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如何锻造自己为成功“海归”
如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自己培养成真正适应国内市场需要的人才,这其中的学问可大了,从想出国留学到怎么留学才能更适应市场的需要,海归人士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都会告诉我们的。
首先,出国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盲目。出国本身不是目的,如果在80年代出国留学存在盲目的可能性还情有可原,因为那时国内的经济环境所能给人才提供的机会还很有限,远没有国外能提供的机会多;而到了现在,国内可以提供很多很好的机会,出国就意味着放弃这些机会,代价是很大的,一定要认真设计自己的留学之路,不要把时间荒废了。
其次,要事先熟悉西方的文化,这绝不仅仅指语言方面。事实证明,熟悉并能迅速融入西方文化环境中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
第三、心理素质的准备也很关键。在这点上,现在的年轻人由于条件比较优越,心理素质往往比较差,很多人对投入一种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几年时间抱着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所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第四、对即将准备出国的学生和家长,我想建议他们在出国前调查一下:国内未来5年的市场是什么样?哪些专业热,哪些专业会降温?用人单位未来5年更看中应聘者的哪些能力?如果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将来回来就业时也许会有的放矢。
第五、在国外,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和积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留学生性格往往比较内向,“豁”不出去;应该努力将心态开放,尽可能扩大接触面,力争成为通才。有个同学求学的心理学系本来是不收非心理学或教育学本科学历的学生的,她为了争取到学习的机会,自己跑去找到一位该系非常有名的教授进行交流,最后教授认为她可以,亲自为她写了推荐信。
第六、在国外的工作经历一样要选好起点。要时刻想到自己所走的每一步在多大程度上能对自己将来回国发展产生价值,选择有在亚洲乃至中国拓展业务计划的公司,是为将来回国打好铺垫的上策。
第七、保持从前在国内的人际网络。不要因为出国就疏远了从前的朋友,否则将来回国一切要从头来过,会有孤立的感觉,关系网重新建立也会耗费很大的精力,并且效果还不如关系一直保持下来的好。
第八、不要惧怕改变。不要死抱着从前的专业不放,在国外,你能得到的机会及可能性都是多方面的,改变也许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取得物理学硕士后,在美国生活三年的经历让刘浩改变了自己从前“学者型”的规划,转攻法律;第一年是比较艰难,但之后的学业便非常顺利了。有的时候改变并不如人想象得那般可怕,只要你跨出了这一步,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第九、选择适当的时机回国。力争进入在亚洲或中国有业务发展计划的公司,被派回到国内来。刘浩认为,单枪匹马回国的海归人员取得成功的难度往往比较大,被国外公司派回来的海归人员,起点可以高一些。他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公司,大部分投资项目在中国;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作为投资方的代表在国内工作。后来,他的角色由投资方转变为管理者,正式成为智联招聘网的CEO,最终回到了国内。
无论在大公司或小公司,尽可能快地作出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许多企业看重的并不是你是不是海归人员,而是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从这方面说,你是不是具备留学背景都不再重要。
留学生归国后的职业规划
前两年海归热的时候,他们大可不必考虑包装自己的问题,可是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不可避免,他们要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特长,以谋得一个好的差事。但是,很多海归人员由于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时间较长,当他们回国后,对就职的技巧往往缺乏一些基本的认识,对他们就业不利。
对此,上海某猎头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任何一家猎头公司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人才进行包装。当然这种包装是绝对以事实为依据的,我们不会夸张或虚报其经历。
包装的内容主要有培训和指导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猎头公司实际上扮演了一个职业经纪人的角色,对海归人员的就业提出指导和建议。
首先我们会帮助他们正确定位,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他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其次是结合他的实际经历和综合素质,分析他的强势和薄弱的地方,在就业过程中,如何在简历、面试等环节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并弥补其薄弱环节。我们会提出建议,让他去参加哪些长期和短期的培训课程;再者,在每一次面试时,我们事前都会对公司进行具体分析,为应聘人员度身定做面试的方案,以助其成功就业。
海归人员在面试时,首先应当明确公司所在国家文化背景,并对公司的面试风格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备而来。
亚洲的公司,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国内的企业,由于同属亚洲,很多方面都较相融,因此他们在面试时会比较严谨,有时候甚至会表现的很苛刻。他们会很注重细节,整个面试的气氛会较压抑。欧洲的公司,如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企业,由于他们强调工作就是生活,把工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来看待,因此这些公司的面试会进行的很随意,谈话的内容也会是一些休闲类的,他们考察的主要是你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等。美国和德国的公司较相似,美国公司的整个过程是非常正规的,他们自己往往有一套专业性的题目,而且面试也会分成人事主管、人事经理、大老板以及几个专家一起面试等多个层次。到这样的公司面试,应当有充分的准备。德国公司就更为严格了,这与德国人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关,他们一旦设定了一个规则,就会严格的执行下去。
海归就业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大部分海归派不知道如何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建议他们去找一家咨询公司,让其协助进行。要全面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劣后,就可以明确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准备,今后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鉴于目前海归人员就业的现状,他们其实可以适当的降低门槛,从低往高做起。由于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经验,只要他们保持一个平常心态,相信他们会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因为他们从国外回来,其实面临的是与大学毕业时一样的境遇。对于海归人员来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他们出国前都是带有很高期望值的,现在回国了,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第一份工作找不好,会对他们的信心有较大的打击。适当的降低门槛,找到一份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现如今,中国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发展迅速,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他们对海外优秀人才的需求量还会大幅增长。民营企业今后会为海归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留学生们能够扎扎实实、充分掌握国外大公司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且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灵活自如地实现“拿来主义”,到那个时候,海归也就真正实现了“海归”! 来源:《21世纪》留学 文/冻千秋
