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识倭・风情文摘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1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1

Moderator
注册
2003-04-20
消息
2,64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top_image.jpg


I. 温泉

日本列岛拥有3000多处温泉地,日本人非常喜爱温泉

04_1.jpg


「汤田」是草津温泉的标志。这一源泉每分钟涌出5000升温度约为摄氏56度的泉水,是日本涌量最大的自喷泉。涌出的泉水经由七排木格框架(左侧远处)而被送往当地各个旅馆。因为温度太高,身体无法直接浸入,所以,先让它流入像田块般的木格框架中稍以降温。

06_3.jpg

温泉旅馆里提供的浴衣

07_1.jpg


奈良屋旅馆内的石制圆形大浴池,此外还有露天浴池和家庭浴池(家人一起入浴的浴池)。池中微微白浑的泉水有较大的硫磺成分,据说能治百病。

10_1.jpg


位于温泉旅馆里院的露天浴池,进入浴池需穿泳衣。

日本的温泉信息:

日本的温泉地数(有旅宿设施的地方) 3,023处
源泉数 26,796处
旅宿设施数 15,558所
旅宿设施年均客流量 137,097,634人次
每分钟泉水总涌量 2,610,547升

日本的主要温泉

16_map.gif
 
II. 日本人着迷于便携电话

撰稿∶米克・科利斯 摄影∶菅原千代志

虽然便携电话即手机的使用在世界上越来越普及,但或许没有一个国家象日本那样,手机已经完全渗入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一被简称为「KEITAI」(携带)的小小机器,已非单纯是一种通话工具了。在日本,你可以看到很多人走在路上,或在电车上,甚至骑在自行车上都专注着自己的手机屏幕。一名高中女生告诉记者,她用「KEITAI」来与朋友交换电子信件,而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有「KEITAI」,一旦用上手,就欲罢不能了。
在日本,如今使用手机的人数已经达到约八千万,换句话说,除了老人和婴儿以外,几乎所有的人都拥有手机。手机的大部分机种均具有上因特网和收发电子信件的功能。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的鹫田佑一分析说,多功能手机给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开始热中于从这小小的屏幕上来获得各种信息,或是通过它来结识朋友,或是用它来玩电子游戏。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的有关调查结果作出了这样的预测:在2005年以前,15%以上的手机用户将会以手机来取代照相机、字典、钱包。
日本国际大学市场开发学部副教授菲利浦・赛德尔说:“交流与沟通,是人的一种基本欲求,而日本人是利用着最先进的通讯仪器来进行交流和沟通的。”
但是,手机的不断进化也带来着负面效应。『每日新闻』的记者足立纯子这样说道:“看到电车里各种年龄层次的人都在埋头收发电子信,不由让人产生一种日本文化正在衰退的感觉。”如今,手机业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开始对其他很多产业造成了打击,例如,手表、照相机的需求越来越小,同时,为支付日益增多的手机使用费,很多人开始缩减卡拉OK、CD唱片、书籍等的费用支出。
毫无疑问,手机还将不断地进化发展,并不断地影响和改变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主持着手机技术评论网站的丹尼尔・斯丘卡明言:“日本的手机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今后,它将会向极度精密、功能卓越的电脑的方向发展。”
17_1.jpg
 
III. 日本的民间游戏和玩具
w_title.gif


日本有很多民间游戏,并代代相传,流存至今。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规则或玩具发生了变化,但
它们仍旧是今天的儿童们所喜爱的游戏。这些日本民间游戏想必与您的国家的民间游戏会有相似之处。
摄影∶菅原千代志 插图∶原口健一郎

20_1.jpg


折纸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这是一种典型的日本游戏。照片上的是用纸折成的气球包、
帽盔、鹤鸟。

20_2.gif


弹子儿
这是一种女孩子们玩的游戏,是用手指弹扁圆子儿以击中另一子儿。过去,用的是小石子或围棋子,
而现在大多用玻璃子儿。游戏时用拇指和食指(也可以是中指)对弯成圈后弹击子儿。

21_1.gif

挑绷绷
用一根长120公分左右的细绳,两头连接起来成一环绳,用手指将环绳挑成各种形状,这是一种女孩子
的游戏。
21_5.gif

【「笤帚」的挑法】

21_2.jpg


竹马

22_1.jpg


玩木球
木球是世界各国都熟悉的木制玩具。据记载,木球玩具是在约200年前从中国传来日本的。

22_3.gif


HANAICHIMONMEはないちもんめ
这是一种大家边唱边玩的场地游戏。
【游戏方法】
(1) 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两组,分别横排成一列,并手拉手。双方划拳,赢者一方边唱「KATTE URESHII
HANAICHIMONME」(意思是「我们赢了真高兴」)边往前走,而另一组则往后退。
(2) 接着,输者一方边唱「MAKETE KUYASHII HANAICHIMONME」(意思是「我们输了真懊恼」)一边折
进,而对方则做被推回的动作。
(3) 然后,各方指名要对方的一人加入自己一方。
(4) 被双方指名的两人划拳,输者加入对方。游戏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其中一组剩下的最后一个人也
在划拳中输掉为止。

