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夺“免死金牌”

阿搜

搜公馆少爷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9,686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

作者: 张国庆 (推荐: 一读者) 2002年7月20日 12:56 http://www.clibrary.com


  同联合国的讨价还价中,美国一开始就强硬表态,如果安理会不给予美国驻
外维和人员以国际刑事法院豁免权,美国将撤出在波斯尼亚参与维和的部队。图
为在波斯尼亚执行维和任务的美国士兵。

  ■美国拒绝《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寻求国际刑庭豁免权的理由是:别的国
家可能会出于政治动机而利用该法庭来不利于美国的军人、外交官与政治家。事
实上,它还担心极具独立性的国际刑庭会取代美国的邪恶裁量权,阻碍美国的某
些追求。

  ■否定《京都议定书》、拒签《渥太华禁用地雷协议》、退出《反导条约》、
拒绝《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并寻求豁免权……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9・11”事
件之后,美国的一系列国际行为都体现出这个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努力“
去联合国化”。

  ■疏远包括自己一手倡导的联合国与北约在内的国际组织,是因为美国认识
到:在临时同盟框架内达成自己的目的要便利得多。这也说明,美国的一国利益
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所代表的更具有均衡性的全球利益越行越远。

  13天危机

  6月30日,当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世界杯决赛上时,联合国安理会也上演了
一场“龙虎斗”的好戏,只不过比赛的双方不是巴西队和德国队,而是美国和一
大群反对者。

  当日,在美国要求获得国际刑事法院永久豁免权被拒绝的情况下,美常驻联
合国代表内格罗蓬特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美国人未能获得国际刑事法院永久
豁免权为由,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将联合国驻波黑特派团任期延长6个月的决议草案。

  对于美国的这一要挟,安理会中的其他14个理事国都表示了反对,即便长期
站在美国一边的墨西哥和加拿大也难以安坐。国际舆论也一片哗然,欧洲媒体纷
纷指责美国在追求“超级公民”的权利,竟然把联合国维和行动当作了讨价还价
的资本。

  7月2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即使美国维和人员没有得到国际刑事
法院的豁免权,美国也不打算撤回维和部队,但今后美国将在派遣维和部队之前,
先要得到豁免权。

  美国还向安理会提出了一项妥协方案,即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有权阻止国际
刑事法院调查或起诉维和人员。安理会讨论了该建议,但该方案没有得到积极反
应。

  7月3日,由于美国立场毫不松动,安理会不得不再次通过决议,将联合国驻
波黑特派团的任期延长至7月15日,以便继续就该特派团的任期问题进行磋商,也
就是说为双方留有一个余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声讨的阵营中来,它们不仅质疑安理会行
动不力,更指责布什政府企图破坏世界公认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准则。

  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不得不致函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警告美国不要对
整个联合国维和体制构成威胁。安南在函件中用了这样的措词:美国的有关举动
“正使整个联合国维和体制处于危险之中”。

  这使美方感到了压力。此后的几天,双方僵持不下,但美方的立场开始出现
松动。7月10日,内格罗蓬特说,美国不再坚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美国人必须
获得新近成立的国际刑事法院的永久豁免权,但对于那些没有批准《国际刑事法
院规约》的国家,国际刑事法院在12个月内无权对其维和人员进行“任何调查和
起诉”。这一建议是利用了该规约的规定,即安理会有权要求国际刑事法院“暂
缓”司法介入。

  美国的这一建议仍然遭到了安理会多数成员国的质疑,各国普遍认为美国仍
然很过分。但眼看着7月15日的限期一天天在接近,为了使对阵双方都不至于下不
了台,法国、英国和毛里求斯提出了妥协方案―――要求国际刑事法院一年内不
调查或者不指控不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国家的维和人员,其中包括美国。

  7月12日,即7月15日波斯尼亚特派团工作到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安理会
与美国最终各让一步,在豁免权问题上达成了妥协。联合国安理会达成一项决议
(15∶0),同意美国驻外维和人员获得一年的国际刑事法院的豁免权,在一年之
内免受该院的任何指控,从而结束了长达13天的联合国维和危机,波黑维和行动
也将得到顺延。

  各退一步并非双赢

  在一番较量后,美国和安理会都保住了脸面,有所得,也都有所失。

  一方面,安理会保住了继续维持在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执行维和行动的权力,
同时也似乎保障了7月1日才刚刚成立的国际刑事法院的权威性,没有在美国的强
权下彻底“屈服”,避免了国际刑事法院因给予美国永久豁免权而从一开始就变
得威信扫地。

  而美国也部分地满足了自己争取国际刑事法院豁免权的愿望。虽然美国没有
一下子得到“永久豁免权”,但还是得到了一年的豁免权,并且在今后可以通过
年年闹会而得到事实上的永久豁免权。用内格罗蓬特的话说,美国迈出了“第一
步”。

  但在另一方面,安理会和美国的威信都受到了巨大影响。虽然安理会的决议
是将一年的豁免权给了所有不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国家,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
美国人的特权,事实上,除美国之外没有一个国家提出为本国士兵争取司法豁免
权的要求。

  安理会和联合国在有关美国利益的许多事情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妥协并在
很多敏感问题上保持沉默,已引起了许多不满。有媒体指出,美国正在努力“去
联合国化”,这是对世界和平的真正威胁。

  出人意料的是,反应最强烈的恰恰是美国最亲密的两个友邦。作为国际刑事
法院的积极倡导者,加拿大的反应十分强烈。加拿大驻联合国大使保罗・海因贝
克在投票后警告说,美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以牺牲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代价的
做法,将安理会的可信性、国际公约的法律效力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
的原则置于危险境地,7月12日堪称联合国“悲惨的一天”。

