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各种维生素的小知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Kuta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Kuta

Moderator
注册
2002-04-27
消息
9,380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维生素食用指南

维生素B1有助于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酒精中摄取能量。它能避免毒素在器官中沉积,从而防止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破坏。来源:猪肉、牛肉、粮食、富含维生素的面包、豆类和干果。

维生素B2有助于从食物中摄取能量,以便使其他维生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来源:牛奶、酸奶、鸡肉、鸡蛋、鱼和一些含该维生素的粮食。

维生素B6有助于释放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帮助免疫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促进红血球的生成。来源:火腿、鸡蛋、鸡肉、鱼、面包、干果、香蕉和大豆等。

维生素B12有助于脱氧核糖核酸(DNA)以及核糖核酸(RNA)的生成,以及附着在神经纤维周围,对其起保护作用的髓磷脂的形成。此外,还可以保进细胞分裂,以及叶酸向全身细胞的传送。来源;各种肉类、鱼以及乳制品。还有一些富含维生素的粮食。

维生素C有助于骨胶原的生成。这是一种能够保持牙齿、牙床、骨骼、软骨、皮肤和神经传输系统健康的蛋白质。此外,维生素C还是有效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从蔬菜中吸收铁质。来源:柠檬类的水果,如柠檬、橘子和柚子等,以及草莓、辣椒、土豆和其他一些蔬菜。

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质和磷质,对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及成长必不可少。来源:鱼肝油、鸡蛋、人造黄油、金枪鱼、鲑鱼、沙丁鱼等。

维生素E也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抗氧化物质,而且也许是最好的一种。它被称为“使青春焕发的维生素”。来源:植物油、麦芽、干果和人造黄油等。

维生素K它是某些蛋白质形成的基础物质,有助于凝血。来源: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A Vitamun A
性状与稳定性: 维生素A为淡黄色油溶液;无败油臭,对光和空气不稳定,但在油溶洲中不易空气氧化变质,宜保存于15―30摄氏度之间,不应超过40摄氏度。

体内过程:维生素A口服易吸收,脂溶性制剂较水溶性制剂更易吸收,胆汁酸,胰脂酶,中性脂肪,维生素E及蛋白质均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血中的治疗浓度为4―6微克/毫升。

药物作用:维生素A在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它对视网膜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显然是必需的。也为骨生长,生殖和胚胎发育所需要。它还对各种细胞膜具有稳定的作用。从而对膜的通透性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的功能是通过不同的分子形式实现的。对于视觉起作用的是视黄醛。对生殖过程起作用的为视黄醇,而视黄酸或一种代谢产物则对其他功能具有重性。
成年男人和女人每日需要补充维生素A分别为5000和4000单位。患影响脂肪吸收的慢性病时,如胆道或胰腺疾病,口炎性腹泻,结肠炎和门脉性肝硬化时,部分胃切除后,或严重的慢性食物缺乏时,维生素A缺乏症比较普遍。

轻度的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和体征容易被忽略。缺乏症最早的症状有皮肤损害,如毛囊角化过度和感染。最容易识别的变化是夜盲症,但此症状仅在维生素A严重耗竭时才出现。维生素A缺乏时,身体各器官的表现如下:
眼部:以干燥,溃疡,角膜与结合膜干燥症为特征的角膜软化症,作为急性征候见于严重缺乏食物的年幼儿童,通常以眼干燥症和比托氏(bitot)斑为预兆,最后导致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支气管呼吸道:维生素A缺乏时,支气管呼吸道上皮粘液分泌变成为角质化,由此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同时,肺和其他组织的弹性也降低。
皮肤:出现表皮角化和干燥,可见累及毛囊和皮脂腺的丘疹,尤以四肢为明显。
泌尿生殖系统:维生素A缺乏症常并发尿路结石。生殖异常包括精子生成障碍,睾丸变性,流产和胎儿畸形。
胃肠道:肠黏膜显示杯状细胞大量减少,但不角化。肠上皮变形和胰管上皮化生很普遍。上述病变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症时偶而见到的腹泻有关。
汗腺:汗腺可出现萎缩和角化性鳞状细胞化生。
其他:维生素A缺乏的人常有味觉和嗅觉障碍,这无疑是角化作用所致。听力也可降低。

