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早在19世纪初期,国内就有不少时髦而且有钱的人到国外游学。当然,时代不同,游学这个概念到了今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游学”:不是旅游也不是留学
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它介于游与学之间,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目前,游学的主要形式还是以中外双方学校之间的互访为主,成员都是本校学生,由老师带队,但每次出访都要经过教育厅的严格审批。虽然这种形式的游学价格不菲,但对于我省一部分家庭来说,在经济上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根据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目前不只是沿海及东部地区需求旺盛,一些包括新疆、甘肃、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其面向中学生的寒暑假出国“游学”团组也在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十天,收费在两万以上
游学国度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为主,参加的学生年龄一般介于12岁到19岁之间,根据不同游学项目,年龄要求亦有所变化。因游学有别于留学,所以对语言没有硬性要求。
在国外,中国学生一般会被安排住在当地居民家中,学校也可以要求统一单独居住,但费用可能稍高一些。学生们都会在当地的国际语言学校接受一段期限不等的外语课程或者一些当地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是“游学”中“学”字的最直接体现。尽管一些语言教学专家对这种短期课程的作用表示怀疑,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语言学校对这类语言课程搞得很熟,有各种各样的花样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课堂上总是笑语欢声的,学生们也学得很有兴趣。
游学的内容以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相结合,时间一般为两周三周左右,收费在2万到4万元人民币不等,价格也因游学的国家不同和项目不同而异。
“游学”不应该只是学外语
初一学生邱奕阳今年寒假参加了澳洲游学团,他妈妈告诉记者,她最初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出去学些口语,但奕阳回来之后,却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过马路,他会让车过完了再走,他说,在国外都是车让人的。对小动物,他会更加细心,他说,在澳洲,考拉在公园里随处可见,人跟它们很亲近的。
事实上,早期出国“游学”最打动家长心的还是学习英语。也正因为此,一些英语国家最受欢迎,相反,其他语种的国家就少有人问津。一位随团老师说,“从练习口语的角度看,肯定是有好处,因为孩子们必须要开口,要和人打交道,要讨价还价;到大英博物馆后要看懂介绍,自由活动时要找到组织……”
“如果是想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那呆在国内恐怕最有效”。王芳老师曾跟随一个澳洲游学团出国,她觉得出国“游学”绝对不应将眼光限定在英语学习上;相反,英语学习完全可以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让孩子多参观一下国外的文化名胜、博物馆和科技馆,住在外国人家里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自立精神,应该是最重要的价值。”
“游学”,感受多过学习
吴湄出国游学过两次,分别到过法国和奥地利。她说,她感到视野开阔了很多,会比较自信,从开始办签证到到达异地他乡,完全用英语与老外交流,经历了整个过程,人也成熟多了,大气多了。
张帆在游学回来后,感到收获很大。一是语言,有了国内没有的语境,不懂就问,学到了很多东西。二是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会了在不同的文化下怎样与人交流,比如觉得热了应该怎样向住家开口等。他说,回国前,他们还烧了一桌子中国菜给住家,结果全部吃光,非常开心。
他俩说,游学绝不是享受,而是一种感受,是人生的体验。
【专家观点】
“游学”应该是克服困难的过程
“游学”应该理解成学习和克服困难的过程。现在许多的“游学”项目设计得太完善,除了配有适量的随行老师,连课程外的参观、用餐或娱乐活动也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学生哪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就好像把学校的夏令营移师到了国外校园,只是地点不同罢了。
真正意义上的游学应该是希望能碰到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不仅如此,在游学中学习团体生活纪律也是重要项目,通过团体约束,孩子要学会包容别人与你不同,如何多角度理解,进而包容异文化,就是一种学习。游学还应该是镜子,比如欣赏优美的风景时可留意别人是怎样做环境保护的?为什么华人居多的新加坡能有整齐干净的街头?还要学习如何尊重自己与别人。
“游学”:不是旅游也不是留学
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它介于游与学之间,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目前,游学的主要形式还是以中外双方学校之间的互访为主,成员都是本校学生,由老师带队,但每次出访都要经过教育厅的严格审批。虽然这种形式的游学价格不菲,但对于我省一部分家庭来说,在经济上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根据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目前不只是沿海及东部地区需求旺盛,一些包括新疆、甘肃、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其面向中学生的寒暑假出国“游学”团组也在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十天,收费在两万以上
游学国度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为主,参加的学生年龄一般介于12岁到19岁之间,根据不同游学项目,年龄要求亦有所变化。因游学有别于留学,所以对语言没有硬性要求。
在国外,中国学生一般会被安排住在当地居民家中,学校也可以要求统一单独居住,但费用可能稍高一些。学生们都会在当地的国际语言学校接受一段期限不等的外语课程或者一些当地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是“游学”中“学”字的最直接体现。尽管一些语言教学专家对这种短期课程的作用表示怀疑,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语言学校对这类语言课程搞得很熟,有各种各样的花样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课堂上总是笑语欢声的,学生们也学得很有兴趣。
游学的内容以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相结合,时间一般为两周三周左右,收费在2万到4万元人民币不等,价格也因游学的国家不同和项目不同而异。
“游学”不应该只是学外语
初一学生邱奕阳今年寒假参加了澳洲游学团,他妈妈告诉记者,她最初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出去学些口语,但奕阳回来之后,却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过马路,他会让车过完了再走,他说,在国外都是车让人的。对小动物,他会更加细心,他说,在澳洲,考拉在公园里随处可见,人跟它们很亲近的。
事实上,早期出国“游学”最打动家长心的还是学习英语。也正因为此,一些英语国家最受欢迎,相反,其他语种的国家就少有人问津。一位随团老师说,“从练习口语的角度看,肯定是有好处,因为孩子们必须要开口,要和人打交道,要讨价还价;到大英博物馆后要看懂介绍,自由活动时要找到组织……”
“如果是想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那呆在国内恐怕最有效”。王芳老师曾跟随一个澳洲游学团出国,她觉得出国“游学”绝对不应将眼光限定在英语学习上;相反,英语学习完全可以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让孩子多参观一下国外的文化名胜、博物馆和科技馆,住在外国人家里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自立精神,应该是最重要的价值。”
“游学”,感受多过学习
吴湄出国游学过两次,分别到过法国和奥地利。她说,她感到视野开阔了很多,会比较自信,从开始办签证到到达异地他乡,完全用英语与老外交流,经历了整个过程,人也成熟多了,大气多了。
张帆在游学回来后,感到收获很大。一是语言,有了国内没有的语境,不懂就问,学到了很多东西。二是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会了在不同的文化下怎样与人交流,比如觉得热了应该怎样向住家开口等。他说,回国前,他们还烧了一桌子中国菜给住家,结果全部吃光,非常开心。
他俩说,游学绝不是享受,而是一种感受,是人生的体验。
【专家观点】
“游学”应该是克服困难的过程
“游学”应该理解成学习和克服困难的过程。现在许多的“游学”项目设计得太完善,除了配有适量的随行老师,连课程外的参观、用餐或娱乐活动也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学生哪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就好像把学校的夏令营移师到了国外校园,只是地点不同罢了。
真正意义上的游学应该是希望能碰到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不仅如此,在游学中学习团体生活纪律也是重要项目,通过团体约束,孩子要学会包容别人与你不同,如何多角度理解,进而包容异文化,就是一种学习。游学还应该是镜子,比如欣赏优美的风景时可留意别人是怎样做环境保护的?为什么华人居多的新加坡能有整齐干净的街头?还要学习如何尊重自己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