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3-03-08
- 消息
- 58,537
- 荣誉分数
- 364
- 声望点数
- 263
前言:
****当中国的教育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一些人的要求时,有人选择了出国。
***当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再适合某些思想开放的学生的时候,有人选择了出国。
*****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想接受高等教育,但却因为中国大学的寥寥无几,僧多粥少,不愿意做中国唯分数论的的牺牲品时,有人选择了出国。
*当公派成为一种免费的高等教育+换皮跳板时,有人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出国。
**当一些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不管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有人选择了出国。
(以上这些是我总结出过的五类人,*越多代表占的比例越大,欢迎大家商讨及更新)
坦白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属于那种,我考起过大学,但是我还是选择出来了,因该还算是第3类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惊然发现“海龟”,“海带”这类词,用于调侃留学生的,跟粪青之类差不多,我是不太赞同以这类略带侮辱性的词汇来称呼别人的。 上网看看新闻,中国留学生的劣迹可谓铺天盖地,但是正面的新闻,似乎难以找到几条。一时间,海外学子的形象大打折扣,留学垃圾一词几乎成为在国外的中国学生的代言词。我是不反对被批评的,但是是不是也应该有个度?或者也应该有点表扬一类的?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说的,第三类人是最多的?我承认,很多人都是考不起大学或者好大学而出国,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个误区:考不上大学的都是垃圾。这是大错特错的。举一个我爸告诉我的真实例子,他有个同事的女儿,在中国念书时初中高中成绩都很差,干脆没念完就让她去美国了,结果她在美国念得很好,成绩很不错。不同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这点在中国似乎没多少人知道,即便知道也迫于社会压力而将其束之高阁。为什么中国的“垃圾”跑到美国却成了宝,值得思考。留学垃圾,说句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不爱听的话,别看他/她在中国是垃圾,换了不同的教育体系,很可能你们的位置就要倒过来了。有人说留学生出国就是拿钱买文凭的,简直就是无知的表现,欧美正规的大学,从来都是很严格的,宽进严出,真正的纨绔子弟,留学垃圾我见过,那是读了两三年语言学校,花了几百万都没有大学肯要的,一句话,不过关,我不要。你要是拿到了毕业证,学校的尊严告诉你,你毕业了,你不是垃圾。
中国地大,贪官污吏,奸商历来是中华文明阴暗面的一部分,但是人口基数跟广大中国人民甚至中产阶级,都是还算少数。贪官奸商们的子女大多数都是在国外,他们有这个资本,于是很大一部分国人又有了个误区:凡是出国的人不是富商就是贪官。我已经两次被一个自称是北大的天之骄子的人骂过了,原文大意是:你不是公派的吧?那你的钱哪来呢?肯定非贪官就是富商。这就是一个号称中国最自由,开放,一流的北大的一个学生对留学生的看法。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一股仇富的风气,难道这股风气还要带到校园来吗?其实一个中产阶级,几十年的积蓄,省吃俭用,再借点款子,是完全有能力出国留学的。在我身边的中国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是很省的,干什么都很简单,一句话,吃饱就行,能打工的尽量打工,这就是真正的大部分留学生的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这些朴素的,吃苦的留学生的行为,大概因为没有一小部分留学垃圾的花边新闻更加有吸引力,是很少见报的。
留学是一笔很大的款项,高支出,虽说不一定要得到高回报,但毕竟不是打发叫花子,去年我们学校的几个研究生去参加一个伦敦的中国上海几家公司招聘会,对方开口几个条件,本科生不要,研究生最低要求,月薪最高不会超过5000rmb,言下之意2000-4000的样子。按上海的生活标准,我不知道这算什么?我举个例子,我在剑桥读语言时,暑假刷了不到两个月的盘子,周薪是173英镑,约合人民币2400,那一个月差不多将近10000了,虽然英国的消费高,但除了交学费,已经足够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加住宿了,要知道,这还只是个刷盘子的。难道中国的人才真的到供大于求的地步了?反正那场招聘会最后没有一个人愿意。无怪乎那么多人被迫选择了留在国外(公派的除外),进了外企。这不是不爱国,是爱不起国,这点工资刚好够你温饱的,还不够还债买房子的,人都要穷死了,还有能力去建设祖国?
我们都在抱怨欧美日本妖魔化中国,但是在不经意间中国人也在自己妖魔化留学生,居然还有某位企业的老板叫嚣坚决不用留学生,说“海龟”不实际,要求高,但也不看看自己提的什么条件与别人给的什么条件。当真有哪一天留学生被自己人压迫到不再出国,不再回国时,那失去的,不光光是那一点点外汇,而是再一次变相的闭关锁国,世界需要中国,而留学生,就是那一座座通往世界的桥梁之一呵,我们真的要自己炸毁这座桥吗?
