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丑闻"风头"不逊9.11强撼美国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丑闻已经成为和“9・11”“并驾齐驱”的危机

如果布什政府不能及时遏制类似企业丑闻的发生,公众对经济安全的忧虑将超过对恐怖主义的恐惧

如果经济丑闻进一步引发美国商业金融体系出现全面信任危机的话,布什连任就没有什么指望了

大洋网讯 据《广州日报》报道,随着多家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曝光,美国总统布什为了明哲保身,9日前往华尔街发表讲话。然而,由于布什自身与大企业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暧昧”关系,这种关系不但让人怀疑布什政府彻底解决经济制度弊病的诚意与能力,也可能令这些财务丑闻最终演化成阻挠布什连任之梦的政治危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哈维・皮特近日将安然公司破产、安达信公司解体和世界通信公司会计问题曝光与“9・11”恐怖袭击事件共同列为金融市场遭遇的四大危机。美国的首位MBA总统布什能否挽救美国华尔街?美国大公司的经济丑闻是否会演变为一场政治危机?

正副总统身陷丑闻

正当美国总统布什发表演讲向营私舞弊的大企业宣战时,布什和其副总统切尼同时遭到不同方面的攻击,指以往他们本身从商时,都各自涉及不正当贷款、“局内人”股票交易、虚报账目等等不当行为。

布什9日在义正词严的演讲中表示,他要促使企业界“步入一个政治诚实的新时代”,但目前他本身和副总统却备受攻击,整顿美国企业监管计划可能会因“投鼠忌器”而举步艰难。

布什涉及局内人交易

美国总统布什9日演讲时表示,当局应当立法防止公司高级人员向公司取得私人贷款。不过,据《华盛顿邮报》揭露,布什自己十多年前在得州的哈肯公司担任董事时,也曾向公司取得两笔贷款。而且,他也曾因涉及局内人交易而被调查,他担任董事的哈肯公司也因虚报盈利,重新报账,显示真实亏损数字。这件事情成为9日华尔街记者们追问的焦点。

切尼涉嫌虚报账目

这把火不仅烧到布什后院,还烧到美国副总统切尼身上,切尼也被“司法监督组织”控告,指他在1995年至2000年担任哈里波顿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员时,虚报账目,欺骗股东。该组织也同时起诉作为哈里波顿审计公司的安达信会计公司。

对此,白宫最近的反击是,在经济问题上,不需要党派争斗。白宫同时说,如果要刨根,那么,美国企业做假账,就应该追到克林顿政府时期,那时候也不清白。

激情演讲反应冷淡

布什此次演讲安排精心,讲话前,组织者还将被解雇的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雇员请来,现身说法亲述财会欺诈的危害,以打动公众。不少商界领袖、企业监管官员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布什政府促进美国企业监管体制改革,铲除企业诈骗,加强审计规范等现实举措。但是,市场人士普遍不看好这位首位MBA总统的新政策。有人士表示,他的讲话并无出人意料之处,因而未能提振市场。

讲话当天股市下跌

此次演讲,布什准备可谓精心,却似乎没什么收效。市场方面,当天的股市并未因此强烈反弹,反而出现下跌。不少投资者认为,布什的讲话过于空泛,解决不了当前的迫切问题。一名投资家干脆表示,布什的话“太令人失望了”。政治层面,布什讲话并未消除驴象两党目前的纷争。国会山的民主党人讽刺说:“总统的讲话花哨多于实干。”参院民主党领袖达施勒指出,布什“喊得凶,可举起的棒子却是十分、十分的小”。

讲话缺乏实质内容

许多法律、金融界的专家也说,布什的新计划非常有限,有些方面甚至还没有国会某些专门小组提出的方案严厉。乔治・华盛顿大学证券法专家劳伦斯・米切尔说,美国企业经济的完善机制受到了严重伤害,现在需要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而布什的建议没有做到这一点。

华盛顿一研究机构的一个政治分析家说,布什的精神勇气可嘉,但是他的讲话中缺乏实质性的东西。约翰・汉考克基金的首席投资顾问布拉曼说,只有人们看到布什的新计划中有些实质内容时,对市场的投资热情和信心才会增强,这不是一个演讲就能解决的问题。

不过是另一场“政治秀”

一家著名网络公司的首席经济顾问对布什的这一演讲的攻击更为直接,他说,布什所做的就是把一个腐烂的苹果从篮子里扔掉而已,实际上整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更广泛的措施才能解决。

有消息称布什这番“严词”不过是另一场“政治秀”,根本的目的在于转移公众视线,避免一系列的“财政丑闻”伤害自己的总统地位。(本报综合报道云子)

布什演讲三大目的

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挑选目前这个时候向华尔街讲话,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是为了恢复消费者、投资者的信心,确保美国经济复苏顺利发展。自从去年底安然案爆发以来,企业丑闻是一起接一起。环球电讯跨了,安达信完了,世界通信也在走向末路……整个华尔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华尔街股市一跌再跌,正在复苏的美国经济也受到威胁,正如布什所说,“美国企业界还隐藏着更多的丑闻,我们现在必须发现并揭露这些丑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建美国人民的信心和市场的活力”。

