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监局局长:我吃东西时也担心安全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1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1

Moderator
注册
2003-04-20
消息
2,64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Img220188274.jpg



  经过国务院调查组近一个月的努力,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来龙去脉,已经基本查清。为此,《经济半小时》的记者马洪涛5月19日采访了调查组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他向我们介绍了观众关心的一些问题和这个事件最新的进展。以下是采访实录


  专访:监督不力

  马:我们知道在第二次去阜阳的时候,郑局长是亲自去的,为什么这次你要亲自去呢?

  郑:温家宝同志第二次批示是在4月22号,对这问题给了三点指示。那么国务院就在22号的中午11点召开的紧急会议,我们这些部门都到了,就感到对这个问题必须高度负责,必须对这个来龙去脉都要查清楚。那么这样显然要完成这项任务,就基于当地政府这个调查,可能无论是权威还是作为最后要作为一个处理结论来说,这个都还是不够的,所以国务院要我亲自带队彻底给它查清。

  马:在去之前想到了会是这样的情况吗?

  郑:我在去时候,可能问题还没想到那么严重,没想到那么严重,想可能个别地下黑窝点,制假窝点,我还没想到我国甚至有一些合法企业在生产这种劣质奶品。

  马: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没有掌握这样一个情况?

  郑:这个阜阳劣质奶粉的这个事情,实际上不是今年发现的。去年春节过后,2003年春节过了以后,当时就有投诉,7、 8月份当地的电台做的报道,去年12月份中央电视台第7套,就聚焦三农》也对这问题做了些报道节目。但这些问题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阜阳之所以这么集中的原因,我觉得一个客观就是人外地打工的比较多,就买这个劣质奶粉,最主要的我觉得地方监管不力。

  马:现在这100多人里面有没有官员?

  郑:没有。

  马:没有官员?

  郑:没有,没有,没有官员。

  马:那是不是就说明官员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郑:不是的。国务院已经非常明确就讲,所有的在这个事件里的失职人员都必须追究责任。这次我们去的调查组有监察部门的,那么初步的我们查清情况,这个情况报监察部现在派人在那边核实。

  马:阜阳奶粉事件最终可能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划一个句号?

  郑:第一所有事情源头都查清,我们现在只能够讲是阶段性的成果,不能够太圆满地画句号。

  马:为什么?

  郑:还有人在逃,还有一些追根溯源工作并没有结束。第二所有的责任人都必须在明确责任的情况下予以惩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该撤职的就撤职,如果涉及到刑律的话,违反刑律,该法办就法办。

  自4月19日至5月16日近一个月的时间,震惊全国的阜阳奶粉事件终于水落石出。经国务院调查组核实,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经对当地2003年3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进行的体检显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229人,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的189人。

  经初步调查,阜阳市查获的55种不合格奶粉共涉及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家企业,既有无厂名、厂址的黑窝点,也有的是盗用其它厂名,还有证照齐全的企业。这些劣质奶粉主要通过郑州万客来市场、合肥长江批发市场、蚌埠市太平街新市场、阜阳元丰市场等批发市场和生产厂家批量购进并批发到各县(市)、区的奶粉经销商、超市、百货商店、日杂店和行政村的小卖部,销售范围主要是阜阳市各区县的乡镇和农村市场。

  截至目前,共扣留、封存、暂停销售奶粉10多万袋;立案查处涉嫌销售不合格奶粉案件39起,打掉生产及分装窝点4个,刑事拘留47人,留置审查59人,宣布正式逮捕31人,依法传讯203人。

  郑局长介绍说,目前,他们仅仅只是完成了对造假、售假者的处罚。接下来,将对各地失职的监管部门进行责任处理。现在,调查组对一些失职的官员的处理意见,已经上报给了国家监察部,进一步核实之后,也将在近日进行公布。

  采访中,郑筱萸告诉我,目前调查组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他们还将对劣质奶粉的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追查。他还多次向我强调,国务院调查组到现在还没有解散,联席会议也一直在照常进行。从调查组到达阜阳开始,一直到今天,可以说,破解了很多棘手的问题,郑局长也讲述了很多调查背后的故事。

  专访:调查组幕后故事

  马:到了阜阳以后看到的情况是什么样子?跟你预想的有什么区别吗?

