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氓党 - 流氓点孛尔帖赤那
- 注册
- 2002-02-26
- 消息
- 22,91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聚焦“朝九晚五”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有说法
2002-7-10 11:32:04
--------------------------------------------------------------------------------
你朝九晚五了吗?
-七大理由
-反对者六种说法
“朝九晚五”这个词现在似乎已经成为白领打工者的代名词,所谓“朝九晚五”,指的是上午九时上班,下午五时下班,中午休息一小时的作息制度。目前这种作息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有人提议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实行这种作息制。“朝九晚五”的魅力究竟在哪儿?“朝九晚五”有没有先天的不足?“朝九晚五”是否会有生命力?让我们把“朝九晚五”这种作息制放到公众当中去接受检验吧。
-聚焦“朝九晚五”
身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们习惯了现有的作息制度和周围的环境,他们能否接受“朝九晚五”作息制成为本次调查的焦点,对阵双方都提出了各自充分的理由。
近八成的被访者赞同自己单位实行“朝九晚五”的作息制;两成多一点的被访者不赞成实行上述作息制度,其中仅有3.8%的被访者投了很不赞同票。
-支持的七大理由
支持者自然有支持的理由,他们列举了实行这种制度的优点,大到联系全球,小到心系个人;总之,他们更愿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朝九晚五”作息制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益处。以下是他们列举的比较集中的理由:
88.4%的支持者认为,这种作息制是国际通行的作息制,我们应该和国际接轨;社会经济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这必然要求社会对人们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在投赞同票的被访者中,有92.2%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务员认为这是国际化发展的潮流,既然中国都加入了世贸组织,就必须去适应这种趋势。
88.1%的支持者赞同观点:“‘朝九晚五’更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更符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其中94.5%在企业工作的被访者认为这种作息制度更加适合现有的经济模式,90%的19~25岁和30~60岁的被访者支持这一看法。
同时86.2%的支持者认为“朝九晚五”能够增加个人的自由时间,使个人体现出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价值,尤其是95.3%的两个人组成的家庭更倾向支持这种作息制;85.6%的支持者认为它更能符合我们逐渐形成的新生活习惯(如娱乐业渐渐发达,夜生活更丰富等);80%的被访者认为由于午休时间较短,很多家庭就会把中午买菜做饭的任务交给社会,刺激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个人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94.4%的被访者还认为,这样可以使社会高效率运转,能错开上下班的时间,避开了上下班的高峰,有利于缓解市区交通拥挤等等。
-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
调查人员问支持者以下问题:“朝九晚五”作息制给你带来的时间会用来干什么呢?86%的被访者称自己将会有更充足的时间锻炼身体,这种答案在年龄为40~60岁的人中间最多,他们当中96%的人认为自己需要锻炼身体,但是由于工作时间安排不允许,只好作罢。如果实行了“朝九晚五”,就能如愿。
80%的赞同者认为,单位实行了“朝九晚五”,自己就会有较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其中组建了家庭的人更认同上述看法。84%的支持实行朝九晚五的被访者认为有更多的自我学习时间;大多数(86%)被访者称这种作息制会使他们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女性(91%)更认可上述理由,她们认为应该拥有更多的私人时间,来关注自己和家人。对于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人来说,90%的人也愿意有自己的闲暇时间,他们认为自己劳累了大半辈子,应该增加较多的个人时间。还有近一半的赞同者认为会有更充足的时间接送孩子,从而因孩子上学问题造成家庭和单位时间上的冲突就迎刃而解了;八成的被访者说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自然就会增加更多的娱乐时间,他们认为在工作之余自己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如与朋友在酒吧里喝喝酒、同家人看看电影等。
-反对的六种说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与前面的观点形成对阵的是反对者的理由,他们从另外的角度看待“朝九晚五”这种作息制。
不赞成实行“朝九晚五”的人当中有一半人认为,这种作息制的实际工作时间只有7个小时,因此,它是对法定劳动时间――每天工作8小时的更改,涉及到是否合法的问题;其中七成的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被访者都存在这种忧虑。有近一半的反对者对7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能否完成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感到怀疑。
74%的反对者主要认为没有必要在作息时间表上和外国人对接,我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这种看法,一些专家表示了同感,他们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遵循从实际出发,对于作息制度的制定更应该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更具有区域或地域的特色。作息制不但随经济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而且还要受到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一半以上的人赞同改变原来的作息时间会使形成已久的午睡习惯受到冲击,不利于身体健康;其中65%的女性认为,如果改变了自己的午睡习惯,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调查发现:40岁~60岁的人中有一半人认为这种理由符合自己的实际,而其他年龄段的被访者都远远高于50%,这与一些文章中所提到的――40岁以上的人都有午睡的积习的观点是有出入的。
26%的被访者认为“朝九晚五”作息制可以晚睡晚起,人们有了更多余暇时间,可能诱发一些不好的因素,如“婚外情”激增(一位社会学专家曾提到此观点);其中个人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近三成的被访者认为比较符合,而个人收入较低的比例则要小得多,好像大家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客观地说,他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只会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而对于一般市民来讲则是杞人忧天。
超过1/3的被访者认为中午在外吃饭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持这种观点的人的数量与个人收入相关,个人收入越少的人越赞同。
-推行“朝九晚五”的阻碍
为什么八成的被访者赞同实行的“朝九晚五”作息制,却一直没有在全国通行呢?