适应症状:用于维生素A缺乏症,如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皮肤粗糙,角化等。
还用于补充需要,如妊娠,哺乳,婴儿以及持续紧张状态,感染,长期发热,吸收不良综合症,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肝胆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维生素A缺乏。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摄入过量,可致严重中毒,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成人超过100万单位,小儿一次超过30万单位,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大量服用,如一日10万单位以上连服6个月可引起慢性中毒。以6个月至3岁的婴儿发生率最高,急性中毒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积水,假性脑瘤。假性脑瘤的症状有骚动,头晕,嗜睡,恶心,呕吐,腹泻,脱肤,健忘等。停药1―2周后可消失。慢性中毒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疲劳,全身不适,关节疼痛,头痛,易激动呕吐,腹泻,皮肤发痒,干燥和脱落,颅内压增高。
动物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眼腭和泌尿生殖系畸形。最大非致畸剂量似与动物种系有一定关系,如大鼠为40000RE/公斤,而小鼠则为750RE/公斤。据报道妊娠妇女过量服用维生素A,可导致胎儿畸形。故妊娠期间服用本品一日不可超逾6000单位剂量。
据报道,除用药过量引起中毒外,食用北极熊的肝之后,也可发生急性中毒。因为北极熊的肝脏内维生素A含量高达每克肝组织12克视黄醇。
慢性肾功能减退时慎用。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成人长期服用2.5万单位可引起维生素A过量。
妊娠期服用量一日不得超逾6000单位。

药物相互作用
(1)利酸药,可使小肠上段胆酸减少,影响维生素A吸收。
(2) 口服避孕药,可提高血浆维生素A浓度。
大量维生素A与香豆素或茆二酮衍生物同服,可导致凝血酶元降低。
维生素E与维生素A之间有明显的关系。维生素E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肝脏贮存和利用。此外,维生素E对维生素A过多症的各种反应有保护作用。
矿物油,新霉素,硫糖铝,考来烯胺能干扰维生素A吸收。

用法与用量
口服:预防用量:婴儿1500单位,1―6岁一日2500单位;男性成人一日5000单位;女性成人一日4000单位;孕妇一日5000单位。

治疗剂量:经医生诊断确认后,儿童维生素A缺乏一日按体重口服5000单位/公斤,成人维生素A缺乏一日服5000―10000单位。
一日超过10000单位者必须依据处方销售。

维生素A――延缓老化、减去皱纹。
维生素A能调节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防止皮肤黏膜干燥角质化,并有抗氧化、中和有害游离基的作用。
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皮肤干燥、过早出现皱纹。
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动物肝脏、菠菜、鱼肝油、乳酪、奶油、南瓜等。
维生素A这种维生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存在于动物体中的维生素A醇,另一种是存在于某些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它是促进细胞生长的基础。能够保持皮肤以及泌尿系统的健康。β――胡萝卜素则是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素。维生素A醇来源:肝脏、鱼油、蛋黄、黄油和奶酪。β――胡萝卜素来源:胡萝卜、南瓜、杏、西瓜和一些绿叶蔬菜。
 
维生素C Vitamin C
性状与稳定性: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在贮藏,加工和烹调时,容易被破坏。它还易被氧化和分解。
维生素C合成品是一种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其水溶液在空气中很快变质,尤其在碱性溶液中遇光或热更易变质,溶液通常由无色到浅黄色―黄色―棕色。片剂在放置过程中遇光,热也易变色而失去疗效,故本品应在遮光,密封处保存。

体内过程:维生素C口服后在胃肠道,主要是空肠部位吸收。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存在血浆和细胞中,尤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经肝脏代谢,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从胃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微克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透析清除。

