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多强的极致演绎 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凤凰卫视12月30日消息 据联合早报(方思涌)去年这个时候,我以《打恐无疆界》为题来展望2003年的国际动态,指出国际恐怖组织在阿富汗的大本营塔里班给端掉之后,正在世界各地重新纠集起来,他们在印尼?厘岛搞大爆炸,是把恐怖活动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征兆。也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在防恐打恐方面将会加大力度,形成全球一体化的共同行动。


在当时,配合国际的防恐运动,联合国也加快对伊拉克的大杀伤性武器的检查工作,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出兵攻打伊拉克的计划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当时一般认为,即使战争爆发,也是1990年波斯湾战争的翻版――由国际社会在证据确凿之下对萨达姆政权的讨伐,是反恐打恐运动的一环。


可是这场战争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格局,一个对今后国际形势将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的新格局。这就是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美国主导反恐工作


严格地说,在过去一年里,国际社会在联手扑灭恐怖组织和防止恐怖活动方面的合作还是很紧密的,在美国的主导下,整个打恐防恐的工作还是在雷厉风行。恐怖分子在印尼、沙地阿拉伯、土耳其及俄罗斯接连干下重大事件,说明国际间打击恐怖活动的力度仍在加强,而恐怖分子也不断在进行反扑,形成互有进退,声东击西的现象。


总的说来,国际上在反恐工作上是有进展,可是却还未到取得彰显成绩的时候。可是,美国决然出兵攻打伊拉克,不仅使反恐的主旋律低沉下来,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打恐的一部分,至少美国是一直把它和反恐问题紧密地拉在一起;美国说伊拉克拥有大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和世界的安全。美国也怀疑萨达姆和阿富汗的卡伊达组织互通声气,有支持恐怖活动之嫌,所以,推翻这个政权是理直气壮的事。只是由于美国老是拿不出证据来,人们也就越看越觉得这场战争和反恐挂不上钩。


美国摆出要攻打伊拉克的阵势,从舆论的酝酿到军事上的准备,是蓄谋已久的。可是,美国的意图却无法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特别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是阵线分明,立场明确。不管是伊拉克拥有大杀伤性武器抑或是伊拉克和卡伊达是否联成一气,这些问题都应该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进行,必须查个水落石出,才能动手惩戒违反国际法理的国家。


事实上,在伊拉克是否拥有核武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联合国的核查结果都是一无所获。美国不顾国际上的反对声浪,单独展开军事行动,而且攻势异常犀利,在很短的时间内瓦解敌军的抵抗。无论在外交上或军事上都产生震撼性的影响。


单边主义与先发制人


可以这么说,美国在2003年颠覆萨达姆政权,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一件大事,它将在很长时间内支配国际舞台上的动向。它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一、世界从此进入一超多强的阶段;二、国际法理和惯例因此面对重大的冲击;三、促使中东的地缘政治出现剧烈的改变。


在这三个特点中,自然以第一点最为重要,同时,因为是一超多强格局的出现,才使第二及第三个因素得以激化。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下伊拉克,一方面是伊军毫无斗志,不堪一击即告溃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凸显了美军的强大实力,证明它能够在单独出手的情况下吃掉一个中小型的国家。


美国在军事上的强大,实际上也是90年代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不断膨胀累积的结果。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宁可继续沉潜不动,屈就于多极化中的一员,经过90年代的过渡之后,美国的实力已高度膨胀。至于所谓第三世界的高速发展却因1997年的金融风暴而受到严重的挫折,羽翼丰满的美国已不再甘于和他人平起平坐,它决定要不顾其他盟国的反对,不必联合国授权,单独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确立它在世界上的独霸地位。


在分析美国的超级强国状况时,人们都一致指向它的两个特色,一是单边主义,事事由它说了算;一是先发制人的策略,不必有确凿证据和理由,只要符合国家的战略利益,美国可以制敌于先,免得遭到报复打击。这两个特征,在伊拉克事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把一超多强的状况演绎得十分极致。


与列强既对立也合作的关系


在处理伊拉克的问题上,美国除了获得英国的全力支持之外,它几乎在安理会中未能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在强国之中,它的长期盟友法国和德国出乎意料地采取顽强的立场。这两个国家认为联合国在核查伊拉克非法武器方面仍有可为,在事态尚未走到绝路之前不应该贸然动武。


俄罗斯虽然没有这两个国家那样坚决,可是也反对美国擅自攻打伊拉克。中国的态度比较模糊些,但也没有站在美国这一边。这样,整个国际社会就形成美国和英国及一批小朋友站在一边,其他法、德、俄、中等强国按自己不同的立场和另一群小国站在另一边。这时的美国可说是孤家寡人,然而,它仍执意挥兵进攻伊拉克,并且取得辉煌的战绩。


在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裂现象并没未得到丝毫改善,在伊拉克战后的治安、重建等问题上,美国和站在对立面的列强并没有互相妥协之意,而是继续争执、打击、报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强国之中,唯一全力支持美国的是英国,可是,英国却只能在整个过程中扮演小伙伴的角色,充其量是使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国地位不致于再继续坠落而已。


