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kedonfishing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3-05-12
- 消息
- 271
- 荣誉分数
- 44
- 声望点数
- 138
job
(一) 护士情结
散乱思绪
确切的说,我出生在东北的一座中小城市,大龄妈妈要临产,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爸爸却仍在两地分居,这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人群还是很普遍的:大学毕业包分配,国家培养你这麽多年需服从大局,党让去哪就得去哪,个人生活方面的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当时的人们思想很单纯,都能理解国家基本建设需要统一布局人才的困难,很多夫妻为此都两地分居许多年。当时中国人没有可以解闷的电视看,没有个人电话,更别说长途电话,夫妻相聚一地探亲前要写信提前通知对方,结束后乘火车安全返回后也要写信,或发个电报报声“平安到达”,也没有那麽多感情危机和桃色新闻,比较当今社会,虽然庆幸社会进步,这一直也是让我叹为观止的。奋斗了这麽多年的我,每每遇到困难总能先想到这点儿困难与父辈们的经历比较起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儿,只要有个来自生活自身的的信念,人又有什麽克服不了的困难哪?心情就总能释然。
话说大龄妈妈要临产,爸爸却仍在异地兢兢业业地工作,同事们都来安慰她,并保证产后轮流照顾她(妈妈说那时人们之间互相帮助的情感是非常真诚的),可妈妈第一胎没有经验,心情自然紧张,又不好意思麻烦同事,在预产期前一周买了火车票回到姥姥所住的城市,当然没忘给爸爸发去平安到达母亲家的电报。我的出生并不顺利,妈妈难产,在医院折腾了两天三夜才算把我生下来,那时那座城市医院做不了刨腹产,是动用胎头吸引和产钳子才硬把我拽出来的,妈妈说我出来时脑袋变形很厉害,血葫芦似的,根本不像个孩子样,总之惨不忍睹。医生也说这孩子不可避免难产继发吸入性肺炎,还可能有颅内出血(只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头部CT,没法证实),将来体质和智力都可能有问题,若不想要早早处理掉吧。妈妈当时听了就晕过去了,只有姥姥毅然决然地问:“医生,别说别的,你就说怎样能让这孩子活吧?”医生说当务之急是能找到足够的冰,围在脑袋周围止住出血(现在的人怎麽能知道当时的中国经济,全国也没有几家大医院有冰箱冰柜的)。姥姥立刻指挥姥爷:“老头子,江沿儿水库大坝下的荫凉处现在肯定还会有冰块儿的,快去弄回来”•••总之,是姥姥费了千辛万苦保住了我这条小命儿。懂事后妈妈提起这件事,我曾经问过妈妈“若是我当时生在暖季是不是就没命了?妈妈说,你姥说了“我知道北方的冰棍厂地窖里是肯定四季储很多冰的,就是下跪我也得把冰要下来,一个人来到世上那麽容易吗?医生说处理掉了就处理掉了”。从那时起我知道了爱心的力量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的,知道人能身体心智健康地成长起来就是福气了。那时年轻的父母和舅舅,阿姨们工作太忙,女同志都是休54天产假就上班了,是大字不识的姥姥帮忙带大了十个孙子,外孙子和外孙女,直到我们陆续到了上学的年龄才纷纷回到各地的父母身旁。至今怀念姥姥家那个温馨热闹的大托儿所。也依稀记得姥姥,还有我奶奶为我这个从小病弱的女孩所操的心,费的力,所以我小时候对老人们的感情可以说都胜过父母。
立志作护士这一行始于对老年中风脑出血的姥姥护理问题的思考。姥姥中风后部分自理但离不开旁人适时帮助4年,完全卧床需要有人24小时陪伴8年,老人家有4个女儿,一个儿子分住在国内的4个不同城市。医生诊断清楚后除了少有的几次继发感染送她去医院救治(几个儿女需同时请工作事假,赶到一个城市的医院轮流陪护)外,她的家常护理问题被5个孝顺的子女戏称为8年抗战,4年解放战争。每位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一开始是每个人家轮流照顾一年,其他几家给钱,给每个家庭的正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后来四姨决定提前退休,全力在家照顾母亲,其他几家经济资助,时常要雇人倒夜班以缓解四姨的疲惫,直到老人家去世。老人家是幸福的,卧床这麽多年来得到子女们悉心照料,从未发生过褥疮,苦的是儿女们,12年的时光和经历对谁也不是个小事。最惨的是四姨,由于提前早退,心思都扑在母亲身上,不了解外界的变化(那几年却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道德理念开始发生巨变的时候),又忽视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姥姥去世几年后,夫妻离异;由于早退,退休工资涨幅缓慢,是几个姐妹中退休收入最低的,勉强维持生活,几个女儿成家是得到兄弟姐妹资助最多的,打打太极拳尽量加强体制,维持健康,不敢去医院去花费。