药物作用: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通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此外维生素C还可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血管弹性,刺激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长。具有中和毒素,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的解毒功能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且有抗组织胺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适应症状
(1)用于防治坏血病,牙龈出血,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及紫瘢等的辅助治疗。
(2)维生素C可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的排出加速,故可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
(3)当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时,或患有胃肠疾病,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感染,创伤时,妇女妊娠期,哺乳期时,需补充适量维生素C。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本品长期大量服用(一日2―3克),停药后可出现坏血病。
(2)长期大量(一日2克以上)服用本品,可收起泌尿系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盐结石。
(3)大量应用本品在一日1克以上时,偶见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等症。
(4)应用本品期间,可致下列诊断性试验出现误差:(1)大便潜血假阳性;(2)尿糖,葡萄糖试验假阳性;(3)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半胱氨酸等浓度升高。(4)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5)尿液pH下降。
(5)建议以下情况慎用:半胱氨酸尿症,交草酸盐尿症,草酸盐治积症,尿酸盐性肾结石,痛风,糖尿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症,血色症,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镰形红细胞贫血等。
(6)注意事项:(1)大剂量长期服用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2)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进维生素C的排泄;(3)与纤维素磷酸钠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的草酸盐;(4)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可干扰双硫醒对乙醇的作用;(5)水杨酸类药物可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6)制剂色泽变黄后不可应用。

用法与用量:口服。(1)一般治疗用药:一日50―100毫克,维生素C缺乏,一次100―300毫克,一日3次,一日最多不超过1克。
(2)推荐膳食一日摄入量:4―6岁小孩45毫克,成人60毫克,孕妇80毫克,乳母100毫克。
 
维生素AD Vitamin AD
(性状与稳定性)黄色至橙红色的澄明油状液体;微有特异的鱼腥臭,但无败油臭,在空气中易氧化,遇光易变质。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维生素A在肝内代谢,维生素D代谢活化也主要在肝脏,其同类衍生物骨化二醇则活化于肾脏。代谢产物主要由粪便排泄。

(药物作用)维生素AD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物质,尤对胎儿发育,上皮组织定型性,视力,生殖功能,骨骼生长以及血钙调节等有重要作用。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过量服用可产生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肝胀,皮肤瘙痒,口唇干裂,软弱,发热,头痛,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大量应用可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在使用中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推荐剂量使用,不可超量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抗酸药可影响维生素A吸收,维生素E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不应与含大量镁,钙的药物合用,以免引起高镁,高钙血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胶丸剂,一次1丸,一日1―3次。滴剂,一次2滴,一日1―3次。
 
维生素B1 Vitamin B1
  (性状与稳定性) 维生素B1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微弱的特臭,味苦,有引湿性,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分解变质。酸碱度在3.5时可耐100摄氏度高温,酸碱大于5时易失效。遇光和热效价下降。故应置于遮光,凉处保存,不宜久贮。

  (体内过程)本品经口服给药,在胃肠道主要是十二指肠吸收。吸收不良综合症或饮酒过多可阻止本品的吸收。肌肉注射吸收迅速。吸收后可分布于机体各组织中,也可进入乳汁,体内不贮存。血浆半衰期约为0.35小时。肝内代谢,经肾排泄。

  维生素B1在肝,肾和白细胞内转变成硫胺焦磷酸脂,后者是体内丙酮酸分解所需的羧代酶的辅酶。但本品在体内不贮存,故短期缺乏即可造成患者丙酮酸在体内的蓄积,从而扰乱糖代谢。

  (药物作用)维生素B1是人体能量代谢,特别是糖代谢所必需的,故人体对硫胺的需要量通常与摄取的热量有关。当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最大。

  维生素B1还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当维生素B1缺乏时,按其程度,依次可出现下列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干性脚气病),心血管系统反应(湿性脚气病)Wernicke(韦尼克氏)脑病及Korsakoff综合症(多神经炎性精神病)。

  许多神经体症和症状是周围神经炎,伴有肢端感觉障碍,包括局部区域感觉过敏或感觉麻木。

  心血管症状包括劳动时呼吸困难,心悸,心动过速和其他心电图不正常的情况,以及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这种衰竭称为“湿性脚病”。它伴有广泛的水肿。

  Wernicke综合症是维生素B1缺乏和醇中毒的另一严重后果。此病的特殊体征是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服用维生素B1后,可迅速见效。Wernicke脑病常伴有Korsakoff精神病的体征,其特点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不能获得新知识,以及健谈症。这些常是不可逆的。

  正常人群中,也可出现许多轻度的维生素B1缺乏,但容易被忽略。它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肌肉软弱无力,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易浮肿,血压下降和体温降低。通过仔细研究病人的饮食情况及测定红细胞转酮醇酶的活性便可明确诊断。