除了美国和强国之间的纵横捭阖之外,区域组织也发生变化,若不是分化,就是发生内部分歧,如亚细安国家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何其南辕北辙,而欧盟在制宪时却发生亲美的波兰和西班牙就表决票数问题向法、德等国挑战,甚至连联合国也几乎给晾在一边。


美国和各国之间的关系依据其战略利益和需要来决定。它把法、德等国列为“老欧洲”后可以继续冷处理,对于俄罗斯的不满可以通过抨击其不符合西方民主的行为来加以宣泄,对中国的低姿态可以在台湾问题上给予抚慰。


在打恐问题上,美国也不会松解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在这方面,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最近在《外交事务》期刊上接受访问时就说,和普遍的看法相反,美国在面对恐怖主义、核扩散和不稳定局面威胁时一直和其他国家紧密协作。他说:“美国和中国及俄罗斯的关系比过去许多年为佳,在一系列问题上,从阿富汗到印巴冲突问题,美国和欧洲建立了伙伴的关系。”


鲍威尔这些话自然无法否定外界的看法,可是也指出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即使有时是孤立的,可是,它仍然需要和其他国家既存有对立也有合作的关系。这种一超多强的关系,看来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的现象。


敲山震虎的作用


在攻打伊拉克的问题上,美国为何面对如此强大的阻力?反对者认为美国是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和需要非要使伊拉克变色不可,缺乏法理和道义的根据,是一种强权高于公理的行为。除了法理之外,这些国家当然也从本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处境及在中东的利益各异而采取不同的立场,它们的反对声浪有强烈的,有温和的,甚至隐晦不明的,目的既是不希望偏离原有的立场,又要博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可以较明显地看出,强国和大国之所以不能认同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个共同的原因是它们不愿看到美国锦上添花,成为超然称霸世界的国家。可是,在伊拉克问题上,强国或许还可发出不同的声音,作为中小型的国家,它们就只能为求自保而噤若寒蝉,因为整个事件证明,美国现在已能随时在军事上单独向任何一个像伊拉克这样的中小型国家进行肢解,推翻它的政权。


美国打垮萨达姆政权,是起着敲山震虎的作用;军事行动一结束,在它眼中是流氓国家的政权,如叙利亚、朝鲜、伊朗和利比亚先后都摆出低姿态,特别是利比亚的卡达菲,更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伊拉克的经历让它们明白,美国是会枪打出头鸟,萨达姆的下场是最好的榜样。


过去一年来国际上的几件大事证明,美国可以又文又武地下手除掉它感到不爽的政权,武的例子发生在伊拉克,文的例子发生在格鲁吉亚。以武力对付伊拉克,没有正当的理由,难免引起国际社会的哗然,所付的代价太大,可是,为了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却不得不为。更加婉转的方式,是像格鲁吉亚那样通过不流血政变把现政权推翻。


格鲁吉亚已经是民主政体,当然,谢瓦尔德纳泽的民主只是块遮羞布,更重要是,他在美国经营中亚的大计中碍手碍脚,通过亲美的人士把他赶走,在美国看来不啻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美国要牢牢控制中东


有鉴于此,今后如何有哪一个小国敢于螳臂当车,小心美国的两手办法。美国攻打伊拉克,是为了实现美国在中东的战略部署。美国想要对中东进行重大战略部署的意图,是众所周知的事,譬如在1997年5月发表的《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书中,美国政府就指出,为确保在中东地区的繁荣、安全和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美国必须维持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和“朝民主制度过渡”,必要时不惜以武力恢复并保持该地区稳定和力量平衡。


美国的许多政治人物和学者都曾坚持只有美国牢牢控制中东,才能从南翼稳住“欧亚民主桥头堡”,使从外高加索到中亚大陆的一系列国家接受“自由世界”的经济模式和民主制度,并使欧亚大陆的“个别大国”除了融入“民主与合作的国际秩序”之外别无选择。


作为经营中东的第一步,除掉萨达姆政权是首要工作,这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分子近年来提出的具体主张。随着布什在行政体系中大量起用新保守主义分子,布什政府在完成了阿富汗的打恐工作后,自然就把伊拉克问题列入其议事日程上。


由此可见,不管是基于什么理由,美国攻打伊拉克是既定的计划,并且,正如布什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所披露的,美国希望由此在解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上找到突破口,进而为中东营造民主体制发挥重大的作用。


随着美国在军事上的胜利,萨达姆政权已走入历史,目前美国在伊拉克仍然有麻烦,未来的伊拉克展望如何,目前还难以肯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伊拉克的改朝换代已为美国的中东大计铺平道路。


踏入2004年,面对着列强的新格局,美国将会更积极地扮演其警官加法官角色,试图按其意愿为世界版图上色;果尔,世界难免要更加纷扰动荡。


令世界各国感到不安的,是一超多强的局面,既是赋予美国超强的地位,联合国宪章规定下的“各国无论大小,均主权平等”的条款将成虚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将变得更加虚幻。只要是制衡越来越少,美国就可经常只允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它可以任意更改游戏规则,随意撕毁国际条约,要大家都随着它的指挥棒行动,无视国际组织的权威和法理。作者是本地资深时事评论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