一开始去读大学护理专业,从小疼我爱我的姥姥已瘫痪在床,尚未去世,想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在知识技能上为长辈们减轻负担,学习特别刻苦,我想这是我在大学里总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动力。做了护士多年,拼命的工作,观察到护士们在大医院的重症科室里工作忙得不能以简单的辛苦来形容(简直就是一种身心的浩劫),但再看看仍在大医院里昼夜陪护病痛中亲人的家属们筋疲力尽的神情,想想现在中国的医疗技术也不差了,人们也越来越有钱了,怎麽住院病人落在家属身上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还那麽重,头脑中一直苦苦寻求着答案不得其解。一直感激我的医院领导,承认我的辛勤工作,也认识到我的英语交流水平,派我带两位护理领导以医科大学访问学者身份去北欧学习考察了三个多月,在那里我对发达国家的医疗保健体系有了全面的认识,认识到国人若得到真正所需的医疗保健保障,不是单靠广大医护人员的辛勤劳作能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国家的医疗体系制度不深入改革,重医疗轻护理社会观念不改变,尊重普通人生命价值的理念不树立,国民所需的健康保障没法真正提高。完成任务按时返回医院后,感叹于中国普通人的医疗护理环境和发达国家普通国民的天差地别,我工作更加努力,更加体恤患者和家属的不易。自己的孩子在国内就打小送幼儿园,节假日由父母公婆轮流帮忙,当了重症科室护士长之后更是没有星期节假日的工作,但后来,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也不可能解决那没多穷苦病人和家属的负担,再想想我们所有的退休老护士长们都是高血压(生活方式病之一)等慢性病缠身,这麽大的医院报销医药费也得一次一次地排队。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家庭,也为了更细致比较到底两国间的护理有何不同,为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决定激流勇退了,于是从容辞职,和老公一起逃到加拿大来了。
当然,想重新进入加拿大注册护士这一行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过多少次抽筋扒骨的考试,不光是理论课成绩要好,对于口语听力自然有缺陷的外国护士来说,临床实习才是真正考你情商和智商的时候,包括当地人,专业课在国内就是英语教学的菲律宾护士,印度护士在内,多少人败在临床实习上外行人是不会知道的。我知道不是每个国内著名医科大学护理本科毕业生都有勇气用英语去重新学习专业,有勇气去考的,但确实也有毅力坚强的中专卫校毕业的老护士经过艰苦努力,在这里补习了许多专业课,花上几年时间考出来的例子。不要用国内的老等级观和学历观去看问题,你要看到人家目标的坚定和面对困难的态度,面对公平的加拿大全国注册护士考试,她们是以当地护理本科毕业生一样的标准考出来的,并不像有些外行人说的背上几道题库题那麽容易。如果你潜心体会,比较现今的中国,这里还是有许多公平和理性的,所以我劝既然来了的新移民能稳下心来体会,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出路,也就少了一些浮躁。
在加拿大回归护理队伍,对我来说绝不是赶时髦,不是只为那所谓的高收入,我想也许这个终生职业是我命里注定的,我的护士情结在这里得以认可,自然一辈子都会无怨无悔的。但说我的护士情结根基还在中国,正在迈入老年,开始考虑中国养老问题的父辈们能理解我,忙于自己的小生活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同辈人也许没时间理解,从小生活在加拿大优越的社会环境下的我的孩子,整个成长背景都会与我不同,这辈子我也不指望他理解我。原想写本书,可我有自己的实际理想,又不是指望出书成名的文人,也许会最终放弃。现在惊叹于网络的神奇,还是写点随感吧,但愿会给国内的人一点启示,当然不是为扰乱国内护士的军心,是想呼吁重视国内护理人才的培养。我知道国内的专家已经开始讨论当今的独生子女前20年找工难,后30年养老难这个问题了,希望我的随感能给他们点启示,充分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身心,利用好这只医疗养老大军,使仍在国内的我的亲友同事,陌生的普通百姓真正受益。
向我的祖国辛勤工作在医疗护理第一线有良知的医护人员致敬。
(二) 随想篇??了解加拿大注册护士行业
本来每年1,2月份是加拿大的找工低谷,当地人的风俗是在一个月的圣诞节疯狂消费后,信用卡有赤字危险,争先恐后地回来上班挣钱,占据原有的位子,这不但对有语言障碍,不了解社会的新移民找工带来困难,连我这已有本地工作经验的临时护士也是一样的道理。我本已被职员办公室告知这两个月可能没有足够的工作时数给我做了,除非我愿意去急诊室再兼一份临时工作。可谁也没想到温哥华连下了几天大雪,本地全职护士认为驾车上班危险,又纷纷告休代薪假,我被叫去心内科连上了三天12小时制夜班,太疲乏了,坚决回绝了第四个班,蒙头大睡一天多才有精神头坐回电脑前写作。我知道肯定有爱起哄的网友会说,“够狂,小时工资却有钱不去挣,也忙着数钱哪吧?”
