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2年6月13日08:14 千龙新闻网
1971年9月11日,曾在历史舞台上叱诧风云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因病去世,由于受当时环境影响,人们对他去世前后情景不甚了解。最近,俄《莫斯科新闻》英文版第37期刊登了赫鲁晓夫妻子尼娜在赫鲁晓夫去世前后所写的日记摘录,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1971年9月6日至7日夜间,尼・谢(即赫鲁晓夫)的心脏病又发作了。在他服下一硝酸甘油药片后,疼痛程度略有下降。他醒来后心情不错,说他睡得很好,并去卫生间洗漱。他返回来时又感到疼痛难忍,我又让给他服下数片硝酸甘油药片,但疼痛并没有消除,于是我连忙给医生打电话。医生说尼.谢应该去医院。尼・谢同意了医生的建议:“虽然我不喜欢,但也许我应该去医院,我将会看不到秋天最美好时光了,但如果我在夜里心脏病再次发作,你和我如何是好?”
他很平静地离开了家,还与送他的汽车司机开着玩笑。当我们的汽车经过莫斯科河上的一座桥梁时,他看了一眼集体农庄的玉米地,批评道:要是它们种得再分散些,秋季就会获得更好的收成。医生和我劝他不要担心。他说:“我就是这个性子!”他表扬了不远处种植的板栗树。他回忆起50年代在担任苏共中央和莫斯科市委书记时坚决主张在莫斯科市街道两旁种上板栗树时遭到园林工人强烈反对的情形。
次日,我给一位护士打电话,那位护士说医生们整个晚上都守在他身边,他现在已经睡着了。素菲娅医生说他病情很严重,她怀疑是心肌梗塞(已达三级),她感到很担心。
星期四也就是9月9日夜里,尼・谢病情再次恶化,心脏剧烈疼痛。我坐在他的病床旁,吻着他的左手手掌,他抚摸着我的脸颊。当他再次醒来时已不能开口讲话了,只是向我点点头或摇摇头。
星期六即9月11日,卢科姆斯基教授安抚我道,尽管尼・谢病情严重,但情况略有点儿好转。尼・谢说他要睡觉了,让我去楼下接受治疗。(我当时手背麻木,需要看医生),当我回来时,一个护士拿着一瓶生理溶液匆匆走过我身边,尼・谢病床的门开着,尼・谢头上插着一个氧气瓶。医生叫我离开此地。过了一会儿,叶根尼娅医生走了出来。我问道:“不好?”“他去世了。”她答道。(晓舟)
--------------------------------------------------------------------------------
2002年6月13日08:14 千龙新闻网
1971年9月11日,曾在历史舞台上叱诧风云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因病去世,由于受当时环境影响,人们对他去世前后情景不甚了解。最近,俄《莫斯科新闻》英文版第37期刊登了赫鲁晓夫妻子尼娜在赫鲁晓夫去世前后所写的日记摘录,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1971年9月6日至7日夜间,尼・谢(即赫鲁晓夫)的心脏病又发作了。在他服下一硝酸甘油药片后,疼痛程度略有下降。他醒来后心情不错,说他睡得很好,并去卫生间洗漱。他返回来时又感到疼痛难忍,我又让给他服下数片硝酸甘油药片,但疼痛并没有消除,于是我连忙给医生打电话。医生说尼.谢应该去医院。尼・谢同意了医生的建议:“虽然我不喜欢,但也许我应该去医院,我将会看不到秋天最美好时光了,但如果我在夜里心脏病再次发作,你和我如何是好?”
他很平静地离开了家,还与送他的汽车司机开着玩笑。当我们的汽车经过莫斯科河上的一座桥梁时,他看了一眼集体农庄的玉米地,批评道:要是它们种得再分散些,秋季就会获得更好的收成。医生和我劝他不要担心。他说:“我就是这个性子!”他表扬了不远处种植的板栗树。他回忆起50年代在担任苏共中央和莫斯科市委书记时坚决主张在莫斯科市街道两旁种上板栗树时遭到园林工人强烈反对的情形。
次日,我给一位护士打电话,那位护士说医生们整个晚上都守在他身边,他现在已经睡着了。素菲娅医生说他病情很严重,她怀疑是心肌梗塞(已达三级),她感到很担心。
星期四也就是9月9日夜里,尼・谢病情再次恶化,心脏剧烈疼痛。我坐在他的病床旁,吻着他的左手手掌,他抚摸着我的脸颊。当他再次醒来时已不能开口讲话了,只是向我点点头或摇摇头。
星期六即9月11日,卢科姆斯基教授安抚我道,尽管尼・谢病情严重,但情况略有点儿好转。尼・谢说他要睡觉了,让我去楼下接受治疗。(我当时手背麻木,需要看医生),当我回来时,一个护士拿着一瓶生理溶液匆匆走过我身边,尼・谢病床的门开着,尼・谢头上插着一个氧气瓶。医生叫我离开此地。过了一会儿,叶根尼娅医生走了出来。我问道:“不好?”“他去世了。”她答道。(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