  而墨西哥不仅是最后一个勉强同意与美国妥协的国家,还在投票之前痛心疾
首地说:“这是一个错误。”墨西哥常驻联合国大使津舍甚至在投票之前就离开
了安理会会场,只留下了他的副代表来参与投票。

  就连美国媒体也反思说,美国此举得不偿失,它不仅犯了众怒,也损害了自
身的威信,美国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了。美国正在成为孤独的巨人。

  美国为什么说“不”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又称“罗马规约”)是1998年7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
的国际会议上通过的,目前有139个签字国,其中已有76个国家批准了该约。在此
基础上,联合国从今年7月1日开始着手组建国际刑事法院,首次《国际刑事法院
规约》缔约方大会定于今年9月在纽约召开,讨论法院的预算和任命法官等问题。

  作为永久性的独立司法机构,国际刑事法院将于2003年开始正式运作。该法
院将有权对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进行审判,但只追究个人刑
事责任,并且只在国家法院无法自主审理的情况下行使司法管辖权。

  这个由加拿大等国倡导的国际刑事法院被看成人类进步的一大标志。虽然国
际刑事法院起到的只是辅助性的功能,但在正义和公理时常缺席的当代,它的出
现无疑是有利于整个人类的,因而也为倡导公理的加拿大、欧洲各国及广大弱小
国家所积极拥戴。

  但美国却是个例外。虽然克林顿总统在能签署规约的最后一天(2000年12月
31日)签了字,但他在签字时就已告知全世界,美国不打算提请批准该规约,他
也不会建议下届政府即布什政府提请批准该规约。果不其然,今年5月6日,美国
政府正式致信安南宣布克林顿的签字作废,美国既不必履行签字国所应承担义务,
也不接受该规约的任何约束。例如,美国可以拒绝国际刑庭可能作出的引渡请求。

  美国方面的公开理由是,美国认为《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可能对美国的军人、
外交官和政治家不利,如果国际刑事法庭有权审讯美国人,别的国家也许会出于
政治动机而利用该法庭提控美军,而且国际刑庭成立后,不对联合国或其他任何
机构负责。换句话说,美国担心国际刑庭可能被用来审判美国外交官和多达20万
人的美国海外驻军当中的犯法者。

  在安理会投票后,内格罗蓬特明确指出:“我们不能接受这样一种结构:它
把对美国扮演的世界角色进行的政治批评,演变为对献身自由事业的美国人进行
刑事提控的基础。”

  而此前鲍威尔的一番话则更耐人寻味。5月5日,在美国正式撕约的前一天,
鲍威尔对美国记者说:“这个规约试图设立一个刑事法院以惩处令美国深恶痛绝
的那些战争罪行,但在将罪犯绳之以法方面,我们在世界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我
们曾支持前南斯拉夫问题刑事法庭和卢旺达问题刑事法庭,而且还在为设立塞拉
利昂问题刑事法庭而努力。在全世界的所有国家中,我们在追究责任方面有最高
的标准。”

  也就是说,美国担心国际刑事法院取代美国的邪恶裁量权,担心它将破坏美
国的某些追求。而事实上,美国一直希望能自己设立一个美国版的国际刑事法院,
对它所认为的“邪恶”进行裁决,其中包括把萨达姆等人弄来审判。

  鲍威尔接着说,“但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人员和法庭不对更高的权威承担
义务,不对安理会承担义务,不对其他任何方面承担义务,而且在我们审判了某
人并把案件送交国际刑事法院后,国际刑事法院还有权在事后指摘美国。”这表
现出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立性的反感。

  国际刑事法院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不受任何力量的制约,可以指摘和抨击
任何国家,可以把任何人绳之以法,也就是说,它甚至可以把高高在上的美国人
送上法庭。虽然安南曾安慰美国人极少有这样的事发生,但美国也还是担心在没
有美国一方领导的情况下,国际刑事法院会不识趣地把犯下诸如过失杀人、渎职、
强奸等罪行的美国大兵绳之以法,而事实上,美国大兵在海外不安分守己是出了
名的。

  “恐龙身躯麻雀脑袋”

  对于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表现,伊朗领导人拉夫桑贾尼曾经
把美国比喻成“恐龙身躯麻雀脑袋”,意思是说,美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在考
虑和处理一些国际重大问题时非常幼稚,缺乏识时务的眼光。在他看来,对美国
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国际形势,采取务实的立场,否则,美国的命运将
像恐龙的命运一样,因不能适应环境而自取灭亡。

  对于美国目前的做法,美防务专家兹洛宾则有一番理论解释。在他看来,美
国的对外政策正在演变为战时政策,一方面表现为以攻代守,另一方面表现为开
始疏远美国一向参加的所有国际组织,甚至疏远北约和联合国。美国政府的考虑
是:在临时同盟框架内达到目的便利得多,因此在为伊拉克行动做准备时,不一
定保留阿富汗战争开始前建立的同盟;如果对朝鲜采取行动,那又将是另外一种
情况。政府认为这种灵活的同盟关系体系对于解决国际问题效果最好。

  美国人还对大家说:想加入我们的同盟就参加,不想参加就别参加,反正我
自己能应付得来。

  在传统上,美国就是一个不喜欢签约、不喜欢受束缚的国家,而今这一特点
变得更加鲜明了。今天的美国人是一概拒绝签订任何有可能束缚他们手脚的条约。

  布什认为,国际社会不应该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因此也不应当对国际机构
承担义务。在他看来,现有的多数国际组织都是在“冷战”时期出现的,完成的
是相应的任务(北约就是明证),因此它们现在要么改变,要么消亡,而美国则
没有必要迁就它们。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在过去一年里先后拒绝了《京都议定书》、《国际
刑事法院规约》,抛弃了《反导条约》,与此同时,也为美国与盟国的关系埋下
了不和的种子。

  南方周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