我想自己的身体得自己爱惜,我是凭自己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劳动付出去给经济状况刚刚有所好转的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我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功,为重新考回我热爱的老本行,赢得足够的当地经验以保证专业执业安全,自一落地加拿大那天起,我一天也没停止过学习,除注册护士协会要求我上的精神护理必修课外,又踏踏实实地去重上了一些自认为需要的专业课,却也欠了一屁股学生贷款,正在逐渐偿还。终于考出加拿大注册护士执照,又经历过4个小时的专业面试(包括人事部,大病区护理主管,临床护理教育专家的口试和2个小时的临床心电图挑战笔试) 才算如愿以偿做回心内科。
上班收入要按月按工资比例扣去税额,养老保险,护士工会会费,注册护士协会年评估考核费,另外,作为临时护士每月还要自己付不小的一笔钱买额外的执业安全保险,家庭医疗保险,牙医,眼医保险(全职护士医院给付,这是他们的福利)。老公要读两年书才能毕业找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自己的车和房子,今后的负担还长着哪。原来没有什麽积蓄,按照中国人量入为出的优良传统,房子现在肯定买不起;5年以上的二手车子应该可以,只是原来读书没时间练车,现在又苦于我这份临时护士工作,说不定何时会被叫去上班,无论白天,晚上,12小时的班(刨去午休时间只挣11小时的工资, 这是行业规矩)都很辛苦。 驾照笔试又快过期了,找教练练车也花了不少钱,却总是因为上班没规律,无法集中练车以达到路考状态。开车是需要集中精力和体力状态的,下了长白班或下了夜班的医院护士会很疲倦,熟手无所谓,对初学者来说,我不想拿生命开玩笑,一家老小的饭钱和开销都系在我身上哪。您知道有经验的护士总是把个人和他人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在医院如此,家庭生活也是如此。好在温哥华公共交通还是很方便。
由于常规全职或半职护士是有名额指标的,像中国的人事编制一样,要等到一位护士主动辞职或干满65岁退休,才可能由后面排队申请的人补充。加拿大注册护士的第一份工作是临时工作很普遍,除非你愿意去偏远地区服役5年,或去个别人不愿意去的科室。很多人都是在临时工作线上排了很长时间才论资排辈申请到常规半职或全职工作的,排队的公平性是受工会保护的。另外,机会来得早晚还要凭自己的运气和特殊技能,护士工会有客观指标监督,没有特权作怪。常规全职和半职护士能享受到所有护士福利。全职护士一般连上2天白班,2天夜班(都是12小时班)会连休4天,到月末计算总工作时数时也许还会安排你连休5到6天,上班的疲劳总能休息补充的回来。他们有提前3到6个月的排班计划,而且他们按工作资历每年有带薪休假,每年还有一定比例的带薪病假。在已排好的计划上,可以串休带薪病假,由临时护士补充; 另外,在已排好的计划上若需要全职护士另外加班的话,要给他们1•5到2倍的工资,所以雇主轻易不会安排他们加班,会去雇佣临时护士以节省预算开资,临时护士也就充当了替补队员角色。
做临时护士应该是个苦差事,也许今天叫你去上夜班,明天下夜班倒时差根本睡不好觉,后天又可能叫你去上白班。那麽你这样两个班上下来,没有充分时间休息,也许要比人家全职护士常规连上4个班还要累。但这个后天的班你如果说太累不想去的话,你又会担心这一两周都没有电话再找你去上班,挣不到足够的养家钱,心里自然郁闷。另一方面,就算很多人突然想休假,你幸运地获得超过全职护士的工作时数的话,你的超出部分不会得到额外的超时工资,除非你有过人的精力和体力,又赶上紧急缺人,一时马上抓不到替补队员,要求你一次连干14到16小时,当时超出部分才能获得超时工资。前面提到,圣诞节新年前当地人有喜欢纷纷休假为节日疯狂采购的传统,这是也是商家比拼打折,吸引顾客清理货底的大好时机。12月份是我上班以来唯一的工作总时数超过全职护士时数一次, 当然还是工作时间极不规律,时常是早6点多接到电话让你去赶当天7点半的12小时白班,或是下午接到电话让你去赶12小时的当夜夜班,疲惫程度只有自己和辛苦照顾家和孩子的老公知道。偶尔有几天下班进了家门说今天还好,我的病人基本病情稳定,又可自理,老公和儿子都会替我开心。
