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事件有感-做“人上人”的教育理念是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垃圾[转贴]

scarlet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2-18
消息
17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26
好学生为何成屠夫心理学家解剖马加爵



【本报讯】马加爵曾对他为何杀人给出的解释是,在打牌过程中别人冤枉他作弊,所以他就想杀人。对于这个看似非常荒诞的原因,很多读者都想不通。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周宁副教授昨晚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很自然的。

压力无法宣泄易生仇恨

周宁分析说,马加爵来自贫困农村地区,之前他已经有很强烈的自卑感,而且从他写的绝命书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细节特别关注的人,很多年前的事情他都记得很清楚,在极度自卑和极度渴望得到外界关爱之间,他显得很矛盾,并存在着与人交流的心理障碍。

马加爵努力学习想用好成绩来转移他家庭的经济压力,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学习成绩好转移了他的自卑感。在考上重点大学后,他的自卑感被一时的自信所代替,但这只有短暂的一段时间,当他发现同学的学习成绩或者家庭经济比他好时,他的压力又卷土重来。这段时间,如经济、学习、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重新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并且导致了自我封闭。

马加爵在春节时没有回家,校园里安静的环境,引发了他心中的孤独感和边缘感。种种压力,使得他内心深处非常渴望与同学交往,渴望得到友情。他十分重视他的好朋友邵瑞杰对他的看法和话语,打牌时邵瑞杰怀疑他作弊的话语,使他受到极大的打击,他心里开始认为邵瑞杰不把他当作朋友。他感到被抛弃了。在内心的压力无法宣泄时,情感就很容易变成仇恨。

应提倡做“人中人”

周宁认为马加爵之所以会杀人,在于要做“人上人”这一教育理念对他的影响。他提倡,要培养孩子从小做“人中人”这一理念。

周宁分析说,我们应该实现教育理念的改变。在传统教育中,学生要成为“人上人”,这样才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而“人上人”这一理念其实是让孩子必须加入竞争,做一个不真实的自己。如果达不到“人上人”这个标准,孩子慢慢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导致自卑。

马加爵从一个好学生到杀人恶魔,其实质就是这一做“人上人”的理念对他的影响。现在,我们全社会应提倡做“人中人”这一理念,让孩子做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一个真实的自己,使他们永远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马加爵现象不是个案

周宁认为,现在大学生中所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普遍呈现出3个特点。首先是在大学4年中,大二时期出问题最多。大一时期,因为初入大学而带来的新鲜感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要求,使得心理问题不突出,而大三、大四则因为提前考虑就业、以及学习更加走向正规等因素,也让问题减弱。但在大二时,他们的烦恼最多,心理空虚、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情感问题都会带来困扰。

第二个特点是农村生源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心理压力更大;最后,是女生的心理状况较之男生更为糟糕。就马加爵案件给高校、社会各界带来的警示,周宁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把关注心理健康的观念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开来。

周宁说,当今社会对大学贫困生普遍只关注其物质方面的需求,如进行助学贷款、贫困生补助、勤工俭学等。但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力度非常不够。他说,马加爵现象从心理学上分析,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个案,目前很多大学生包括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堪忧!

现在,虽然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心理学课程或有心理学咨询中心,但落实力度却成问题。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往往很难找到一个发泄的途径。一些大学生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倾泄,而是不断的积压,这样就容易导致极端的爆发。因此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泄的途径,比如举办心理学讲座、进行心理学活动、开设心理热线等,不断对学生灌输一种好的理念,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周宁的建议是,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学意义上的高危人群进行教育。对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差等的学生,应专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帮助。例如,在学生开学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把行为比较特别的学生记录下来,及时反馈到各院系,让辅导员、老师多注意他们的日常生活及行为,和他们多交流,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类活动等

2004年03月18日 05:35
深圳商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