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不爱听人说“国际化大都市”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据7月15日《北京青年报》,前两年关于北京三里屯酒吧街将面临拆迁的传闻,最近已经明朗起来。朝阳区有关方面透露,酒吧街面临的不是拆迁而是改造,酒吧的设施和服务将在改造中升级。

昨天我走过北京的长城饭店,忽然觉得这座玻璃幕墙大厦怎么那么土。十几年前,我曾经觉得玻璃大厦就是现代化,就是高科技,就是洋,就是超凡脱俗。现在明白了,我当年的想法,其实和“有钱人天天吃炸酱面”的想法一样傻得可爱。因为中国人毕竟有钱的时间不太长,如我这等早年就渴望着有朝一日成为能够“天天吃炸酱面的有钱人”的人,实在不少,所以对长城饭店的玻璃大厦盲目崇拜。后来大中小城市以至乡镇,玻璃幕墙、白瓷砖贴墙,风似地刮起来了,连累得长城饭店都透着土了。过去美国总统访华,宴会都在长城饭店请。如今这座五星级酒店为了透着自己超凡脱俗,反倒要弄一些中国的明清家具、雕花屏风什么的。社会审美的反复轮回,就是这么怪。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老是不赶趟,如农村的老乡调侃城里人:过去城里人吃细粮,我们吃粗粮;等到我们好不容易都吃上细粮了,城里人又兴吃粗粮了。过去城里人兴穿短裤短袖衣,露胳膊露腿,我们不好意思穿;等到我们好不容易穿得露胳膊露腿了,城里人又兴露肚脐眼了。过去我们上厕所用不起那么好的卫生纸,等到我们上厕所也用那么好的卫生纸擦屁股了,城里人又改用卫生纸擦嘴了。同样道理,过去美国人用玻璃幕墙在北京盖长城饭店,我们盖不起。好不容易我们的乡镇都盖得起了,人家又改上农村搜罗明清家具、雕花屏风了。

在老是不赶趟的年代,我最不爱听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什么是国际化大都市都没弄明白,怎么建设呀?北京有条秀水街,南城有个潘家园,连洋人都知道。一句中国话不会的美国人,都知道用英文拼出来,让我领着去。可是咱们的人呢,见了摊,就要撤摊进厅。不知道摊是一种文化现象,全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都有,还比咱们北京多得多。我看朝阳区这位副书记是个明白人,知道一个地方、一条街的生机和活力是最重要的,也就有咱们中国人说的人气。秀水街的人气聚了20年,潘家园的人气聚了10年,容易吗?

北京东直门的餐饮一条街,人气聚了五六年以后开始火旺,12年了,如今拆了,据说还盖餐饮一条街,设备建筑一律升级。等盖好了,未必火旺。北京城里,一拆就完的例子太多了。人气这东西,就是这么怪,所以连升级都得谨慎。咱们以为升级了,购物餐饮的条件都改善了,人家认为没味儿了,还是原名原姓,人家都不来。

我悲观地认为,如果北京都建成长城饭店那样了,2008年,咱们就别说什么人文奥运了,丢不起那个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