爱我的网友会安慰我说,你毕竟曙光在前,等到你多年媳妇熬成婆,排到全职护士工作就开心了。是的,我毕竟真心爱这一行,这是我的目标与方向。其实由于专科技能优势和两国专科经验,我现在有资格去其他更缺人的医院聘全职工作了,只是我现在科室的护士们和主管都对我特别好,在友好的氛围内我顺利度过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和语言环境下的艰难起步,他们的支持和爱心让我舍不得一走了之。而且病区主管为留住我主动提出可以推荐我去本院急诊室再聘一份兼职,以积攒足够的工作时数,早日排到常规护士编制。由于她的推荐,我第二份面试应该简单的多了。士为知己死,你不会笑话我吧?我的希望在前面,你若是对注册护士这一行感兴趣,你的个性执着,充满爱心,又肯于吃苦,不计较学习,工作的压力和苦乐酸甜的话,赶快痛下决心,抓紧时间和精力去读大学注册护士专业,这也是你的希望所在。我的同事中许多当地洋人都是三,四十岁后改行去学注册护士专业的,只要你毕业后通过全国注册护士考试,干到65岁退休还有足够的挣钱时间,在中国你听说过哪个普通护士能干到65岁退休吗?这需要工作环境和支持系统的保障,也需要社会真正重视护理这门独立的生命科学专业,具体比较我会在后面的帖子中讨论。但如果你自身不喜欢护士这一行,或没有坦然面对挫折的勇气,千万别强迫自己放弃原有的专业来赶时髦。其实只要你英语好,专业基础扎实,这里的许多行业收入不比护士少多少,而且绝没护士工作辛苦,没有护士工作精神压力大。
发达国家是以人均拥有医生和注册护士的数量作为衡量国人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的。有网友忿忿地拿出几个数据就说加拿大医生和注册护士少,却又眼红他们收入多,发出连小护士都比网管人员挣得多的感叹,就感慨社会不公,我想还是他的中国社会等级观念在作怪;再者,他的亲人朋友中也许没有一个真正在北美做过护士的,不了解这一行业的辛苦和责任重大。美国的医生和注册护士工资比加拿大还要高的,所以加拿大各省护士协会和护士工会才都想尽办法在保证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保护护士利益,以避免人才南下的。是不了解社会的你一句坚决支持取缔黑工会就能解决问题的吗?还有,注册护士行业协会和护士工会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机构,不可混为一谈,我会找时间在以后的帖子里做详细介绍。每个新移民初到这个陌生的国家都会像老公和我一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落差和挫折感,问题是你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抱怨也是生活,达观也是生活,重新奋斗也是生活。抱怨不是你的错,说出来比憋在心里还是要好的多了,我此文的目的是如果你能静下来潜心深入了解一下你将来要生活的社会,找准你的爱好和奋斗方向,也许你的心情要好一些,祝你奋斗成功,健康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看看,这一篇又不知不觉拖长了,还是以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开篇做结尾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眼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爱秋月春风,一壶浊酒竟相邀,古今多少事,都传笑谈中。与大家共勉,愿大家奋斗过程中心情释然,下另起一贴见。
(一) 护士情结
散乱思绪
确切的说,我出生在东北的一座中小城市,大龄妈妈要临产,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爸爸却仍在两地分居,这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人群还是很普遍的:大学毕业包分配,国家培养你这麽多年需服从大局,党让去哪就得去哪,个人生活方面的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当时的人们思想很单纯,都能理解国家基本建设需要统一布局人才的困难,很多夫妻为此都两地分居许多年。当时中国人没有可以解闷的电视看,没有个人电话,更别说长途电话,夫妻相聚一地探亲前要写信提前通知对方,结束后乘火车安全返回后也要写信,或发个电报报声“平安到达”,也没有那麽多感情危机和桃色新闻,比较当今社会,虽然庆幸社会进步,这一直也是让我叹为观止的。奋斗了这麽多年的我,每每遇到困难总能先想到这点儿困难与父辈们的经历比较起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儿,只要有个来自生活自身的的信念,人又有什麽克服不了的困难哪?心情就总能释然。
