献。书中收录了四份诀别书,其中篇幅最长、最为人传诵的,便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致妻诀别书》。此外,还有十一则殉难烈士的供词记录。

林觉民的供词记载了他被捕后的一幕。当时,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亲自提审。林觉民“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各国情势”,起初被迫席地而坐,后因其从容气度而被解开镣铐,赐以座椅与笔墨。他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数千言,写到激昂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情绪激动到呕吐。供词写罢,他又自发表演说,“至时局悲处,捶胸顿足,声泪俱下”。此后几日,他绝食示志,临刑之日,神色自若,毫无惧色,牺牲时年仅24岁。

1e8736b00008ZFEGctYw.jpg


林觉民是中国同盟会的会员,也是黄花岗起义的重要参与者。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点半,黄兴率领一百三十余名敢死队员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最终失败,黄兴负伤撤往香港,而有名可考的殉难者共有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具遗体由潘达微寻回并安葬于广州红花岗。为了纪念这场起义,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自此,“黄花岗起义”成为这段历史的名称。

不难看出,这类武装暴动往往带有盲动主义的成分。同盟会多次起义,固然令清政府疲于奔命,但也付出了惨重而沉痛的牺牲。黄花岗起义之所以在后来被赋予极高的象征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久后的武昌起义成功了,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自然需要这样的殉难故事。黄花岗,成为了英烈精神的象征,也渗透进了流行文化之中。

1e8736b00041OgCjEPVV.jpg


1983年,罗大佑在《青春舞曲》和《现象七十二变》中,都提到了黄花岗烈士,沿袭了这一套宏大叙事。到了1990年,童安格创作《诀别》,这种叙事依旧在延续,歌声凛然悲壮,同年他还发表了更广为人知的《把根留住》。

而今一百年的光阴弹指即过,黄花冈的秋风里,依旧传唱着动人的悲歌,童安格在《诀别》中直接选取了一段《与妻书》中的文字作为旁白,听到的“意映卿卿如晤”的时候,简直让人汗毛都竖起来。


童安格 - 诀别(口白:林觉民 - 与妻书) 
夜冷清 独饮千忧万虑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台湾民谣代表人物李建复也有一首《意映卿卿》,这首歌是以林觉民的角度为出发点,"曾经我的笔沾满你的情/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 , 这首歌被唱得伤到骨子。

1e8736b00076Dod9evnf.jpg


1997年,齐豫的《觉-遥寄林觉民》则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气质。这首歌设想了陈意映内心的哀怨,追问:“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宏大的民族叙事,在这里被悄然消解了,剩下的,是个人情感的失落与无力。

和童安格的男性立场不同,齐豫是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发出了“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这样的生死离别,这样的柔肠寸断,用情若斯,更何况陈意映当年身怀六甲,忽然失去至情至爱之人,内心悲伤情何以堪啊?

“我见过意映,陈意映,她是旧社会出来的新女性,人极漂亮,可是她很沉默,她似乎只用眼神说话,或者说,用眼波说话。”

“很动人?”

“很动人。哀怨而动人。” 李敖在《第73烈士》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好一句“落花缤纷随我行”写的恰是陈意映这样的女子了。

1e8736b00100Dgf8SrWL.jpg



附: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1e8736b00235MpmYy0BC.jpg

(白话文翻译):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