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9,686
- 荣誉分数
- 5
- 声望点数
- 0
台空军三大缺陷 解放军有绝对优势
(2002-07-04)
凤凰网28日报道,陈水扁在6月10日曾经再次叫嚣武力抗衡祖国大陆,鼓吹台湾当局保持相当额度的“国防”预算,继续采购新型武器装备,声称“有实力才有安全”。那么,台湾是否真有这个“实力”?今日香港大公报刊出特稿,引述香港《紫荆》杂志访谈文章指出,台湾空军有三个先天不足,解放军打击“台独”有绝对优势。
现将此文摘录如下(有删编)――
《紫荆》杂志社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台湾又要向美国购买武装直升机,台湾不断扩充武力,你对此有何评价,请问大陆方面对台空军的胜算把握有多大呢?
特约评论员田心:这个报道,我已经注意到了。实际上,美国从1992年8月2日决定对台出售150架F 16战斗机开始,这些年来已把数十亿美元的三军装备、特别是空中装备陆续运到了台湾。
我这里有一份美国对台军售的大体项目清单。总体上有44宗。看到这些项目,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会感到震惊,但是有一个前提,这就是买来药品买不来健康,买来飞机、大炮买不来战斗力。就台湾空军而言,它事实上有三个先天不足:
首先是没有航空工业作为空军的技术基础,光靠买飞机买导弹,花钱再多恐怕也难以形成持续的作战能力。
尽管台军现已完成第二代武器装备的换装,第三代武器也已开始配备部队,拥有从美、法等国购置的F 16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看上去似乎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但实际上是“绣花枕头”。
台军主战武器从整体上属于发达国家八十年代的产品,大多为“二手货”,比不上发达国家的武器。但台湾的这帮唯利是图的洋朋友是从来不太考虑武器的质量问题的。这些武器存在严重的隐患,如系统不配套,同时质量存在缺陷,如从美国购买的150架F 16战斗机就存在主发电机失效、刹车及间隙等390项缺点,迄今为止已有5架在训练或演习中坠毁。
目前,台湾的重要军工企业除台湾“中山科学院”所属实体外,仅限于台军联勤总部所属的几个军工厂,主要生产一般武器弹药,分布比较集中,其它的军工企业规模都很小,生产能力极为有限。
台“国防”科技研究整体水平也比较落后,结构不完整,技术不配套,更缺乏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的高精尖技术。近年来,台虽加大了科研与生产投入力度,但由于受自身能力所限,收效不大。从外国购进的装备一旦发生故障,本地无法维修,这在战时是致命的。因此,在战场上“台独者”寄以幻想的幻影2000等装备就可能成为靠不住的“21世纪幻影”了。
记者:台空中战场预警能力如何?台湾已部署“爱国者”导弹,其导弹防御系统能否构成防御“强网”?