话说大龄妈妈要临产,爸爸却仍在异地兢兢业业地工作,同事们都来安慰她,并保证产后轮流照顾她(妈妈说那时人们之间互相帮助的情感是非常真诚的),可妈妈第一胎没有经验,心情自然紧张,又不好意思麻烦同事,在预产期前一周买了火车票回到姥姥所住的城市,当然没忘给爸爸发去平安到达母亲家的电报。我的出生并不顺利,妈妈难产,在医院折腾了两天三夜才算把我生下来,那时那座城市医院做不了刨腹产,是动用胎头吸引和产钳子才硬把我拽出来的,妈妈说我出来时脑袋变形很厉害,血葫芦似的,根本不像个孩子样,总之惨不忍睹。医生也说这孩子不可避免难产继发吸入性肺炎,还可能有颅内出血(只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头部CT,没法证实),将来体质和智力都可能有问题,若不想要早早处理掉吧。妈妈当时听了就晕过去了,只有姥姥毅然决然地问:“医生,别说别的,你就说怎样能让这孩子活吧?”医生说当务之急是能找到足够的冰,围在脑袋周围止住出血(现在的人怎麽能知道当时的中国经济,全国也没有几家大医院有冰箱冰柜的)。姥姥立刻指挥姥爷:“老头子,江沿儿水库大坝下的荫凉处现在肯定还会有冰块儿的,快去弄回来”•••总之,是姥姥费了千辛万苦保住了我这条小命儿。懂事后妈妈提起这件事,我曾经问过妈妈“若是我当时生在暖季是不是就没命了?妈妈说,你姥说了“我知道北方的冰棍厂地窖里是肯定四季储很多冰的,就是下跪我也得把冰要下来,一个人来到世上那麽容易吗?医生说处理掉了就处理掉了”。从那时起我知道了爱心的力量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的,知道人能身体心智健康地成长起来就是福气了。那时年轻的父母和舅舅,阿姨们工作太忙,女同志都是休54天产假就上班了,是大字不识的姥姥帮忙带大了十个孙子,外孙子和外孙女,直到我们陆续到了上学的年龄才纷纷回到各地的父母身旁。至今怀念姥姥家那个温馨热闹的大托儿所。也依稀记得姥姥,还有我奶奶为我这个从小病弱的女孩所操的心,费的力,所以我小时候对老人们的感情可以说都胜过父母。
立志作护士这一行始于对老年中风脑出血的姥姥护理问题的思考。姥姥中风后部分自理但离不开旁人适时帮助4年,完全卧床需要有人24小时陪伴8年,老人家有4个女儿,一个儿子分住在国内的4个不同城市。医生诊断清楚后除了少有的几次继发感染送她去医院救治(几个儿女需同时请工作事假,赶到一个城市的医院轮流陪护)外,她的家常护理问题被5个孝顺的子女戏称为8年抗战,4年解放战争。每位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一开始是每个人家轮流照顾一年,其他几家给钱,给每个家庭的正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后来四姨决定提前退休,全力在家照顾母亲,其他几家经济资助,时常要雇人倒夜班以缓解四姨的疲惫,直到老人家去世。老人家是幸福的,卧床这麽多年来得到子女们悉心照料,从未发生过褥疮,苦的是儿女们,12年的时光和经历对谁也不是个小事。最惨的是四姨,由于提前早退,心思都扑在母亲身上,不了解外界的变化(那几年却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道德理念开始发生巨变的时候),又忽视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姥姥去世几年后,夫妻离异;由于早退,退休工资涨幅缓慢,是几个姐妹中退休收入最低的,勉强维持生活,几个女儿成家是得到兄弟姐妹资助最多的,打打太极拳尽量加强体制,维持健康,不敢去医院去花费。
一开始去读大学护理专业,从小疼我爱我的姥姥已瘫痪在床,尚未去世,想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在知识技能上为长辈们减轻负担,学习特别刻苦,我想这是我在大学里总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动力。做了护士多年,拼命的工作,观察到护士们在大医院的重症科室里工作忙得不能以简单的辛苦来形容(简直就是一种身心的浩劫),但再看看仍在大医院里昼夜陪护病痛中亲人的家属们筋疲力尽的神情,想想现在中国的医疗技术也不差了,人们也越来越有钱了,怎麽住院病人落在家属身上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还那麽重,头脑中一直苦苦寻求着答案不得其解。