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家伟: 丑陋的脚 蹒跚的路 依稀的梦--国足世界杯思考

老顽童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4-16
消息
652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人生的第一次体验往往是最重要的,比如第一次恋爱的甜蜜,比如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比如第一次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第一次失去了无法释怀的珍品,中国队的第一次世界杯之旅,就是这样的第一次。

  其实,如果不是充满奢望的话,我们早已经知道了中国队的命运会是什么。3战3负,失9球,未进1球的纪录不应该理解为尴尬,而应该看作是必然,其中最大的区别或许仅限于
进没进球而已。

  不过,我们永远也无法否认,世界杯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从肉体到心灵都是一种洗礼。

  上篇丑陋的脚

  世界杯之旅空手而归,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中国队自身的实力所决定的。在参加世界杯之前的32强实力排名中,中国队的排名就在最后一名,进不了十六强也是正常的,尽管这种结论有点上一届十强赛后“二流论”之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现实。可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另一个现实是1球不进的中国队的确未能发挥出令人满意的水平,从球队自身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未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比赛;第二,未能表现出应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未能表现出真正的拼搏精神。

  未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比赛,有主教练的责任,也有中国足协的责任。如果说我们还承认十强赛的出线不是米卢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几代人集体努力的结果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在米核心的前提下,共同为实现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目标而努力。比如中国队热身赛计划的安排,就是完全游离于国际足坛的规律之外的。当世界列强的热身赛早已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中国队却处于闲置状态。而中国队在最后阶段的安排,又过于紧凑,疏密无序,难以保证中国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世界杯的比赛当中。

  未能表现出应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该是中国队的致命败因。特别是在米卢的用人和足协的目标上的矛盾上,直接削弱了中国队的战斗力。在世界杯上出场亮相,是每一个球员求之不得的事情,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向欧洲俱乐部展示自己能力的天赐良机,但比赛只能有11个人首发,上得了场的和上不了场的心情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这怎样的态度绝对会有不同的结果,一些上不了场的球员通过新闻届对米卢的公开抱怨和指责,就很能说明问题。

  未能表现出真正的拼搏精神,这一点在热身赛中表现上佳的宿茂臻深有体会。关于个别球员诈伤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打得好了,是我带伤拼搏,打得不好,是我有伤没办法的小市民心态在国脚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说到底,很多人不是在为荣誉而拼搏,而是在为自己的一己之面而打小算盘。

  在打完世界杯之后,米卢就要与中国队说拜拜了,一些国脚在对待米卢的心态上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苗头。记者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在中国队中一股“倒米”的力量的急剧形成,而这种力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基于人走茶凉的劣根性。

  记者在与一些老队员的交谈中,尤其是那些没有打上主力,或者是由主力变为替补的球员分明感到,这些人已经完全不在乎米卢的存在了。中国队与巴西队的比赛结束后,祁宏拒绝了米卢伸出的手,有国外记者直到昨天还一直狐疑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祁宏一时也说露了嘴,他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十强赛结束之后,祁宏还因为米卢对自己画龙点睛般的使用而在公开场合对米卢表示了异常的崇拜。但是在中国队与哥斯达黎加队的比赛中,米卢因为他有伤在身而又很长时间未进行系统训练没有将他列入首发阵容中,而一些媒体在中国队失利后以此指责米卢,使祁宏与米卢之间产生了敌对情绪。

  参加世界杯前,杨晨在德乙都打不上主力,而且他在十强赛中的表现也没有惊人之处,米卢却坚定不移地使用,并一度有在与巴西队对阵是可能采用的451阵型中放弃郝海东而让他首发的机会,但是在第一场对哥斯达黎加队的比赛中杨晨未能表现出应有的水平之后,米卢在第二场中巴之战中没有安排他出场,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现象,而且很多球迷和媒体也都认可米卢的决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杨晨这样的“老实孩子”,也对米卢不派自己上场感到不平,在新闻角当着众多记者的面明显表现出对米卢的不满:“我实在不理解米卢为什么不派我上场。”

  范志毅,这个在昆明集训时还把米卢夸成“一朵花”的“大腕”,在中哥之战后,对米卢的态度就彻底变了样。从表面上看。以往范志毅和米卢的关系应该说是在中国队中非常亲密的,但是在世界杯前夕有有两件事对他们的关系多少有影响:

  其一是中韩对抗赛,米卢让范志毅尝试和李铁打双后腰,但范志毅觉得不太合适,结果范志毅在后腰位置的发挥的确不太理想,米卢中途便将他换下来。赛后,范志毅公开表示自己对这一新位置的不适应。由于范志毅本身信心不足,米卢双后腰的尝试基本上胎死腹中。