23_1.jpg

23_2.gif


MENKOメンコ
MENKO与BEIGOMA都是很早以前就有的男孩子玩具。MENKO是一种画片,大多画的是当代儿童心仪的英雄
人物,例如武士、著名运动选手、漫画故事主人公等。玩MENKO游戏时,赢者可以拿下对方的画片。

23_3.jpg

23_4.gif


投掷小布袋
用现成的碎布头做成小布袋,装入小豆子或是念珠等。小布袋是一种女孩子玩具,边唱边玩。
23_5.jpg


BEIGOMAベイゴマ
这是一种男孩子玩的抽陀螺游戏。过去,陀螺是用螺壳做的,但现在多是铁制的。为使自己的陀螺更
有劲,孩子们还设法将陀螺的底部削低,或是把陀螺周边削成锯齿状,或是给陀螺涂上一层蜡以加重
,并相互比赛看谁的陀螺更厉害。
23_6.jpg

【游戏方法】
在一个木桶或大铅桶上面盖上一块席子或帆布,作为陀螺旋转「场地」。
一般是这样玩的:
(1) 参加游戏的人同时在「场地」上抽动自己的陀螺使之旋转。
(2) 在旋转过程中被弹出「场地」,或是先停止旋转的陀螺为输者,而一直旋转到最后的,则为胜者。
 
IV. 猫

24_2.gif

24_1.jpg

今户素陶器「招福猫」,这是一个据说能为主人招来福运的摆设物。今户素陶器是从江户时代延续至
今的东京浅草传统陶器。
(摄影∶河野利彦)

日本的猫都是短尾巴?!
撰稿∶ 今泉忠明

25_1.jpg

在日本,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必定能看到家猫。其特征不仅是尾巴像树桩,而且眼大耳大。(摄
影∶岩合光昭)


我们经常看到的猫,都是经过人类长久驯养的所谓的“家猫”。现在,走在路上,如果一只猫从你眼
前过,想来你是不会对它留下什么记忆的,你也不会去在乎那只猫是长尾巴还是短尾巴。同样,如果
在你的周围没有看到猫,你也不会去介意,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猫就是这样一种极不希奇的动物。实
际上,在日本,无论是大都市东京的银座繁华街,还是冲绳的原始林,或是例如闻名的北海道海鸟繁
殖地―天卖岛等孤岛,都是猫的生存地。
这些猫,即使是没有养主的、生活在野地里的猫,也不同于野生猫(山猫)。日本生存着两种野生猫
,即「AMUR野猫」和「IRIOMOTE野猫」,它们与一般的猫(即家猫)是完全不同种类的。猫原本也不
是日本原有的动物,它是很早以前被人从中国带来日本的。
古代最早的有关猫的记录,是从公元前1600年左右古埃及的墓画中发现的,人们由此而认为至少在那
以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驯养野生的利比亚猫了。
有定论说,在538年(也有说是552年)佛教传来日本时,为保护经书不受老鼠糟蹋,人们便带上了猫
。根据遗传学研究的推测,猫是从印度经过中国来到日本的。有关猫的详细记录,最早的要数宇多天
皇(867~931年)的日记中出现的黑猫了。据记载,黑猫是在884年从中国来到日本的。
在日本最早关于猫的记载中,那只猫的名字是一条天皇(980~1011年)给起的。天皇授此猫以官位,
还为其起了一个贵妇人般的名字“MYOBU-NO- OTODO”(意思是“后宫女官长”),并委任女官负责饲
养此猫。据记载,当时宫中这只猫带着红色的项圈和白色的条牌,爱玩绳带嬉戏欢闹。
十二世纪后,猫开始出现在绘画中。据传鸟羽僧正(1053~1140年)的画卷作品『鸟兽戏画』就是其
中之一,该作品画面上画有三只长尾巴、虎皮毛的猫。后来,猫渐渐开始成为一般的动物,并开始在
绘画中成为青蛙、狐狸、兔子等的同伴。
后来,家猫越来越多,人们也就不再把猫作为珍贵动物而从外国觅来。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
,也由于处于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状况,日本的猫几乎都是国内繁衍,或许是由于近亲交配的原因吧,
渐渐地,开始出现了异常,1700年左右时,短尾猫越来越多,并且,开始出现了短尾巴的日本猫和长
尾巴的外国猫之分。在十九世纪初的随笔『愚杂俎』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京都,很多人饲养长尾巴
的唐猫,而在浪华(大阪),较多的是饲养短尾巴的「和种」(日本种)猫。”
很长时期以来,尾巴像树桩子似的日本猫一直被作为猫的一个种类。战后,暹罗猫、美国短毛猫等种
类被相继引进日本,猫的繁衍出现了杂交化,遗传种类低劣的短尾猫很快又不见踪影了。那时,一位
美国妇女曾将数只日本短尾猫带回自己的家乡,并使之繁殖,还以「Japanese Bobtail」的名字注册
为一个品种。这种生在日本长在美国的短尾猫,使日本猫幸免于灭种。看来在猫的世界里也有着国际
交流呢。
 
