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经济

阿搜

搜公馆少爷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9,686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

作者: 叶内木六 (推荐: 一读者) 2002年7月15日 12:26 http://www.clibrary.com


  在现在日本的媒体中,将中国称赞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巨人已经成为了潮流。
在一些报道中,日本已经将这个急速发展的邻国看成了对日本经济的巨大威胁,
而另外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工厂"。我在去年5月曾访问过中国,
亲自领略了中国的高速发展状态。必须承认,中国各处的繁茂景象给我的印象很
深,这种印象远比亲历越南的发展要深刻的多。

  我的确被上海浦东的景象所征服了:那里四处都被中国和外国的银行、公司、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所包围。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和这些建筑共同组成了美妙的图
景,而这一切其实都还十分年轻。在中国其他的一些城市,如广州、桂林和北京,
城市改造工程和建筑业也是欣欣向荣。

  我的访问只是观光目的,并不是搜集经济信息。在临行前和日本商界和官员
的谈话中,我已经毫无疑问的确信中国经济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扩张。

  在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中国专
家的统计是2492亿美元,尽管两者相差很多,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
在一些货物的出口上,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中国现在占有最大的非精炼钢份额,
全世界的空调器有一半是在中国生产,另外,36%的电视机和58%的电话也是产自
中国的。中国正在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它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用
户群(1亿3千万)以及第二大的互联网用户群(2600万,仅次于美国)。

  海尔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这个集团现在正在制造性能独特的产品,
例如既能够洗衣服又能清洗蔬菜的"洗衣机",同时,它开展的快速移动式维修服
务,也使顾客们的要求得到最大满足。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其工业化进程
也在高速地进行当中。分析家认为,其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将会在今后数十年内
显现出优势。对于日本来说,中国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竞争对手。

  现在,日元兑人民币的比率大约是十五日元兑换一元人民币。但是,在中国
的汇市上,日元的价格会更低一些。一些专家认为,在购买某些产品时,价格更
会低到八十五比一。如果用上面的数字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会比日本高
出将近100万亿日元。

  尽管如此,对于日本媒体对中国的追捧,一些中国人却表示出了担忧。静冈
文化与艺术大学的马成三(音)教授就是其中一员。他认为日本的一些报道夸大
了事实,或者是通过过高评估中国实力,给日本制造某种面对竞争的危机感。他
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尽管沿海地区发展迅速,但是内陆地区却大大滞后。

  二、42%的中国出口品属于低科技含量的产品。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还达不
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即25%。

  三、中国的农业要负担1亿6千万过剩劳动力的压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后,还很可能面对美国低成本产品的进口压力,这更会加剧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另一个导致不稳定的因素就是国企破产导致的社会信心
不足。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所有制企业占整个国民经济成分的90%。而在199
6年以后,这个比率降到了不到30%。以前,国企实现的职能实际上是政府功能,
即提供医药费用、住房、退休养老金以及工作中必要的教育培训。在中国,社会
保障系统从未有脱离国企而独立存在,而一些因企业倒闭而下岗的职工也开始出
现入不敷出的窘境。国家的财政困难也加剧了这个问题。留在国企的职工也对工
资、住房津贴经常不能按时发放感到愤怒。

  在中国,工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并同时为工人们提供福利。但是,日
本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工会并不能代表每个工人的利益,它们应该同执政党保持一
定的距离。

  户口制度制约了中国公民在城市间的自由流动,而地区保护主义也在阻碍统
一市场的形成。要想提高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要克服以上的问题。环境问
题如威胁北京的沙漠化问题,在重庆和其他工业城市的酸雨也必须得到重视。

  一位我认识的日本商人认为,1996年替代"巴黎统筹协会"(COCOM)的瓦森那
协定(WassenaarArrangement)继续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这将不利于中
国进口高科技产品。他还指出,中国还面临东南亚各国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和
工业生产的挑战。

  在我看来,如果中国能正视到这些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中国的经济力量
决不可小视。

  日本时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