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南方网讯 近日,记者在网上发现了几条“免费手机卡”的信息,据信息发布者称,只要买了他的卡,你的手机就可以国际国内随便打,不会产生话费。手机真的可以免费打吗?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据他们认为,完全免费打手机的技术目前尚难以实现,但盗打电话的现象近年来却一直困扰着电信用户。而在网上,有关盗打电话的网页竟多达千页……
网上惊现“免费手机卡”
“我们这里有免费手机卡――联通和移动两种!本卡成功地利用汇编技术,试(使)你不在(再)害怕那昂贵的电话费!”对于那些老在为控制手机话费而伤脑筋的人来说,近日互联网上传出的这条信息,真是令人惊喜万分。
三五百元就可买到一张卡
最近,在广东农村经济信息网的供求信息栏里,出现三条有关“免费手机卡”的信息,其大意是:他们可以制作一种“免费手机卡”,分国际和国内两种,前者580元一张,后者380元一张。信息上说,只要在手机上使用了这种卡,就可以切断与电信间的计费系统,从而实现永远免费拨打电话的目的。然后,信息发布者留下了信箱地址、手机号码还有一个招商银行的账号,说是可以“款到发货”。
五分钟就可做好一张卡
什么卡可让人免费打手机?记者拨通了留在信息上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一个粗声大气的北方男子,自称姓陈。据他称,这些免费电话卡是高科技产品,最近才研制出来的,且只要花5分钟就可做好。此事最终经证实是个骗局。
但现在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让人免费打手机的技术?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知名专家林士胜教授。
不可能完全免费打手机
林教授告诉记者,据他目前掌握的知识,完全免费打手机的技术现在尚难实现。
林教授解释说,目前的手机卡是一种CPU卡。一通电话拨出后,它首先会被传送到一系列叫“基站”的收发中心,基站会先验证拨号人的身份(是否注册用户),再验证其有否欠费记录,经审查无误后再把信息发到被叫电话上,被叫方接通后,信息又会及时返到基站,基站开始计时计费。林教授说,要切断这个系统的收费程序目前显然难以做到。
免费打手机应是盗打
林教授说,如果有人说可以免费打手机,说的应该是盗打别人的手机卡。这有两种情况:其一,用户的手机卡被盗,偷盗者把盗来的卡安装在自己的手机上打,费用则自然由被盗者承担;另一种情况是,有人通过一种有效仪器,这种仪器可以在手机用户发信息时,通过空中截取并破译到用户的密码――这样,当将破译出的密码写到一张空白手机卡时,就可以盗打了。
近千网页教你盗打电话
说到盗打电话,有些老调重弹。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一些公用电话发展迅速的城市,人们就隐约听说了磁卡电话可以被盗打的情况,盗打者是当时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
到了1996年,秦皇岛中级人民法院授理了中国第一起因手机被盗打引发的案件――一部手机因被疯狂盗打一个月竟产生了50余万元的话费。而近年来,因电话被盗打产生的话费纠纷更是不断出现在电信收费窗口前。
如何盗打电话也成为了一些人的热门话题,而网络更是成为传播这些“秘诀”的“凶手”。目前,记者在网上竟查出了近千个有关盗打电话的网页。
“秘诀”无所不涉
这些盗打电话的“秘诀”有的和黑客软件一样,出现在黑客网站里,网民们可以像下载任何一个木马程序一样把它们下载下来,有的则被贴在一些BBS中,涉及的内容有二十余项,有如何免费打手机、如何在公用电话上免费打长途电话、如何用家中的电话打免费长途、如何打200卡不用付费、如何免费打IC卡电话、如何免费打市话以及突破锁定长途电话的方法等等。不少“秘诀”中不但有详细的使用方法,还有有关的技术原理。
“秘诀”并不一定奏效
这些盗打电话的“秘诀”其实用性到底有多高?记者下载了整整7页的资料,并有选择地进行了一些尝试。结果电话不是一直出现忙音就是被告知“您是无权用户”。
在网上,记者发现,类似的困惑者不乏其人。但也有网民在论坛里说,用这套办法还需要有一些特别的技巧,并说他们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想学“秘诀”的人真不少
记者发现,大部分的有关盗打电话的网页都有着不俗的点击率。据那些安装了流量表(测试和记录点击率)的网站显示,点击量最低都有几千人。
七成网友对盗打电话感兴趣
记者日前在网上对80余名网友作了一番随机调查。结果发现,有大约七成网友对如何盗打电话表示感兴趣,愿意知道具体操作方法。
10%网民接触过盗打“秘诀”
