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9,686
- 荣誉分数
- 5
- 声望点数
- 0
--------------------------------------------------------------------------------
作者: 方兴东 (推荐: 一读者) 2002年7月21日 14:11 http://www.clibrary.com
疑问一微软会如何买单?
局外人都只能是评论和猜测,而微软中国总裁唐骏最近对媒体说的一番话颇
具意味。唐骏介绍说,刚刚与中国的政府部门签署了一项协议,“他们将完全采
用微软产品”。
微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就是往往拿它自己的“货币”―――软件来对付各
自捐赠和投资,而不需要动用一分一厘的现金。按照微软目前的标价,60多亿也
就相当于100万套Windows和Office的许可费用。面对目前国内3000万台PC的保有
量,微软只需要慷慨一下,赦免掉“100万套未经授权软件”的追究,60亿就轻轻
的飘过来。而2亿元落教育部,也就相当于3万套软件许可而已。虽然学校使用未
受授权软件本来是合理使用之内。但是在微软推动软件保护立法之后的2002年,
这被定义为非法。
另外,按照微软的价格,中国市场光是完成Windows和Office两个软件的正版
化,就需要给它上交2000亿元以下。这样算来,微软是中国最大的债主,这也是
微软在中国始终很霸道的根本!微软只要以其中的几个单子,就可以完成所有投
资。
当然,微软也可以真的投入,毕竟能用几十亿换取几百亿、几千亿,这样的
投资回报率谁都乐意。
了解软件产业的人都知道,软件是典型的零边际成本、高转移成本的产品,
一旦获取垄断地位,再想打破几乎不可能。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现在的软
件产业正在面临转型,一旦新的应用平台被微软重新垄断,中国软件业的翻身之
日就不知道要到何时。
疑问二微软曾经帮过谁?
这一次,微软CEO鲍尔默来华最响亮最动听的口号是:“我们的目标是培育中
国软件业。”可是,翻遍软件所有的历史,却怎么也不知道微软什么时候培育过
哪国的软件业?不知道微软支持和帮助过哪一家软件企业?甚至不知道微软什么
时候培育过哪一家美国的软件企业。恰恰相反,微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
垄断史。
微软在整个软件业历史上,都扮演着破坏市场竞争、毁灭市场生态的“超级
杀手”的角色,死伤者无数:CP/MDOS、OS/2、Lotus1-2-3、WordPerfect、
Mac、网景浏览器,还有中文平台、WPS、输入法等等,这些软件业真正原创性技
术和产品在微软打击下的悲剧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软件史。以PC软件中目前市场
最大的办公软件为例,微软利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以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手段,
在世界各地迅速摧垮或压制各地原有的优秀软件,比如美国本土的LOTUS123和Wo
rdPerfec,日本的一太郎办公软件,韩国的ThinkFree软件以及中国的WPS。
因此鲍尔默的其实目标只有一个,如此尽快占领中国市场,彻底垄断市场。
使得市场竞争失效,消费者丧失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的能力,轻松地谋取超额利
润。除此以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道具的需要,表演的需要而已。
疑问三是投资还是窒息?
怀疑是合理的,可是我们的确看到了事实:最近微软的确已经投资了好几个
项目:一个与四通合资,一个与上海联合投资合作。这两个项目的出台都名震一
时。但是,只要你了解一下微软真实的投资额,就会恍然大悟。因为每个项目的
资额居然只有1-2百万美元!完全可以创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最低记录。稍
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点钱怎么可能做好一个软件公司,而且两个公司还
都要成为全国第一?实际上,这不过是另外形式的一笔费用而已,根本不是真正
的投资。
但是,新闻效应却是非凡的。而要深入了解一下这些投资的背后效应,就会
明白,更非凡的东西还在后面。
据中关村管委会公布的数据,微软中国2001年的销售额为15.49691亿元,而
IDC研究认为,2001年中国软件市场的规模为16.2亿美元。而且,我们必须指出,
这些数字并不包括微软与PC厂商OEM的收入,据说这些收入都在境外或香港完成交
易,不计入国内收入,否则这个数字会更加惊人。也就是说,微软在中国软件业
的市场份额已经远远超过10%。它的收入已经是中国第一大独立软件公司――用
友(为2.39568亿元)的6倍多。
一般而言,PC软件占到整个软件业的1/3不到,因此微软在中国PC软件市场
中,其份额已经达到40%以上!其业务的冰山一角就已经牢牢确立垄断地位!微
软在中国软件业的市场份额已经与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旗鼓相当。从目前微软在
国内的人员规模看,微软中国已经利润滚滚。
垄断是微软帝国的基础,微软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垄断地位。最近微软的频频
公关,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微软在中国的垄断之路出现了危机和威胁。微软必须
及时窒息这些刚刚出现的竞争苗头。微软亚太区总裁黄存义和唐骏都迫不及待站
出来说:微软只想做平台,并且要让所有参与这个平台的人从中获益。然而正是
通过这种方式,微软的平台才能够击败其它平台,微软自身才能实现利益的真正
最大化。
疑问四衡量微软的标准?
