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和郁闷者一起谈谈禅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oread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oread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1-24
消息
20,275
荣誉分数
16
声望点数
0
主题:和郁闷者一起谈谈禅
http://bbs2.sina.com.cn/cgi-bin/forumadm/souladm/viewsoul.pl?forumid=48&postid=482136
空瘦黄花空听雨 原作 提交时间:19:55:12 04月24日


禅家有三境。
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略相当于“戒”。注重表面现象,欲求其本质,心力所为,有向佛求道之心,但没有超出尘世物求。

第二境:空山无人,花开水流。略相当于“定”。初步认识到本体,将要超脱而未超脱,已超脱搜寻现象之欲,心灵归于平静,止思虑,止心力,较之前境,已无心力欲求,达无人之境。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略相当于“慧”。此时顿悟,即心成佛,由定生慧,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之于光。然而慧之印证却是瞬间(一朝风月)永恒(万古长空)的统一。正是这瞬间的顿悟刹那间已成终古。这与庄玄之“坐忘”、“玄鉴”大有相似之处。

六祖偈语说: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破执见执我的把握。境由心生,无中生有。诸法无常,诸法无我,清寂涅?,禅家可以刹那超越印证,也就是对无常无我的越线,直指佛性。
此与渐门迥然异趣。

神秀偈语说: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渐门苦循诸法无常,诸法无我,清寂涅?的顺次,渐修渐悟。

有这样一则故事:
某生于荒野遇虎,大恐而逃,虎追不舍。生逃于危崖,攀藤而身悬荡于空。崖上虎吼如雷,崖下血口如盆,生惊,胆欲裂。当此际,又两鼠噬藤,险情万状。生茫然忽见一鲜美草莓,遂一手攀藤,另手采霉尝之,曰:“味美矣!”
此案禅意盎然。某生最后终于领受瞬间之顿悟,彻见心性。若以三法印证之,“诸行无常”为生途遇虎而逃而攀藤而鼠噬而险情迭出。“诸法无我”,生自我心性为恐为惊为逃所遮,心性蒙蔽,而后见霉尝味,自我竟无。“清寂涅?”,险情万状而尝美味,无我心境,安然处之,遂彻见心性而成佛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禅境足令人心静意安,泯冤亲爱憎,等苦乐得失,无所贪求,无所愿欲,任运与法性之理相称而行,即心即佛。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郁闷何在?郁闷何在?
 
菩提生印度
明镜亦有台
本为世间物
处处惹尘埃

子非佛, 焉知佛之郁闷?

郁闷何在? 郁闷何处不在?
 
最初由 Riven 发布
菩提生印度
明镜亦有台
本为世间物
处处惹尘埃

子非佛, 焉知佛之郁闷?

郁闷何在? 郁闷何处不在?

郁闷是果而非因,明镜是因而非果,若要离尘埃,亦要勤拭台~~~
 
一个人郁闷一时半刻没什么不好,要郁闷一辈子,就很可悲可怜了.
 
已然郁闷了,就郁闷罢。何必再去悟?
悟透了生死因果便无了世事尘埃出世入世只在一念之间
既然没有多大区别,何必再去悟?又何至于悟出三种境界
 
都挺郁闷啊,那喝酒吧 :p
 
人在世间求名利
花开空谷惹蜂蝶
 
以文观人
嘿嘿,老大心里。。。。。。。
 
就事论事, 不要以文论人
 
最初由 Riven 发布
菩提生印度
明镜亦有台
本为世间物
处处惹尘埃

子非佛, 焉知佛之郁闷?

郁闷何在? 郁闷何处不在?

子非吾, 焉知吾不知佛之不郁闷? :D
 
外魔纷扰,内魔不熄。此乃郁闷之根
 
喜欢TOM HANKS演的<阿甘正传>,中文和英文版都看过。不是完全看得懂,但里面很
多东西觉得值得回味,片子还没有正式开始,那片随风飘逐的羽毛就把人带入了一
种氛围。。。。有时觉得阿甘才真正懂禅,就说他跑步那一段,当他跑出小镇时,
试想如果他能象正常人一样动动脑子,想想家里还有没付的账单一类的事,他一定
会转头回去的;那还会有他跑步横传美国的壮举吗,他还能享受那无数美丽的日出
日落吗?随心所欲,物我两忘,想跑就跑,想停就停,于某生遇虎岂不是有异曲同
工的境界。所以禅就是不走脑子,白痴就是禅。 :D

人若是白痴,又安知白痴之乐;人若不是白痴,又安知白痴之乐。聪明的人能象白
痴那样物我两忘、随心所欲,大概就是真正的禅吧。。。。可又有谁知道怎样才是
美丽的人生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