V.音乐

music_top.jpe


传统乐器

music_3.jpe


琵琶
music_3a.jpe


十三弦古筝
music_3b.jpe


Shamisen一种弦乐器
music_3d.jpe


尺八(日本的一种5孔竹笛)
music_3c.jpe
 
民间音乐

music_4a.jpe

music_4b.jpe


“能”与“狂言“

都是日本古代艺术形式

能剧按照表演内容可分为:“神”、“男”、“女”、“狂”、“鬼”。名作例如神类的《高砂》、
《岚山》;男类的《八岛》、《实盛》;女类的《松风》、《羽衣》;狂类的《隅田川》、《班女》
;鬼类的《土蜘蛛》。

nk0049.jpg


《岚山》 赞美盛开的花朵的神能。

nk0052.jpg


《羽衣》 梦中的天女。

nk0050.jpg


《土蜘蛛》 发狂的土蜘蛛精吐出千条筋丝。

能   日本最早的剧种"能"出现于南北朝时期(1336~1392)。早在10世纪后,日本从中国输入"散乐
",促进了日本杂艺的发展。12世纪末,每当宫廷祝典或各大寺院举行法会,总要举行演艺大会,在此
基础上产生了带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剧"猿乐能",后简称为"能"。在民间,农民庆丰收时也举行艺能表
演,称为"田乐能"。14世纪初,出现了许多演"能"的剧团。在京都一带出现了"大和四座"("座"即剧
团),其中"结崎座"势力最大。
  "能"的成熟离不开当时"结崎座"的杰出艺人观阿弥、世阿弥父子的功绩。他们父子得到当时幕府
的最高统治者足利义满的赏识,受到了保护,使这个剧种完善起来。世阿弥不但演技超群,而且是"能
"的脚本(谣曲)作者和戏剧理论家。他传世的著作总称《世阿弥十六部集》,被认为是日本最值得珍
视的美学著作。
  "能"由3种要素组成,即脚本(包括歌词和念白)、"型"(舞蹈程式)和""(乐器伴奏)。谣曲中
的歌词,吸收了大量的和歌与汉诗中的名句。谣曲现存的底本有1700余种,今天仍在上演的有240余种
。"能"的作者,大都是演"能"的艺人。观阿弥写有《自然居士》、《小野小町》等剧目;世阿弥写有
《高砂》、《实盛》等上百种剧目。观世十一郎元雅(世阿弥的长子)写有《隅田川》;观世小次郎
信光写有《游行柳》、《安宅》;金春禅竹写有《小督》、《竹生岛》等著名剧目。日本的古典"艺能
"实行世代相传的"宗家制度",他们保持各自流派的艺风。"能"的流派是17世纪以后形成的,共有观世
流、宝生流、金春流、金刚流、喜多流5个流派。

nk0009.jpg

中启(扇)能剧表演者不可缺少的道具,用于承上启下。如舞蹈、呼云、叫人、交杯时都要用到。图
中从上到下为翁扇、葛扇、修罗扇。

nk0057.jpg


班女-扇之舞

能面具:

snkd0009.JPG
nkd0010a.JPG
nkd0012c.JPG

能面-增女 能面-大恶见 能面-恶尉
 
《狂言的名作舞台》

狂言的故事曲折,喜剧性强,即使是哭泣也会令观众捧腹大笑。根据狂言性格内容的分类可分为:“
翁狂言”如《二本柱》、《末广》;“大名狂言”如《墨涂》、《荻大名》;“智女狂言”如《鸡声
》;“鬼山伏狂言”如《节分》、《柿山伏》;“出家座头狂言”如《月见座头》。

