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 2003-12-7)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yh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yh

Moderator
注册
2002-03-07
消息
1,118
荣誉分数
13
声望点数
168
吴建民: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

12月7日是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而来文学馆听讲座的听众的热情十分高涨。上午9时30分,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开场说:今天文学馆第一次请来了一位外交家,从1991年到2003年,他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又担任了三年中国驻法国大使。今年6月27日,为表彰他为中法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总统府亲自向他授予“大将军”勋章。在他辞任的告别宴会上,参加者多达1300人,告别时间长达好几个小时。他就是现担任外交学院院长的吴建民先生。

请外交家来当然要讲国际问题。日常生活中,谈论文学话题远没有谈论时政来得热闹。北京的一个出租司机便常以时政的谈资纵论天下,可那常常是以讹传讹。今天的世界处在怎样的一个时期,今年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是怎样的?请吴建民先生为我们演讲《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外交》。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后,吴建民院长开始了演讲:

非常高兴来到文学馆,同大家谈谈当前国际形势与我们的外交政策。今年9月9日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时,正好碰到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我同他谈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说:到外交学院工作以后,通过座谈,我发现我们很多未来的外交官,中国的文化底蕴不够。就想搞一个有关中华文化的系列讲座,并约请舒乙先生去讲课。舒乙先生表示支持,并商定了演讲题目。同时,他提出要我到文学馆为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听众讲一次课,我也表示同意,题目就如上面所讲。现在我分三个问题谈:

一、 当今世界所处的时期

认识当今世界所处的时期是观察世界的出发点,对于我们了解国际关系、处理国际问题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谈的是个人看法,不代表官方,仅供大家参考。

当今世界形势十分复杂而且变化很快。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今我们身处这个大变动时期,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了。从大的格局看,当今世界是处在由二极世界向多极世界过渡时期。这个时间从何时算:一种说法是从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推倒算起;大多数认为从1991年12月25日,克林姆林宫苏联国旗降下,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开始。

我们先回顾一段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苏、英三巨头在前苏联的雅尔塔举行决定世界形势的最高级会议。其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判。美国希望前苏联早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从而减少日军对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作为交换条件,斯大林向罗斯福提出:把中国新疆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租借中国旅顺港;中长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外蒙古独立。关于外蒙独立,当时苏联也未曾向中共及国民党当局透露过(知道我们是不会同意的)。这是典型的大国主宰小国、强国主宰弱国命运的强权政治,令人愤慨。同样的把戏在此之前已在东欧上演,1944年10月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莫斯科与斯大林举行秘密谈判。当时苏军已经打到东欧的罗马尼亚,丘吉尔说:是解决巴尔干问题的时候了。他以草图形式向斯大林提出:罗马尼亚苏联占90%,西方占10%;希腊西方占90%,苏联占10%;南斯拉夫、匈牙利对半分;保加利亚苏联占75%,西方占25%。斯大林看后在纸上划了一个圈,写上了“OK”两字。以上就是在此十年后形成世界两级格局的“雅尔塔体制”。中国在其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今世界正处在向多极体制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过渡时期将是很长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以史为证,从雅尔塔体制到两极体制确立,也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集团成立,用了10年时间。而两极到多极的过渡基本上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从目前世界各国军事实力看,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和美国在军事上进行较量,世界大战近期打不起来。