一直感激我的医院领导,承认我的辛勤工作,也认识到我的英语交流水平,派我带两位护理领导以医科大学访问学者身份去北欧学习考察了三个多月,在那里我对发达国家的医疗保健体系有了全面的认识,认识到国人若得到真正所需的医疗保健保障,不是单靠广大医护人员的辛勤劳作能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国家的医疗体系制度不深入改革,重医疗轻护理社会观念不改变,尊重普通人生命价值的理念不树立,国民所需的健康保障没法真正提高。完成任务按时返回医院后,感叹于中国普通人的医疗护理环境和发达国家普通国民的天差地别,我工作更加努力,更加体恤患者和家属的不易。自己的孩子在国内就打小送幼儿园,节假日由父母公婆轮流帮忙,当了重症科室护士长之后更是没有星期节假日的工作,但后来,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也不可能解决那没多穷苦病人和家属的负担,再想想我们所有的退休老护士长们都是高血压(生活方式病之一)等慢性病缠身,这麽大的医院报销医药费也得一次一次地排队。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家庭,也为了更细致比较到底两国间的护理有何不同,为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决定激流勇退了,于是从容辞职,和老公一起逃到加拿大来了。
当然,想重新进入加拿大注册护士这一行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过多少次抽筋扒骨的考试,不光是理论课成绩要好,对于口语听力自然有缺陷的外国护士来说,临床实习才是真正考你情商和智商的时候,包括当地人,专业课在国内就是英语教学的菲律宾护士,印度护士在内,多少人败在临床实习上外行人是不会知道的。我知道不是每个国内著名医科大学护理本科毕业生都有勇气用英语去重新学习专业,有勇气去考的,但确实也有毅力坚强的中专卫校毕业的老护士经过艰苦努力,在这里补习了许多专业课,花上几年时间考出来的例子。不要用国内的老等级观和学历观去看问题,你要看到人家目标的坚定和面对困难的态度,面对公平的加拿大全国注册护士考试,她们是以当地护理本科毕业生一样的标准考出来的,并不像有些外行人说的背上几道题库题那麽容易。如果你潜心体会,比较现今的中国,这里还是有许多公平和理性的,所以我劝既然来了的新移民能稳下心来体会,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出路,也就少了一些浮躁。
在加拿大回归护理队伍,对我来说绝不是赶时髦,不是只为那所谓的高收入,我想也许这个终生职业是我命里注定的,我的护士情结在这里得以认可,自然一辈子都会无怨无悔的。但说我的护士情结根基还在中国,正在迈入老年,开始考虑中国养老问题的父辈们能理解我,忙于自己的小生活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同辈人也许没时间理解,从小生活在加拿大优越的社会环境下的我的孩子,整个成长背景都会与我不同,这辈子我也不指望他理解我。原想写本书,可我有自己的实际理想,又不是指望出书成名的文人,也许会最终放弃。现在惊叹于网络的神奇,还是写点随感吧,但愿会给国内的人一点启示,当然不是为扰乱国内护士的军心,是想呼吁重视国内护理人才的培养。我知道国内的专家已经开始讨论当今的独生子女前20年找工难,后30年养老难这个问题了,希望我的随感能给他们点启示,充分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身心,利用好这只医疗养老大军,使仍在国内的我的亲友同事,陌生的普通百姓真正受益。
向我的祖国辛勤工作在医疗护理第一线有良知的医护人员致敬。
(二) 随想篇??了解加拿大注册护士行业
本来每年1,2月份是加拿大的找工低谷,当地人的风俗是在一个月的圣诞节疯狂消费后,信用卡有赤字危险,争先恐后地回来上班挣钱,占据原有的位子,这不但对有语言障碍,不了解社会的新移民找工带来困难,连我这已有本地工作经验的临时护士也是一样的道理。我本已被职员办公室告知这两个月可能没有足够的工作时数给我做了,除非我愿意去急诊室再兼一份临时工作。可谁也没想到温哥华连下了几天大雪,本地全职护士认为驾车上班危险,又纷纷告休代薪假,我被叫去心内科连上了三天12小时制夜班,太疲乏了,坚决回绝了第四个班,蒙头大睡一天多才有精神头坐回电脑前写作。我知道肯定有爱起哄的网友会说,“够狂,小时工资却有钱不去挣,也忙着数钱哪吧?”