nkc0019.JPG


翁狂言

nkc0021.JPG


荻大名

nkc0035.JPG


鸡声-立在门前的鸡

nkc0039.JPG


节分-蓬莱岛的鬼

狂言   与"能"同时出现的"狂言",兴起了民间,本是一种即兴的、简短的笑剧。到15世纪中叶,"
狂言"的剧目臻于定型,分成3个流派:大藏流、鹭流和泉流。从世阿弥时期起,"狂言"插在"能"每次
演出的几个剧目中间演出。到17世纪以后,"能"被定为德川幕府举行庆典时演出的指定剧种,"狂言"
附随"能"受到保护。狂言是一种短小的反映现实的笑剧,以滑稽诙谐取胜,现存剧目约有300出,其中
最能表现"狂言"特色的描写地主与奴仆矛盾的剧目。这类剧目大多写聪明伶俐的奴仆捉弄主人的故事
。其他如鬼神与人的矛盾、僧侣与施主的矛盾、丈夫与妻子的矛盾等等,也都极尽嘲笑、揶揄或讽刺
之妙,反映了时代的民主精神。"狂言"的代表剧目有《二个大名》、《武恶》、《附子》、《忘了布
施》、《爱哭的尼姑》、《雷公》、《争水的女婿》、《镰刀剖腹》等等。

狂言面具:
snkd0013.JPG
nkd0014a.JPG
nkd0001.jpg

狂言面-福神 狂言面-乙女 狂言面-恶式尉

<<能与狂言的区别>>
狂言的戏曲简洁,而能剧则极其冗杂;狂言通常是满场暴笑的,体现和乐融融的气氛,狂言多喜剧,
能剧多悲剧;狂言多庶民性,能剧多贵族性;狂言用简朴的语言,面具也是个大笑脸,能剧多用诗歌
、散文,面相平静。就象一个对称的杠杆,狂言在左边,能剧在右边,两者各自追求一个极端。后来
出现的新剧--歌舞伎则是追求二者的平衡点,站在当中。
 
日本流行音乐

第一首真正的日本流行音乐是"Kachusha no uta" (喀秋莎的歌),1914年在托尔斯泰的改编剧《复
活》中演唱。同时也是最早的热卖唱片之一。1921年,Nakayama(好像是汉字“中山”)作了一首"
Sendo kouta" (船夫小调),成为后来流行音乐的典范。

music_7.jpe


典型的二战后期日本流行音乐,是电影"Kanashiki Kuchibue"(悲哀的口哨声)(1949)中的音乐,演
唱者京都?山(1937- 1989)。过后的日本流行音乐日益受西方流行音乐影响,发展到现在......(不再
累述)
 
VI.宗教

Shinto 神道教,1945年前为日本国教

religion_top.jpe


神道教,日本本土的一种宗教,以其对自然中的神灵和祖先的尊敬为特征,该宗教没有正规的教义。6
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后,两教相互影响。

佛教

religion_02.jpe


和尚在作法事

基督教

religion_03.jpe


日本最老的教堂,1865年建造,位于长崎,当时是法国殖民地

1549年八月,传教士Francis Xavier抵达鹿儿岛。1579年,有6个大名跟耶稣混了,同时的信徒大概有
10万。或许是为了消除基督教的影响,丰臣秀吉开始镇压耶稣帮的,并在1597年在长崎把26名信徒钉
死在十字架上。德川幕府开始曾容忍基督教,但从1614年开始禁止基督教并驱逐传教士。这时的信徒
已超过30万,其中大概被处死3000名,很多信徒为了躲避迫害,与耶稣断绝关系。其余的继续秘密跟
耶稣混事。
1859年,日本放弃闭关自守政策后,传教的回来了,不过直到1873年才能公开传教。这段时间内,暗
中跟耶稣混了200多年的组织已经有超过3万名弟兄了。
在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的不懈努力下,尽管只有一小部分人又来混了,基督教还是对教育和工会运动
产生了一些影响。不过因为渐增的民族主义和参拜神道教神社成为爱国义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于
很多基督教信徒来说还是一段艰难岁月。
二战后,截止到1996年,已有317万人跟耶稣混了,占全国人口比重小于2.5%。过后增长也不大。
 
VII. 风光 感谢No.1下载站的wxxm网友提供!!!

先从最南端的冲绳看起

okinawa04.jpg


大阪

DSC00260.JPG

DSC00263.JPG


大阪体育馆

012.jpg


再来是,大家都知道的富士山

fushishan2.jpg

japantea4.jpg
view07.jpg


日本的古都――奈良

唐招提寺
ls00100016.jpg


奈良红叶

PICT0624.jpg


奈良的姬路城堡(玩太阁的朋友肯定很熟!)