2、过渡时期的斗争与竞争是很激烈的,很多事情也是难以预料的。斗争和竞争将是多方面的,可能导致震惊世界的突发事情,如劫机撞毁美国世贸双子大楼的“9・11事件”。

二、 今年的世界形势

2003年是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的一年,这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大事,首先是美国陷入了伊拉克。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要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引发世界范围的大辩论。美国主张要打伊拉克,理由有两点:一是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牵连,资助恐怖活动;二是制造或存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可至今为止,美国也没有找到这二项指责的相关证据。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是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9・11事件”前,美国在打击重点上还在犹疑,俄罗斯是不是对手?布什总统上台不久,曾与俄罗斯发生互相驱逐外交官的事件,当时两国关系一度紧张。“9・11事件”发生在美国本土,死伤人数超过日本偷袭珍珠港,全国上下大为震惊,上下一致认定美国当前的敌人是恐怖主义,便把调整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部署与国际反恐结合起来。同时,美国感到困惑的是驾驶飞机撞大楼的人都是阿拉伯世界的富家子弟,其中包括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长期盟友。所以美国要改造阿拉伯世界,而占领伊拉克的目的,就是要将其改造成阿拉伯世界的样板。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作为中国的外交官在美国任职,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美国的战略格局提出:“美洲是中心,欧洲是重点,亚洲是侧翼,中东是咽喉,海洋是未来争夺的焦点。”中东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60%,谁控制了中东,谁就控制了世界能源。伊拉克无论其地理位置还是石油储量对美国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打伊拉克所用的时间是历次战争最短的一次,前后只用了24天。今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身着军服,在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得意而自豪地宣布,伊拉克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可是情况如何呢?从那时到现在,美国在伊拉克几乎天天挨打、天天死人,美国在伊拉克陷入了困境。这时,他们又想到联合国,想通过联合国让大家都来帮帮忙,可是法、德、俄国说:我们既不出钱,也不出人。目前对美国可以说,在伊拉克没有安全的地方。现在,美国的中东咽喉总战略没有改变。为了占领伊拉克,美国一个月要付出40亿美元的军费,到目前已花去了上千亿美元,13万军队也被拴在那里,难以自拔,这无论对美国还是对世界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第二方面是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美国在国际问题上一声号令,西方就跟上。现在不同了,美国打伊拉克,法、德表示不同意。美国原本想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名正言顺地打伊拉克,但他拿不到所需要的9票支持。因此,他绕开了联合国,自己干起来了。那么,欧洲一些国家为什么没有跟美国跑呢?这是因为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欧洲,法、德两国伤亡惨重。联合国宪章写明要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欧洲人认识到大规模战争不能再打了,二十一世纪应是和平的世纪,就是支持美国打伊拉克的英国、西班牙,国内暴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法国总统希拉克因为反对对伊战争,在国内声望大大提升。

是对抗还是对话?1963年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提出:“未来是儒家文化与阿拉伯文化联合起来与基督文化对抗。”不知他的根据何在。我们历史上看从1096年至1291年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打了195年,基督教进行了8次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文明有着了不起的辉煌业绩,1453年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有辽阔的疆域,称雄一时。东方文明,包括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通过伊斯兰国家传到欧洲的,也把欧洲文明传到亚洲。伊斯兰教从诞生起与基督教的冲击就没有间断过。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讲话中使用了“十字军”的字眼,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反感。本・拉登在美国人眼里是十恶不赦的恐怖分子头子,但在一些阿拉伯人中并不这么看。2001年11月6日,在巴黎举行了一场足球赛,法国对阿尔及利亚,当比赛进行到76分钟时,一群小青年拥进球场,看台上一部分人有节奏地呼喊“本・拉登”。另外,法国南部一些阿位伯后裔身穿印有本・拉登头像的T恤衫在街上游逛。“9・11”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到美国访问,谈到穆斯林在各自国家人数时说:法国有300万;美国有1000万。整个欧洲大约有1200万穆斯林,所以欧洲人非常希望与阿拉伯对话,而不是对抗。

一个新欧洲正在兴起。明年5月1日,欧盟将扩大到25个成员国,总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5千万。国民总产值10万亿,比美国还要多一点。目前欧洲各国的国界已经淡化了,从这国到那国很方便,不必签证。欧洲人过去打过很多仗,以法、德为例,从公元814年到1945年间,法、德打仗73次,大仗23次,平均每50年一次,双方损失惨重。1945年以后,两国有远见的政治家提出,法、德不再战。两国先后搞了钢铁煤炭、经济、原子能共同体,特别是欧洲成功地实现了统一货币欧元,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目前欧盟各成员国正在酝酿制定一部“欧盟宪法”。这样欧洲的事是欧盟各成员国的事,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当然这里有矛盾也有斗争,但大方向是合作,而不是争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创造。我在欧洲工作了十几年,觉得地区保护主义被冲破了。保护的往往是落后的东西,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今年围绕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先是关于伊拉克的战与和问题,在欧洲有1000万人参加,从议会到街巷进行辩论,多数不主张打。本届联合国大会9月23日开幕,由于美国陷入伊拉克,希望得到联合国的帮助,在这个问题上又展开了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美国违背了联合国成立58年来集体安全的准则,这样搞要天下大乱的。”这个讲话把矛头指向了一个超级大国,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不寻常的,历届联合国秘书长都非常注意跟美国的关系。随后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大发言中大多支持多边主义,几乎没有人支持单边主义,认为,在世界重大问题上要讲一点民主,不能一家说了算。今年11月,在巴黎召开了一个讨论会,世界是否存在多极社会,答案是肯定的,多极世界就需要多边参与,这与我们的外交政策是一致的。目前,多边主义受到了单边主义的威胁,但主张多边是世界人心所向,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大趋势。