一半的被访者认为主要是一些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很难突破;如长期以来形成的午休习惯很难改变,一旦改变人们长久以来的午睡习惯,会导致人们的抵制情绪;2/3的被访者认为造成“朝九晚五”作息制很难在各地区推行,是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如小城市的人工作地点离家很近,多数人不愿意实行“朝九晚五”作息制;但是更多的人(76.7%)认为由于各种行业的差别存在,因此造成了推行朝九晚五工作的难度,而八成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学校的被访者认为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对于这种作息制减少了工作时间,不利于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八成的被访者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实行这种作息制反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本次调查技术报告说明
调查设计:赵维李隽琼李玮华
文章撰稿:赵维李隽琼李玮华
调查执行:DATASEA(勺海市场研究公司)
执行说明:2002年7月3日~7月5日,DATASEA(勺海市场研究公司)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民家庭中抽出了200位居民,了解了他们对实行“朝九晚五”的态度和看法。职业配额: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为:3:3:2:2;被访者性别比例为男女1:1;年龄在14~60岁之间,30岁以下、31~45岁、46~60岁为:3:3:2。《北京青年报》
2002-7-10 11:32:04
--------------------------------------------------------------------------------
你朝九晚五了吗?
-七大理由
-反对者六种说法
“朝九晚五”这个词现在似乎已经成为白领打工者的代名词,所谓“朝九晚五”,指的是上午九时上班,下午五时下班,中午休息一小时的作息制度。目前这种作息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有人提议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实行这种作息制。“朝九晚五”的魅力究竟在哪儿?“朝九晚五”有没有先天的不足?“朝九晚五”是否会有生命力?让我们把“朝九晚五”这种作息制放到公众当中去接受检验吧。
-聚焦“朝九晚五”
身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们习惯了现有的作息制度和周围的环境,他们能否接受“朝九晚五”作息制成为本次调查的焦点,对阵双方都提出了各自充分的理由。
近八成的被访者赞同自己单位实行“朝九晚五”的作息制;两成多一点的被访者不赞成实行上述作息制度,其中仅有3.8%的被访者投了很不赞同票。
-支持的七大理由
支持者自然有支持的理由,他们列举了实行这种制度的优点,大到联系全球,小到心系个人;总之,他们更愿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朝九晚五”作息制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益处。以下是他们列举的比较集中的理由:
88.4%的支持者认为,这种作息制是国际通行的作息制,我们应该和国际接轨;社会经济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这必然要求社会对人们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在投赞同票的被访者中,有92.2%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务员认为这是国际化发展的潮流,既然中国都加入了世贸组织,就必须去适应这种趋势。
88.1%的支持者赞同观点:“‘朝九晚五’更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更符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其中94.5%在企业工作的被访者认为这种作息制度更加适合现有的经济模式,90%的19~25岁和30~60岁的被访者支持这一看法。
同时86.2%的支持者认为“朝九晚五”能够增加个人的自由时间,使个人体现出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价值,尤其是95.3%的两个人组成的家庭更倾向支持这种作息制;85.6%的支持者认为它更能符合我们逐渐形成的新生活习惯(如娱乐业渐渐发达,夜生活更丰富等);80%的被访者认为由于午休时间较短,很多家庭就会把中午买菜做饭的任务交给社会,刺激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个人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94.4%的被访者还认为,这样可以使社会高效率运转,能错开上下班的时间,避开了上下班的高峰,有利于缓解市区交通拥挤等等。
-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
调查人员问支持者以下问题:“朝九晚五”作息制给你带来的时间会用来干什么呢?86%的被访者称自己将会有更充足的时间锻炼身体,这种答案在年龄为40~60岁的人中间最多,他们当中96%的人认为自己需要锻炼身体,但是由于工作时间安排不允许,只好作罢。如果实行了“朝九晚五”,就能如愿。
