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甲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5-16
- 消息
- 265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
作者:施伟
中国新哲学宣言[1]
关键词: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理论][中国新哲学]
2000年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刊载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德顺题为<<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题为<<21世纪中国哲学新形态>>两篇文章。
单从二位先生的文章内容看并没有太多新鲜之处。中国现阶段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阶段的困境,诸如:是方法还是体系之争、原著本身的问题、评价教科书问题、中西马关系问题等,人们可以从许多人士的相关著作、文章(包括网络论坛)中了解得更多的内容。
但是从两篇文章发表的媒体学术级别和发表时间上分析,还是可以感受到中国主体理论界、思想界那种变被动创新为主动创新的决心和姿态。
然而,笔者以为主体理论界、思想界还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同时也没有找到便捷有效的方法,目前还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反映在实践中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摸(遇)到一个大石头时就只好围着石头转圈,每转一圈就离石头顶端更近一层……是否还会继续几圈、十几圈地转下去呢?如果不止有一个大石头那么要盘旋多久呢?因此,决心、姿态并不能解决问题。理智的方法应该是既摸着石头过河,又睁着眼睛看路。这里所说的路就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她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叫这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些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政治报告上提到:“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但是问题远没有解决,因为只理解了实事求是还并不能帮助人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事求是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利,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进步过程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果。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这样、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是这样、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也是这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更应该说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
我认为只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特殊规定性)也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展就要打破她的特殊规定性给自己的限制并与其它理论整合(融合)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这个在全新思维方式下具有更大包容性的理论体系我们暂且称她为―――中国新哲学。
中国新哲学应该是用中国人特有的方式理解、表达、传播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演变过程及结果的内在“秩序”、“规律”的一门大学问;她应该是一个涉及宇宙观、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认识论、方法论等规模宏大的人类科学、文化系统工程,她体现着“少年中国”走入“青年中国”时代的那种“深受崇高理想鼓舞,义无反顾的去探索万物奥秘;既保有异常敏感,又具备思考和反省能力,并且长于‘气吞全牛’的魄力去把握宇宙、社会、人生的宏大课题,进而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2]的勃发英姿。
中国新哲学的完善形成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这里所说的艰苦努力主要体现在认识过程的三个方面:实践、理论和觉悟。
所谓觉悟就是在思维活动中人脑对信息的加工、消化、吸收的过程和能力,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实践、觉悟、理论、觉悟、高一层实践、高一层觉悟、高一层理论。。。。。。在认识的循环发展过程中,理论是觉悟的直接结果,是实践的间接结果;仅有实践经验而没有觉悟,这些实践经验永远也上升不到理论。同样仅有理论而没有觉悟,这些理论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觉悟过程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又多以顿悟和灵感的形式出现,因而常被人们忽略为“无”;毛泽东在他著名的《实践论》中将觉悟称为大脑机能;由此可见,觉悟这种特殊劳动一直处在被忽视的状态。我认为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工业文明在欧洲的出现正是觉悟的结果,它既包括了对亚里士多得等古西腊哲学理论的觉悟,又是对长达十世纪宗教统治实践的觉悟。所以,在中国新哲学的完善形成过程中能否把握觉悟这种特殊劳动、发掘这种特殊能力、寻觅和保护具有这方面能力的人才就成了可遇不可求的艰难任务。
中国新哲学是相对于外国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而言。她没有严格的时间划分,至远可沿伸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新哲学不是一家一派的体系而是多家学派的总称。中国新哲学的形成不是对外国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简单排斥与否定,而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心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理论概括与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包括: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近崛起的江泽民理论……等等都大量含有中国新哲学的成份,同时她们也是中国新哲学不断完善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中国新哲学目前没有成型,还只是一个新概念和想象空间,她一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她现在的雏形和主导应该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理论。这样就为各种思想、观点、思维方式的表达和争论提供了一个回旋的余地,也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搭建了一个大舞台;使长期以来因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分类引起的社会智力资源分散、孤立甚至对立的状况得以重组与优化。在中国新哲学的框架内,中国传统哲学可以谈、马克思主义发展可以谈、教科书与原有体系问题可以谈,西方哲学的衍进可以谈、中西马关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等都可以谈。他们最终都可归结为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外国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世界的抽象、升华。