调查发现,有8位网民曾接触过盗打电话“秘诀”,占10%。其中有3人承认他们下载过网上的“免费打电话技巧”,另有3人则在听说这类东西后专门上网搜索过,因见其太过复杂,因此没有尝试;另有两位网友则听朋友介绍过。而他们对此形成的整体印象是:他们相信技术上能做到盗打电话,但是这样的技术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
但更多的人对记者提及的盗打电话“秘诀”表示惊讶,他们约占受访总数的90%。
是否接受盗打与受教育程度无关
调查发现,表示欲了解“免费打电话”详情的网民共50余名,约占受访人数的70%。
这群人的文化程度如何?调查期间,记者特意到一些研究生聊天室、高校聊天室进行了同样的探访,结果发现记者在这里受的“欢迎”并不比在别的地方少。在这些网站里,不少网民都已经毕业,一些网民则正在读研。同时,从受访者的言谈来看,他们的文化程度和个人素养都不算低。
无法判断电话是否被盗打
电话盗打技术在网上如此广为传播,那么在广州,电话被盗打的情况怎么样?电信部门对此又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防盗措施呢?一旦出现盗打情况,电信部门是不是都能准确判断?记者日前致电广州电信部门欲了解详情,但遗憾的是,电信部门对此话题显然不太乐意提及。
广东电信公司广州分公司新闻中心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关电话盗打,目前公司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现象在广州并不普遍。至于其他情况,这位负责人不想作过多陈述。
记者随后请教了业内人士。据他们透露,由于目前盗打电话大多采用盗用线路及破译密码的方式进行,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有效办法可以证实用户的电话是否被盗打。这种说法在随后对保险公司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
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自2000年初在广州推出电话盗打险,但两年来的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因为当一位用户投诉自己的电话被盗打时,无论是电信还是保险公司都很难按照事实来判断它是不是真的被盗打了。当这样的纷争出现,为投保人理赔自然也就成了一句无法兑现的承诺。
网上惊现“免费手机卡”
“我们这里有免费手机卡――联通和移动两种!本卡成功地利用汇编技术,试(使)你不在(再)害怕那昂贵的电话费!”对于那些老在为控制手机话费而伤脑筋的人来说,近日互联网上传出的这条信息,真是令人惊喜万分。
三五百元就可买到一张卡
最近,在广东农村经济信息网的供求信息栏里,出现三条有关“免费手机卡”的信息,其大意是:他们可以制作一种“免费手机卡”,分国际和国内两种,前者580元一张,后者380元一张。信息上说,只要在手机上使用了这种卡,就可以切断与电信间的计费系统,从而实现永远免费拨打电话的目的。然后,信息发布者留下了信箱地址、手机号码还有一个招商银行的账号,说是可以“款到发货”。
五分钟就可做好一张卡
什么卡可让人免费打手机?记者拨通了留在信息上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一个粗声大气的北方男子,自称姓陈。据他称,这些免费电话卡是高科技产品,最近才研制出来的,且只要花5分钟就可做好。此事最终经证实是个骗局。
但现在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让人免费打手机的技术?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知名专家林士胜教授。
不可能完全免费打手机
林教授告诉记者,据他目前掌握的知识,完全免费打手机的技术现在尚难实现。
林教授解释说,目前的手机卡是一种CPU卡。一通电话拨出后,它首先会被传送到一系列叫“基站”的收发中心,基站会先验证拨号人的身份(是否注册用户),再验证其有否欠费记录,经审查无误后再把信息发到被叫电话上,被叫方接通后,信息又会及时返到基站,基站开始计时计费。林教授说,要切断这个系统的收费程序目前显然难以做到。
免费打手机应是盗打
林教授说,如果有人说可以免费打手机,说的应该是盗打别人的手机卡。这有两种情况:其一,用户的手机卡被盗,偷盗者把盗来的卡安装在自己的手机上打,费用则自然由被盗者承担;另一种情况是,有人通过一种有效仪器,这种仪器可以在手机用户发信息时,通过空中截取并破译到用户的密码――这样,当将破译出的密码写到一张空白手机卡时,就可以盗打了。
