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舜:强调体能忽略技术等观念误了我们20年
http://2002.sina.com.cn 2002年06月25日14:08 《足球》报
20年前的1982年,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失败于新西兰之后,我完成了《坎坷的道路》一文,表白了我任国家队教练一年多,以及整个世界杯期间工作的情况,除汇报赛前的工作准备思路,比赛期间决定战术、阵容的想法,以及临场指挥调配的考虑之外,着重地谈了工作的得与失,承认了我的能力、经验不够好,是导致中国足球未能在那么好的情况底下遭受失败。
《坎》文的最后,我既表明了引咎辞职的意向,又强调了我对中国足球想要赶上世界水平,必须主抓球员技术提高和训练的观点。非常遗憾的是,我对中国足球必须从技术提高去发展的认识并没有得到足球的领导者们的重视,他们既错误又固执地认为,中国输给新西兰是球员的身体不够强壮,体能输给对手,想的便是挑选、训练更强壮的球员去对抗战胜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承认以柔克刚,用更精巧熟练的技术去驯服刚猛对手的观念了。
随着5.19曾雪麟的失败,强调体能,忽略技术,强调防守,轻视进攻,强调超越中场的长传急攻,忽视中场建设的有效配合逐渐占领了中国足球并泛滥到各级、各个年纪的足球的赛场上去。
在高丰文成功地在东京击倒日本,率领中国足球创历史地挥军进入汉城奥林匹克比赛场地的前前后后,盼着中国足球能早日走向世界杯赛场上去展现中国人威武的我,曾借《足球》报一隅之地,不怕人烦地进言,提醒中国足球的教练们,我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观念支配下的稳守反击战术观念中解脱出来,向加强进攻,以攻为主的战术思维中引导球员向更讲究技术,更有进取精神,更能提高球员斗志的方向努力。与这些呼吁的同时,我还多次以世界球队作例,阐明没有精良中场配合的足球队,绝对攀登不到世界强队的行列来,表示了我对中国足球轻视中场球员的培养,轻视中场球员的战术组合,过于强调超越中场,以长传进攻作为进攻的主要手段的忧虑。
遗憾的是,我这个中国足球的过去者,1982年失败之后足球的局外人,今日回顾来看,却都是符合中国足球走向强大的正确观点,却一直没有能够在历次的大赛失败之后,得到热衷于“体能至上”、“中国足球没有防守,便没有进攻”的管理者们的重新考虑之列。
日本足球扎扎实实地循着技术为本的道路挺进,时至今日在世界杯赛场上亮相。让中国的足球教练、球员、球迷、足球工作者都大感惊奇地一致认识到,1982年不被我们重视,1987年被我们打败于东京的日本足球球员,在和欧洲各支强队作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战斗力,球员个人的技术战术能力与修养,都已是中国足球队员所难以企及的水平了。
韩国进入四强,除了占有主办国的有利因素之外,他们艰苦训练后储备到的体能,在欧洲球星面前从容盘带过人,互相配合渗透对手防线的技术意识,抢断补位的准确无误,射罚点球时沉着冷静的胆色与娴熟的脚法,不也都是我们中国足球队员没有能够达到的境界吗?不知我们是否都明白,今日的韩国足球已经从历史上只有死缠烂打的水准(就似中国的“抢、逼、围”那一类的低水准),走上到综合的球员熟练布、控、带、传、接、顶.....等技术的简练配合和一个更高一个层次上去了。
翘首盼着能看到中国足球队第十七届杯赛成功与失败始终教训着我,明知极难看到会有20年前我在《坎》文披露那么多的内容(但愿我错),我还是注意到了,世界杯三场比赛败落之后,我们的中方教练及众多球员,首先感叹地都说我们的技术比别人差一大截,然后再说战术意识与经验的不够。我也注意到了中方的教练组长沈祥福,回到自己国奥队的岗位工作上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求队员进攻,把球队原有的361阵势改变为433。如果这个阵势的改变不仅是形式的变化,而是沈祥福教练从杯赛的大战中感悟了攻守平衡,积极进攻的稳守快攻更能引起技术的向往追求,激励出球员的潜力与斗志,更符合引志中国足球向前冲锋的欲望,那就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我不知道,异口同声都说中国足球队员和技术落后欧洲球员一大截,比日本、韩国队员低了一个档次的足球教练们,都说球员比赛都已尽力,取得了经验......和中国足协官员们是否都能从世界杯的赛事对比中,感悟得到中国足球以守为主,不思进取的战术指导思想观念和弊端?
我认为造成中国足球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是,中国足球的领导那么些年推行的:
强调体能--忽略了技术。
强调防宁--忽了进攻。
强调了长传快速的反击--忽视了中场的组织配合。
这些必得到多少人的认同。他是,世界杯赛场上我们球员传接能力的低下,与各国球员相比较,像郝海东、杨晨、宿茂臻这三位中国的最好锋将技术的单一,中国足球队中场球缺乏组织配合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各俱乐部的锋线及中场的主要球员都由外籍担任,更是人尽皆知的事),那不都是多年忽视这三方面的训练后才有的现象吗?