微软是一家企业,不是主营公关艺术,也不是慈善捐赠,而是软件产品。而
检验一个企业优秀与否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以合理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
产品,以及是否公平竞争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微软在全球所到之处,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在日本,在韩国,都遭
遇了反垄断调查、竞争对手的控告和消费者的抗议。而微软在美国遭遇反垄断官
司的根本原因在于:网景、Sun、Be、IBM、AOL、英特尔、Oracle、RedHat、康柏、
Real等十多家软硬件公司控告微软以垄断力量损害市场竞争;美国消费者协会(
CFA)、美国公众利益研究集团(USPIRG)等控告微软利用垄断地位在1999年之前
向消费者掠夺100亿美元不正当的超额利润。
而微软在中国遭遇挫折的根本原因也完全一样。
不过,微软永远是微软,与微软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曾经与微软有过紧密
合作的3Com创始人鲍卜,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与微软合作,就好像是与母蜘
蛛黑寡妇交配一样,能活着出来就是万幸了。”
“微软为中国而变?”这不是谎话,就是幼稚的梦话!
链接
全球市场低迷,微软太需要启动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在中国屡屡受挫,微软太需要一场巨大的胜利来重塑形象重振军心;
刚刚完成登基微软中国的唐骏一路小胜,太需要一个标志性的重大事件来标
榜自己的卓越。
日前,微软秘密筹划多时的“一箭三雕”事件浮出水面:隆重宣布与中国签
署62亿元人民币的谅解备忘录。微软空投62亿,一颗巨石激起巨浪:其威力不仅
仅是因为惊人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它将中国软件业的道路抉择问题推向紧要关
头,中国软件业的两大阵营:“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对峙也前所未有地激化
起来。
然而这造价62亿的“炸弹”却令人琢磨不透。据媒体报道:在签署的备忘录
中,所有的承诺都是微软做出的,中国方面没有任何承诺。
微软怎么了他要干什么据悉,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微软在上海大举启动了微
软中国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合作伙伴投资计划,命名为“春耕计划”,投放800万美
元。微软在中国渠道的渗透战正式打响,在该计划中微软重点讨论了包括政府、金
融、电信等在内的7个专项。(方兴东王俊秀)
《青年时讯》
作者: 方兴东 (推荐: 一读者) 2002年7月21日 14:11 http://www.clibrary.com
疑问一微软会如何买单?
局外人都只能是评论和猜测,而微软中国总裁唐骏最近对媒体说的一番话颇
具意味。唐骏介绍说,刚刚与中国的政府部门签署了一项协议,“他们将完全采
用微软产品”。
微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就是往往拿它自己的“货币”―――软件来对付各
自捐赠和投资,而不需要动用一分一厘的现金。按照微软目前的标价,60多亿也
就相当于100万套Windows和Office的许可费用。面对目前国内3000万台PC的保有
量,微软只需要慷慨一下,赦免掉“100万套未经授权软件”的追究,60亿就轻轻
的飘过来。而2亿元落教育部,也就相当于3万套软件许可而已。虽然学校使用未
受授权软件本来是合理使用之内。但是在微软推动软件保护立法之后的2002年,
这被定义为非法。
另外,按照微软的价格,中国市场光是完成Windows和Office两个软件的正版
化,就需要给它上交2000亿元以下。这样算来,微软是中国最大的债主,这也是
微软在中国始终很霸道的根本!微软只要以其中的几个单子,就可以完成所有投
资。
当然,微软也可以真的投入,毕竟能用几十亿换取几百亿、几千亿,这样的
投资回报率谁都乐意。
了解软件产业的人都知道,软件是典型的零边际成本、高转移成本的产品,
一旦获取垄断地位,再想打破几乎不可能。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现在的软
件产业正在面临转型,一旦新的应用平台被微软重新垄断,中国软件业的翻身之
日就不知道要到何时。
疑问二微软曾经帮过谁?
这一次,微软CEO鲍尔默来华最响亮最动听的口号是:“我们的目标是培育中
国软件业。”可是,翻遍软件所有的历史,却怎么也不知道微软什么时候培育过
哪国的软件业?不知道微软支持和帮助过哪一家软件企业?甚至不知道微软什么
时候培育过哪一家美国的软件企业。恰恰相反,微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
垄断史。
微软在整个软件业历史上,都扮演着破坏市场竞争、毁灭市场生态的“超级
杀手”的角色,死伤者无数:CP/MDOS、OS/2、Lotus1-2-3、WordPerfect、
Mac、网景浏览器,还有中文平台、WPS、输入法等等,这些软件业真正原创性技
术和产品在微软打击下的悲剧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软件史。以PC软件中目前市场
最大的办公软件为例,微软利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以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手段,
在世界各地迅速摧垮或压制各地原有的优秀软件,比如美国本土的LOTUS123和Wo
rdPerfec,日本的一太郎办公软件,韩国的ThinkFree软件以及中国的WPS。
因此鲍尔默的其实目标只有一个,如此尽快占领中国市场,彻底垄断市场。
使得市场竞争失效,消费者丧失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的能力,轻松地谋取超额利
润。除此以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道具的需要,表演的需要而已。
疑问三是投资还是窒息?
