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救济政策出台 上海筹划反倾销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日前,上海市经委召开工业系统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工作会议,经委主任唐登杰透露,上海将在推进贸易补救措施上,推出包括建立组织架构、建立产业“雷达”、筹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专项资金等在内的一系列方案。

这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上海工业系统首次出台产业救济的相关政策,意味着上海运用WTO规则保护自身产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产业救济政府有限推进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经济运行处官员邵浙民7月18日向记者介绍,推进贸易补救措施,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必须做的。加入世贸组织前,中国和其他国家交涉机会并不公平,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当然应该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寻求合法的产业救济。

邵浙民说,应诉案对企业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有专业的法务人员,信息方面也要跟得上。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应诉反倾销的能力,所以政府必须积极地做一些推进工作。

据上海市经委主任唐登杰主任在7月15日会议上透露,建立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是将出台的重要政策之一,通过建立重要行业和重要产品目录,跟踪进口对其影响和损害程度,同时依托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平台,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指数和专家评估指数。

另一举措是筹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专项资金,专项资助面上工作及重要大宗商品的反倾销应诉。

行业协会该担重任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府有限推进的前提下,行业协会作为行业企业的代表,应该担当起重任,抓紧建立行业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保护工作的前置化,充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代表本行业企业,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郑韶7月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行业协会要真正成为国家之间贸易纠纷的代表,在反倾销诉讼中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还有相当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他说,上海的行业协会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重组,有关部门也注意到行业协会的功能必须改变,许多商业行为必须要通过行业协会才能和国外机构平等对话。但直到今天,上海的行业协会自身还未完成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还算不上市场主体的真正代表。因此,政府统筹,企业出资,行业协会出面三方同步进行,可能是现阶段比较合理的方式。

深化行业协会市场化

据有关方面透露,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上海企业的反倾销胜诉率颇高。业内人士指出,上海的反倾销应诉和起诉案件,在国外对中国反倾销立案总数来说,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基本都以企业为主体,和上海企业本身的实力很有关系,特别是宝钢自1995年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也获得了不少应诉成功经验。

有关人士认为,而要使中国针对国外产品的反倾销立案有所突破,除了政府推出系列贸易补救政策,行业协会的市场化更待进一步深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