55.jpg
 
来看看繁华的东京都吧!

东京的象征――东京塔

img205031_1.jpg


东京银宿红灯区

hongdengqu.jpg


一条在很多日剧中出现的林荫道

samplephoto15.jpg


上野公园的樱花

20020327-02.jpg

20020327-03a.jpg



来到最北边――北海道。

我对北海道的最初印象来自于溥仪的一本传记――《我的后半生》(不是前半生哦,前半生是溥仪自
己写的。后半生是别人写的)。里面讲到溥杰娶的是个日本LP(叫嵯峨浩),生了两个女儿。浩虽然
是日本“人”(我一直不认为它们是人),但是还比较忠于自己的丈夫,大女儿成人后。浩希望她嫁
一个中国人,最好是满族人。但大女儿已有恋人。家庭的苦苦相逼,造成最后这个大女儿和她的恋人
在北海道森林的入口饮弹自尽!
这就是我对北海道的最初印象――一个幽深、黑暗的大森林!!
来看看北海道到底是怎样的吧!!

北海道牧场

beihaidaomuchang.jpg


薰衣草花田――夏日的北海道

A516d.jpg


五颜六色的薰衣草花田

img1208827_1.jpg


宁静的北海道


img690743_2.jpg


冬日北海道

EPSN0085.JPG


感谢No.1下载站的wxxm网友提供!!!
 
VIII.饮食(民以食为天,倭人也一样)

“天麸萝”,是把鱼贝类或蔬菜裹上用水调开的面粉后油炸而成的食品,它是日本典型的油炸菜肴。

r0307-01.jpg
tenpura.jpg

009.jpg

mentai.jpg
d12.jpg


鸡素烧,有些类似中国的涮羊肉。在平底的铁锅里放上切的很薄的牛肉,再放进葱段、白菜、粉丝、豆腐等。吃的时候在碗里磕一个鸡蛋,把它搅散,然后从锅里夹出牛肉和菜放进碗里吃。

44.jpg

sukiyaki.jpg


寿司,即“日本饭团”,是一种带菜码或调料的大米饭团。吃时蘸酱油,并佐以醋渍的生姜片。寿司也有悠久的历史,十世纪初日本文献中就有关于寿司的记载。至十七世纪末,寿司饭店开始出现。寿司种类繁多,且因地制宜。比较流行的有东京握制寿司、关西压制寿司、狐狸寿司等。制作寿司的米饭比一般米饭要硬,菜码放在中间或上面,也有的把紫菜包在饭团外面。
somensusi_450.jpg

0214.jpg
whwqy0421-028.jpg


生鱼片,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倭国名菜。倭人见了生鱼片,如同爱喝酒的人见了名酒一样,可说是垂涎欲滴,心花怒放,不能自主。日本人食生鱼片,约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做生鱼片的鱼必须新鲜,以鲷鱼、金枪鱼、鲣鱼、鲑鱼为上等,倭人也喜欢吃鲫鱼、?鱼、鲭鱼、沙丁鱼、墨斗鱼切制的生鱼片。
生鱼片的吃法多种多样。通常是把切好的生鱼片放在盘子里,再放上白萝卜丝、紫苏枝、紫苏叶和海草,另外在一个盛有酱油的小碟里拌上芥末,白萝卜丝和紫苏花,然后就以生鱼片蘸着这种拌有佐料的酱油吃。

F0302116.jpg

sasimi.jpg


黄酱汤,是用黄豆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倭人几乎每天都要喝。

misosiru%205.jpg

31.jpg
 
来点糖果:「金太郎糖」,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糖棒,它的特征是,无论从哪一处切下去,切面出现的都是一个同样的脸孔。「金太郎」是倭国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据说它从小生活在山中,在与熊和猴一起摔打中长大。金太郎糖就是取这个健壮孩儿的脸孔为标记的。也有人说「金太郎」是1000年前一位英雄的乳名。传说日本早在120多年前就有了金太郎糖。
 
IX. 和服

a.和服历史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语中,它又叫做"着物"。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没有较大的变动。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开始腰包在前面,后来移到了后面。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称的"洋服"。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由于当时的妇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动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残伤。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装。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b.和服的种类

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调,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女性

wafukuwoman.jpg


男性

wafukuman.jpg


c.和服的结构

parts.gif

parts2.gif


syo_03.jpg
 
后退
顶部