  (适应症状)(1)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脚气病”,周围神经炎及消化不良。

(2)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长期慢性感染,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症伴肝胆疾病,小肠系统疾病及胃切除后维生素B1的补充。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1)正常剂量对正常肾功能者几无毒性。大剂量静脉注射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2)大剂量用药时,可干扰测定血清茶碱浓度,测定尿酸浓度可呈假性增高,尿胆原可产生假阳性。

(3)建议治疗Wernicke脑病注射葡萄糖前,应先用维生素B1。

(4)肠胃外大剂量应用维生素B1产生的过敏性休克可有肾上腺素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1)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分解,与碱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纳,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等合用,易引起变质。

(2)含鞣质类的中药与维生素B1合用后,可在体内产生永久性的结合,使其排出体外而失去作用。若需长期服用含鞣质类中药,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

(用法与用量)(1)口服:脚气病:成人一次5―10毫克,一日3次。儿童一日10毫克;维生素B1缺乏症:成人一次5―10毫克,一日3次;儿童一日10―50毫克,分次服:妊娠期缺乏症:一日5―10毫克;嗜酒致维生素B1缺乏症:一日40毫克。

(2)推荐膳食一日摄入量:小儿4―6岁0.9毫克;成人(男)1.4毫克,(女)1毫克;孕妇1.4毫克;哺乳期妇女1.5毫克。
 
维生素D Vitamin D
(性状与稳定性) 维生素D,维生素D3均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性质稳定,密闭贮藏不易变质,暴露空气或阳光照射易变质。

(体内过程)维生素D由小肠吸收,维生素D3比D2吸收更迅速,完全,贮存于肝和脂肪中。维生素D2和D3的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吸收后在肝脏经羟化为骨化二醇后代谢活化于肾脏,继续羟化为骨化三醇,此活性物质在小肠助钙吸收,维生素D2,D3的血浆半衰期为19―48小时,在脂肪组织内长期贮存,骨化二醇10―22天,平均16天,骨化三醇3―8小时。作用开始时间维生素D2 12―24小时,骨化三醇2―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骨化二醇约4小时,骨化三醇药2小时。

(药物作用)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其代谢活性物促进肾小管重吸收磷和钙,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或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一般认为,只有钙与磷酸盐的血浆浓度适宜理,才呈现骨形成的正常速率。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吸收钙,磷能力下降,钙,磷不能在骨组织内沉积,成骨作用受阻。在婴儿和儿童,上述情况可使新形成的骨组织和软骨基质不能进行矿化,从而引起骨生长障碍,即所谓佝偻病。钙化不良的一个后果是佝偻病患者的骨骼异常疏松,而且由于支撑重力负荷和紧张而产生该病的特征性畸形。

在成人,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软化病或成人佝偻病,最多见于钙的需要量增大时。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该病特点是骨质密度普遍降低。它与骨质疏松症不同,该病骨骼的异常在于包含过量未钙化的基质。而骨骼的显著畸形反见于疾病的晚期阶段。

(适应症状)(1)预防和治疗营养性佝偻病。如吸收不良,择食或严格控制饮食,绝对素食者,全静脉营养病人,不接触阳光及因代谢性疾病,肝胆疾病,小肠疾病等原因引起的绝对或相对性维生素D缺乏症所致的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软化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每日补充维生素D10毫克(400单位)即可,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因需钙量增加,维生素D也需增加,一般每日可补给维生素D5毫克(200单位)即可,不宜更多。

(2)治疗代谢性佝偻病与骨软化症。这一类疾病在婴儿和儿童表现为佝偻病,在成人表现为骨软化症。其特点是对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不起反应。这类疾病有三种。(1)低磷酸盐血症性维生素D抗药性佝偻病,是一种与X性染色体有关的钙和磷酸盐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虽不是维生素D代谢障碍,但用大剂量化三醇合并应用磷酸盐治疗可以出现临床症状改善。(2)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假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肾性营养不良(肾性佝偻病)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关。由于肾功能下降,使25―羟胆骨化醇转变为1,25―2羟胆骨化醇的能力降低。用二氢速甾醇(DHT)与骨化三醇可奏效。因为这些药物作用的发挥,并不需要经过肾脏的羟化作用。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维生素D中毒的早期体征和症状与高血钙有关,包括衰弱,疲劳,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与腹泻。高血钙早期肾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多尿,烦渴,尿浓缩能力降低及蛋白尿。长期高血钙则有可能使钙沉积在软组织中,肾组织中的沉积最为明显。这样就会产生肾石病,弥漫性肾钙质沉着或两者兼有。其他部位的钙可能包括血管,心脏, 肺脏和皮肤。钙从骨中动员出来是造成高血钙的原因,也是造成某些维生素D过多症患者局部或全身骨质松症的原因。

