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知道吓一跳──原来当年广州话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成了中国的法定官方语言。帝制崩塌,天下共和,首届国会曾提议奉粤语为中国“国语”,当时的国会议员广东人刚好过半,通过这一法案不成问题。然孙文先生顾全大局,(在当时背景下,南方已初定,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仍然不在民国有效势力范围内 )力劝同乡,便去逐个说服,劝那些粤籍同乡改变初衷,放弃具有九个音阶、抑扬顿挫的广州话,奉北京话为国语。国语终被定为京话,?遮以一票之差?斤京?而未能?身成_??Z. 凭着孙中山的威望,总算力挽狂澜,粤语遂与“一统天下”的至尊地位失之交臂。否则,全体中国人都须讲粤语,到如今讲了快一百年了,自然也就成了南北同胞的“母 语”。
真是如此的话,江青就无从改革京剧,也没法积累其政治资本,说不定文革就搞不起来了。盖因粤剧早在二、三十年代就乐于演“现代戏”,当年粤剧界有位名重一时的大角色叫薛觉先,他的思想意识与其名字一样,十分前卫,当年巴金就慕名去看他的戏并写过文章,巴金还记载薛觉先曾捐款给一份鼓吹社会革命的《春雷》杂志,这在梨园这一行中,极为罕见。薛觉先主演的“先锋戏剧”,居然在道白时改用国语(据巴金写道,薛的国语发言极糟,想来与今日流行的港腔普通话近似),回到唱腔中才用粤语。如此过激的“文艺革命”,只怕江青都要踌躇不前。在薛觉先那个年代,粤剧已经上演甚改编过的莎士比亚的剧了。试想之下,连“哈姆雷特”都能开口讲广东话,其他省份的中国人改操粤韵又有何难?
两语历史
广东另有两种语言,客家话和潮洲话。潮洲话和闽南话。学者普遍认为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在中原变乱时期(如:五胡乱华时)被北方游牧民族驱赶到南方的汉族人说的语音。明代国语大概是和现在西安一带说的官话相似。有语言分类学家研究结果,广州话和西安话相差大概两千二百年左右,客家话大概是一千八百年,这刚好是秦征服岭南(秦始皇三十万大军收归南越后长驻),和五胡乱华驱赶汉人的时期。广府官话是秦音演变过来,这类语言分类的技术还是比较可靠.
尽管广东三种语言互相听不懂(但实质上本省民众互相交流基本用广州话),但有会两种语言的朋友高诉我,它们之间非常相似。都高度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相对来讲,现在的北方话差别大得多。
北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
闽话要分北和南。
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片: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因此,北方方言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
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事实上普通话是"人造语言",建国后在北京话基础上修改而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是说普通话的,但现在许多人都误解),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民国)。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片: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片: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片: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
吴越地区一直是北方汉族导入区,在东晋、南宋有两次大规模的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苏东坡、白居易等历代文化人都长期生活在这里,或晚年定居于此。东晋、南朝、南宋时期曾经是南方汉族政权的官话(南京历史上也是吴方言区)。近千年来,吴越地区文化发达,昆曲、弹词皆是以吴方言为载体的。所以,其语音面貌较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特色,为中国文学的贡献也大。但是,解放后吴方言受政策限制、文化歧视相对闽、粤方言大,使用人口比例下降较快。其语言特点是,保留有全浊音、保留入声,不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可以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三,粤语或称广州话,汉语方言,其口音自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中原人士为避战乱南迁而成,历秦汉,南北朝,隋唐及五代十国至元数代.有人称之为汉语活化石之一.原来分布在广东省广州地区,解放后政府相对重视,加之香港不在中央政府治下而又确立广州话为官方语言,所以保存较好,使用人口数稳重有升(使用范围可及两广海南,湘赣南部,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圈),使用人数粗略算应该过亿。广州话内部原来也有差异(分4片),但以广州城广府片为准,省内也在推广。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是一般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的“p,t,k”三种促音、鼻音的“m,n,ng”三种韵尾。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四,闽方言使用人口和粤语相当,分为南北两片,也有将其分为两大方言区的,闽北话主要是福州一带,闽南话分布较广,包括厦门、潮州、台湾、海南,东南亚侨民也多使用。和普通话差异最大,内部差异也最大。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部分次浊音变为“[g][dz]”三个浊音声母;入声有“p,t,k,?”四种促音,鼻音有“m,n,ng和鼻化音”四种韵尾。声母“f,h”不分。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五,湘方言分布湖南,原来老湘语也有全浊音,推普后基本清化。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无翘舌音,声母“n,l”不分,甚至“f,h”不分。
六,赣方言分布江西,全浊音清化,但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声母“n,l”有时不分。
七,客家话是早期北方移民后裔的语言,带有较多唐代以前北方话特征。原来全浊音清化,但是全部转为全清音,并且属于阳类声调与全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没有“f”声母;也没有翘舌音。
八,晋语:山西一带的一种方言,不等于山西方言,其与周围北方话的不同在于,保留了入声。推普后入声也在趋于消失。
九,平话:分布在广西,是新被确定的方言区之一。
真是如此的话,江青就无从改革京剧,也没法积累其政治资本,说不定文革就搞不起来了。盖因粤剧早在二、三十年代就乐于演“现代戏”,当年粤剧界有位名重一时的大角色叫薛觉先,他的思想意识与其名字一样,十分前卫,当年巴金就慕名去看他的戏并写过文章,巴金还记载薛觉先曾捐款给一份鼓吹社会革命的《春雷》杂志,这在梨园这一行中,极为罕见。薛觉先主演的“先锋戏剧”,居然在道白时改用国语(据巴金写道,薛的国语发言极糟,想来与今日流行的港腔普通话近似),回到唱腔中才用粤语。如此过激的“文艺革命”,只怕江青都要踌躇不前。在薛觉先那个年代,粤剧已经上演甚改编过的莎士比亚的剧了。试想之下,连“哈姆雷特”都能开口讲广东话,其他省份的中国人改操粤韵又有何难?