  其二是“李明事件”。作为李明的好友,范志毅两肋插刀,为李明打抱不平,表现出一个上海男人难得的气质,米卢对范志毅的所作所为当然不可能没有意见,一方面米卢可能理解为这是对他权威性的挑战,另一方面,米卢可能认为范志毅的举动对于中国队的整个备战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两个人之间的隔阂由此加深。但有知情者透露,其实中哥之战范志毅的“因伤下场”只是一个方面,是由于范志毅在场上发挥得实在“惨不忍睹”,才让他下场。

  实际上,米卢是一直对范志毅抱有厚望的,他在很多公开场合都把范志毅看作是中国队后方线的中流砥柱,总是希望范志毅能够凭借在英国和苏格兰踢球的经验和自身的能力发挥出超出一般球员的核心作用,这也给了范志毅很大的压力,加上有伤的缘故,范志毅在中哥之战的表现的确没能达到米卢的期待,换他下场没有什么不当。在光州现场和电视机前看直播的记者和球迷都是认同米卢当时的决定的。

  还有李玮峰,在十强赛时,他在关键时候的确为中国队立下大功,他也对米卢为他度身定做的定位球战术推崇备至,昆明集训时,他曾经对着广大媒体说:“米卢就像我的父亲,如果没有米卢,我不可能有今天。”虽然他没有抨击米卢,但是对于米卢的处境,李玮峰并没有站出来说话,他选择了“明哲保身”……

  至于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马明宇下场时,队中竟然没有人愿意接队长袖标的事,就很能说明中国队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复杂心态。虽然媒体一度爆出的郝范吵架是假新闻,但中国队以老态龙钟,难以坚持打满90分钟的马明宇一直戴着队长袖标本身就是在回避矛盾的过程中寻求的某种平衡。而在世界杯期间,部分国脚,尤其是一些老队员以多则三五十万,少则寥寥几万的价格向某些专业媒体提供他们的话语权,开所谓的个人专栏的现象,不仅引起国内绝大部分媒体的不满,也引起韩日媒体的关注,韩国《今日体育》称“中国球员在报纸上开专栏是不可思议的!”而日本媒体更直接地指出,“……在球场上奔跑的不是中国球员,而是中国实业家。”

  其实大家都清楚,这些文化素养本身就不高的国脚们怎么可能一夜之间都变成了秀才呢?当然,有人为他们捉笔,不过,他们也的确尽心尽力。中国队刚到西归浦不两天,一个老国脚就和记者们半真半假地开开玩笑说:现在球队开会,每个人都拿着笔做记录,和你们记者的工作差不多,而过去开会大家只是用耳朵来听的。

  国脚忙做记录,无疑是为东家提供素材做充分准备,所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但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埋葬”了中国队的“公共资源”,造成了不正当更不公平的新闻竞争环境,给“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南勇在接受本报特派记者的专访时,虽然谨慎地表示足协对这方面的情况只是有所耳闻,还缺乏详细而具体的了解,但他承认,中国队在西归浦搞的“新闻角”就是针对这种可能存在的现象而作出的安排。由于新闻主渠道的不畅通,一些“假新闻”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如果说在世界杯之前的申思和李明落选的提前“泄密”,只是不正当的新闻竞争环境造成的话,那么到了韩国后,南勇、米卢、沈祥福、董华、祁宏、张恩华、杨晨、范志毅等国足将帅一度疯狂围剿“假新闻”的举动,就让人哭笑不得了。比如中国队刚到西归浦,反击的第一个“假新闻”竟然是中国队与葡萄牙队澳门热身赛时的“休息室风波”,而这条“假新闻”竟然在中葡之战的次日同时出现在两家在国内影响最大的体育专业媒体中,他们两家制造“假新闻”的想象力竟然会如此不谋而合?接下来什么郝海东与范志毅吵架的“假新闻”,竟然是范志毅主动辟谣,而另一当事人郝海东无动于衷。比这些“假新闻”更“假”?