怀疑是合理的,可是我们的确看到了事实:最近微软的确已经投资了好几个
项目:一个与四通合资,一个与上海联合投资合作。这两个项目的出台都名震一
时。但是,只要你了解一下微软真实的投资额,就会恍然大悟。因为每个项目的
资额居然只有1-2百万美元!完全可以创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最低记录。稍
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点钱怎么可能做好一个软件公司,而且两个公司还
都要成为全国第一?实际上,这不过是另外形式的一笔费用而已,根本不是真正
的投资。
但是,新闻效应却是非凡的。而要深入了解一下这些投资的背后效应,就会
明白,更非凡的东西还在后面。
据中关村管委会公布的数据,微软中国2001年的销售额为15.49691亿元,而
IDC研究认为,2001年中国软件市场的规模为16.2亿美元。而且,我们必须指出,
这些数字并不包括微软与PC厂商OEM的收入,据说这些收入都在境外或香港完成交
易,不计入国内收入,否则这个数字会更加惊人。也就是说,微软在中国软件业
的市场份额已经远远超过10%。它的收入已经是中国第一大独立软件公司――用
友(为2.39568亿元)的6倍多。
一般而言,PC软件占到整个软件业的1/3不到,因此微软在中国PC软件市场
中,其份额已经达到40%以上!其业务的冰山一角就已经牢牢确立垄断地位!微
软在中国软件业的市场份额已经与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旗鼓相当。从目前微软在
国内的人员规模看,微软中国已经利润滚滚。
垄断是微软帝国的基础,微软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垄断地位。最近微软的频频
公关,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微软在中国的垄断之路出现了危机和威胁。微软必须
及时窒息这些刚刚出现的竞争苗头。微软亚太区总裁黄存义和唐骏都迫不及待站
出来说:微软只想做平台,并且要让所有参与这个平台的人从中获益。然而正是
通过这种方式,微软的平台才能够击败其它平台,微软自身才能实现利益的真正
最大化。
疑问四衡量微软的标准?
微软是一家企业,不是主营公关艺术,也不是慈善捐赠,而是软件产品。而
检验一个企业优秀与否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以合理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
产品,以及是否公平竞争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微软在全球所到之处,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在日本,在韩国,都遭
遇了反垄断调查、竞争对手的控告和消费者的抗议。而微软在美国遭遇反垄断官
司的根本原因在于:网景、Sun、Be、IBM、AOL、英特尔、Oracle、RedHat、康柏、
Real等十多家软硬件公司控告微软以垄断力量损害市场竞争;美国消费者协会(
CFA)、美国公众利益研究集团(USPIRG)等控告微软利用垄断地位在1999年之前
向消费者掠夺100亿美元不正当的超额利润。
而微软在中国遭遇挫折的根本原因也完全一样。
不过,微软永远是微软,与微软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曾经与微软有过紧密
合作的3Com创始人鲍卜,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与微软合作,就好像是与母蜘
蛛黑寡妇交配一样,能活着出来就是万幸了。”
“微软为中国而变?”这不是谎话,就是幼稚的梦话!
链接
全球市场低迷,微软太需要启动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在中国屡屡受挫,微软太需要一场巨大的胜利来重塑形象重振军心;
刚刚完成登基微软中国的唐骏一路小胜,太需要一个标志性的重大事件来标
榜自己的卓越。
日前,微软秘密筹划多时的“一箭三雕”事件浮出水面:隆重宣布与中国签
署62亿元人民币的谅解备忘录。微软空投62亿,一颗巨石激起巨浪:其威力不仅
仅是因为惊人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它将中国软件业的道路抉择问题推向紧要关
头,中国软件业的两大阵营:“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对峙也前所未有地激化
起来。
然而这造价62亿的“炸弹”却令人琢磨不透。据媒体报道:在签署的备忘录
中,所有的承诺都是微软做出的,中国方面没有任何承诺。
微软怎么了他要干什么据悉,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微软在上海大举启动了微
软中国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合作伙伴投资计划,命名为“春耕计划”,投放800万美
元。微软在中国渠道的渗透战正式打响,在该计划中微软重点讨论了包括政府、金
融、电信等在内的7个专项。(方兴东王俊秀)
《青年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