近千网页教你盗打电话
说到盗打电话,有些老调重弹。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一些公用电话发展迅速的城市,人们就隐约听说了磁卡电话可以被盗打的情况,盗打者是当时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
到了1996年,秦皇岛中级人民法院授理了中国第一起因手机被盗打引发的案件――一部手机因被疯狂盗打一个月竟产生了50余万元的话费。而近年来,因电话被盗打产生的话费纠纷更是不断出现在电信收费窗口前。
如何盗打电话也成为了一些人的热门话题,而网络更是成为传播这些“秘诀”的“凶手”。目前,记者在网上竟查出了近千个有关盗打电话的网页。
“秘诀”无所不涉
这些盗打电话的“秘诀”有的和黑客软件一样,出现在黑客网站里,网民们可以像下载任何一个木马程序一样把它们下载下来,有的则被贴在一些BBS中,涉及的内容有二十余项,有如何免费打手机、如何在公用电话上免费打长途电话、如何用家中的电话打免费长途、如何打200卡不用付费、如何免费打IC卡电话、如何免费打市话以及突破锁定长途电话的方法等等。不少“秘诀”中不但有详细的使用方法,还有有关的技术原理。
“秘诀”并不一定奏效
这些盗打电话的“秘诀”其实用性到底有多高?记者下载了整整7页的资料,并有选择地进行了一些尝试。结果电话不是一直出现忙音就是被告知“您是无权用户”。
在网上,记者发现,类似的困惑者不乏其人。但也有网民在论坛里说,用这套办法还需要有一些特别的技巧,并说他们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想学“秘诀”的人真不少
记者发现,大部分的有关盗打电话的网页都有着不俗的点击率。据那些安装了流量表(测试和记录点击率)的网站显示,点击量最低都有几千人。
七成网友对盗打电话感兴趣
记者日前在网上对80余名网友作了一番随机调查。结果发现,有大约七成网友对如何盗打电话表示感兴趣,愿意知道具体操作方法。
10%网民接触过盗打“秘诀”
调查发现,有8位网民曾接触过盗打电话“秘诀”,占10%。其中有3人承认他们下载过网上的“免费打电话技巧”,另有3人则在听说这类东西后专门上网搜索过,因见其太过复杂,因此没有尝试;另有两位网友则听朋友介绍过。而他们对此形成的整体印象是:他们相信技术上能做到盗打电话,但是这样的技术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
但更多的人对记者提及的盗打电话“秘诀”表示惊讶,他们约占受访总数的90%。
是否接受盗打与受教育程度无关
调查发现,表示欲了解“免费打电话”详情的网民共50余名,约占受访人数的70%。
这群人的文化程度如何?调查期间,记者特意到一些研究生聊天室、高校聊天室进行了同样的探访,结果发现记者在这里受的“欢迎”并不比在别的地方少。在这些网站里,不少网民都已经毕业,一些网民则正在读研。同时,从受访者的言谈来看,他们的文化程度和个人素养都不算低。
无法判断电话是否被盗打
电话盗打技术在网上如此广为传播,那么在广州,电话被盗打的情况怎么样?电信部门对此又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防盗措施呢?一旦出现盗打情况,电信部门是不是都能准确判断?记者日前致电广州电信部门欲了解详情,但遗憾的是,电信部门对此话题显然不太乐意提及。
广东电信公司广州分公司新闻中心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关电话盗打,目前公司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现象在广州并不普遍。至于其他情况,这位负责人不想作过多陈述。
记者随后请教了业内人士。据他们透露,由于目前盗打电话大多采用盗用线路及破译密码的方式进行,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有效办法可以证实用户的电话是否被盗打。这种说法在随后对保险公司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
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自2000年初在广州推出电话盗打险,但两年来的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因为当一位用户投诉自己的电话被盗打时,无论是电信还是保险公司都很难按照事实来判断它是不是真的被盗打了。当这样的纷争出现,为投保人理赔自然也就成了一句无法兑现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