两语历史
广东另有两种语言,客家话和潮洲话。潮洲话和闽南话。学者普遍认为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在中原变乱时期(如:五胡乱华时)被北方游牧民族驱赶到南方的汉族人说的语音。明代国语大概是和现在西安一带说的官话相似。有语言分类学家研究结果,广州话和西安话相差大概两千二百年左右,客家话大概是一千八百年,这刚好是秦征服岭南(秦始皇三十万大军收归南越后长驻),和五胡乱华驱赶汉人的时期。广府官话是秦音演变过来,这类语言分类的技术还是比较可靠.
尽管广东三种语言互相听不懂(但实质上本省民众互相交流基本用广州话),但有会两种语言的朋友高诉我,它们之间非常相似。都高度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相对来讲,现在的北方话差别大得多。
北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
闽话要分北和南。
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片: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因此,北方方言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
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事实上普通话是"人造语言",建国后在北京话基础上修改而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是说普通话的,但现在许多人都误解),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民国)。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片: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片: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片: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
吴越地区一直是北方汉族导入区,在东晋、南宋有两次大规模的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苏东坡、白居易等历代文化人都长期生活在这里,或晚年定居于此。东晋、南朝、南宋时期曾经是南方汉族政权的官话(南京历史上也是吴方言区)。近千年来,吴越地区文化发达,昆曲、弹词皆是以吴方言为载体的。所以,其语音面貌较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特色,为中国文学的贡献也大。但是,解放后吴方言受政策限制、文化歧视相对闽、粤方言大,使用人口比例下降较快。其语言特点是,保留有全浊音、保留入声,不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可以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三,粤语或称广州话,汉语方言,其口音自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中原人士为避战乱南迁而成,历秦汉,南北朝,隋唐及五代十国至元数代.有人称之为汉语活化石之一.原来分布在广东省广州地区,解放后政府相对重视,加之香港不在中央政府治下而又确立广州话为官方语言,所以保存较好,使用人口数稳重有升(使用范围可及两广海南,湘赣南部,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圈),使用人数粗略算应该过亿。广州话内部原来也有差异(分4片),但以广州城广府片为准,省内也在推广。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是一般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的“p,t,k”三种促音、鼻音的“m,n,ng”三种韵尾。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四,闽方言使用人口和粤语相当,分为南北两片,也有将其分为两大方言区的,闽北话主要是福州一带,闽南话分布较广,包括厦门、潮州、台湾、海南,东南亚侨民也多使用。和普通话差异最大,内部差异也最大。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部分次浊音变为“[g][dz]”三个浊音声母;入声有“p,t,k,?”四种促音,鼻音有“m,n,ng和鼻化音”四种韵尾。声母“f,h”不分。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五,湘方言分布湖南,原来老湘语也有全浊音,推普后基本清化。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无翘舌音,声母“n,l”不分,甚至“f,h”不分。
六,赣方言分布江西,全浊音清化,但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声母“n,l”有时不分。
七,客家话是早期北方移民后裔的语言,带有较多唐代以前北方话特征。原来全浊音清化,但是全部转为全清音,并且属于阳类声调与全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没有“f”声母;也没有翘舌音。
八,晋语:山西一带的一种方言,不等于山西方言,其与周围北方话的不同在于,保留了入声。推普后入声也在趋于消失。
九,平话:分布在广西,是新被确定的方言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