在儿童,只要发生一次中等程度的高钙血症就可使生长完全停滞达6个月或更长,而且这种身高不足可能永远不会被充分纠正。

维生素D中毒可以表现在胎儿。导致非家族性先天性瓣膜上主动脉狭窄。到婴儿期,这种畸形常与高血钙的其他特征同时被发现。母亲的高血钙也可能会抑制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从而导致低血钙手足搐搦和癫痫发作。

维生素D过多症的治疗包括:立即停用该维生素,低钙饮食,给预糖皮质激素以及大量补液。这种处理之后,血浆钙即可降至正常,软组织中的钙也可以被动员出来。血钙恢复正常的同时,可见肾功能也有显著改善。如上述治疗无效,可用其他药物。如降钙素,卡那霉素,皮质激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血透是治疗的最后手段。

(药物相互作用)(1)含镁的制酸药与维生素D同用,可引起高镁血症。

巴比妥,苯妥英纳,抗惊厥药,扑亚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的效应。
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大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并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
洋地黄与维生素D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不齐。
含磷药与维生素D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用法与用量)品服。(1)预防维生素D缺乏:成人一日0.01―0.02毫克(400―800单位);儿童一日0.0125―0.025毫克(500―1000单位)。(2)维生素D缺乏,成人0.025―0.05毫克(1000―2000单位);婴儿一日0.01毫克(400单位),儿童一日0.025―0.1毫克(1000―4000单位),以后减至一日0.01毫克(400单位)。
 
维生素 E Vitamin E
性状与稳定性: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共有八种化合物,其中的α?生育酚最具生物活性、和人体健康关系最密切。不耐热、酸、碱,易氧化。
  维生素E为微黄色和黄色透明的粘稠液体;几无臭,遇光色泽变深,对氧敏感,易被氧化,故在体内可保护其他可被氧化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接触空气或紫外线照射则缓缓氧化变质。

体内过程:生育酚内服后可经肠道吸收(需有胆盐存在),如一次口服2克,吸收率为55%。吸收后经淋巴以乳糜微粒状到达血液,随后与血浆β―脂蛋白结合,结合量可达血浆浓度的74%左右。正常成人血浓度大致为1.05±0.32毫克,吸收后分布于所有组织,其中以垂体,肾上腺和睾丸含量最高,在胸腺和子宫含量低。维生素E分布在这些组织和器官的线粒体和微粒体中。在组织中能氧化成生育醌,再还原为β―生育氢醌,后者与肝脏中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经胆汁分泌入肠,随大便排出,在尿中甚少。

药物作用
(1)抗自由基:自由基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的活泼基团,对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功能。倘若自由基过量,从而引起自由基链式反应,则将导致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新产生的大量脂质过氧化物会损伤细胞膜及细胞内的大分子蛋白质与核酸,对机体造成损伤。维生素E的抗自由基功能是由于基自身结构是一种苯骈吡喃的衍生物,在其苯环上有一个活泼的羟基,具有还原性,其次在五碳环上有一饱和的侧链,这两点决定了维生素E具有还原性和亲脂性。当自由基进入脂相,发生链式把应时,维生素E起到捕捉自由基作用。维生素E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效率很高。
(2)维生素E与抗衰老:已研究几十年,目前各家说法不一,总的来看,维生素E对群体衰老的最长寿命影响不大,但对平均寿命具有延长作用,故此维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只是一种保健作用。
(3)维生素E与免疫:维生素E的缺乏对人类或动物的免疫功能均有影响,不仅是体能免疫降低,而且对细胞免疫也有很大影响。
(4)维生素E与心血管病:大量摄取维生素E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这可能与维生素E能阻碍动脉内皮细胞“泡沫化”及平衡内皮细胞胆固醇代谢有关。
(5)维生素E与肝脏的研究:80年代研究阐明维生素E是肝细胞生长的重要保护因子之一。美国学者发现,肝细胞死亡的最后途径之一是肝细胞中维生素E的耗竭,且其机制不同于钙离子,而是利用期自身于细胞上存在的形式来发挥其对细胞保护因子的作用。维生素E对多种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慢性肝纤维化有延缓作用。
(6)维生素E与皮肤:维生素E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它可以进入皮肤细胞具有抗自由基链式反应。从理论上优于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皮肤应用于预防角质化。