我想自己的身体得自己爱惜,我是凭自己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劳动付出去给经济状况刚刚有所好转的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我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功,为重新考回我热爱的老本行,赢得足够的当地经验以保证专业执业安全,自一落地加拿大那天起,我一天也没停止过学习,除注册护士协会要求我上的精神护理必修课外,又踏踏实实地去重上了一些自认为需要的专业课,却也欠了一屁股学生贷款,正在逐渐偿还。终于考出加拿大注册护士执照,又经历过4个小时的专业面试(包括人事部,大病区护理主管,临床护理教育专家的口试和2个小时的临床心电图挑战笔试) 才算如愿以偿做回心内科。
上班收入要按月按工资比例扣去税额,养老保险,护士工会会费,注册护士协会年评估考核费,另外,作为临时护士每月还要自己付不小的一笔钱买额外的执业安全保险,家庭医疗保险,牙医,眼医保险(全职护士医院给付,这是他们的福利)。老公要读两年书才能毕业找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自己的车和房子,今后的负担还长着哪。原来没有什麽积蓄,按照中国人量入为出的优良传统,房子现在肯定买不起;5年以上的二手车子应该可以,只是原来读书没时间练车,现在又苦于我这份临时护士工作,说不定何时会被叫去上班,无论白天,晚上,12小时的班(刨去午休时间只挣11小时的工资, 这是行业规矩)都很辛苦。 驾照笔试又快过期了,找教练练车也花了不少钱,却总是因为上班没规律,无法集中练车以达到路考状态。开车是需要集中精力和体力状态的,下了长白班或下了夜班的医院护士会很疲倦,熟手无所谓,对初学者来说,我不想拿生命开玩笑,一家老小的饭钱和开销都系在我身上哪。您知道有经验的护士总是把个人和他人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在医院如此,家庭生活也是如此。好在温哥华公共交通还是很方便。
由于常规全职或半职护士是有名额指标的,像中国的人事编制一样,要等到一位护士主动辞职或干满65岁退休,才可能由后面排队申请的人补充。加拿大注册护士的第一份工作是临时工作很普遍,除非你愿意去偏远地区服役5年,或去个别人不愿意去的科室。很多人都是在临时工作线上排了很长时间才论资排辈申请到常规半职或全职工作的,排队的公平性是受工会保护的。另外,机会来得早晚还要凭自己的运气和特殊技能,护士工会有客观指标监督,没有特权作怪。常规全职和半职护士能享受到所有护士福利。全职护士一般连上2天白班,2天夜班(都是12小时班)会连休4天,到月末计算总工作时数时也许还会安排你连休5到6天,上班的疲劳总能休息补充的回来。他们有提前3到6个月的排班计划,而且他们按工作资历每年有带薪休假,每年还有一定比例的带薪病假。在已排好的计划上,可以串休带薪病假,由临时护士补充; 另外,在已排好的计划上若需要全职护士另外加班的话,要给他们1•5到2倍的工资,所以雇主轻易不会安排他们加班,会去雇佣临时护士以节省预算开资,临时护士也就充当了替补队员角色。
做临时护士应该是个苦差事,也许今天叫你去上夜班,明天下夜班倒时差根本睡不好觉,后天又可能叫你去上白班。那麽你这样两个班上下来,没有充分时间休息,也许要比人家全职护士常规连上4个班还要累。但这个后天的班你如果说太累不想去的话,你又会担心这一两周都没有电话再找你去上班,挣不到足够的养家钱,心里自然郁闷。另一方面,就算很多人突然想休假,你幸运地获得超过全职护士的工作时数的话,你的超出部分不会得到额外的超时工资,除非你有过人的精力和体力,又赶上紧急缺人,一时马上抓不到替补队员,要求你一次连干14到16小时,当时超出部分才能获得超时工资。前面提到,圣诞节新年前当地人有喜欢纷纷休假为节日疯狂采购的传统,这是也是商家比拼打折,吸引顾客清理货底的大好时机。12月份是我上班以来唯一的工作总时数超过全职护士时数一次, 当然还是工作时间极不规律,时常是早6点多接到电话让你去赶当天7点半的12小时白班,或是下午接到电话让你去赶12小时的当夜夜班,疲惫程度只有自己和辛苦照顾家和孩子的老公知道。偶尔有几天下班进了家门说今天还好,我的病人基本病情稳定,又可自理,老公和儿子都会替我开心。