借用黑格尔的话说:“一切哲学都曾被推翻了,但我们同时也须坚持,没有一个哲学是被推翻了的,甚或没有一个哲学是可以推翻的。。。。。。所谓推翻一个哲学,意思只是指超出了那一哲学的限制,并将那一哲学的特定原则降为较完备的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罢了。”[3]“那在时间上最晚出现的哲学体系,乃是此前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此前各体系的原则在内;所以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必定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4]
我想,中国新哲学的构思与王东教授文章中提到的钱学森老先生的大成智慧学的立意是异曲同功。都是旨在发展中国哲学,旨在重新确立中国哲学在人类智慧殿堂、知识殿堂的大国地位。
钱老先生很早就开始重视思维方式、方法的研究与发展。仅我所知,他曾组织出版关于思维研究方面的书刊,此外还提议组建中国思维科学院等。1998年又撰文<<中国科学报>>指出:“科学不只是为了创收。我国要培养一支人数不多但高质量的科学理论队伍,专攻科学理论中最深层次的问题。”其中包括: 一、物质结构问题。 二、大宇宙问题。三、生命学问题。其含义非常深远,因为最深层次的问题往往也正是科学、哲学、宗教的交汇点。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实和近年来国际、国内围绕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激烈斗争都一再证明了钱老先生的预见性。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吸吮的养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那时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现在,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一个全新的、名副其实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做为全民族知识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的凝聚、标志和指导。中国新哲学这一概念将不断激励中国的知识人、思考者(包括海外华人)时刻牢记历史使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子孙、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如果恩格斯曾对十九世纪的欧洲评价说:在当时人们是动不动就要建立体系的。谁不建立体系仿佛谁就不配生活在十九世纪;[5]如果有人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伟大的征服者从亚历山大到凯撒,从凯撒到拿破仑,对后世的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从泰利斯到现代一系列的思想家则能够移风易俗、改革思想原则。前者比起后者的影响来,又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些思想家个别地说来是没有力量的,但最后却是世界的主宰。”[6]
注:
[1] 本文原名《也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后有改动。
[2] 冯天瑜著《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5页
[3] 贺麟译黑格尔著《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第191页
[4] 贺麟译黑格尔著《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第55页
[3] 《高清海哲学文存》第六卷第3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6月版
[4] 英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第199页 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版
作者: 施伟
作者:施伟
中国新哲学宣言[1]
关键词: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理论][中国新哲学]
2000年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刊载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德顺题为<<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题为<<21世纪中国哲学新形态>>两篇文章。
单从二位先生的文章内容看并没有太多新鲜之处。中国现阶段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阶段的困境,诸如:是方法还是体系之争、原著本身的问题、评价教科书问题、中西马关系问题等,人们可以从许多人士的相关著作、文章(包括网络论坛)中了解得更多的内容。
但是从两篇文章发表的媒体学术级别和发表时间上分析,还是可以感受到中国主体理论界、思想界那种变被动创新为主动创新的决心和姿态。
然而,笔者以为主体理论界、思想界还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同时也没有找到便捷有效的方法,目前还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反映在实践中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摸(遇)到一个大石头时就只好围着石头转圈,每转一圈就离石头顶端更近一层……是否还会继续几圈、十几圈地转下去呢?如果不止有一个大石头那么要盘旋多久呢?因此,决心、姿态并不能解决问题。理智的方法应该是既摸着石头过河,又睁着眼睛看路。这里所说的路就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她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叫这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些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政治报告上提到:“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但是问题远没有解决,因为只理解了实事求是还并不能帮助人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事求是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利,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进步过程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果。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这样、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是这样、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也是这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更应该说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
我认为只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特殊规定性)也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展就要打破她的特殊规定性给自己的限制并与其它理论整合(融合)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这个在全新思维方式下具有更大包容性的理论体系我们暂且称她为―――中国新哲学。