三、 我国的外交政策

今年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外交方面,我的看法是有声有色,与时俱进。首先对世界形势非常关注,对世界事务积极参与,从反应式走向参与式。如今年4月29日,东盟在曼谷举行中国――东盟首脑共商防治“非典”特别会议,会议召开之前,戴秉国副部长知晓东盟要召开“非典”防治会后,向东道主泰国提出中国也面临“非典”的防治,希望与东盟共同讨论防御“非典”问题。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的支持,温家宝总理率团到会。由于我们的参与,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各方面反应都很好。中国外交走向主动,对于解决双边、多边问题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国与国之间需要沟通,许多问题经过面对面的交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的外交与时俱进,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参与对话,又是一次很好的体现。八国集团,最早是七个经济大国为解决世界石油危机而成立,后来加上了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每年都要开一次例会,讨论世界性财政、经济情况,也研究世界热点问题。过去对我们只是通报一下会议情况,比报纸报道的多不了多少。今年的八国集团会议由法国筹办并担任主席,于今年6月2日在法国东部小城埃维昂召开,会议把南北对话作为主要议题之一,这也是当今的核心问题。党中央决定我们应当参与会议讨论南北问题。我根据中央指示与法国政府表明我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南北对话应该有我国参加。胡锦涛主席出席了这次会议,而且在南北对话问题上请他第一个发言。希拉克总统以红地毯的礼仪迎接胡锦涛同志,并单独举行了会见,在安排座位和次序上都把胡锦涛同志放在很瞩目的位置。会议中间,胡锦涛同志除会见布什、普京外,还会见了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他向胡锦涛同志说:感谢中国对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支持。胡锦涛同志随即应答说:我们也感谢你们在联合国对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上所给予过的支持。双方谈得十分融洽。不到12个小时的活动,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与会各国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家对胡主席的印象是“right man”,意思是:这个人行。据说这次会议的格局,要成为今后八国集团会议的一个定式。

我国外交的创新意识在“朝核”问题上是一次很好的体现,中国为此进行了穿梭外交,这是过去所没有过的。戴秉国副外长先后访问朝鲜、美国,王毅副外长访问日本和韩国,充分地交换意见,为会议取得成果而发挥积极的作用,国际社会反应很好。朝鲜与美国五十多年了没能很好地沟通,双方缺乏信任感,工作难度大,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时间。总的来看,“朝核”问题只要谈就会有进展,与伊拉克问题形成了反差,我们的工作是得人心的。

历史上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采取“远交近攻”,现在不能这样了。我们提出“以邻为善”、“以邻为伴”,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世界上各地区走向集团化,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本地区的支撑,像美国这样头号经济大国,与加拿大、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还要建立泛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扩大。中国与邻国搞好关系很重要,关系好了,交往多了,大家都发展起来了。这次温家总理访问美国,是我国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对两国关系,对中国、美国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温总理的访问一定取得圆满成功。

吴建民院长的讲话,不时被掌声打断,听众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吴院长精彩的演讲。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最后说:舒乙馆长委派我主持文学馆的这个讲座快三年了,我早就不紧张了。但今天,我想起了小时侯牢记的一件事。毛主席有一次去颐和园。消息传出,人山人海,人们争着与毛主席握手。毛主席走了,那被毛主席握过的手,还在被人们一传百地握着,感受着激动和兴奋。今天,当我握着吴先生那与许多国家元首、总统或国王握过的手时,我有点紧张了。

文学馆今天请吴先生来,就是在帮着撩开外交的神秘面纱。吴先生提纲挈领地讲了国际形势,谈了中国外交,还讲了一些外交上有趣并深有意味的事。我们也得以见识了一位外交家活生生的风度神采。认清形势,有助于认清自己。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历来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想,我们只有自强不息,自立自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将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神五”飞船上天了,它是中国综合国力的象征,也为中国外交增添了实力。 (文字记录、整理:薛连通)

中国网 2003年12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