爱我的网友会安慰我说,你毕竟曙光在前,等到你多年媳妇熬成婆,排到全职护士工作就开心了。是的,我毕竟真心爱这一行,这是我的目标与方向。其实由于专科技能优势和两国专科经验,我现在有资格去其他更缺人的医院聘全职工作了,只是我现在科室的护士们和主管都对我特别好,在友好的氛围内我顺利度过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和语言环境下的艰难起步,他们的支持和爱心让我舍不得一走了之。而且病区主管为留住我主动提出可以推荐我去本院急诊室再聘一份兼职,以积攒足够的工作时数,早日排到常规护士编制。由于她的推荐,我第二份面试应该简单的多了。士为知己死,你不会笑话我吧?我的希望在前面,你若是对注册护士这一行感兴趣,你的个性执着,充满爱心,又肯于吃苦,不计较学习,工作的压力和苦乐酸甜的话,赶快痛下决心,抓紧时间和精力去读大学注册护士专业,这也是你的希望所在。我的同事中许多当地洋人都是三,四十岁后改行去学注册护士专业的,只要你毕业后通过全国注册护士考试,干到65岁退休还有足够的挣钱时间,在中国你听说过哪个普通护士能干到65岁退休吗?这需要工作环境和支持系统的保障,也需要社会真正重视护理这门独立的生命科学专业,具体比较我会在后面的帖子中讨论。但如果你自身不喜欢护士这一行,或没有坦然面对挫折的勇气,千万别强迫自己放弃原有的专业来赶时髦。其实只要你英语好,专业基础扎实,这里的许多行业收入不比护士少多少,而且绝没护士工作辛苦,没有护士工作精神压力大。
发达国家是以人均拥有医生和注册护士的数量作为衡量国人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的。有网友忿忿地拿出几个数据就说加拿大医生和注册护士少,却又眼红他们收入多,发出连小护士都比网管人员挣得多的感叹,就感慨社会不公,我想还是他的中国社会等级观念在作怪;再者,他的亲人朋友中也许没有一个真正在北美做过护士的,不了解这一行业的辛苦和责任重大。美国的医生和注册护士工资比加拿大还要高的,所以加拿大各省护士协会和护士工会才都想尽办法在保证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保护护士利益,以避免人才南下的。是不了解社会的你一句坚决支持取缔黑工会就能解决问题的吗?还有,注册护士行业协会和护士工会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机构,不可混为一谈,我会找时间在以后的帖子里做详细介绍。每个新移民初到这个陌生的国家都会像老公和我一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落差和挫折感,问题是你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抱怨也是生活,达观也是生活,重新奋斗也是生活。抱怨不是你的错,说出来比憋在心里还是要好的多了,我此文的目的是如果你能静下来潜心深入了解一下你将来要生活的社会,找准你的爱好和奋斗方向,也许你的心情要好一些,祝你奋斗成功,健康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看看,这一篇又不知不觉拖长了,还是以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开篇做结尾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眼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爱秋月春风,一壶浊酒竟相邀,古今多少事,都传笑谈中。与大家共勉,愿大家奋斗过程中心情释然,下另起一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