其次是为了减少企业丑闻造成的“形象损害”,主动出击与在野的民主党人较劲,为今年秋季举行的中期选举做准备。由于共和党历来与大企业的关系密切,布什政府更是如此。安然案爆出,就让布什政府卷入了扯不清的麻团中。世通丑闻再度发生,布什政府向来主张放松对企业监管的做法遭到质疑。因而布什极想抢在民主党之先,提出加强企业监管体制、加强审计制度、防堵金融体制漏洞方面的建议,以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而也拉得选民投向共和党的选票。

其三是为了摆脱企业丑闻给布什以及副总统切尼等人带来的阴影,进而安然度过“新的政治挑战”。布什、切尼都有曾经投身企业界的背景,与许多巨型公司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安然、世通丑闻接连发生,对布什、切尼则是大大的不利。近日,布什在1990年抛售得克萨斯哈肯能源公司股票的旧案就受到媒体的多方质问。(本报综合报道云子)

大小CEO一起挨批

是CEO还是恐怖分子?

美国现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美国老太急急忙忙给联邦调查局(FBI)打电话称,快来,楼下有几个人鬼鬼祟祟地不知是恐怖分子还是CEO。

确实,美国公司主管给美国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虽没有统计,好像不会逊于恐怖分子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美国的诚信基础已经形成了严重危害。

布什:往事不要再提

布什8日特意在白宫召开记者会为9日的演说造势,大谈企业责任问题,岂料在全长36分钟的记者会中,记者们却不谈欺诈案,而是连珠炮发地要求他交代1990年担任哈肯能源公司高层时涉嫌违规售股赚钱“其身不正”之事,令布什大为光火。

面对记者的围攻,布什猛烈反驳传媒和外界对他的指摘,不断说“No”,并形容“旧事重提”完全是民主党“大玩政治”。《纽约时报》形容布什在记者会上的紧张激烈反应,就像8年前克林顿在白水案财务丑闻中的反应。

布什坚称有关他12年前卖股票的事“早就是旧闻”,但他的政治对手还不时将其“翻炒”,目的是让他难堪。他说:“有些人总喜欢玩政治。这事没有新闻,1994年有人炒过,2000年(总统)大选时又炒起来。其实,这看起来好像废物回收。在企业世界,当涉及会计程序时,事情有时并非非黑即白。”

“我应一个月前演说”

白宫高级官员透露,布什极欲借9日的演说宣示与企业界划清界线,惟据白宫官员称,连布什自己也担心此时才与大企业割袍断义,可能为时已晚。一位白宫高级官员称,布什曾有感而发地说:“这篇(9日)演说的惟一问题,就是我应该早在一个月前就发表它。”

民主党找到新武器

布什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一方面固然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共和党11月中期选举前景的焦虑。精明的民主党人一定不会轻易放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搞臭共和党、打击民众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布什。

安然丑闻出来后,民主党曾经兴奋过好一段时间,抓住政府官员与安然的关系大做文章。怎奈白宫“闪躲腾挪”的功夫实在高强,一会儿发布一个恐怖警报,一会儿推出一个安全改组计划,总是能够成功地转移公众注意力。

但如果说安然还只是一个单一事件,无法战胜人们对恐怖主义的关注。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战略家们都承认,如果布什政府不能及时遏制类似的企业财务丑闻继续发生,公众对经济安全的忧虑可能超过对恐怖主义的恐惧。

民主党酝酿新攻势

民主党已经开始酝酿新的政治攻势,武器就是美国企业的道德问题。他们指责正是共和党为美国企业提供了犯罪的温床,与美国企业界保持“暧昧”关系是共和党的传统,民主党则一直主张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近来,虽然共和党也曾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而民主党提出的从根本上加强管制的法案却遭到他们的百般阻挠。

除了大造宣传舆论,民主党人还有实际行动。一方面,他们在国会提出了新的企业改革议案,要求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类似公司舞弊发生;另一方面,他们则睁大眼睛,继续“明察暗访”白宫是否在这些丑闻中存在什么“马脚”。

政治危机一步之遥

尽管布什表示将严惩那些弄虚作假的公司领导人,但是布什并不真正希望美国公司发生系统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总统的商业背景,布什和美国商业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布什不希望在下一届总统竞选中将要为他提供金钱资助的那些公司受到影响。

现在姑且不论民主党的此次攻势能否成事,经济问题确实一直是布什政府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虽然布什总统享受着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公众支持率―――如今依然保持在70%左右,但是那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9・11”恐怖袭击的影响。

经济问题越来越受重视

但看看现在,恼人的就业市场、政府赤字、贸易逆差、美元疲软……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反恐依然是美国人最关注的问题―――这可能与时不时的恐怖警报有关,但民主党的强项―――医疗福利和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另外,只有1/3的美国人认可布什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作,更多的人对布什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存在疑问,认为美国经济将在明年复苏的人不到1/3。

民主党发表社论称:“布什总统的经济政策没有任何作用,政府在债务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股市下跌、企业丑闻,而经济复苏却遥遥无期。”

虽然世通、施乐丑闻目前还仅限于经济领域,但距离政治危机也就一步之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