中国新哲学应该是用中国人特有的方式理解、表达、传播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演变过程及结果的内在“秩序”、“规律”的一门大学问;她应该是一个涉及宇宙观、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认识论、方法论等规模宏大的人类科学、文化系统工程,她体现着“少年中国”走入“青年中国”时代的那种“深受崇高理想鼓舞,义无反顾的去探索万物奥秘;既保有异常敏感,又具备思考和反省能力,并且长于‘气吞全牛’的魄力去把握宇宙、社会、人生的宏大课题,进而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2]的勃发英姿。
中国新哲学的完善形成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这里所说的艰苦努力主要体现在认识过程的三个方面:实践、理论和觉悟。
所谓觉悟就是在思维活动中人脑对信息的加工、消化、吸收的过程和能力,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实践、觉悟、理论、觉悟、高一层实践、高一层觉悟、高一层理论。。。。。。在认识的循环发展过程中,理论是觉悟的直接结果,是实践的间接结果;仅有实践经验而没有觉悟,这些实践经验永远也上升不到理论。同样仅有理论而没有觉悟,这些理论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觉悟过程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又多以顿悟和灵感的形式出现,因而常被人们忽略为“无”;毛泽东在他著名的《实践论》中将觉悟称为大脑机能;由此可见,觉悟这种特殊劳动一直处在被忽视的状态。我认为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工业文明在欧洲的出现正是觉悟的结果,它既包括了对亚里士多得等古西腊哲学理论的觉悟,又是对长达十世纪宗教统治实践的觉悟。所以,在中国新哲学的完善形成过程中能否把握觉悟这种特殊劳动、发掘这种特殊能力、寻觅和保护具有这方面能力的人才就成了可遇不可求的艰难任务。
中国新哲学是相对于外国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而言。她没有严格的时间划分,至远可沿伸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新哲学不是一家一派的体系而是多家学派的总称。中国新哲学的形成不是对外国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简单排斥与否定,而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心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理论概括与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包括: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近崛起的江泽民理论……等等都大量含有中国新哲学的成份,同时她们也是中国新哲学不断完善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中国新哲学目前没有成型,还只是一个新概念和想象空间,她一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她现在的雏形和主导应该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理论。这样就为各种思想、观点、思维方式的表达和争论提供了一个回旋的余地,也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搭建了一个大舞台;使长期以来因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分类引起的社会智力资源分散、孤立甚至对立的状况得以重组与优化。在中国新哲学的框架内,中国传统哲学可以谈、马克思主义发展可以谈、教科书与原有体系问题可以谈,西方哲学的衍进可以谈、中西马关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等都可以谈。他们最终都可归结为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外国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世界的抽象、升华。
借用黑格尔的话说:“一切哲学都曾被推翻了,但我们同时也须坚持,没有一个哲学是被推翻了的,甚或没有一个哲学是可以推翻的。。。。。。所谓推翻一个哲学,意思只是指超出了那一哲学的限制,并将那一哲学的特定原则降为较完备的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罢了。”[3]“那在时间上最晚出现的哲学体系,乃是此前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此前各体系的原则在内;所以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必定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4]
我想,中国新哲学的构思与王东教授文章中提到的钱学森老先生的大成智慧学的立意是异曲同功。都是旨在发展中国哲学,旨在重新确立中国哲学在人类智慧殿堂、知识殿堂的大国地位。
钱老先生很早就开始重视思维方式、方法的研究与发展。仅我所知,他曾组织出版关于思维研究方面的书刊,此外还提议组建中国思维科学院等。1998年又撰文<<中国科学报>>指出:“科学不只是为了创收。我国要培养一支人数不多但高质量的科学理论队伍,专攻科学理论中最深层次的问题。”其中包括: 一、物质结构问题。 二、大宇宙问题。三、生命学问题。其含义非常深远,因为最深层次的问题往往也正是科学、哲学、宗教的交汇点。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实和近年来国际、国内围绕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激烈斗争都一再证明了钱老先生的预见性。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吸吮的养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那时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现在,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一个全新的、名副其实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做为全民族知识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的凝聚、标志和指导。中国新哲学这一概念将不断激励中国的知识人、思考者(包括海外华人)时刻牢记历史使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子孙、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如果恩格斯曾对十九世纪的欧洲评价说:在当时人们是动不动就要建立体系的。谁不建立体系仿佛谁就不配生活在十九世纪;[5]如果有人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伟大的征服者从亚历山大到凯撒,从凯撒到拿破仑,对后世的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从泰利斯到现代一系列的思想家则能够移风易俗、改革思想原则。前者比起后者的影响来,又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些思想家个别地说来是没有力量的,但最后却是世界的主宰。”[6]
注:
[1] 本文原名《也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后有改动。
[2] 冯天瑜著《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5页
[3] 贺麟译黑格尔著《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第191页
[4] 贺麟译黑格尔著《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第55页
[3] 《高清海哲学文存》第六卷第3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6月版
[4] 英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第199页 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版
作者: 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