  有一种说法,中国队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是一种世纪末的恐慌。很多老队员在这届世界杯后就要结束绿茵生涯了,而那些年轻队员也不知道中国队下届参加世界杯要等到何年何月,捞一把的心理使一部分人把“出卖”了自己,把自己当成了“经济动物”和“金钱奴隶”。由于“出卖”了自己的话语权,这些”专栏作家”的表现难免引起绝大多数媒体的反感和抨击,而在其中造成的隔阂和误会只能越来越深。有一位年纪尚轻但名气甚响的国脚一面声称自己从不认识记者,也从不接受哪一家媒体采访,一面在某媒体上发表着洋洋大论,难道那些都是“假新闻”?有人因此对这一代国脚(当然不是对所有的人)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提出了很大的置疑,我们觉得这既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以前柏杨骂的中国人身上的丑陋,在他们身上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中篇蹒跚的路

  在西归浦,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中方教练组组长沈祥福为有人编造了他谈论中国队与日韩之间的差距的“假新闻”而辟谣,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编造这个“假新闻”的人比他更有先见之明。也许,沈祥福的心中早就知道这一点,只是他想说而不敢说罢了。

  虽然韩国队在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淘汰葡萄牙队、晋级十六强有胜之不武的暴发嫌疑,但韩国队的总体表现和另一支亚洲的代表队日本队一样,都可以用可圈可点来评价。与日韩对照,中国队的表现,已经不是用相形见绌就可以来概括的了,简直应该说是恍若隔世。

  在我们采访南勇谈到中国队与我们的近邻日韩之间的差距时,南勇的态度有些叫我们不可理解。他说:“我们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不应该简单地用我们与日本队和韩国队之间的差距来衡量,我们的视野仅仅局抻谘侵奘遣还坏模?⒏窭级釉诒窘焓澜绫?鲜?6年来第一次战胜阿根廷队,所以我们也不应该简单地用一个成绩来评价中国队,我们不想放弃每一个机会,去为我们的目标而竭尽努力,水平差,经验不足,并不可怕,我们必须要以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去为中国足球的未来而自强不息,奋斗到底。这才是中国足球在本届世界杯上的真正目标。”

  这样的话难免让人产生冠冕堂皇的感觉,因为以中国队今天在世界杯上的表现,没有人相信他们会在4年后的德国世界杯上卷土重来,而在4年后的亚洲出线权之争中,4个名额也罢,5个名额也罢,韩国和日本这两支接近欧洲二流水准的亚洲最强队对于中国队的“拦路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十强赛中国队的出线,固然是中国队的实力在亚洲尚有一席之地的体现,但诸如抽签避开伊朗和沙特的运气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但我们反对有些人说的有了这样一条签谁带中国队都可以出线的混蛋逻辑,其实在以往的向世界杯的冲击中,沙特队尽管披着亚洲冠军的外衣,但却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像伊朗队那样扮演过中国队的“拦路虎”,相反,中国队一向以打沙特队最有办法而在亚洲足坛享有一定的声望,真正扮演过中国队的“拦路虎”的除了伊朗队之外,并不是韩国队和日本队,而正是在十强赛中与我们同组较量的阿联酋、卡塔尔,所以米卢在对中国队的临场指挥和心理调整方面的巨大成功,是中国队最终如愿出线的根本前提。

  由于人种类型和身体条件的相近性,日韩的成功无疑是我们有益的借鉴。这两个国家的足球成功的共同点是:其一,在强大经济实力支撑下的具有完善竞赛体制的职业联赛;其二,立足于青少年培养的长远足球规划;其三,坚定不移地聘请外籍教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与耐心;其四,大量的海外球员积累的比赛经验和自信心使队伍的实力得到了质的提高。

  从经济实力来讲,日韩无疑在我们之上。正是在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下,这两个国家在亚洲最早地开展起职业联赛,这种竞赛体制完善、市场调节相对有序的先进模式得到的直接效应就是韩国队多年来一直在亚洲足坛处于领先地位,而足球基础相对薄弱的日本队也通过不断的量的积累而达到了质的飞跃的目的。

  与邓小平“足球从娃娃抓起”的理论不谋而合,日韩对于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工作比我们做得更好。韩国除了职业联赛之外,大学生联赛的预备队作用不可忽视,这需要建立在充足的青少年足球资源上。而日本足球的崛起则是以十年规划为出发点,以三浦知良为代表的一大批志在投身于足球的青少年纷纷涌入足球王国巴西留学为转折点的,他们完全是自费的形式分散在巴西学习的,从整体上耳濡目染了巴西优良的足球环境,这与我们整队派出健力宝留学巴西的拔苗助长的形式有很大的区别。后来的事实证明,健力宝模式最根本的失败在于未能完全融入巴西足球的大环境中,日本队留学巴西的大批孩子中虽然成材的不过三浦知良、小野伸二等几个人,但却学到了巴西足球的精髓,而我们从现在国家队中的健力宝球员李铁和李玮峰身上无论如何也看不到任何巴西足球的影子,至于“四小天鹅”中的隋东亮和张效瑞今天的平庸更是耐人寻味的话题。