体内维生素E盈缺和健康
缺乏维生素E将会引起不育、肌肉?缩、心肌异常、贫血等;新生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患有维生素E缺乏症(起因于红血球寿命缩短)时,具有浮肿,皮肤损伤,血液异常等症状。
维生素E缺乏症患者不能吸收脂肪,血液和组织中生育酚水平低,增加红血球脆性,缩短红血球的寿命,并增加尿中肌酸的排泄。
维生素E是相对无毒的。但如摄入过量时会觉得恶心,因摄入过量的维生素E能从粪便中排出,因此,它是安全性很高的营养素。
维生素E缺乏症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对生殖,肌肉,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的各种作用最重要。
生殖系统:雄鼠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E而发生上皮变性,引起不可逆的不育症。缺乏维生素E的雌鼠,妊娠约在10天内终止,此时胎鼠死亡。
肌肉系统:许多动物食用缺乏维生素E饲料后,导致肌营养不良。但人的肌营养不良没有维生素E缺乏的证据。
心血管系统: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的骨骼肌损害显然也见于某几种动物的心肌,虽然心脏通常受累较轻,较少见,但有时心肌损害合并心电图变化,病理改变,甚至心力衰竭。
造血系统:维生素E缺乏与贫血相关联。对于某些患者的贫血用常规药物治疗不能奏效时,大剂量维生素E可有效地治疗。

适应症状
作为非处方药维生素E被认为是一种营养的补充剂,可作为治疗剂来治疗由于自由基损伤所致的各种疾病。常用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不孕症及更年期障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维生素E在一定剂量下,相对无毒性。长期大量服用(一日量400―800毫克)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视力模糊,皮肤皲裂,唇炎,口角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乳腺肿大,乏力软弱。
超量服用(一日量>800毫克),个别患者发生凝血时间延长,改变内分泌代谢(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改变免疫机制,妇女可引起月经过多,闭经,性功能紊乱等,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或栓塞的危险。

药物相互作用
(1)维生素E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和肝脏贮存,防止维生素A过多症。
(2)维生素E代谢物具有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能降低血液凝固性,故应避免与双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同服。
(3)降低或影响脂肪吸收的药物如考来烯胺,新霉素等,硫糖铝,矿糖油等药物可干扰维生素E吸收。
(4)缺铁性贫血,补铁时,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
(5)口服避孕药可以加速维生素E代谢,可导致维生素E缺乏。
(6)维生素E可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和华法令等抗凝作用。
(7)雌激素与维生素E并用时,如用量大,疗程长,可诱发血栓性静脉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非处方药常规剂量是一次5―10毫克,一日3次;较大剂量为一次50―100毫克,一日3次,一日超过400毫克者,请去看医生。外用:2%霜膏剂,一日外涂1―2次。

维生素E的吸收和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膳食维生素E可被吸收20%-25%;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存在于脂肪细胞、所有细胞膜和血循环的脂蛋白中,而在肝脏中储存不多。这里将维生素E的作用和来源介绍如下:
■作用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与多种酶一起构成体内抗氧化系统,保护着细胞骨架、蛋白质中巯基、细胞内核酸等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具体表现在维护免疫、神经、心血管正常运行,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改善免疫和抗癌有关。与此同时,维生素E还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健康老年人补充4个月可使细胞介导免疫指标增强。
维生素E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阻断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防止低密度脂蛋氧化而形成泡沫细胞与粥样斑;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有研究表明,长期(在于6年)摄入一定剂量的维生素E,能减少冠心病危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