80%的赞同者认为,单位实行了“朝九晚五”,自己就会有较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其中组建了家庭的人更认同上述看法。84%的支持实行朝九晚五的被访者认为有更多的自我学习时间;大多数(86%)被访者称这种作息制会使他们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女性(91%)更认可上述理由,她们认为应该拥有更多的私人时间,来关注自己和家人。对于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人来说,90%的人也愿意有自己的闲暇时间,他们认为自己劳累了大半辈子,应该增加较多的个人时间。还有近一半的赞同者认为会有更充足的时间接送孩子,从而因孩子上学问题造成家庭和单位时间上的冲突就迎刃而解了;八成的被访者说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自然就会增加更多的娱乐时间,他们认为在工作之余自己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如与朋友在酒吧里喝喝酒、同家人看看电影等。
-反对的六种说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与前面的观点形成对阵的是反对者的理由,他们从另外的角度看待“朝九晚五”这种作息制。
不赞成实行“朝九晚五”的人当中有一半人认为,这种作息制的实际工作时间只有7个小时,因此,它是对法定劳动时间――每天工作8小时的更改,涉及到是否合法的问题;其中七成的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被访者都存在这种忧虑。有近一半的反对者对7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能否完成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感到怀疑。
74%的反对者主要认为没有必要在作息时间表上和外国人对接,我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这种看法,一些专家表示了同感,他们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遵循从实际出发,对于作息制度的制定更应该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更具有区域或地域的特色。作息制不但随经济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而且还要受到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一半以上的人赞同改变原来的作息时间会使形成已久的午睡习惯受到冲击,不利于身体健康;其中65%的女性认为,如果改变了自己的午睡习惯,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调查发现:40岁~60岁的人中有一半人认为这种理由符合自己的实际,而其他年龄段的被访者都远远高于50%,这与一些文章中所提到的――40岁以上的人都有午睡的积习的观点是有出入的。
26%的被访者认为“朝九晚五”作息制可以晚睡晚起,人们有了更多余暇时间,可能诱发一些不好的因素,如“婚外情”激增(一位社会学专家曾提到此观点);其中个人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近三成的被访者认为比较符合,而个人收入较低的比例则要小得多,好像大家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客观地说,他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只会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而对于一般市民来讲则是杞人忧天。
超过1/3的被访者认为中午在外吃饭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持这种观点的人的数量与个人收入相关,个人收入越少的人越赞同。
-推行“朝九晚五”的阻碍
为什么八成的被访者赞同实行的“朝九晚五”作息制,却一直没有在全国通行呢?
一半的被访者认为主要是一些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很难突破;如长期以来形成的午休习惯很难改变,一旦改变人们长久以来的午睡习惯,会导致人们的抵制情绪;2/3的被访者认为造成“朝九晚五”作息制很难在各地区推行,是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如小城市的人工作地点离家很近,多数人不愿意实行“朝九晚五”作息制;但是更多的人(76.7%)认为由于各种行业的差别存在,因此造成了推行朝九晚五工作的难度,而八成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学校的被访者认为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对于这种作息制减少了工作时间,不利于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八成的被访者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实行这种作息制反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本次调查技术报告说明
调查设计:赵维李隽琼李玮华
文章撰稿:赵维李隽琼李玮华
调查执行:DATASEA(勺海市场研究公司)
执行说明:2002年7月3日~7月5日,DATASEA(勺海市场研究公司)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民家庭中抽出了200位居民,了解了他们对实行“朝九晚五”的态度和看法。职业配额: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为:3:3:2:2;被访者性别比例为男女1:1;年龄在14~60岁之间,30岁以下、31~45岁、46~60岁为:3:3:2。《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