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布什“中东和平新计划”

阿搜

搜公馆少爷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9,686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评布什“中东和平新计划”

--------------------------------------------------------------------------------

● 都人

  美国总统最近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计划”,明显偏袒以色列,充分证明美国共和党右翼和传统的犹太游说压力集团日渐合流,所谓“犹太势力困挠白宫”十分无稽。

  作者从美国国内政局以及“反恐”战争的需要,分析这“和平新计划”的前因后果。本文分上下篇刊出。


  关于美国总统布什近日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计划”,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世上几乎所有人,包括中东冲突的敌对两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士,都同意这是一个偏袒以色列的方案。以色列官员甚至表示:布什总统的白宫花园讲话,简直就像是以色列利库德集团撰写的底稿。

  布什总统的这一“和平新计划”,再次证明了笔者前些时候作出的结论,即美国共和党右翼和传统的犹太游说压力集团日渐合流。

  以色列现任总理萨隆无疑是这一“新计划”的最大赢家。布什现在把所谓和平进程的几乎所有先决条件全压到巴勒斯坦一方,使得萨隆可以无限期地拖延任何实质性让步,继续他的强硬铁血政策和扩张主义,不断扩张在占领区的犹太殖民点(萨隆上台仅15个月,便已经建造了34个新殖民点),蚕食巴方领土,力图造成“大以色列”的既成事实。


三大输家


  巴勒斯坦方面,自然是这一新政策的最大输家。有趣的是另一主要输家,是相对温和、主张早日与巴方妥协的以色列工党。据报道,布什讲话之后,工党自领袖佩雷斯起,都感到失望沮丧。布什“新计划”对中东和平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新计划的另一输家不是别人,是布什政府内的主要“鸽派”――国务卿鲍威尔将军。最近一段时间来,鲍威尔四处游说,“预售”布什的新计划,其主要一点便是尽早召开关于中东和平的新国际会议,甚至可说这成为鲍威尔本人的中东政策的要项。可是到头来,布什讲话中一字不提任何国际会议,使得鲍威尔大大的没脸。身为主持外交的国务卿,又一次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副部长沃尔福维茨等鹰派干将抢夺了外交政策的制定权。

  布什为什么会推出这样一个完全一边倒偏袒以色列的新计划?以笔者之见,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政治和“反恐”战争的需要。

  布什上台以来,美国经济停滞不前,从有预测功能的股市行情来看,至少未来半年内,经济仍然不会有明显的好转。


萨隆聪明之处


  另一方面,布什偏惠有钱阶层的减税政策和大规模扩张军备,使得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在克林顿两任总统期间好不容易实现的财政盈余,布什上台一年多,就又重新变成财政赤字。据最新统计,就连近年来一直持续下降的犯罪率,也重新恢复上升。

  总之,除了所谓“反恐”战争,布什上台一年多来,实在毫无政绩可言。于是“反恐”战争成为布什继续掌握内政主动权,保持“民望”和权力的唯一法宝。

  而笔者早已指出:萨隆的成功之处,便是把他对巴勒斯坦人民第二次“起义”的血腥镇压,宣传为布什“反恐”战争的一部分,再加上犹太游说集团的有效公关活动,使得布什必须同意对巴方的任何暴力行为实行“严打”。阿拉法因此坐定了“同情纵容恐怖分子”的罪名。

  另外必须指出,老布什是近代极少见到的美国总统,公开用冻结部分美援的“强硬”措施,对以色列施加压力,迫使当时的利库德沙米尔政府同意美国一手导演的“中东和平”过程。


布什吸取父亲失败的经验


  老布什也因此得罪了许多亲以色列人士和“犹太势力”。老布什竞选连任失败,不少人认为与他冒犯“犹太势力”有密切关系。因此《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欧洲合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6月26日发表一位美国旅欧学者的评论,指出小布什吸取了老布什向以色列施加压力的历史教训,相当直接地揭露了在布什“新计划”后面,有避免重蹈老子当年连任失败覆辙的自私利己政治算盘。

  布什“新计划”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要阿拉法下台。赤裸裸地以大国意志干预别国的民主过程和别国人民的民主愿望,可说是布什政府的一大特征,委内瑞拉反民主军事政变和最近阿富汗大国民会议“选举”总统,都是笔者曾经评论过的例子,所以并不奇怪。这里真正的信息,是在美国右翼眼中,阿拉法已经失去了所有可资利用的价值。

  笔者早已指出过,阿拉法领导的所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是个腐败现象累累、弊端深重的政治架构,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决非一朝一夕才出现的情况。白宫直到今天才以“体制改革”为题,要赶阿拉法下台,实在只是借题发挥而已。


阿拉法受华盛顿摆布


  说穿了,自从美国一手导演的“奥斯陆和平进程”起,阿拉法其实一直受到华盛顿的控制摆布。笔者曾经借用中国历史上的“儿皇帝”典故,称呼他为“儿主席”,连每次从卡萨机场外出,都必须事前请示以色列军方批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比较文学讲座教授萨伊德,是巴勒斯坦出生的基督徒,也是长年为巴勒斯坦问题奔走的社会活动家,在奥斯陆和平进程初期,曾经热心为阿拉法出谋划策。可是不久就对所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腐败和受外界控制感到幻灭,而与阿拉法分道扬镳。萨伊德教授6月中发表文章,尖锐地指出所谓奥斯陆进程,无非是以色列授权阿拉法代管部分被占领土而已。语虽尖酸,却是一针见血。

  正是因为阿拉法一味依赖美国,使得他领导的巴解组织日益丧失民望,而使得哈玛斯和其他极端主义组织迅速坐大,在巴勒斯坦地区获得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直接威胁到阿拉法的立身根基,迫使阿拉法在巴方第二次反以起义爆发之后部分“左转”,以恢复巴解组织的民望,从而也注定了他被华盛顿先是打入外交冷宫,现在终于成为“打倒”对象的命运。

  许多专家都指出:根据巴勒斯坦民众近年来的各种表现和行为,除了扶植彻头彻尾的美国和以色列傀儡,阿拉法实在是西方目前能够在巴勒斯坦找到的“最温和”领袖人物。

  如今布什连阿拉法都必须“打倒”,借用英国《卫报》引证的一位中东问题专家的论断:“这如果不是难以置信的天真想法,便是不愿真正花力气来对付这一区域的遮饰。”


(上)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