田心:台空防的第二个不足就是战场条件所限,防御纵深太小。
区区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台岛,任何一点距大陆都不足600公里远,几乎全部处于大陆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而且大陆目前在战斗机数量上对台湾占有绝对的优势,人民解放军拥有对付防空雷达、指挥管制网络的电子战能力,以及大规模的常规近程弹道导弹和远程攻击巡航导弹对台湾机场和防空导弹的攻击。从台湾的空中防卫和地面防护状况看,我想“台独者”心里明白一旦发生战争,空中优势的天平会向何方倾向。
三,台湾的空中战场预警、防护差,“强网”可能成“漏网”。
“强网”就是台湾空军把其指挥中心、空军防空指挥中心、飞行联队指挥中心、民航管制中心、陆军导弹指挥中心、海军作战中心、敌我识别系统以及E 2T统统连接起来的指挥、控制、通讯、计算器和情报系统。其中E 2T预警机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台军的空中预警防护能力主要是通过以E 2T为核心的空中预警来实现。因而E 2T的预警能力的发挥是整个“强网”系统功能的支撑。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预警机系统大出风头,但当预警机生硬地移置到台湾后则是“桔生淮北”只有 之苦而无桔之甜了。
其一、在海湾战争中,预警机是安全地部署在战场的后方完全处于伊军的打击能力之外。而在台湾,攻守之势全变,狭小的台岛空间使得自身又无任何防护能力的预警机在战争中将是无处藏身,其不堪一击的脆弱性毕现。所以在战争中,E 2T不是台军之优而是台军的一块“鸡肋”。其二、作为一种信息化武器系统,E 2T的优越性作用在于能在战场的全维空间进行信息传递,而台军的“万国牌”武器装备是各成一体,各自为战。
面对遏制“台独”的空中导弹威胁,台军力求构建一个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台军将整体防空部署分为战术型和战略型两大部分,战术型是指7600米以下的中低空防御,主要对付来袭战机;战略型指7,600米以上的中高空防御,主要对付来袭弹道导弹。在这个空层又分高空和低空两部分,高空层系指在大气层外拦截并直接命中摧毁来袭导弹,目前台军并不具备相关技术,就连美军也还在测验阶段;低空层防御主要有陆基“爱国者”PAC 2型导弹(200枚),分别部署在台北周边的松山、万里、五指山、南港、新店和林口等6个主要阵地和机动阵地。PAC 2的有效射程144公里,射高24公里,其雷达可同时跟踪和识别100个目标并制导9枚导弹进行防御。1998年底,台军在南部的九鹏基地对PAC 2进行了实弹发射试验,结果“试射了若干导弹,只1个目标被摧毁”。并且3套“爱国者”导弹,想防卫台湾50个重点政治、军事目标,显然力不从心。
在大陆的空中优势面前,“强网”并不强,而是张破洞而出的“漏网”。
美国防部于1999年2月10日向国会提出的《台湾海峡安全情势》报告的最终结论是“解放军有能力以空战与导弹战攻击台湾”。可见,美国人对台当局“以武抗统”的底气到底有多足是非常明了的。
(2002-07-04)
凤凰网28日报道,陈水扁在6月10日曾经再次叫嚣武力抗衡祖国大陆,鼓吹台湾当局保持相当额度的“国防”预算,继续采购新型武器装备,声称“有实力才有安全”。那么,台湾是否真有这个“实力”?今日香港大公报刊出特稿,引述香港《紫荆》杂志访谈文章指出,台湾空军有三个先天不足,解放军打击“台独”有绝对优势。
现将此文摘录如下(有删编)――
《紫荆》杂志社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台湾又要向美国购买武装直升机,台湾不断扩充武力,你对此有何评价,请问大陆方面对台空军的胜算把握有多大呢?
特约评论员田心:这个报道,我已经注意到了。实际上,美国从1992年8月2日决定对台出售150架F 16战斗机开始,这些年来已把数十亿美元的三军装备、特别是空中装备陆续运到了台湾。
我这里有一份美国对台军售的大体项目清单。总体上有44宗。看到这些项目,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会感到震惊,但是有一个前提,这就是买来药品买不来健康,买来飞机、大炮买不来战斗力。就台湾空军而言,它事实上有三个先天不足:
首先是没有航空工业作为空军的技术基础,光靠买飞机买导弹,花钱再多恐怕也难以形成持续的作战能力。
尽管台军现已完成第二代武器装备的换装,第三代武器也已开始配备部队,拥有从美、法等国购置的F 16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看上去似乎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但实际上是“绣花枕头”。
台军主战武器从整体上属于发达国家八十年代的产品,大多为“二手货”,比不上发达国家的武器。但台湾的这帮唯利是图的洋朋友是从来不太考虑武器的质量问题的。这些武器存在严重的隐患,如系统不配套,同时质量存在缺陷,如从美国购买的150架F 16战斗机就存在主发电机失效、刹车及间隙等390项缺点,迄今为止已有5架在训练或演习中坠毁。
目前,台湾的重要军工企业除台湾“中山科学院”所属实体外,仅限于台军联勤总部所属的几个军工厂,主要生产一般武器弹药,分布比较集中,其它的军工企业规模都很小,生产能力极为有限。
台“国防”科技研究整体水平也比较落后,结构不完整,技术不配套,更缺乏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的高精尖技术。近年来,台虽加大了科研与生产投入力度,但由于受自身能力所限,收效不大。从外国购进的装备一旦发生故障,本地无法维修,这在战时是致命的。因此,在战场上“台独者”寄以幻想的幻影2000等装备就可能成为靠不住的“21世纪幻影”了。
记者:台空中战场预警能力如何?台湾已部署“爱国者”导弹,其导弹防御系统能否构成防御“强网”?