如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自己培养成真正适应国内市场需要的人才,这其中的学问可大了,从想出国留学到怎么留学才能更适应市场的需要,海归人士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都会告诉我们的。
首先,出国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盲目。出国本身不是目的,如果在80年代出国留学存在盲目的可能性还情有可原,因为那时国内的经济环境所能给人才提供的机会还很有限,远没有国外能提供的机会多;而到了现在,国内可以提供很多很好的机会,出国就意味着放弃这些机会,代价是很大的,一定要认真设计自己的留学之路,不要把时间荒废了。
其次,要事先熟悉西方的文化,这绝不仅仅指语言方面。事实证明,熟悉并能迅速融入西方文化环境中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
第三、心理素质的准备也很关键。在这点上,现在的年轻人由于条件比较优越,心理素质往往比较差,很多人对投入一种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几年时间抱着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所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第四、对即将准备出国的学生和家长,我想建议他们在出国前调查一下:国内未来5年的市场是什么样?哪些专业热,哪些专业会降温?用人单位未来5年更看中应聘者的哪些能力?如果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将来回来就业时也许会有的放矢。
第五、在国外,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和积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留学生性格往往比较内向,“豁”不出去;应该努力将心态开放,尽可能扩大接触面,力争成为通才。有个同学求学的心理学系本来是不收非心理学或教育学本科学历的学生的,她为了争取到学习的机会,自己跑去找到一位该系非常有名的教授进行交流,最后教授认为她可以,亲自为她写了推荐信。
第六、在国外的工作经历一样要选好起点。要时刻想到自己所走的每一步在多大程度上能对自己将来回国发展产生价值,选择有在亚洲乃至中国拓展业务计划的公司,是为将来回国打好铺垫的上策。
第七、保持从前在国内的人际网络。不要因为出国就疏远了从前的朋友,否则将来回国一切要从头来过,会有孤立的感觉,关系网重新建立也会耗费很大的精力,并且效果还不如关系一直保持下来的好。
第八、不要惧怕改变。不要死抱着从前的专业不放,在国外,你能得到的机会及可能性都是多方面的,改变也许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取得物理学硕士后,在美国生活三年的经历让刘浩改变了自己从前“学者型”的规划,转攻法律;第一年是比较艰难,但之后的学业便非常顺利了。有的时候改变并不如人想象得那般可怕,只要你跨出了这一步,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第九、选择适当的时机回国。力争进入在亚洲或中国有业务发展计划的公司,被派回到国内来。刘浩认为,单枪匹马回国的海归人员取得成功的难度往往比较大,被国外公司派回来的海归人员,起点可以高一些。他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公司,大部分投资项目在中国;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作为投资方的代表在国内工作。后来,他的角色由投资方转变为管理者,正式成为智联招聘网的CEO,最终回到了国内。
无论在大公司或小公司,尽可能快地作出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许多企业看重的并不是你是不是海归人员,而是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从这方面说,你是不是具备留学背景都不再重要。
留学生归国后的职业规划
前两年海归热的时候,他们大可不必考虑包装自己的问题,可是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不可避免,他们要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特长,以谋得一个好的差事。但是,很多海归人员由于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时间较长,当他们回国后,对就职的技巧往往缺乏一些基本的认识,对他们就业不利。
对此,上海某猎头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任何一家猎头公司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人才进行包装。当然这种包装是绝对以事实为依据的,我们不会夸张或虚报其经历。
包装的内容主要有培训和指导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猎头公司实际上扮演了一个职业经纪人的角色,对海归人员的就业提出指导和建议。
首先我们会帮助他们正确定位,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他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其次是结合他的实际经历和综合素质,分析他的强势和薄弱的地方,在就业过程中,如何在简历、面试等环节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并弥补其薄弱环节。我们会提出建议,让他去参加哪些长期和短期的培训课程;再者,在每一次面试时,我们事前都会对公司进行具体分析,为应聘人员度身定做面试的方案,以助其成功就业。
海归人员在面试时,首先应当明确公司所在国家文化背景,并对公司的面试风格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备而来。
亚洲的公司,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国内的企业,由于同属亚洲,很多方面都较相融,因此他们在面试时会比较严谨,有时候甚至会表现的很苛刻。他们会很注重细节,整个面试的气氛会较压抑。欧洲的公司,如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企业,由于他们强调工作就是生活,把工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来看待,因此这些公司的面试会进行的很随意,谈话的内容也会是一些休闲类的,他们考察的主要是你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等。美国和德国的公司较相似,美国公司的整个过程是非常正规的,他们自己往往有一套专业性的题目,而且面试也会分成人事主管、人事经理、大老板以及几个专家一起面试等多个层次。到这样的公司面试,应当有充分的准备。德国公司就更为严格了,这与德国人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关,他们一旦设定了一个规则,就会严格的执行下去。
海归就业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大部分海归派不知道如何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建议他们去找一家咨询公司,让其协助进行。要全面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劣后,就可以明确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准备,今后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鉴于目前海归人员就业的现状,他们其实可以适当的降低门槛,从低往高做起。由于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经验,只要他们保持一个平常心态,相信他们会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因为他们从国外回来,其实面临的是与大学毕业时一样的境遇。对于海归人员来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他们出国前都是带有很高期望值的,现在回国了,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第一份工作找不好,会对他们的信心有较大的打击。适当的降低门槛,找到一份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现如今,中国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发展迅速,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他们对海外优秀人才的需求量还会大幅增长。民营企业今后会为海归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留学生们能够扎扎实实、充分掌握国外大公司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且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灵活自如地实现“拿来主义”,到那个时候,海归也就真正实现了“海归”! 来源:《21世纪》留学 文/冻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