如果中国足球还不及早改变上面忽略的三种现象,2006年的世界杯赛,中国足球必然会输得更快,更早。
http://2002.sina.com.cn 2002年06月25日14:08 《足球》报
20年前的1982年,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失败于新西兰之后,我完成了《坎坷的道路》一文,表白了我任国家队教练一年多,以及整个世界杯期间工作的情况,除汇报赛前的工作准备思路,比赛期间决定战术、阵容的想法,以及临场指挥调配的考虑之外,着重地谈了工作的得与失,承认了我的能力、经验不够好,是导致中国足球未能在那么好的情况底下遭受失败。
《坎》文的最后,我既表明了引咎辞职的意向,又强调了我对中国足球想要赶上世界水平,必须主抓球员技术提高和训练的观点。非常遗憾的是,我对中国足球必须从技术提高去发展的认识并没有得到足球的领导者们的重视,他们既错误又固执地认为,中国输给新西兰是球员的身体不够强壮,体能输给对手,想的便是挑选、训练更强壮的球员去对抗战胜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承认以柔克刚,用更精巧熟练的技术去驯服刚猛对手的观念了。
随着5.19曾雪麟的失败,强调体能,忽略技术,强调防守,轻视进攻,强调超越中场的长传急攻,忽视中场建设的有效配合逐渐占领了中国足球并泛滥到各级、各个年纪的足球的赛场上去。
在高丰文成功地在东京击倒日本,率领中国足球创历史地挥军进入汉城奥林匹克比赛场地的前前后后,盼着中国足球能早日走向世界杯赛场上去展现中国人威武的我,曾借《足球》报一隅之地,不怕人烦地进言,提醒中国足球的教练们,我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观念支配下的稳守反击战术观念中解脱出来,向加强进攻,以攻为主的战术思维中引导球员向更讲究技术,更有进取精神,更能提高球员斗志的方向努力。与这些呼吁的同时,我还多次以世界球队作例,阐明没有精良中场配合的足球队,绝对攀登不到世界强队的行列来,表示了我对中国足球轻视中场球员的培养,轻视中场球员的战术组合,过于强调超越中场,以长传进攻作为进攻的主要手段的忧虑。
遗憾的是,我这个中国足球的过去者,1982年失败之后足球的局外人,今日回顾来看,却都是符合中国足球走向强大的正确观点,却一直没有能够在历次的大赛失败之后,得到热衷于“体能至上”、“中国足球没有防守,便没有进攻”的管理者们的重新考虑之列。
日本足球扎扎实实地循着技术为本的道路挺进,时至今日在世界杯赛场上亮相。让中国的足球教练、球员、球迷、足球工作者都大感惊奇地一致认识到,1982年不被我们重视,1987年被我们打败于东京的日本足球球员,在和欧洲各支强队作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战斗力,球员个人的技术战术能力与修养,都已是中国足球队员所难以企及的水平了。
韩国进入四强,除了占有主办国的有利因素之外,他们艰苦训练后储备到的体能,在欧洲球星面前从容盘带过人,互相配合渗透对手防线的技术意识,抢断补位的准确无误,射罚点球时沉着冷静的胆色与娴熟的脚法,不也都是我们中国足球队员没有能够达到的境界吗?不知我们是否都明白,今日的韩国足球已经从历史上只有死缠烂打的水准(就似中国的“抢、逼、围”那一类的低水准),走上到综合的球员熟练布、控、带、传、接、顶.....等技术的简练配合和一个更高一个层次上去了。
翘首盼着能看到中国足球队第十七届杯赛成功与失败始终教训着我,明知极难看到会有20年前我在《坎》文披露那么多的内容(但愿我错),我还是注意到了,世界杯三场比赛败落之后,我们的中方教练及众多球员,首先感叹地都说我们的技术比别人差一大截,然后再说战术意识与经验的不够。我也注意到了中方的教练组长沈祥福,回到自己国奥队的岗位工作上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求队员进攻,把球队原有的361阵势改变为433。如果这个阵势的改变不仅是形式的变化,而是沈祥福教练从杯赛的大战中感悟了攻守平衡,积极进攻的稳守快攻更能引起技术的向往追求,激励出球员的潜力与斗志,更符合引志中国足球向前冲锋的欲望,那就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我不知道,异口同声都说中国足球队员和技术落后欧洲球员一大截,比日本、韩国队员低了一个档次的足球教练们,都说球员比赛都已尽力,取得了经验......和中国足协官员们是否都能从世界杯的赛事对比中,感悟得到中国足球以守为主,不思进取的战术指导思想观念和弊端?
我认为造成中国足球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是,中国足球的领导那么些年推行的:
强调体能--忽略了技术。
强调防宁--忽了进攻。
强调了长传快速的反击--忽视了中场的组织配合。
这些必得到多少人的认同。他是,世界杯赛场上我们球员传接能力的低下,与各国球员相比较,像郝海东、杨晨、宿茂臻这三位中国的最好锋将技术的单一,中国足球队中场球缺乏组织配合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各俱乐部的锋线及中场的主要球员都由外籍担任,更是人尽皆知的事),那不都是多年忽视这三方面的训练后才有的现象吗?
如果中国足球还不及早改变上面忽略的三种现象,2006年的世界杯赛,中国足球必然会输得更快,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