  郑:我们工作组到了那边已经晚上了,晚上十点钟。我们就开紧急会议,对整个的工作进行部署。我们是动员所有的,一岁以下的,凡是人工喂养的儿童全部进行检查。检查了一天了,来排队检查的一万六千多名,实际上真正符合一岁以下的婴儿奶粉喂养的是1663名。经过专家仔细地检查发现中度和轻度营养不良的189名。

  马:那么在排查劣质奶粉的过程当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郑:你比如说,原先报45家企业,我们在核对当中发现,5家企业是重复的。同一个企业两种,是重复的。那么也就是40家,40家当中有2家其实没有名没有姓,什么都没有。这个你没办法查,到现在当然我们从其它暗访当中,你什么地方买的,还要追根溯源,还得继续往下追。还有7 家有厂名,上面标明厂名,但是都是假的。所以现在源头上我们还是继续往下追,还在追,所以这些问题可能其实有点困难,从5个省到9个省,然后到全国范围进行清查。

  马:那么很多老百姓就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出现?

  郑:我们实际上到阜阳的时候从阜阳得到信息,有5个省涉及到。我们当时给5个省就发了通知。后来进一步我们又发现涉及到9个省,我们给9个省了通知。最后我们觉得应该全国来一次清查,对31个省全面发了通知。但涉及到的主要是10个省左右。这10个省指的是生产方面,还是指的在消费环节有生产有销售。你比如说河北,河北唐山有一个叫田力乳制品。这公司是个合法企业,但是合法企业生产了大量的不合格的乳制品。在这些劣质奶粉从生产车间到消费者手中,这个链条当中各地的主管部门,他们有几次机会来把它切断。我认为比如说生产,田力公司它是合格的企业,它都有国家标准,证件齐全的,像这些生产的监督,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到外面发生事情了,我再查,你这是假的 ,不行。我们的监督部门,我觉得应该把我们的监督重心下移,把关口前移,加强现场监督,加强日常的监督。如果我们管理部门的监督做到这个样子,我们监管真正怎么能够负责,怎么到位的话,必须加强日常和现场的监督。

  就在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初步得到查处的时候,5月11日,广州又发生了一起假酒中毒事件。到今天已经导致40多人中毒,11人死亡。而最近一段时间,全国还发生了毒韭菜、毒粉丝、毒木耳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采访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也对目前全国食品卫生安全的严峻形势,着重进行了分析。

  专访:全国食品卫生安全形势

  马:对于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不放心的这些说法,郑局长有没有听到过?

  郑:我听到过。现在百姓有的讲,你看,一会火腿不行了,一会肉松不行了,一会是韭菜不行了,不知道吃什么。

  马:那郑局长你在吃东西的时候,有这些担心吗?

  郑:我也作为一个百姓,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同样有这样的担心。但是我们觉得,这几年我们的监督力度,从党中央国务院抓这个工作力度大得多,大得多才有这场曝光。所以反过来,我觉得还得增强信心。不光是奶粉的问题,还有食品药品、保健品,甚至一些蔬菜,水果都存在一些不放心的质量问题。很多老百姓,他平时都会互相议论,现在吃什么都不放心。这个我想,这方面问题是客观的,这个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几年已经把市场整顿的重点就移到了食品和药品,今年更是明确就是食品。但是我们知道这种检查经常会进行在各种节假日之前,都要进行大规模的这种检查,查到的时候可能就会好一些。但是这种检查也不可能365天天天都查,我的想法,我们从深层次要考虑的。像食品、药品之类,不是靠这种运动式的查一次,或者一个季度,我什么时候查一次,下来一次。你下来,人家都准备好了,该逃都逃了,该关都关了,不行。那应该怎么查,最应该搞的是,我前面讲的,经常性的检查,不定期的检查,明查暗访。除了检查和处罚之外,我们有没有一种长效的机制,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解决。我觉得就是要两点要做到。第一个就是要教育我们的企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遵纪守法。第二,国务院领导再三讲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本是什么,我认为把本解决好了,长效的机制就基本可以解决。本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要国家必须要有严格的标准,必须要建章立制,使他要做这种违法行为的做不来。第三个就是发现了这种情况还必须严厉地惩处。

  我们今天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得知,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春节前,全国范围要展开一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这次行动会以农村为重点,突出整治儿童食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这次行动,他们将建立一个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机制。

  最后,再公布一下《经济半小时》的短信留言号码,13910614001,如果您有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线索,请给我们留言。如果您有其他方面的新闻线索,也可以给我们发短信。

  中央二套《经济半小时》
 
早干吗去了?

在其位不谋其职,还有脸跑过来blahblah...可恶之极!

应该引咎辞职!!!
 
最初由 firestone 发布
早干吗去了?

在其位不谋其职,还有脸跑过来blahblah...可恶之极!

应该引咎辞职!!!

:cool: :cool:
 
This was a propaganda strategy, which told that the government had no responsibility on this issue, it was all the fault of the producers. so the official did not need to resign. What he said was trying to convince audiences that he made a contribution on finding the source of malnutritious milk powder. He did not realize that he neglected his duties -- assurance the safty of food and medicine.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