  虽然我们与日韩都聘请了在国际足坛享有盛誉的知名教练,但特鲁西埃和希丁克与米卢在中国的处境完全不同。前两者也曾遭到了这两个东方国度与他们在足球理念上的碰撞,但是这两个国家从足协到球迷都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特别是在世界杯开赛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更是如此,而米卢自来中国之后,与足协的关系就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球迷和媒体与米卢之间也一直未能达到大部分上的共识,而在世界杯上,足协和米卢、国脚和米卢、媒体和米卢、球迷和米卢在对于世界杯的理解上的巨大分歧决定了中国足球无法摆脱的宿命的纠缠。

  虽然中国队也有孙继海、杨晨、范志毅这样的海外球员压阵,但与日本队拥有在意甲的中田英寿、夺得欧洲联盟杯冠军的荷甲的小野伸二等球员,韩国队拥有多名在意大利、比利时、德国和日本联赛中效力的球员的级别、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差别,孙继海、杨晨、范志毅3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承担不起中国队的领军重任,更遑论为中国队扭转乾坤。而中田英寿和薛琦炫在各自队中的作用只能令这些中国大腕望其项背。

  谈完了与日韩的差距之后,我们还应该更多地反思自身的问题,这就是中国足球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的问题。从1981年,中国足球重新进入到向世界杯冲击的行列后,我们对于自己的足球之路的认识一直是模糊不清的,患有不同阶段的冷热病。打不过新西兰队,就要学欧洲;输给阿联酋和卡塔尔这样脚下功夫比我们好的西亚队伍,就要学巴西;实在不行了,在学什么欧洲拉丁派。

  施拉普纳为中国足球带来的“豹子精神”,虽然没有给中国足球带来技术和战术上的任何改观,但“中国足球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谏言今天对我们仍然犹在耳畔;霍顿的那一套先进的足球理念,虽然无法在实战中让中国足球得到回报,但他却得到了绝大多数国脚的崇拜;米卢为中国足球带来了“快乐足球”的理论和“态度决定一切”的格言,并为中国足球解决了积久的心理困惑,但却在最后的道德考验和利益分配面前变得一钱不值。中国足球更愿意追求的是眼前一时一地的得失,而不是一个长久的规划,当日本人把眼光锁定在十年之后的时候,我们却是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在一个迷路的三岔口蹒跚着。

  在世界杯失败之后,在米卢已经不可能继续在中国执教的情况下,中国足协甚至在是否继续聘请外籍教练还是重新起用本土教练的问题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更甚至连向日韩看齐并追赶的勇气都没有,中国足球的长久规划何在哪里?中国足球的希望又在哪里?

