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谈谈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ZT)

观雨

雪山长老
注册
2003-02-03
消息
51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经济评论]谈谈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ZT)
  
  作者:蜀南布衣
  
  这个论坛近来转来很多比较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弱智文章,要驳起来不是三两句话说得清楚的。这些文章看似热闹,其实连经济学常识都不具备。他们大多是既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不了解西方经济学。这些人进行反驳,纯粹浪费生命而已。我最开始上论坛的时候,凡见这种文章就要驳一下,后来发觉驳不胜驳,现在基本已经没有兴趣说什么了。而且,我们不是职业网络写手,生活中也非常忙,很多时候几乎抽不出时间上网。
  
  其中有些文章,的确是让人无话可说。这倒不是因为文章太好,逻辑力量强大以致于无法反驳,恰恰相反,这些文章几乎每一句话都是错误的,如果真要驳反而自己不知到从何说起。
  
  要想自己有能力辨别谁说得正确,除了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外,没有什么别的途径。两方都了解了,就有了比较,而不是用这些弱智的文章来到处找答案。
  
  下面就再浪费时间,对这些常识性问题谈一下。
  
  (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最大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其实就在于对人的规定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不可能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都抽象出来,获得一个纯粹抽象的人。比如原始社会的人,和现代的人,在人性上是不一样的。马克思关于人的论断,在西方最新关于人性的研究中也得到证明:人的自然属性不能反映人的本质。比如狼孩,如果不是生活在人的社会关系中,无论如何也不具备人的习性,除了它的生理特征以外。
  
  因此,马克思说:研究经济学一定要从现实的人着手,而不是抽象的人和假设的人。正是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因此,每个人的具体主观效用就在本质上不同,所以是不可以比较的。如果要对人的主观效用进行排序,就要对每一个人的历史数据进行收集,而且在理论是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特殊偏好和目标,因为,一个生活在黄土高坡的人和一个生活在纽约的人,他们的偏好和目标是绝不可能相同的。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特殊的序。我们知道现在地球上大约有60亿人,那么,是不是就要60亿种主观效用排序呢?不要说这种理论是绝对错误的,就是理论正确也对人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而边沁所说的“利己心”,以及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就不存在于所有的历史现实中。如人类学家普洛格在《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一书中考察了非洲、美洲和澳洲的原始群落后指出,越是在个体独立生存能力低下的群体中,群体行为的本质就越是具有“利他心”而不是“利己心”。可见,将一个在有限范围内才有效的“利己心”,却作为一切世代的所有人的抽象本性,进而又用这种抽象来阐述所有经济现象,不知道这种论证方法是如何成立的?
  
  (二)
  西方经济学却不同,它一开始就抽象出一个“理性人”,然后几乎将整个经济学大厦都建立在这个假设之上,即主帖所说的“以理性为中心”构造了经济学体系。理性人是西方经济学的地基,只要把这个驳倒,实际上就可以证明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空气中。
  
  所谓理性人,如果不是学经济学可能就会对这个概念有很多误会,原因是经济学中的“理性”和我们生活中说的“理性”是两回事。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有理性是指:这个人不感情用事、不冲动,而经济学的“理性”则是指:确知所有选择集合中正确的解。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是指一种抽象的人所进行的理性选择。什么是理性选择?这就是说,参与经济交换关系中的人对他们的偏好和目标具有理性的认识,对如何实现这些偏好和目标也具有理性的认识,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变化都能正确衡量其机会成本。
  
  实际上,理性选择就是在人所面临问题的那种机会集合中,总是能够选择正确的一种组合。西方经济学在这个假设的前面又暗含了以下假设:
  
  1,信息的完全的。即当事人确知所有与其偏好和目标相关的信息。
  2,信息收集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3,当事人是全能全知的,他能够确知所有相关信息的价值以及用处。有史以来可能只有上帝具备这种能力。
  4,信息处理是及时、完全和准确的。
  5,人始终是具有利己心的。
  
  但是,以上这些假设在现实中都是完全不能成立的。这个假设将面临下面绝对无法解决的问题:
  1,既然人是理性的,那么,每个人的最初行为就是最佳的,帕雷托最优在市场运行一开始就已经达到,其表现为平均利润为零。
  2,既然帕雷托最优是一个市场运行的最始配置,那么,这个市场运行的结果一开始就平均利润为零。
  3,既然人始终是自利的,那么,在理性状态下,每一个参与市场的当事人都事先知道了平均利润为零的结果,即他的所得只能抵偿他的付出,没有利润,因此他的将选择应该是不参加市场。
  4,既然当事人始终只能选择不参加市场,因此,市场将是永远也不会存在的。
  
  我们知道,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证明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可是结果却将整个市场都证了伪。
  
  不仅如此,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是坚决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理性人假设只能证明计划经济的有效性。
  
  计划经济是假设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中央计划系统,可以确知全部的经济信息,并且根据全部的经济信息及时、准确和有效地做出决策,并且实施。如果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计划经济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维持的,因为它那些假设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以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我们就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是完全符合理性人假设的,因而计划经济也是可以达到帕雷托最优的。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本来想在理论将计划经济证伪,结果却又把计划经济给证实了。
  
  最近西方经济学已经承认了现实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因而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而这导致了一大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破产。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因为他们仍然只认为人之所以不能是理性的,完全只是信息不完全所导致,但是却回避了人是否可以全知全能这一问题。
  
  即便我们不追问人是否全知全能的问题,西方经济学这种有限的让步实际上也是否决了理性人假设的全部存在。我们要问:有限到什么程度才叫“有限理性”,是1%一直到99%都可以叫“有限理性”吗?显然,这个问题也是西方经济学绝对无法回答的。
  
  有限理性人假设,实际上是取消了这一假设。
  
  (三)
  理性人假设即便在西方,对它的怀疑也由来已久。现在理性人假定已经坍塌。如同时获得了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史密斯(Vernon L. Smith)经过三十年的实验证明,人不可能是理性的。西方经济学家在评论他们的成就是说到:既然对理性人和期望效用理论等经济学最基本假定都可以动摇,那么整个现代经济学的其它假定不也值得人们重新审视吗?而这种审视难道不会带来现代经济学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革命吗?我相信他们的评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