仅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勤勉的中国留学生。
****当中国的教育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一些人的要求时,有人选择了出国。
***当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再适合某些思想开放的学生的时候,有人选择了出国。
*****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想接受高等教育,但却因为中国大学的寥寥无几,僧多粥少,不愿意做中国唯分数论的的牺牲品时,有人选择了出国。
*当公派成为一种免费的高等教育+换皮跳板时,有人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出国。
**当一些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不管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有人选择了出国。
(以上这些是我总结出过的五类人,*越多代表占的比例越大,欢迎大家商讨及更新)
坦白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属于那种,我考起过大学,但是我还是选择出来了,因该还算是第3类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惊然发现“海龟”,“海带”这类词,用于调侃留学生的,跟粪青之类差不多,我是不太赞同以这类略带侮辱性的词汇来称呼别人的。 上网看看新闻,中国留学生的劣迹可谓铺天盖地,但是正面的新闻,似乎难以找到几条。一时间,海外学子的形象大打折扣,留学垃圾一词几乎成为在国外的中国学生的代言词。我是不反对被批评的,但是是不是也应该有个度?或者也应该有点表扬一类的?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说的,第三类人是最多的?我承认,很多人都是考不起大学或者好大学而出国,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个误区:考不上大学的都是垃圾。这是大错特错的。举一个我爸告诉我的真实例子,他有个同事的女儿,在中国念书时初中高中成绩都很差,干脆没念完就让她去美国了,结果她在美国念得很好,成绩很不错。不同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这点在中国似乎没多少人知道,即便知道也迫于社会压力而将其束之高阁。为什么中国的“垃圾”跑到美国却成了宝,值得思考。留学垃圾,说句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不爱听的话,别看他/她在中国是垃圾,换了不同的教育体系,很可能你们的位置就要倒过来了。有人说留学生出国就是拿钱买文凭的,简直就是无知的表现,欧美正规的大学,从来都是很严格的,宽进严出,真正的纨绔子弟,留学垃圾我见过,那是读了两三年语言学校,花了几百万都没有大学肯要的,一句话,不过关,我不要。你要是拿到了毕业证,学校的尊严告诉你,你毕业了,你不是垃圾。
中国地大,贪官污吏,奸商历来是中华文明阴暗面的一部分,但是人口基数跟广大中国人民甚至中产阶级,都是还算少数。贪官奸商们的子女大多数都是在国外,他们有这个资本,于是很大一部分国人又有了个误区:凡是出国的人不是富商就是贪官。我已经两次被一个自称是北大的天之骄子的人骂过了,原文大意是:你不是公派的吧?那你的钱哪来呢?肯定非贪官就是富商。这就是一个号称中国最自由,开放,一流的北大的一个学生对留学生的看法。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一股仇富的风气,难道这股风气还要带到校园来吗?其实一个中产阶级,几十年的积蓄,省吃俭用,再借点款子,是完全有能力出国留学的。在我身边的中国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是很省的,干什么都很简单,一句话,吃饱就行,能打工的尽量打工,这就是真正的大部分留学生的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这些朴素的,吃苦的留学生的行为,大概因为没有一小部分留学垃圾的花边新闻更加有吸引力,是很少见报的。
留学是一笔很大的款项,高支出,虽说不一定要得到高回报,但毕竟不是打发叫花子,去年我们学校的几个研究生去参加一个伦敦的中国上海几家公司招聘会,对方开口几个条件,本科生不要,研究生最低要求,月薪最高不会超过5000rmb,言下之意2000-4000的样子。按上海的生活标准,我不知道这算什么?我举个例子,我在剑桥读语言时,暑假刷了不到两个月的盘子,周薪是173英镑,约合人民币2400,那一个月差不多将近10000了,虽然英国的消费高,但除了交学费,已经足够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加住宿了,要知道,这还只是个刷盘子的。难道中国的人才真的到供大于求的地步了?反正那场招聘会最后没有一个人愿意。无怪乎那么多人被迫选择了留在国外(公派的除外),进了外企。这不是不爱国,是爱不起国,这点工资刚好够你温饱的,还不够还债买房子的,人都要穷死了,还有能力去建设祖国?
我们都在抱怨欧美日本妖魔化中国,但是在不经意间中国人也在自己妖魔化留学生,居然还有某位企业的老板叫嚣坚决不用留学生,说“海龟”不实际,要求高,但也不看看自己提的什么条件与别人给的什么条件。当真有哪一天留学生被自己人压迫到不再出国,不再回国时,那失去的,不光光是那一点点外汇,而是再一次变相的闭关锁国,世界需要中国,而留学生,就是那一座座通往世界的桥梁之一呵,我们真的要自己炸毁这座桥吗?
仅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勤勉的中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