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尚新地标:新天地南里

阿搜

搜公馆少爷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9,686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南里手推车广场


img_191.jpg


  前天,单位年轻的同事介绍道:新天地又做了个南里,里面有许多手推车,蛮好看的。说起新天地,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唐人街,想到了一位曾周游世界的设计师对唐人街的概括:牌坊、飞檐、朱漆房柱、大红灯笼、石狮、雕花屏风、筷子抓出了一些符号,迎合洋人心目中对中国的看法。新天地的做法有点相似,在一个完整的具有老上海风情的街区里,利用石库门、石库门老房子的砖砌外墙、石库门弄堂的某些格局,作为料子,加以裁剪、镶拼,作出了一个上海街。石库门建筑、石库门弄堂作为上海明显的符号,留存在其它地方想象上海的印象想必是深刻的。
  但这上海街已经没有了弄堂口的小皮匠、馄饨摊,没有了修棕棚、弹棉花人的身影,没有了收旧货、爆米花人的吆喝声,因为其中已经没有居民,没有了石库门的生活。
  在石库门的背景下,时尚的酒吧、咖啡馆、餐厅、歌舞厅等,加上外国游客、外地游客、本地时髦白领,加上广场上时尚的商品推广秀、表演秀,构成了上海的一个新地标,新的休闲消费时尚,新的旅游景观。

      外地的北里


img_192.jpg



  上海人自己也知道,在外地人眼中,大上海是繁华的、时尚的、出人意料的。早年间有亲戚朋友来上海,一定会带他们到南京路,似乎只有见了外乡人吃惊后张大的嘴巴,南京路才有了自身的价值。后来,上海和外地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商场、大名牌似乎已经没有了什么威慑力,请客吃饭间显露的气派,重新成了展现大上海与众不同的杀手锏。应该是四五年前,一位上海朋友多年不见的外地朋友,来到上海,思来想去,上海朋友请他去了“红子鸡”。其实他自己从来没有觉得“红子鸡”的菜式有什么特别,可目睹着外地朋友惊叹“餐馆如此之大”、“服务生穿旱冰鞋送菜”、“舞台上跳舞的小姐真‘上海?”的场景,他说似乎已经看到外地朋友回乡时,四处炫耀的情形。那一刻他的感觉,该是为“上海争了光”的意思罢!
  时光流转,如今“吃”和“穿”都提不起大家的什么兴趣。“格调”、“品味”之类的高雅词句,成了接人待物的衡量标准。于是乎,“新天地”再次成了待客的首选场所。要说选在那里的原因也不复杂,不过是规模够大、气派够劲、洋味十足,样样可以把人唬得“惊为天境”。怪的是有人倒也吃这一套,还记得APEC期间一班记者朋友风尘仆仆冲到上海滩忙碌,偷得浮生半日闲,赶到“新天地”泡吧,“透明思考”的琉璃马桶、荷叶洗手盆;T8的幽幽中国特色、“东魅”纯粹的港星港味、“乐美颂”那种30年代大上海的风情――总结发言:只有上海人才造得出“新天地”,上海“让我越来越爱”。看在对方人多势众的份上,我好歹忍住,没说“新天地”也是香港人造的。

      本地的南里

  沿新天地北里中间南北向的广场南行,到一个过街楼形成的门洞,外面是一条不算宽敞的林荫马路。马路对面沿街左右两排石库门房子,房子中间敞开着一个L形的广场,顺着广场是一座L形的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问街口的保安,知道对面的房子对面的广场就是南里。


img_193.jpg



  南里沿街老房子的外观格调和里面的经营内容,是北里的延续和呼应。广场左侧沿街的老房子里,有一个邮电博物馆兼邮电局,有一个画廊;右侧沿街的老房子里,有一个百草陈列馆。很有点观光游览地的味道。广场口左侧是一家经营粤菜的餐厅,装修布置颇港式、颇现代。餐厅室内设计简洁,冷色调背景,点缀色彩艳丽的插花,借助大面积玻璃墙面透进来的自然光线和外景,环境显得相当宁静、雅致。对面侧是一家以神农尝百草之“百草”为主题的餐厅,与沿街的百草陈列馆联为一体,清新自然,又漾溢着传统之人文意韵,别具一格。
  两个餐厅之间的广场上,一左一右,各立着一块牌子,上书南里内已经营业的店家的名字,有十家左右。牌子后面的广场上,有被称之为手推车的十数个可移动摊位,摊位做成坡顶小木屋模样,买各种工艺品、装饰品。
  那座L形的玻璃幕墙大楼,看上去像是个大商厦,看上去里面正在装修。见一扇玻璃门内放着个大型的模型,以为是整个大厦内的营业内容。一位小姐迎上来介绍说,这是个休闲健身中心,在二楼,有一万平方米左右,装修得差不多了。放模型房间的里面,一大片室内广场,做着一个个餐饮摊位,有几家已经营业,坐满了喝饮料的人,更多的摊位还在装修。
  据说,南里将在七八月份全面营业,南里的消费会比北里低。南里的格局更像是个大商厦,有健身中心、类似大食代美食广场、移动摊位,看来那里市场目标,更倾向于本地的消费者了。


摘自申江服务导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