  下篇依稀的梦

  梦想和现实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冲进世界杯是中国足球几十年的梦想的话,那么我们在冲进世界杯之后的所有作为都表明,我们不是把冲进世界杯当作一个梦想来重温,而是把冲进世界杯当作一个不顾现实的阶梯来进行一种危险的游戏。在回到北京后6月15日上午的国家队教练组世界杯总结会上上,米卢的态度非常耐人寻味:“中国队在世界杯上的过程结束了,我也将结束自己在中国两年多的生活。回顾过去的两年,我是开心的,我与中国足协的合作是愉快的,我与我的球员也是和谐的。我也注意到过去两年多来外界对我的种种评价,我认为个别时候外界对我在中国队的作用有点过分夸张。我始终认为,团体精神对一个球队是最重要的。我希望我的球员永远不要忘记去年十强赛时,我们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团结与快乐的氛围。”第五次世界杯之旅,让米卢彻底脱去了神奇的外衣,只有中国足球才会具有这种本事,只有中国足球才会让许多应该的和不应该的东西良莠不清地在一个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范围内并存,并且这种并存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某种默认。“个别时候外界对我在中国队的作用有点过分夸张。”米卢对自己长久以来披在身上的神奇外衣,终于有了一个新的解释。这就是中国足球对于米卢来说,最大的一种无奈。关于米卢的神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本人也更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里面唯心的东西很多,但从米卢以往四次带队参加世界杯,且四支队伍全部通过小组赛的显赫经历的角度来看,这种神奇至少不是“中国制造”。一个在国际足球语言中通用的“神奇”二字在中国遭到怀疑和嘲笑是不应该的。希丁克当初与韩国足协签约的时候,非常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我需要500天的时间。”在这500天的时间里,希丁克得到了巨大的权力。虽然他的许多西方人的足球理念和生活观念与韩国人的传统思维格格不入,双方的冲突也曾经很大,比如希丁克和他的黑人女朋友在韩国队的训练营公开出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希丁克终于与韩国足球找到了切合点。连韩国媒体和球迷都惊讶于韩国队到了世界杯决赛周时与以往脱胎换骨的表现,耐心的韩国足球终于等来了48年来的第一场世界杯胜利。米卢是人不是神,但我们当初请他来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他“神奇”的一面的,而除此之外,我们对于他的真正了解和信赖几乎是荡然无存。这一点明显区别于韩国人礼聘希丁克的动机,因为希丁克在世界杯上指挥荷兰队以悬殊的比分战胜过韩国队,造成了韩国人心中的切肤之痛。而一旦我们发现米卢并不是我们所想象和所希望的那样的时候,我们与米卢从足球理念到生活准则方面的种种冲突造成的后果就是双方永远无法找到一个都需要的契合点。这可能也是米卢怀念十强赛时“那种团结与快乐的氛围”的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批评到中国队在世界杯决赛期间,失去了“那种团结与快乐的氛围”,直言不讳地指出,”很多人不是在为荣誉而拼搏,而是在为自己的一己之面而打小算盘。”在失去了“那种团结与快乐的氛围”的前提下,指望中国队打好世界杯岂不是咄咄怪事?米卢与足协若即若离的关系是人所共知的,中方给他配备的强大的教练组实际上说是一种监督机制更合理,而在一些问题甚至在一些生活细节上米卢与足协高层之间的不断摩檫也时常见诸报端,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米卢到阿根廷考察世青赛,足协勒令他马上回国的事情,中国足协实际上并没有也并没想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世界杯前,尤其在十强赛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阎世铎讲“米核心”论,但当米卢率领中国队打入了世界杯之后,我们从头至尾都没有听到过这3个字。我们并不想否认,米卢对于中国队的世界杯之败应该负有的责任,譬如我们至少可以置疑他在对北京三少――徐云龙、杨璞和邵佳一的使用上是否有拔苗助长的倾向,我们至少可以和南勇一样去问米卢世界杯是展示实力的舞台还是培养新人的温床?但通过米卢在本届世界杯3场比赛前后的用兵和言谈,我们感到米卢是一个充满着哲理和思想的人。当中国队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间,由于换人而产生的队长袖标更迭,由马明宇至祁宏,由祁宏至李铁,这3位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球员分别戴着队长袖标,也表明至少马明宇、郝海东、范志毅和李明时代的结束,祁宏、李小鹏这样的中生代的力不胜任和李铁他们所要担负的中国足球未来的使命。我们现在很难设想中国足球的未来会怎样,因为即使米卢给中国队留下的真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阵容,我们能否从根本上接受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当多数球员都在讲世界杯是一场洗礼的时候,孙继海却说他基本一无所获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足球的信心可以说还是迷茫的。香港《明报》6月1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还米卢一个公道》的文章,称赞米卢是“独特的心理调节大师”、“大胆的选才用人伯乐”和“灵活的排兵布阵将帅”。

  文章说,米卢大力倡导快乐足球,球员露出了微笑,透出了自信,多次在失球落后的时候,还能反败为胜。

  两年前,李玮峰还是个22岁的毛头小子。米卢独具慧眼,破格让他担任主力后卫。十强赛上,他在对卡塔尔和乌兹别克斯坦两队的关键战役中,单骑破门,让中国队转败为胜。在弃李明、用李霄鹏,弃申思、用于根伟、起用杜威、曲波、肇俊哲等新秀的决策上,米卢都显示出慧眼与胆识。

  米卢的排兵布阵,几乎场场有变化,对不同的球队,他总是排出不同的阵形。球员的位置,也不是恒久不变。郝海东、杨晨、孙继海的位置,都因人而变,因敌而变,显示了他比较高的教练水平。

  文章最后预言,由于米卢起用了大批年轻球员,为中国足球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届世界杯赛,中国队里,米家军的成员,至少过半。

  不知这些言论是否属于旁观者清的那种?在世界杯上,米卢留给中国足球的到底是眼前的失败还是未来的储备,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但以这批中国球员的表现来看,他们在世界杯上的无所作为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了,因为除了英雄迟暮的郝海东,没有一个中国球员表现出他们的过人之处,包括在德乙的杨晨和将在英超露面的孙继海。在世界杯前,一些国脚,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国脚,整天吵着要去意甲、英超,都企图把世界杯当做一个跳板,但是我们不敢相信中国球员通过世界杯给欧洲大俱乐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的经纪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白送去了还不知道人家要不要。”中国足球在未来4年内,不会出现一个中田英寿式的人物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了。如果我们不认认真真总结一下自己这么些年都做了些什么,米卢又为中国足球留下了什么,其中到底有多少我们应该和必须认同的东西,那么中国足球的无穷乐趣还在于为梦想而空泛地活着,尽管那种所谓的梦想原本就很依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