田心:台空防的第二个不足就是战场条件所限,防御纵深太小。
区区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台岛,任何一点距大陆都不足600公里远,几乎全部处于大陆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而且大陆目前在战斗机数量上对台湾占有绝对的优势,人民解放军拥有对付防空雷达、指挥管制网络的电子战能力,以及大规模的常规近程弹道导弹和远程攻击巡航导弹对台湾机场和防空导弹的攻击。从台湾的空中防卫和地面防护状况看,我想“台独者”心里明白一旦发生战争,空中优势的天平会向何方倾向。
三,台湾的空中战场预警、防护差,“强网”可能成“漏网”。
“强网”就是台湾空军把其指挥中心、空军防空指挥中心、飞行联队指挥中心、民航管制中心、陆军导弹指挥中心、海军作战中心、敌我识别系统以及E 2T统统连接起来的指挥、控制、通讯、计算器和情报系统。其中E 2T预警机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台军的空中预警防护能力主要是通过以E 2T为核心的空中预警来实现。因而E 2T的预警能力的发挥是整个“强网”系统功能的支撑。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预警机系统大出风头,但当预警机生硬地移置到台湾后则是“桔生淮北”只有 之苦而无桔之甜了。
其一、在海湾战争中,预警机是安全地部署在战场的后方完全处于伊军的打击能力之外。而在台湾,攻守之势全变,狭小的台岛空间使得自身又无任何防护能力的预警机在战争中将是无处藏身,其不堪一击的脆弱性毕现。所以在战争中,E 2T不是台军之优而是台军的一块“鸡肋”。其二、作为一种信息化武器系统,E 2T的优越性作用在于能在战场的全维空间进行信息传递,而台军的“万国牌”武器装备是各成一体,各自为战。
面对遏制“台独”的空中导弹威胁,台军力求构建一个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台军将整体防空部署分为战术型和战略型两大部分,战术型是指7600米以下的中低空防御,主要对付来袭战机;战略型指7,600米以上的中高空防御,主要对付来袭弹道导弹。在这个空层又分高空和低空两部分,高空层系指在大气层外拦截并直接命中摧毁来袭导弹,目前台军并不具备相关技术,就连美军也还在测验阶段;低空层防御主要有陆基“爱国者”PAC 2型导弹(200枚),分别部署在台北周边的松山、万里、五指山、南港、新店和林口等6个主要阵地和机动阵地。PAC 2的有效射程144公里,射高24公里,其雷达可同时跟踪和识别100个目标并制导9枚导弹进行防御。1998年底,台军在南部的九鹏基地对PAC 2进行了实弹发射试验,结果“试射了若干导弹,只1个目标被摧毁”。并且3套“爱国者”导弹,想防卫台湾50个重点政治、军事目标,显然力不从心。
在大陆的空中优势面前,“强网”并不强,而是张破洞而出的“漏网”。
美国防部于1999年2月10日向国会提出的《台湾海峡安全情势》报告的最终结论是“解放军有能力以空战与导弹战攻击台湾”。可见,美国人对台当局“以武抗统”的底气到底有多足是非常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